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回族文献的特色

回族文献的特色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回族口碑文献是回族群众在民间集体创作的文化成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汉族古籍文献中也有零散记载回族内容的。在近代,被称为回族新文化运动的各类报刊,又是这一时代特色的真实反映。
回族文献的特色_中国回族

第四节 回族文献的特色

回族文献因回族文化的特色,各地回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和多样性等原因,形成了以下特色。

一、回族文献类型多样,内容非常丰富

从回族文献的内涵来看,它生动、真实地记录了回族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轨迹,成为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宗教、历史、军事、文学、艺术、科技民俗、语言文字、地理、天文、医药等众多学科,可谓包罗万象。它的载体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包括了书籍、碑铭、文书、档案、谱牒及口碑等众多类型。回族文献中的除书籍类外,尚有档案文书、铭刻、口碑等文献。在档案文书类中,档案主要是历代中央和地方各机关在处理回族事务中形成的,以汉文或其他文字书写并按一定顺序归案的各种公文。特别在清代,回民起义风起云涌,不少档案就反映统治者处理这一事件的过程,如清代故宫藏穆斯林档案等。文书包括书信、请柬、契约、账本等。回族铭刻类主要包括修建清真寺碑、墓碑、乡规民约碑等,其中以清真寺碑为最多。回族口碑文献是回族群众在民间集体创作的文化成果。它自由灵活,并不断发展,时时受到加工和锤炼、创新和发展。回族口碑文献民间性强、数量庞大,包括神话、歌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机智人物、谜语、谚语、歇后语、儿歌、宗教劝化歌等。

二、回族文献语言特色非常鲜明

回族书籍类文献一部分是纯粹用汉文撰写的,如李贽的《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另一部分反映回族宗教文化的文献是用汉语(有回族特色的汉语)、阿拉伯文、波斯文及小经等文字写成的。如前述明清时期的汉文译著及民间的一些宗教著述就是这样。反映回族伊斯兰教派与门宦的内部文献,有的就是纯粹用阿拉伯文或波斯文写成的,像回族伊斯兰教苏非派的重要典籍《热什哈尔》。回族的一些清真寺碑刻、墓碑等,也有用阿拉伯文和汉文两种文字写成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汉族古籍文献中也有零散记载回族内容的。又由于回族大分散的原因,也有用藏、满、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文字,甚至用英、日等文字写成的回族古籍。

当然,缘于回族使用汉语的特殊性,用汉语著述的一些回族古籍也有别于纯汉语写成的古籍,《望想天堂》《注解壹玛尼》等就表现出了明显的“经堂语”特点。在民间传说及歌谣等口碑文献中,还反映了回族汉语及回族地方方言的特点。

三、回族文献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区域分布特征

回族文献的时代特色十分鲜明。大量回族文献的出现,是在回族形成的元末明初以后,特别是经堂教育兴起和大规模汉文著译活动之后。随着回族伊斯兰教派与门宦的分化,反映这些教派与门宦历史与思想的文献也随之出现。在近代,被称为回族新文化运动的各类报刊,又是这一时代特色的真实反映。

我们知道,回族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全国97%的县市都有回族分布。有回族的地方,就有回族文献。回族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一体化源于阿拉伯、波斯——伊斯兰文化,多元化源于地域文化。因此,回族文献从地域分布上看,西北以回族伊斯兰教派与门宦道统史、口述史为主;中原地区以经堂教育及受汉文化影响的碑刻、楹联、家谱等为主;东南沿海地区以汉文译著典籍为主;云南回族古籍则有三者兼而有之的地域性。同时,又由于回族文献的流通与传播,各地在经堂教育、汉文译著方面的保存又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四、回族文献具有独特的宗教文化特色

回族文化的内核是伊斯兰文化,回族文献的宗教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回族古籍与伊斯兰文化联系紧密。手抄本的《古兰经》在民间就很多。如宁夏同心一穆斯林家中珍藏的一本手抄本《古兰经》,设计精巧,书写精美。这本手抄本《古兰经》的版本研究价值、艺术价值都很高。回族历史上的汉文著译,也主要反映伊斯兰教教义、哲学、伦理道德等内容。二是清真寺中回族文献的资料与信息十分丰富。清真寺保存了大量的古籍,包括书籍类、碑铭类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