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嘉峪关历史文化遗迹

嘉峪关历史文化遗迹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野麻湾堡地处要塞,是关东防务要地之一。
周边城堡_嘉峪关志

第四节 周边城堡

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肃州兵备道副使陈其学,在嘉峪关西北石关儿口筑石关儿营,以备西卫;添筑模山儿墩、泛沙泉墩、董家沟墩,便于瞭望,使敌不能掩伏、偷袭为害。万历元年(公元1572年)廖逢节议连接城堡和修筑边墙崖榨,嘉峪关周边城堡有新城、金佛寺、塔儿湾等堡,接筑高七八尺与五六尺不等,连旧城墙共高三丈五尺,添筑敌角、墩台、悬楼、角楼等,另城壕、外壕、壕墙、远墙各一道。隆庆六年修完,从嘉峪关起,镇夷千户所止,边墙崖榨九十里二百六十步。在嘉峪关防地增置有讨来河墩、牛尾稍沟墩、边沟墩、横沟墩、王景庄墩、花城儿路墩、石关儿南山坡边墙头墩、阻坝桥墩等。

明代嘉峪关关城修筑后,为形成比较完善的防御体系,有效地进行防御,除分路建有长城烽墩外,又在一些比较重要地点建筑城堡驻军戍守。其中关东南有塔儿湾堡,关东北有野麻湾、新城堡,关北有石关儿营,关西有双井子堡(也叫木兰城),关西南有卯来泉堡、红泉堡,关东有安远寨等。另有供守关将士驻扎的黄草营盘、寺营庄子,以及供守关军官和家属居住的官园、横沟屯庄等。同时在肃州界内还有许多堡城。

所有堡城的分布大体有两路,一路沿长城沿线排列,多筑于城墙内。另一路则分布于靠近祁连山的险要隘口。这些堡城有的只在本堡执行防卫任务,有的还分管附近的长城和一定数量的烽燧,执行防卫任务。

一、新城堡

新城堡位于今新城镇新城村第一居民组东侧,在嘉峪关东北35公里。《肃镇华夷志》云:“新城,设在临边平川中地,土城周围二百一十五丈。东至两山口堡三十里,西至野麻湾堡二十里,南至肃州三十里,北近边。内设防守官一员,军丁二百一十九名,马一百三十四匹,屯田三十七顷一十四亩三分零,屯科粮一百八十二石七斗零,草二千七百九十二束,盐一千引。腹里沿边墩台一十八座,境外墩台一十三座。所管边一截,东至两山口界起,西至野麻湾界止,共长三十里。贼由水头二处,钵和寺湖尾,离堡二百里,至肃二百三十里,系海套诸虏往来聚结之处,经由要路。”又云:“新城堡,城北三十里,亦冲要之地,先年内无居民,止西番住牧。嘉靖二十八年,同古城等堡展筑城垣,设添官军,近来虏扰虽未尽息,而较之先年,则地可以耕,迤西耕牧者恃以无恐焉。”《重修肃州新志·西陲纪略·拾遗补录》详细记载了口外蒙古驻牧新城堡的情况:“北边一带往来游牧,住歇于新城水头者,曰把都儿台吉。又有曰色各长素台吉,曰古木素台吉,曰桑格思巴台吉,有曰额力刻绰儿台吉,有曰答力汉绰儿台吉,曰倒色郎楞台吉,曰阿要台吉,曰答里吴麻把什台吉,曰浑都鲁台吉,曰满吉大台吉,曰额吝庆台吉,曰胡隆木石台吉,曰拨讨台吉,曰额亦得尼合首气台吉。以上肃州口外各蒙古,皆额鲁特之分派。自罗卜藏丹津叛后,俱令移徙族帐于苦苦脑儿,西宁夷情大人管辖。”

新城堡用黄土夯筑而成,堡高10米,墙头筑有巡墙。堡内西北角有一台阶式漫道,可直达墙头。紧靠西墙外筑墩台一座,略高于堡墙。堡内原建有上帝庙、圣母庙、关帝庙三座。因卑湿颓废,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移建堡外西南,今已无存。在紧靠西墙外的墩台上,曾修三官庙,此庙已于民国时拆除,堡内有泉一眼,亦于民国时干涸。堡城南墙拐角筑有驻守的兵营。此堡遗迹现存无几,只有残墙长85米,高5米左右,厚1.5米左右,夯土层15厘米。

堡西三百多米处,曾修一屯庄,墙高8米,厚3米,墙头有土坯砌筑的巡墙,转台用木头搭成,此屯庄供屯田士兵住用。现已无存。

img161

新城堡遗址(2009年3月拍摄)

堡外二里多的长城上修一暗门墩,为出入长城的门户。

新城堡是肃州北长城西端的一个要塞。向来驻军设防。《重修肃州新志》载:新城堡原有骑兵三百名,步兵一百名,到万历末年,有马、步兵共二百一十九名。到清代“新城堡把总一员,马战兵十一名,守兵三十九名,官马二匹,兵马十一匹。”

明代所设防守官,未有姓名流传下来。清代曾任新城堡把总者有:

国泰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在任。

孙隔武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在任。

张瑞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在任。

二、野麻湾堡

野麻湾堡位于嘉峪关市新城镇野麻湾村第一居民组。野麻湾堡地处要塞,是关东防务要地之一。

《肃镇华夷志》载:“野麻湾,设在临边平川,系海套诸酋住歇过路极冲要地。土城周围一百四十丈,东至新城二十里,西至嘉峪关五十里,南至肃城五十里,北近边墙。内设防守官一员,军丁一百三十名,马一百匹,有贼由大路四道,节年鞑虏由此入犯,故建此堡。”又云:“野麻湾营,城西北六十里,嘉峪、新城之中,边常沙壅,虏窥易犯,冲要之地,实可耕稼。万历四十四年,兵备内江李应魁、参将湟中祁秉忠,议呈巡抚祁光宗筑堡,添设防守兵马。”

img162

野麻湾堡遗址(2010年拍摄)

城堡为黄土夯筑而成,周围长476米,西北窄,东南宽,呈长方形,遗址西北两面城墙保存较完整,东南两面墙残损严重,堡城墙残高9.9米,底厚7.7米,顶宽2.8米到3.8米不等,城墙上设有宇墙,高宽各0.9米,夯土层14—17厘米。在东墙外有瓮城遗迹,长13.4米,有5.7米的缺口。东墙内北侧有一斜坡马道,印迹高7.4米,长17米,上宽2米,西墙内侧有同样高度的木梯马道。堡内原有仓库、住房、堡楼、角楼、敌楼等,现已无存。

堡城西墙外侧有贴墙墩台一座,称野麻湾墩。墩台与堡城墙同高,为方锥体,底长23.3米,宽11.3米,上宽、长均为12米。墩上有垛,垛高2.4米,宽5.4米,垛口深0.6米,宽0.55米。《肃镇华夷志》:“野麻湾墩,离城六十里,在新城堡西北,地虽冲要,实可种稼,恐被虏侵,今建堡。”这就是说先有野麻湾墩,后建野麻湾堡。

img163

野麻湾堡(1997年拍摄)

img164

野麻湾堡(1995年拍摄)

堡东12.2米处原设一炮台。堡北原有庙院。庙院距堡10米左右,坐北向南,占地约5亩,上殿为龙王庙,殿后为三官庙、马王庙、雷祖庙,庙院内还有娘娘庙,并辟有大小山门。《重修肃州新志》载:“马王庙,在野麻湾堡。康熙间重修。”“关圣庙,在野麻湾堡北。”这就是说在野麻湾堡北庙院尚有关帝庙。所有庙宇今皆不存。

堡南一里有校场一处,占地105亩,中间筑墩台,南侧有照壁,并有马道。

野麻湾堡附近,水源充足,地域广阔,适宜耕种。清末以后,堡内曾有居民,还有学校。民国后,堡内曾建有铁工场。

野麻湾建堡后,一直设防,派兵驻戍。明代马步兵一百三十名。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野麻湾堡设把总一员,马步兵十一名,守兵三十九名。清代野麻湾堡有记载的把总有:

魏和一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在任。

吴兴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在任。

郭宗凯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在任。

三、石关儿营

石关儿营位于峪泉镇黄草营村第一居民组石关峡内,也称石峡堡,在关北,距关10公里。《甘肃军政志》言:“先年在今黑山湖附近石关峡口曾建有石关儿营一座,驻兵把守山口要路。”《重修肃州新志》载:“石关儿营,在嘉峪关西北,离城七十五里。旧有石关儿口墩一座、骟马城一座。嘉靖元年,西番巴郎族比言秃在此住牧,今无。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830年),兵备副使陈其学筑一营,以备西北山口,有御寇矣。”又云:“石关儿,在关西北十五里,石硖天险,硖外有骟马营”石关儿营现只存残墙断壁两截,一截长12米,墙高2米,最高的一段高7.5米,为石片夹沙垒筑。另一截堡墙紧靠山崖,长3米,高0.7米,厚0.4米。

四、骟马营(也称骟马城堡)

骟马城堡在嘉峪关西100里,嘉靖中置。是嘉峪关境外前哨阵地。清为索囊儿台吉及绰力兔合首气台吉住牧。

img165

骟马城堡(2007年8月拍摄)

五、双井子堡

双井子堡位于嘉峪关西40里,是嘉峪关西的前哨阵地,是军队在关外第一站宿卫营盘,也是一座设备完整、可驻戍转运、能战能守的城堡。清末民初,变成了过往商客的歇脚站,再后来,因河流改道,干旱缺水,居民迁徙就变得冷落荒凉了。陈庚雅在《西北视察记》中说:“关西四十里,曰双井堡,已无人烟,传昔日居民繁多,咸以淘金为业,现其堡院落之遗迹,亦颇近似。”

img166

双井子堡(1983年8月拍摄)

双井子堡遗址现被兰新公路一分为二。城堡周长708.3米,现存墙长586米,堡为长方形,墙体残高4.2米,底宽2.8米,上宽1.6米。城堡有东、西两门,东门已毁,西门楼台遗迹清楚可见。门洞深10.5米,宽4米,门顶上有楼台,面积231平方米。从残存的瓦片可以看出当初楼台上建有城楼。楼台内侧有一斜坡马道,长9.5米,宽2.6米。现在仍然能够沿着马道登上城头。东墙外10米处有一庙宇遗址,只存庙台。

据当地百姓说:堡内曾有水井数十眼,每两眼紧挨一处,为一对。一对井中,一井有水,一井无水,称为“真井”和“假井”。官兵驻守时用真井,水源充足,人畜足用。遇有军情时,人员撤离,掩真井,留假井,切断水源,可使入堡者或敌人无法立足。因此名堡为“双井子”。现在堡内只有一眼枯井,堡外东北角尚有井一眼。

六、黄草营盘

黄草营盘位于峪泉镇黄草营村境内,南距关10公里,是明、清驻石关峡口军队的营院。

黄草营盘分上、中、下三处。上营院在石关峡口附近的长城内侧,古河道南杨家庄;中营院在柳家庄北侧;下营院在王家庄西侧。占地均为5亩,皆已无存。黄草营,水源出于黑山湖泉水。黑山湖在黄草营西十余里处,西出石关峡口即到。此处傍山近水,山势险要,水草茂盛。早年,黄草营的附近有良田数百亩,居民六七十户。

七、官园

官园位于峪泉镇嘉峪关村第五居民组,在关东北约五里处。清代嘉庆年间所建,是镇守关城的官员和家属所居住的地方,因称官园。官园分为官堡和果园两处。

官堡原占地五亩,是座方形城堡,堡内有房屋,门向南开,正对果园,堡墙黄土夯筑。断壁残垣尚有存者,高4.5米,底阔3米,上宽2.3米。壁上筑有宇墙,底厚0.9米。上厚0.4米。北墙东侧有斜坡式马道一条,宽1.5米,由此可登上堡墙。官堡南十余米处,有一果园,栽培有桃、杏、梨等果树,面积较大。

八、寺营庄子即小钵和寺堡(也称小钵和寺营)

寺营庄子位于新城镇野麻湾村北新城林场附近。此堡可瞭望断山口一带烽火,是野麻湾堡外一处重要的防守屯兵之所。此城堡为黄土夯筑,轮廓还较完整,遗址周长299.8米,堡墙东、南、北三面各长84米,西墙长67.8米,南墙正中开一豁口,宽5.8米,墙高6.5米,宽2.5米。庄子四周有一道护城沟。庄子内已无房屋遗迹。

九、横沟屯庄

横沟屯庄位于新城镇横沟村第二居民组。为当时官庄,呈方形,占地约40亩。屯庄分内城和瓮城,内城有住房、库房等建筑。庄墙高6.6米,底阔6米,庄门朝南开。屯庄基础为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公元1566年)所筑,清代有所续建。墙体为黄土夯筑,夯层14厘米。屯庄已颓毁殆尽,现只存有部分残墙遗迹。

十、安远寨

安远寨位于嘉峪关东约20里处,原设在嘉峪关通往肃州的路上,现在甘新公路南侧峪泉镇安远沟村贾家庄。《肃镇华夷志》云:“安远寨,城(肃州)正西四十里。内无居民。”又云:“安远寨坝,城西三十里,亦讨赖河之水也,浇本营迤东田土。安远寨主要是作为军事营寨或屯兵驻地。现在城堡遗迹无存。”

十一、塔儿湾堡

img167

黄草营堡遗址(2005年3月拍摄)

img168

十营庄堡址(小钵和寺堡)

img169

塔儿湾堡遗址

塔儿湾堡位于文殊镇塔儿湾村,在文殊山口外。嘉靖初,南山海寇由淖泥山出天生桥,潜入文殊山口抢掠,并由此进入塔儿湾、黄草坝、兔儿坝,三坝深受其害,嘉靖中期,兵备李涵筑修嘉峪关南、北长城,参将柳栋斩断天生桥口,后又建卯来泉墩、卯来泉堡。海寇便不能入。《肃镇华夷志》云:“嘉靖初年数被北虏由讨赖河南,或从文殊山口出没,三堡抢掠无时,自兵备李涵议筑嘉峪长城,斩断文殊山口,至后虏来亦不能过。”又云:“文殊山口,城西南三十里。先年南山海寇常由淖泥山透天生桥从小峡路,先将马悬吊地下后,人方下,潜入此口抢掠西番,或杀僧人。自参将柳栋自嘉峪关斩断山峡,又设卯来泉墩,至今未有虏至此口。”

塔儿湾堡遗址现只存堡西墙、南墙和北墙的一部分,还有三间庙宇。

十二、卯来泉堡

卯来泉堡位于肃州西南七十里,西北至嘉峪关四十里,东至金佛寺七十里。设在半山极冲下地,土城周围一百四十丈。西、南俱靠山险。内设防守官一员,军丁一百二十五名,番夷四十九名,马五十九匹。该屯粮六百八十三石九斗零,草五千一百二十七束,俱系肃州卫拨发,盐一千引。倚山无边,所管墩台十一座。

《肃镇华夷志》载:“卯来泉墩,城西南七十里。因滥泥山、牌楼山、松达坂山后海虏渡河,潜山掠番,为肃州塔儿湾、黄草坝之患有年。卯来泉堡为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议筑。万历三十九年,该兵备泽州王忠显、参将湟中柴国栋议呈巡抚周盘,于泉侧创筑堡城,添设防守兵马、仓场,就近戍守,改肃州西南屯田,供彼兵饷。”《重修肃州新志》载:“卯来泉堡,……明置土城,在半山,周一百四十丈,西、南二面皆倚山为险,山北即番人走集之所,现设官兵防守。又,今黑番伯剌宛冲族住牧。堡西有肠子沟,去州一百九十里。又,红泉墩,去州一百五十里。南山讨赖川诸夷入寇,必从堡南渡河,若堡扼险,则必从肠子沟至红泉墩,于长城尽处入也。”清代设把总一员,马战兵十名,守兵四十九名。

卯来泉堡坐西向东,主体为正方形,长约104米,宽约103米,城内有马道,城门外有瓮城,城墙残高6~8米,宽2~3米,虽有多处坍塌,但墙体仍显得高大壮观,保存较为完好。堡城外围沿东南——西北走向有一防御工程边壕。卯来泉位于堡城东南右边山梁下。

十三、红泉堡(也称大红泉堡)

红泉堡位于关城西南45公里处,靠近祁连山边缘红泉口。约于红泉墩修筑前后所建。《重修肃州新志》载:“嘉靖八年添筑骟马城、上柏杨、下柏杨、回回墓、红泉墩台五座。”这就是说红泉堡建于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前后。是明清时代嘉峪关西南的一处防务要地,它把守嘉峪关外祁连山诸口,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img170

红泉堡遗址

红泉堡为黄土夯筑而成,夯土层9~16厘米。南北长39米,东西宽54米,周长186米,是一座小型城堡。城堡呈长方形,门开在南面。堡墙残存,高处约4米多,低处1.5米左右,墙基用砾石垒砌,高约1米,厚2.2米,堡墙顶宽1.8米,无宇墙。北墙与东墙中间各有一座腰墩,为4米见方的墩台,均为黄土夯筑,形制相同。堡南300米处的山冈上有红泉墩。

《肃镇华夷志》:“红泉墩,在关西南,离城一百六十里,套虏由肃州南山讨来川过,欲入里境,边山不能透出,则由肠子沟、红泉等处逼关南长城尽处出没,嘉靖二十二年可征也。”

img171

黑山小方城

img172

文殊山

十四、金佛寺堡

金佛寺堡设在近山极冲中地,土城周围二百四十丈,外有讨赖川离堡二百一十里,系由走要路。《肃镇华夷志》云:“金佛寺堡,城东南九十里。嘉靖二十八年,展城添设防守兵马,以御南番,皆巡抚杨博、兵备王仪议。”内设防守官一员,军丁一百四十三名,番夷二十名,马六十八匹。所管墩台二十二座,内腹里墩台六座,境外沿山墩台十六座。

至于嘉峪关之母山嘉峪山在五凉、十六国、隋唐河西文化闪亮辉煌时期亦有过特出表现。嘉峪山当时林泉秀美,涧壑寂寥,书院、寺院、道观、石窟星罗棋布,儒、释、道三教文化同汇于此,建置甚多,留在文化志中详言,此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