首页 百科知识 嘉峪关文化旅游的基础知识

嘉峪关文化旅游的基础知识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八大工程嘉峪关市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委员会从大的方面讲,实际肩负着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两项任务。工程一:嘉峪关关城墙体加固维修嘉峪关内城城墙始筑于明洪武五年,原高6米,为夯土墙体。为确保施工质量,必须加强技术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③长城维修指挥部设现场施工管理小组,全权负责工程质量监督,并做好施工日志。上述方案以市政府名义于1985年11月23日上报省政府及有关省级部门。
八大工程_嘉峪关志

八大工程

嘉峪关市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委员会(即长城维修指挥部)从大的方面讲,实际肩负着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两项任务。文物保护遵照《文物保护法》“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以及文化部文物局有关规定、指示精神,结合嘉峪关实际,又分为维修、恢复、整治三大类,包括文物主管部门审批项目与自定项目。自定项目先上,报批项目批准一个上一个,这主要是为了争取时间。但无论哪种项目,都必须具备六个条件,即设计、资金、材料、队伍、技术、报批手续。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准备,先后有十多个工地陆续开工。同时,经国家文物局推荐,邀请罗哲文为技术总顾问,杨烈、朱希元为古建技术顾问,西安古建园林规划设计处主任、高级工程师郑灿扬为关城维修现场技术总指挥,省文化厅王勤台、吴礽骧、赵之祥为督导,嘉峪关市财政局长、总会计师刘永寿为财务顾问。

工程一:嘉峪关关城墙体加固维修

嘉峪关内城城墙始筑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原高6米,为夯土墙体。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增高3米,为土坯垒砌,中间填沙石,草泥抹面。连同垛墙共高11.7米。明清以来,多次维修,多为土坯垒砌,墙面泥皮多已脱落,但遗迹尚存。1975年用土坯垒砌,草泥抹面3970.91平方米;1979年喷固试验51.8平方米;1981—1983年三次夯打试验585平方米。为全面加固维修,我们查阅大量建设、维修资料,并组织技术和文博人员详查细考实例,黄土夯筑共26598平方米。墙基风蚀高1.2至2.2米不等,剥蚀深度0.3至0.5米不等;墙面呈马蜂窝状,最大坑凹长2.5米,宽1米,深0.8米;面积在2平方米以上的坍塌处达十五处之多,最大的面积36平方米;裂缝纵横交错,形成深沟,深度0.3至0.8米,宽0.3至0.5米不等,长达6米以上的沟缝就有80多条;有的地方墙身已经倾斜,存在大面积坍塌的危险。城垛塌毁在三分之一以上,后用砖和土坯修补,格调不一。宇墙于七十年代初砌了一道红砖花格墙,不伦不类。这种打补丁式的修补,有损原貌,既不利于文物保护,同时招来了不少游客和专家的指责。我们提出的方案是:采用黄土帮夯,同原土质色调和夯土层保持一致。具体施工要求:

(一)土质选择与处理:①经化验,拟用关北黑山峡粘性土(70%)和羊肠子沟亚粘性土(30%)拌合,再以7∶3的比例将土与河沙合成夯筑用土。②对土过筛、去石、除杂处理后,洒15%的水拌匀,一层湿土加一层干土闷三个月,去性、熟化,增强密合度。③夯筑前,适量洒水,翻拌,闷7—10天,进一步熟化,方能达到不裂纹。

(二)墙基处理:①据计算,每米城墙基础的

荷载为17.1吨。为防止基础下沉,设计高1米,宽1米的200#砼带型隐蔽基础,而且形成外高内低的坡度,高低差在15—20度左右,可以将整个墙身托住。②调整土质配比,增加粘土量,保证密度和粘合力,减小下沉率。③砼基础之上刷一道冷底子油或谷草灰加木炭末,厚度0.3厘米,形成防水层,以防潮湿。④防水层以上,砌37厘米机制砖五层,作隐蔽处理。

(三)墙面处理:①清除墙面松土、修补旧墙裂缝。方法是先用草泥填充裂缝,后将碎砖块加力打进,防止干后再裂缝。②将墙面铲成不规则台阶式,下浅上深,逐渐增加台阶,厚度一般为30×15厘米或30×30厘米。用热水喷洒,湿土深度5—10毫米,边夯打边洒水,以利于新旧墙体粘结。③夯筑墙体以25米左右为一段,6架椽,7根架杆。椽长2.5米,直径14厘米。架杆用16—18厘米电柱。为保持墙体稳定,每段分6架,每架20根椽。边筑边从下部抽、上部架,流水作业,保持抽椽不掉土,打墙不震动。椽面挂水平线,层层校正,±差在25米内不超过5厘米。椽与椽的缝隙不得超过3毫米。④打墙前测定四角的水平线,±差不得超过10毫米。在每段25米处十桩偏水平要低于角桩10毫米。桩桩挂立线,上下挂平线,测定线点钉标记,校正坡度,线的±差要在5毫米以内。这样才能增加墙体密度并使墙面平整。⑤夯打时,每层上土16厘米,夯实为12厘米。用木榔头打砸两边沿,平底杵夯两遍,尖头杵打梅花础一遍。⑥每夯筑3米停歇5—10天,使墙土沉实后再夯筑。⑦夯墙要做到:基础实,土质细,干湿匀,椽要直,夹杆端,椽质硬,线吊准,夯筑实。

(四)垛墙处理:①墙垛高1.7米,其中墙高95厘米,垛高75厘米,宽1米,厚35厘米,垛口间距42厘米,设有瞭望孔。采用长33厘米,宽14.5厘米,厚6.6厘米青砖垒砌。②用水泥沙浆砌体,白灰浆勾缝,砖缝保持平直。

(五)宇墙处理:①宇墙按原来高度,用长城砖横砌九层,墙顶磨为圆弧形。②用水泥沙浆砌体,白灰沙浆勾缝,砌面保持水平,砌体要直。

(六)甬道处理:①平整甬道。甬道平整后,外高(3厘米)内平,略成斜坡,以便自然排水。②铺5厘米厚的200#稀释混凝土,上涂0.3厘米胶质防水油膏。③道面铺长城砖,白灰沙浆勾缝。④每10米对准排水槽修一排水孔。排水孔式样同罗城排水孔。

(七)施工监督:长城帮夯尚无先例,而且新旧土层粘结在一起比较难。为确保施工质量,必须加强技术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①请省文化厅文物处派员现场指导夯筑工作,并负责质量检查监督。②强化验收规划:坚持夯筑一层验收一层,合格签字后再行夯筑。验收时,将10厘米见方的铁块提高1米下夯墙体,坑深浅于5毫米,密度达到95%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须重夯。③长城维修指挥部设现场施工管理小组,全权负责工程质量监督,并做好施工日志。④墙体夯筑工程全部完成后,由指挥部请技术顾问、财务顾问、法律顾问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验收。

上述方案以市政府名义于1985年11月23日上报省政府及有关省级部门。省文化厅很快上报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于1986年6月16日以(86)文物字第522号和1987年3月16日(87)文物字第108号文批复了《嘉峪关关城墙体加固维修方案》,施工前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批复意见,施工中严格执行批复规范。

从1987年3月下旬开始,抓紧备料、队伍招标、技术培训和交底等工作,工程由天水北道工程队承担,徐金鼎监工。经过三个月准备,基本具备了开工条件,6月25日正式动工。经过一年多时间帮夯加固施工,于1988年底全部工程顺利完成,经专家验收,符合施工要求,质量上乘,为国内首创。同时保留了原喷固试验墙51.8平方米、夯筑试验墙585平方米,以为历史参照。

工程二:重建嘉峪关关楼

嘉峪关楼始建于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重修于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规格、样式与现存柔远楼同。《敦煌杂钞》对嘉峪关楼有“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的记载。楼上有左宗棠题匾“天下第一雄关”。三十年代毁于兵祸,1947—1949年间彻底倒塌,仅存楼基和柱石。恢复嘉峪关楼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国家文物局(86)文物字第522号文《关于嘉峪关维修工程的函》第二条要求:“嘉峪关楼的修建,目前须抓紧复原设计工作,而设计又必须掌握科学资料,做好考证研究。该筹建项目属地方自筹资金解决,但应将方案设计报我局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设计。”据此,我们组织人员按照柔远楼实施测绘、拍照、出图,并征得省文化厅及有关专家同意,制定出复原方案:整个楼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建筑,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225平方米,总高16.7米。楼基通廊9.5标高,高出甬道0.5米,为砖石砌筑,青砖铺地面。一楼层高5.2米,为砖砌体,厚1.3米,内包木柱。二层楼高4.4米,木结构,四面飞檐挂青瓦,隔墙为木花格式代门窗墙。三层楼高3.3米(至檐口),结构同二楼。起脊3.8米,脊上吻兽。斗拱、额枋、劄牵、耍头等各部件的装配位置一定要准确。彩绘同柔远楼。1987年3月17日,国家文物局以(87)文物字第126号文批准嘉峪关楼修复方案,要求按1986年522号函的批复严格执行。随后,根据国家文物局专家意见,派市政府副秘书长薛长年、长城维修办公室主任高凤山于1987年3月28至4月3日专程去西安,与西安古建园林规划设计处主任、总工程师郑灿扬等进行座谈,就嘉峪关楼重建的施工设计、施工监督等问题达成协议。4月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关于修复嘉峪关楼等问题的会议,市长刘恭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李天昌、薛长年、郭能祺、周凤云、刘永寿、潘庆鉴、吴宝真、高凤山、吕志彪。薛长年汇报西安之行后会议决定:同意嘉峪关楼由文化部文物局委托西安古建园林规划设计处推荐的长安细柳建筑公司古建队施工。由市建委负责审查资格,办理施工许可证。同意游击将军府方案设计图,尽快报批,委托正式设计。预算委托市建行和市建委定额站审核。施工质量检查由市建委质检站负责。施工所需材料,特别是国控材料及早单列向计委申请。

经过近三个月紧锣密鼓的准备,1987年6月25日重建嘉峪关楼工程破土动工,市领导,省旅游局副局长贾新语,西安古建园林规划设计处主任、总工程师、现场技术总指挥郑灿扬及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400多名代表出席开工典礼,甘肃日报、甘电台、电视台、兰州晚报及市新闻单位记者应邀到会。200多名少先队员为奠基仪式助兴。9月25日,时间过去了整三个月,工程进展十分顺利。上午10时,在嘉峪关楼台举行了隆重热烈的立木仪式,鞭炮齐鸣,震耳欲聋。市领导在这个不寻常的时日出席庆贺,对工程技术人员和工匠表示慰问,为老工匠挂红,赠西凤酒五瓶。在各级领导、全市人民的关怀支持下,在全体工程技术人员、施工队伍和总指挥部的组织协调下,不避严寒酷暑,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障碍,高度负责,精心施工,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了这项举世瞩目的工程。1988年10月10日,我们登上重新崛起的嘉峪关楼向世人宣布:被战乱所毁半个世纪的雄关象征嘉峪关楼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重新站立起来,这是正义的胜利,文明的胜利,人心的胜利,是团结进步的胜利!在工程验收会上,省文化厅文物处副处长王勤台、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岳邦湖、副研究员吴礽骧,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张振、副局长郝一、办公厅主任刘学礼、总工程师郑灿阳、主任工程师鲁天信、西安市园林局处长、工程师刘刚等省内外专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专家们一致认为,重建嘉峪关楼参照原楼照片,并对现存的柔远楼、光化楼实测后进行设计,完全符合古建维修原则。工程所用木料、砖瓦、石料等选材适当。施工单位精心施工,一丝不苟,磨砖对缝平整坚固,木结构端正,木材烘干符合要求,瓦垄平直,彩绘严格按照雅伍墨小点金法式施工,整个关城建筑既体现了边关楼阁的风格,又具西北地区的地方特色,完全符合“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维修原则,其质量可谓上乘。专家们建议市委、市政府给设计、施工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和国家文物局罗哲文发来了贺电。

在这个盼望已久,来之不易的日子,我激动万分,感情往复,夜不能寐,便写下了《重建嘉峪关楼颂》:

嘉峪关楼重崛起,

金碧辉煌,

飞檐走势,

衔山吐雾,

横卧东西。

百旅加额问底细?

修我长城,

太平盛世。

历史丰碑重崛起,

众志成城,

神工合壁,

地载游龙,

天负红日。

欲问诸君因何奇?

金樽美酒,

酒自成曲。

工程三:修复游击将军府

据《嘉峪关市文物志》记载:“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陕甘总督王崇古认为嘉峪‘三面临戎,势甚孤悬,宜设守备防御’,从此在关设守备和游击”。“初建于隆庆年间,明清时代又维修过”。“游击将军府为两院三厅,前厅东西各五间,中厅(过厅)三间”。“后院为四合院,三面建屋,为土木结构”。将军府年久失修,前院于1943年毁于兵祸。现仅存中厅和后院。中厅三间带明廊,悬上起脊。后院两侧厢房各三间半,进深5.2米,室内有明柱二根,巷棚硬山屋顶,筒瓦屋面,坡度极缓。后厅五间,进深5.8米,室内明柱四根,柱上原有装修卯口,已被油漆覆盖,巷棚悬山顶。后厅明间中轴线较前厅西偏约1米。遵照国家文物局1986年6月16日(86)文物字第522号《关于嘉峪关维修工程的函》,我们与专家研讨,制定了游击将军府如下维修方案:

(一)建筑形式:仿古建筑,砖木结构。建成两院三厅的官厅。总建筑面积805平方米,其中大门102平方米,前院厢房242平方米,前厅115平方米,后院厢房208平方米,后厅138平方米。

前厅位置保持不变,调整后厅与东厢房位置,使前后院成一条中轴线。

正门:四架椽屋分用三柱,板门立于中柱之间,门西侧为背座耳房,明廊向内中厅为三间两面廊,屋顶为一层一卷,悬山出际。后厅为五间带廊。上述三个主体建筑均用磨砖墙,露明造,悬山顶,筒瓦屋面。前后院厢房均带明廊,悬山仰瓦屋面,两山不做勾滴。由于房屋都有明廊,使得两院建筑既有等级差别,同时也较谐调。考虑到当地降雨极少,当地民房屋面坡度极缓,故厢房檐举仅0.35举,正门及前厅仍按0.5举。

(二)结构形式:对原有建筑就地翻建,开间、柱高均不变,尽量采用原有构件,保持原来做法。整修台明踏跺,添配窗,配齐屋面瓦件。前院重建大门及东西厢房均采用小式做法,木结构梁柱,条砖基础,毛石台明,青石(麻石)柱础,37厘米砖墙,两面粉刷,古砖地坪

(三)装修与油漆:大门为措带板门,正面钉铁条,门槛上为迎风板直至脊枋底,露明廊柱均作麻灰地杖,红色中等调和漆。隔扇门为四扇五抹,槛窗三抹。搏风板木制,檐下露明,木构架以棕红色调和漆为主,不做彩画。

对此方案国家文物局于1987年6月17日(87)文物字第493号《关于嘉峪关城内游击将军府修缮方案的批复》表示同意。我们便立即委托西安古建园林规划设计处具体设计,并由长安细柳古建队担负承建任务,积极做好施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7月中旬开工动拆,一切按施工设计进行。由于关楼和将军府是一支队伍施工,人员调用得心应手,工程交叉进行,管理也比较省事。1988年9月,主要任务已全部完成,10月份收尾竣工,经组织验收,质量评价同嘉峪关楼。

1988年11月28日,省委副书记卢克俭陪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芮杏文登上重建的嘉峪关楼,不住称赞雄关之雄,反复肯定嘉峪关长城维修工程的重大意义,对着天昌和我反复说:“你们干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了不起!”

11月30日,中央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原甘肃省委副书记聂大江在我和天昌陪同下参观了维修工程,他说:“你们做了一件了不起、很有意义的大事。这项工程全国都很关注,因为知名度很高,又比山海关雄伟壮观。”又问及投资情况,我一一作答。看到帮夯的墙体后问我:“上边一段为什么同下边不一样?”我答:“那是遵照了原来的修筑方法:先土夯6米,过了若干年后又用土坯加高了2.7米,是草泥抹面。”聂说:“这就符合修旧如旧原则了。”进了光化门后指着将军府问:“这就是新修的将军府?”我说:“是”。他惊叹:“很不错,又增加了一景。将来再做点文章,充实些内容,让客人有玩头有看头,滞留时间。”一口气登上重建的嘉峪关楼后说:“做工很细,彩绘也不一般,看来不是一般画工所画,而是有学问的人画的。”我说:“彩绘方案是西安美院的教授拿出,经西安古建园林规划设计处设计,报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专家鉴定,认为是上乘之作。我们评为优秀工程。”聂说:“应当相信专家的。”“你们在这上面也要做点文章。搞点陈设,搞点优雅活动,让少量人上来,收费要高一些。”“雄关碑那一片地貌千万不敢破坏,不敢乱添加别的东西,那是自然景,是嘉峪关独有的。就要这个莽莽苍苍的劲。这比山海关好多了。山海关前搞了不少建筑,实际上是破坏了整体美。”“要学会做生意。日本人很精。如果嘉峪关在日本,那就赚大钱了。”在柔远楼前说:“这个楼不扶正也可以。原样保存下来更好。这个楼的彩绘就比不上新楼。”在北城墙甬道我介绍了帮夯做法后他说:“9米顶上搞个水泥层,想得有远见,这对城墙的保护大有好处。”他指着城内库房等说:“将来把那个仓库拆除,把其他三座建筑(指千总衙门、嘉峪公馆、巡检衙门)搞起来,那就更好了。”到关帝庙前说:“这个庙已经洋化了。”我说:“杨烈先生的意思是拆除,把牌坊搬到东闸门外。”聂说:“是的,不协调。关帝庙同长城没有必然联系。”“那个接待室也应当处理一下,是否搞成大屋顶,就协调了一些。”乘车到长城博物馆前说:“很有特色,不一般化,就应该这样。你们干了不少事,很有希望。”聂部长非常关心嘉峪关的维修工程,多次到实地考察指导,这是第四次。他的谈话高瞻远瞩,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我们工作既有表扬肯定,又有希望和要求,使我们深受鼓舞。

工程四:两翼长城修补

两翼长城又称明墙暗壁,即肃州西长城,北抵黑山,南悬大河,全长三十华里,同关城构成坚固完整的防御体系,在历代兵战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向为世人称颂。两翼长城始筑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十九年完工,由肃州兵备道副使李端澄监筑。两翼长城实际总长度为15259米,高6米,宇墙0.5米,垛墙1.2米,上宽1.5米,底宽5米。每二里筑一墩台,12米见方。墙身为黄土夯筑、黄土夹沙夯筑、片石夹土夯筑不等。现存遗迹比较连贯,残高2.6—4米不等,断缺3375米,风蚀严重,墙基风蚀高0.5—1米,深0.5—0.7米。虽已失去原来意义上的军事作用,但恢复原貌,气壮山河,可激发人民群众继往开来,振兴中华之情。我们原计划用十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将30里长城全部修复。后经国家文物局、旅游局与省、市共同商议,认为恢复15里即可,五年为期。根据这个精神,参照关城墙体加固方法,用了近两年时间于1988年基本完成了预定任务:按原样夯筑了残缺墙体,风蚀部分悉数用黄土夯补;垛墙、宇墙、城台全部按现存样式修复;所有山洪过水处均建了涵洞;公路、铁路过口做了特殊处理;对部分被黄沙掩埋的城墙进行了清理,计4华里。

工程五:修复悬壁长城

悬壁长城原叫断臂长城,也叫黑山峡长城。1986年秋,我同高凤山、薛长年、柳玉峰、吕志彪、巨金虎、刘俊德等同志去黄草营踏察北长城现状。此时的北长城被黑山峡流水截为两段,其中一段残迹断续延伸到黑山半山腰,如不留意,很难辨出长城真貌。这段长城有无修复必要,当时谁也说不出一二。第二天,我与凤山、长年通过电话商议,都认为修复还是有意义的。但需要重新命名,既与现存两翼长城有联系,又要体现特色,增强知名度,增加吸引力。我受“八达岭”、“老龙头”、“明墙暗壁”的启示,孕育出“悬壁”两个字来。“悬”,极言黑山长城之险,之奇,形如倒挂,悬空难于企及;“壁”,契合“暗壁”之意,北翼长城延伸直抵黑山之巅,如铜墙铁壁,固若金汤,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我自己很满意,便用铅笔将“悬壁长城”四个字写给高凤山征求意见,高与柳玉峰、薛长年交换意见后亦十分满意。这个名字就渐渐传开,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还专意题“悬壁”二字,被刻碑立于悬壁长城前。1987年3月12日上午9时,大雪飞扬,北风呼啸,我们在悬壁长城脚下召开了现场会,李天昌同志主持,刘恭、李忠涛、钟成智、汪同建、龚雪泉、徐洪德、薛长年、柳玉峰、李思明、王富民、高凤山、吕志彪、康志勇、巨金虎、刘俊德、吴宝真、程存才等20多人参加,我介绍了有关情况,提出修复这段长城的意义及初步思路,大家一致表示赞同,而且兴致很浓,吟诗作歌。薛长年信口作对联一副:

雪皑皑市领导现场办公长城脚下,野茫茫众诸葛共商大计讨赖河墩。

5月18日,在黑山长城遗迹举行了“修复悬壁长城开工典礼”,市长刘恭主持,我讲话作了动员。该工程由黄草营村农民施工队承担施工,青年农民杨永福领工,刘俊德监工。经过近半年时间的苦战,于1987年11月15日竣工,并举行了竣工开放典礼,市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工程队农民等一百多人出席。他们是:刘恭、刘万才、程万琦、徐洪德、龚雪泉、李琳、郭能祺、姜田夫、薛长年、柳玉峰、鲁廷文、刘玉关、莫振邦、吴宝真、焦炳昆、刘永寿、林海云、康义德、蒲永新、魏学鸿、刘浩乾、潘庆鉴、高树旺、李光春、李六龙、程存才、祁禄、王利、李思明、宋廷显、高凤山、吕志彪、杨惠福、甘报记者朱保民、李江及长城维修办工作人员。

悬壁长城由六个部分组成:

一是500米,后又延伸了120米,共为620米长城,用片石夹砂、黄土分层夯筑。高4.5—5米,底宽3.5米,上宽2.5米;宇墙高0.8米,垛墙高1.1米。宇墙、垛墙用土坯垒砌。全部墙体用黄土长草泥抹面。

二是障城一座,15米见方,墙高4.5米,宽2.5米,总面积225平方米,均为黄土夯筑,黄土长草泥抹面。

三是烽堠二座,均在山巅,相距120米。7米见方,台高7米,垛高1.7米,长城砖包墙体。

四是对原残迹墙4米用长城砖发碹保护,以为历史参照。

五是墙体过水涵洞二孔。山下墙体漫道设排水孔五个。山上墙体外修排水引洪道300米。

六是修防洪沟一条,长260米,宽3米。

悬壁长城修复工程总计投工29970个,投资22万元。施工中最大的困难有三:一是地质结构复杂,破碎岩石构造增加了施工难度。二是山势陡峭,所有用料如土、石、砖、水泥、土坯等,得用人工肩挑身背,耗力费时。当时还动员了黑山湖部队官兵和中小学生义务献工,扛砂搬砖。三是寒暑变化大。工程特点是:自己设计、自己施工,从建设效果看,时间短,质量好,投资省,安全无事故。大家一致认为,悬壁长城的开发性建设,对文物保护起到了示范作用,取得了经验;增加了一份历史教材,加深了对嘉峪关历史地位的认识;丰富了旅游内容,对第三产业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尽管当时有人对此还缺乏理解,甚至刁难诽谤,但今天的所有事实都对这一切作了最好的说明。

现将1987年1月25日《嘉峪关报》登载我的《悬壁》全文录后:万里长城,形制多样,翻山越岭,千姿百态。嘉峪关暗壁北向,直抵黑山,倒悬其上,为雄关一景。

万里长城万里关,迭嶂黑山暗壁悬。

最是土石寻常物,几度凌风瘦弥坚。

破雾目纵千里极,缀云襟连天外天。

呈祥绿龙脚下滚,得意晨鸡报丰年。

1987年12月18日《嘉峪关报》刊出我的《登悬壁长城》一首:

黑山常与白云齐,悬壁半绕挂天梯。

一曲清流笼新柳,两岸奇峰锁东西。

似觉龙角紫花动,尤闻燕尾风铃滴。

寄语游人慢举杯,搔首烟波入望迷。

工程六:保护万里长城第一墩

万里长城第一墩,原叫讨赖河墩。位于关城南约7公里处的讨赖河北岸悬崖之上,高7米,底部呈正方形,边长14.5米,西侧与长城连体。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由于长年风蚀,墩台顶部四周剥落数尺,但气势尤存。保护维修讨赖河墩,任务有四:一是用黄土夯补墩台,恢复原貌;二是清理积沙,夯筑与墩台连体的长城60米;三是树立50米铁栅栏于河崖边沿,同时用40米铁栏围护墩台,阻止游人登临;四是在讨赖河河床北侧修筑水牮,防止河水对悬崖的冲刷,威胁墩台安全。由于水牮工程耗资巨大,当时无力筹措未能实施,其他项目于1987年秋很快完成。“万里长城第一墩”的命名,完全出于如下考虑:东有山海关老龙头,西有嘉峪关第一墩,东西遥相呼应,并驾齐驱;万里长城沿线烽燧墩台数以千百,而我为西部长城第一墩,即墩台多有,“第一”不多有;构筑于80多米悬崖之巅的讨赖河墩,以其奇险峻伟夺人,纵使豪迈刚烈传情,南望祁连积雪,北顾大漠戈壁,仰视朗朗天光,俯瞰涛涛奔流,足以动人心魄。天下没有我独有,故而名之,谁奈我何!寄于斯,我们请魏传统将军题写了“万里长城第一墩”,刻碑立于墩前,以为永久的纪念。1986年12月5日,我受古墩台感染,成《登万里长城第一墩有感》一首:

一墩河上悬,西极望百川;

古来征战地,金戈铁马喧。

春风新雨后,边城断狼烟;

沧桑经变久,今朝独共天。

工程七: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1986年7月,我和王利同志去兰州向国家旅游局韩克华局长汇报嘉峪关长城维修和长城宾馆建设问题,同时表达了建设一座长城博物馆的意愿,希望得到国家旅游局的支持。韩局长非常痛快地表示同意,随后又得到李子奇书记、贾志杰省长的支持。省旅游局的领导都表示赞同。据此,市委、市政府在1987年3月12日召开的文物维修、旅游景点建设现场办公会上同意指挥部提出的建设意见:“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古洋结合,高低结合,一次设计、分期实施。馆址由有关方面商定后报市委、市政府审批,筹建工作由博物馆筹建处(即市长城维修办公室)负责。文物征集工作要和筹建工作同步进行”,并以市委办发(1987)第9号文印发全市有关单位。考虑到我市没有这方面的设计经验,故先委托西安市古建园林规划设计处拿出设计方案。西安很快拿出了方案,是现代化的园林式布局,未被我们接受。随后,我自己冒昧地画了一张示意图,提供市城建局设计室在设计时参考。

6月30日,我们请来了省文化厅文物处副处长王勤台、省博物馆陈列专家、书法家徐祖蕃研讨设计方案和陈列方案。他们认为:建筑应一体化,不要分割开来,应有整体感;不能用牌楼,应从军事设防角度考虑;建筑材料尽量用大块,粗犷、泼辣、剽悍;采光应考虑到人工和自然两个方面,同时考虑到将来;室内色彩不宜过花哨,要安静,不反光,防止喧宾夺主;陈列要揭示文物的性格,它是历史的见证,所以有价值,但不是珠宝商店;立意立到嘉峪关,但不是嘉峪关的再现,又能体会到嘉峪关的味道;绿化要用戈壁滩植物,如沙枣、摇一摇、红柳、白酸刺等。

7月25日,第四次讨论设计方案。对设计人员杜发明和米伟重新做的两个方案比较研究后决定吸取徐祖蕃、王勤台同志意见,突出长城形象,思路接近要求,互取所长,合二而一,请设计人员拿出新方案,8月15日再次讨论。

8月21日,第五次讨论设计方案。对整体布局、结构、展室、停车场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注意设615个垛口,意为嘉峪关距当年已有615年历史,主体正面留30个垛口,意为嘉峪关开发距当年已有30年历史。参加这次讨论的有郭能祺、申振清、周得贵、焦炳昆、蔡利家、杜发明、高凤山及设计人员。

8月22日,四大班子审查方案,刘恭、程万琦、李琳、李忠涛、钟成智、龚雪泉、徐洪德、申振清及鲁廷文等出席,这是第六次会议。大家认为设计思想正确,造型别致,是成功的。同意再作局部修改便可批准。

9月1日第七次审查方案,要求9月15日出基础图,着手施工前的其他工作。

10月7日召开城建、设计、总图、维修办会议,决定:①博物馆选址南市区,占地南北70米,东西150米,由总图管理部门放线;②10月15日破土动工,先建围墙;③12月10日正式设计全部出齐;④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10月29日审查预算,投资96万元,包括门前狮子和院内雕塑。

1988年4月17日,召开了长城博物馆招投标会议,经过资质评核,集中和分散讨论,同意以94万元包给省地矿局河西三队承建。要求88年12月15日竣工,每提前或延期一天,奖罚万分之二。达到全优奖1.5万元,优良不奖不罚,合格罚1.5万元,不合格推倒重来。乙方为表示对长城维修工程的关心,捐款5万元,并有10万元的质量抵押金。在甲、乙、丙三方的密切配合下,工程如期完成,89年1月17日进行了预验收,评价甚好。

在建设过程中,陈列工作亦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主要抓了四件事:一是请甘肃长城专家吴礽骧先生编写了长城展览纲要,实际等于编写了一本长城题材教科书;二是请博物馆陈列专家徐祖蕃主持全面设计和制作、布展工作;三是由高凤山带队赴长城沿线征集长城文物;四是布置“中国古代兵器装备展览”和“书法绘画展览”。以上工作都是在王勤台处长的亲自指挥下运作的。徐祖蕃、吴礽骧、王勤台同志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以高度负责、精益求精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创造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陈列任务,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受到人们的崇敬和赞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他们无怨无悔,夜以继日地坚守在岗位上,却不取分文,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实为文博人员楷模。

1989年2月3日,举行了隆重的“长城博物馆竣工开馆”仪式,市委书记李天昌、市长刘恭、省地矿局副局长张庆中为长城博物馆开馆揭幕,迎来第一批参观者。当人们踏入博物馆大门,第一眼看到的是由书法家徐祖蕃先生题写并刻在馆楣上的“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八个大字,不由肃然起敬。步入第一展厅,映入眼帘的是采自黑山的巨石,上刻“伟大的长城”五个金色大字,它向世人庄严宣告:“伟大古长城,上下三千年,纵横十万里,俱在此馆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1992年8月10日登上博物馆城台,壮怀逸兴,摸着巨炮不住称赞:“雄哉!壮哉!有创意,了不起!”并对讲解员钻研历史知识的精神给予了热情赞扬:“年轻人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学一行。文物工作学问很大,就要靠自己钻研。”

有感于博物馆建设落成开馆,我草成小诗一首:

风风雨雨写春秋,莽莽苍苍馆内收;秦皇汉武埋荒草,长城不倒万古留。

工程八:综合项目

根据文物保护的需要,使关城周围环境与长城相协调,增加游人的欣赏情趣,1985年下半年至1986年,指挥部对许多零星项目组织综合施工,取得了融科学、实用、观赏于一体的效用。

(1)维修了嘉峪关内城南敌楼和敌台、西北角楼和角台、北敌楼、三座角楼、两座箭楼、朝宗门楼、会极门楼、东西马道门楼。

(2)对内城水井掏沙,深15米,砖拱井壁,防止塌陷。按古井亭原样重建并彩绘了井亭。装置了辘轳和井盖。

(3)修建了外古内洋的水冲式厕所一座。

(4)关城内打井一眼,深76米,解决了关城绿化和生活用水。

(5)平整关城场地,清除垃圾,填平壕沟17936平方米。

(6)关城外修整停车场1.5万平方米。

(7)修筑东闸门内外水泥砂砾路301米(1806平方米)。

(8)东闸门内道路两侧石砌护坡450平方米。

(9)东闸门至接待室道路两侧种龙瓜柳120米。水泥厂至牌坊梁道旁植树4000株。

(10)修筑外城排洪沟1000米,清理了周边堆积日久的废墟和垃极。

(11)整修关帝庙,改为大屋顶,恢复内部装饰。

(12)复制“天下雄关”碑一块,并建碑亭一座,将其石碑保护起来。原“天下雄关”碑由于长期置于露天,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故字体受损,碑体中间断裂。为保护真迹,移在室内珍藏。另仿制“天下雄关”匾一块,悬挂东闸门顶。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宋静存同志1988年秋在东闸门以“天下雄关”匾为背景留影后盛赞:“不知这是谁的点子?好点子,很提神。以后要多出这样的点子。”

(13)修筑两翼长城沿线简易公路16公里。

以上为长城维修工程的全部内容。另有魏晋墓、“七一”冰川、长城宾馆、旅游产品开发四项工程属旅游开发项目,另文记叙,此处不赘。

盛世长歌

长城是中华大地一条跃动数千年的巨龙,是中华民族一道固若金汤的精神屏障,是智慧之剑,力量之源,艺术之根,道德之本。我们在修复长城的日日夜夜,不仅表达着无限真诚和执爱,同时也接受着热与冷的洗礼,用虔诚塑造中华形象,用意志开拓美好未来。平心而论,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清平盛世,没有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大批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工匠的无私奉献,断然不会有今日雄关之新貌。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深深谢意!

嘉峪关长城维修保护工程的圆满结束是一个壮举,得到多方面的肯定。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的关爱变成跳动的盛世长歌,变成闪光的历史文献,激励嘉峪关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1985年11月,罗哲文先生题字:“待到西楼重崛起,巍巍杰阁映祁连”,对重修嘉峪关楼寄予厚望。

1986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姬鹏飞寄来题词:“长城生辉,世界共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寄来题词:“研究长城,促进文明”、全国政协副主席溥杰寄来题词:“巍峨长城镇千古,振兴四化壮山河”、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黄新廷寄来题词:“荒漠有幸,玉关多情”、王定国寄来题词:“研究长城,宣传长城,保护长城,开发长城”、魏传统题词:“长城文化久,横向联系长”,又“夜深月色叹凉月,山海关联嘉峪关;明时居正主朝政,互通有无利两边”。中共甘肃省顾问委员会主任黄罗斌寄来题词:“长城万里威震千古,振兴中华气壮山河”、甘肃省政协主席王秉祥寄来题词:“长城万里,威震千古”。

1986年8月14日,魏传统前来参加中国嘉峪关长城研究会成立大会,成《嘉峪关抒怀二首》:

(一)

嘉峪关头何处是,祁连白雪迎风来。

征西尚未攻关过,帷有黄沙任剪裁。

(二)

二十八年曾到此,雄关第一心神怡。

无际平沙映碧天,钢城红浪光嘉峪。1986年7月30日杨植霖《诗二首》:

(一)

欲振中华设论坛,群彦喜上嘉峪关。

城头遥望天山雪,一路熏风不觉寒。

(二)

气势磅礴北国悬,江山万里任牵连。

身经百战无何怨,稳坐宁迎雨雪眠。

世上谁能终不倦,中华犹在拨催弦。

长城自古英雄汉,应对当今执导鞭。

1986年8月,罗哲文先生拟长联《长城》一副: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迄元明上下两千年有多少将帅元戎戍卒吏丞百工黔首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聪明智慧坚强毅力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丰碑国宝跨峻岭横大漠穿草原经绝壁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雉堞雄关隘口亭障墩堠有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绣锦飞舞腾翔起伏盘旋月宫邀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1987年9月19日,越南领导人黄文欢登上嘉峪关城楼,欣然四顾,兴奋不已,连连称赞:“真可谓天下雄关!”

9月22日,省委书记李子奇专程来嘉峪关检查长城维修工程,在李天昌和我的陪同下首先来到正在施工的嘉峪关楼工地,详细询问结构、材料和经费情况后说:“嘉峪关很壮观了,应该立个碑。”在帮夯城墙工地听施工负责人介绍该工程保证300年不会有质量问题,他很高兴地说:“三百年也可以了,没有白费辛苦,能给我们下几代人交待了。”下午登上悬壁长城,声声赞扬:“好,好,很好!很有气势!这就很能吸引人。如能同对面山上的长城连起来,那就更壮观,更好了。”他说:“文物就得维修,哪个朝代都在修护。维修的意义就是把文物古迹一代一代地保护好。”他还说:“嘉峪关的名气很大,来的名人也多,要发挥这个旅游优势,以此促进全市二、三产业的发展。”

1989年9月22日,省委书记李子奇再次视察嘉峪关市工作,李天昌、刘恭、黄积咸和我陪同,参观了“伟大的长城展览”后说:“你们的几个大项目(指维修长城的项目)都完成了,应有个记载。过去关楼破破烂烂,现在修好了,要把维修的情况记下来,也是个历史见证。”又说:“今天看了你们的长城宾馆和长城博物馆,感到这些建筑设计新颖,质量不错,风格独特,体现了西部长城的风采。”尔后挥笔写下了“西关风采”四个大字。

1989年10月20日,国家旅游局局长韩克华留下《咏嘉峪关》二首:

依山傍泉建雄关,楼台雉堞接云天。北有马鬃山巍峨,南耸祁连峰雪染。

两山峡锁近咫尺,关隘险峻猿难攀。

西陈瀚海望无际,东临绿洲近江南。

天工精艺相汇粹,嘉峪山海酒媲美。

东海西漠万里遥,重楼金碧相映辉。

乾隆年间变内城,古建逐日遭残摧。

近年修葺工艺巧,昔日风貌又重回。

1992年5月,著名诗人、甘肃作协主席高平《赞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一首:

长城天下第一馆,中外惊奇刮目看。

纵览江山千万里,定格风雨三千年。

生存不易多聪慧,发展还需灭燧烟。

远看民族浩然气,丰碑无语映雄关。

1992年9月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书画家赵朴初先生偕夫人一行四人来嘉峪关市考察,有所感念,遂成《一九九二年九月十五日访嘉峪关市有作》一首:

“飚轮千里驰,四望枯干土。但见垒垒乱石间,驼草怒若负隅虎。不期到此城,崛起穷荒处。卅四年前开拓人,幕天席地战万苦。夏日曝兮朔风吹,草可食兮雪可煮。地尽其利兮宝藏兴,人竭其力兮天阙补。酒钢六绝耀西东,父老三呼夸富庶。宽衢大厦比名都,鲜花佳果满瑶圃。市以雄关名,嘉峪地形据险阻。登楼远眺南北山,俯视金汤不可侮。出关身履古战场,浩浩平沙豪气吐。顾谓书记言,关市相成不相负。关城天下雄,市亦雄今古。”是年赵朴初先生八十有五,以此“奉呈市委诸同志暨全市父老兄弟”。

1987年10月20日,甘肃省政协书画室致函一封,全文如下:政协嘉峪关市委员会转中国嘉峪关长城研究会:

为了赞助修复长城及嘉峪关城楼的工程,经我会书画界的同志倡议,由省政协书画室成员和我省部分书画界的知名同志个人捐献书法和绘画作品一百幅,其中书法五十一幅,绘画四十九幅。请你会义展、义卖,将收入作为修建工程使用。

政协甘肃省委员会书画室

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日捐赠书画者有:郝进贤、陈伯希、应中逸、赵正、王天一、阮文辉、牟紫东、何晓峰、杨丁东、甄载明、裴慎、黎凡、王巨洲、王维德、黄汉卿。1987年10月26日,由书画室主任、省政协常委郝进贤及杨丁东、李易新同志送达,市上举行了隆重的交接仪式,我和市政协副主席贾实负责接待。以上作品以市政府名义颁发了收藏证,在长城博物馆首次展出后全部由该馆馆藏。

遵照省委李子奇书记、国家旅游局韩克华局长关于“长城维修工程结束后应当有个记载,对后来人有个交待”的指示精神,我们决定,根据不同功用制作了几块碑。

——“嘉峪关维修简记”:

正面:“威震华夏壬申秋李子奇”。背面文:“明长城始建於洪武间关处长城之西极亦长城之起点也其地山高水险雪暴风狂而关楼巍然特立於山環水抱之中以雄丽之姿与山海关遥相对应如绝世双姝为中华数千年来之伟大文化传神写照惟以岁月既久建筑多所废毁与今之开拓气象颇难适应公元一九八五年夏中共甘肃省委李子奇书记倡议全面维修嘉峪关以保护丝路古道之名胜古蹟以发展旅游事业促进与世界各国之文化交流此议一经提出即为各方盛赞蒙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中共甘肃省委及省政府特别关注中共嘉峪关市委和市政府乃能顺利施工其间公私协力五载而就计重修嘉峪关楼重建游击将军府一所井亭一所修建碑亭一所整补关墙如初彩绘全部楼阁及各处建筑因关城两翼墙体颓废过甚於仅存遗址之上更施修复三公里许修整既竟复以今日国家之繁荣所需不得不增添配套设施乃增设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一所新城魏晋砖壁画博物馆一所及水电交通有关设施多种庶几荜路蓝缕不负先贤铭之石碑以励来者焉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

公元一九九三年六月立”

——长城维修捐资纪念碑:

“长城以天神之姿纵横万里忽于嘉峪山前探首苍旻者明代所建之嘉峪关也昔为边防重地惟见烽烟滚滚今为名胜古蹟致力于世界之文化交流而六百余年嘉峪关及其附丽建筑多已毁损为保护文物古蹟弘扬民族文化计中共嘉峪关市委市政府于一九八五年七月决定维修嘉峪关及其附近长城蒙社会各族各界有识之士群起响应捐集人民币贰拾捌万肆仟零壹拾陆元伍角柒分於国於民於古於今胥有功焉工程既竣理应镌名用彰盛德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

公元一九九三年六月立”

——重修游击将军府碑记: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建於公元一五六七年至一五七二年间时陕甘总督王崇古上书朝廷议於嘉峪关设守备此奏获准乃建守备府至清代设治未废且升格游击即改称为游击将军府府宅广袤五千平方米两院三厅门外原有小型钟鼓二楼分立两侧后倾圮不存一九八五年中共嘉峪关市委市政府筹资维修嘉峪关时拟议一并恢复旧府一仍原貌不稍更饰一九八六年动工一九九二年完工特勒良石以资纪念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

公元一九九三年六月立”

——维修长城捐资纪念碑:

“酒泉钢铁公司在维修嘉峪关长城活动中捐资人民币壹拾万元特立碑纪念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

公元一九九三年六月立”

——悬壁长城铭:

“大河之西冰川之阳有长城焉名曰悬壁削壁巉崖备极险要明嘉靖十八年肃州兵备道李涵所筑也城以年久失修仅留残迹公元一九八七年中共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因其颓圮之际引而长之版筑六百二十米建烽台三座障城一座既竣市长孙一峰嘱为之铭曰祁连苍苍弱水泱泱长城迤逦瀚海汪洋冰川远引石窟辉煌烽烟既戢关塞迷茫是用备葺雉堞橹樯登高临远极目禹疆著文明兮迢递揽胜迹兮徜徉访黑山之石刻沐雄关于朝阳想瑶池兮西极来天马兮远方展澄湖之明滟集鸥鹭而飞翔啖浮瓜兮夏日醉葡萄兮夜光融春煦于鹤翅凛秋肃于苇塘啜南山之白云挹东篱之幽芳谛驼铃之悠悠谐气笛之昂昂鞭虬龙于疏勒夺天工于酒钢出能源于砂碛媲美玉于昆冈遨九天兮射天狼荫千里兮遍绿杨扼丝路之要冲当欧亚之津梁夸鱼米之饶庶作天下之厫仓喜人文而蔚起绍勋业于汉唐既远来而近悦卜古道以遐昌袁第锐撰文聚川何裕书丹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

公元一九九三年六月立”

——嘉峪关记:

“依山筑防临水设险拒劲敌于边墙之外固邦国于危难之秋此古之当国者所以于边墙关塞之设无不未雨绸缪殚心竭力者也遡自周秦以還披荆榛斩蒙茏攀峭崿越峥嵘历时两千载绵亘数万里版筑雉堞之殷井斡烽橹之勤以空前之壮举竟百代之伟业如屏如障为锁为钥而长城之事业矣故长城者非徒木石杰构而已也其东趋燕山渤海起扶桑之朝日西驰紫塞酒泉驻雪山之夕阳遊走于崇山峻岭之间蜿蜓于长河大泽之旁月落星流横绝大荒故国情深神驰千载遥想汉唐之世荒野无人将军色沮战马冲雪风裂绣旌望长城兮万里阻弱水兮三千班定远上皇帝书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公侯如此他人何堪兵书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既以长城为备矣乃不以战伐为功此泱泱大国之风也与日月争光可矣长城起辽海终于嘉峪关自山海关而西而南盘山越岭犬牙交错其间险关要隘何啻千余而岁月轮转兵燹频仍多已湮灭几残迹之不留唯祁连之阴花海之阳长城于此人迹罕至之极凶险处戛然而止前则雪山皑皑飞鸟不度巉巖壁立石牙阴森后则茫茫大漠黄埃接天疾风劲吹孤蓬自转沙驚石怨鸷鸟鎩羽旁有昆侖洞庭之峭跋崆峒照壁之险阻深沟大壑山峙峰连天沧雲梦波涌浪翻红河白水断岸千尺荒湾野浦寒光似刀于此山環水抱之中一叶孤悬者嘉峪关也关以雄丽著称以其当山水至险至恶之处弹压烟尘者达六百余年之久巋然特立气吞八荒以磊落之风标拥天姿而凌人或曰不险则不奇不奇则壮而无神危如坠卵稳于磐石其奇险壮丽使人心折骨驚壮思欲飞几于化入混茫矣呜乎往者已矣不可追也今日何日得登高临远来觅前代遗踪奈流光逝水与有恨焉所谓不恨古人我不见恨古人不见此日之承平关楼送目见稚柳嫣红落日橙黄山泉湍急溪浮碧玉湖光滟澰渌水拖云酒名葡萄盃泛夜光闻驼铃之悠扬思古道之塞草琵琶之新声怀天马之长嘶缈缈海市历历蜃楼远山一线似文君之眉黛含一弯幽怨红粉臙脂使山下之妇女颜如舜华访雪线而百里之冰川在望抚断垣则千年之锋镝犹存对茫茫大漠登关城之画楼凴欄独立放怀长啸觉天马行空之乐不是过也国人之言曰不登嘉峪关不足以语长城不知长城不足与语华夏诚哉斯言因念天地之悠悠感一己之渺小安得善善仁仁是是非非尽解世间困阨使故国山河竟同天上梦幻对秦月汉关纵论古今得失而后登雄关与天地共语庶不负此心乎因为记孙艺秋撰文聚川何裕书丹。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

公元一九九三年六月立”

嘉峪关长城维修工程中涌现的史迹难以尽数,只好从简就要。所制六块石碑,当以《嘉峪关记》和《悬壁长城铭》为要。文以关动情,关借文扬名,历来如是。1992年4月,我们盛情邀请西北民族学院中文系教授、诗人、韵文圣手孙艺秋,兰州医学院教授、诗人、全国著名书法家何裕(艺名聚川),甘肃省政协常委、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甘肃诗词学会会长、著名诗人袁第锐,《兰州晚报》主任编辑、诗人常振励来嘉参观、体察文物盛况,委托撰写几篇碑文,以为传世提神之作。他们欣然受托,未负众望。是年5月28日,孙艺秋先生寄来《嘉峪关记》稿一份,并附一信。现将原信录后:一峰同志:

嘉峪关返后,一连生病,吐了三次血,因而文章拖延了时间。同时,这篇文章的困难程度,实在是我们几个人事先没有想到的。我共写了十二稿,其间请他们提意见后,修改一次,现仍在收集意见中,但大体上可以说得过去了,所以寄来给你们提提意见。

徐祖蕃同志认为:①石头不可用四川的,那是沙岩,会很快风化的,还是要用陕西的富平石。②刻工亦一定要从陕西请。③他拟了三个方案(指石碑形式),请你们选。我不知这三个方案你们是否已知道了?

何裕同志还得来直接给石头上写,写到纸上有很多缺点。何时去写,请通知。届时,你们对文章有何要求,可直接对何裕同志谈,我因身体原因恐不能再去,我已把写作中的一些情况给他作了交待。高馆长要我写的对联及找衣服,等我作完了这几个紧急任务后再去想办法及凑对联。

工作顺利!并问其他同志、高馆长好!

孙艺秋92.5.28

何、袁、常嘱笔问好!

(刻工,徐祖蕃同志了解,请他定人)

从来信可以看出,孙艺秋先生带重病而为我们工作,并操劳诸事,其精神可学可敬。六月初,何裕先生赴嘉,立即投入书写工作,不问条件,露天作业,堪称人师。

常振励先生不虚此行,有所感,成诗六首,录三首于后:

登嘉峪关城楼

历尽兴衰帝业残,只今唯见古雄关。

春深嘉峪萌芳草,雪压祁连染杜鹃。

入塞匈奴曾牧马,防秋明将不屯田。

古来人事皆云散,新筑钢城镇九边。

黑山道上

黑山雄峙塞墙前,峭壁嶙峋接碧天。

谷底春萌新草绿,云中雁唳锦书传。

巉岩刻画存生肖,瀚海连绵起墓烟。

赖有平湖千顷水,清流汩汩注园田。

长城博物馆

西上昆仑东赴海,长城阅尽几春秋;

朱皇远继秦皇后,铸古镕今入一楼。

我关于嘉峪关长城维修的回顾现在可以画上个句号了。这表面看来纯属个人行为,但我还必须感谢嘉峪关市市志办公室主任吴生贵同志,因为他对我寄予了希望,鼓舞了我的士气。

我们在诵读大量歌颂嘉峪关的名篇巨制的同时,不能不首先想到《嘉峪关记》以及它的作者孙艺秋先生。《嘉峪关记》与雄关同在,孙艺秋先生却于1997年同我们永远地告别了。为了表达对孙先生永久的怀念,我不得不把他《嘉峪关记》原稿结尾的一首诗(碑文正式刻出时作者删去了)公之于众,同时也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且逐春风过酒泉,黑山白水获祁连;天低云暗长城尽,一叶孤悬嘉峪关。

(2004年11月15日于兰州完稿)

注:作者孙一峰,曾任嘉峪关市委副书记、市长,负责主持嘉峪关长城维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