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增强人民体质的重点是什么?

增强人民体质的重点是什么?

时间:2022-08-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52年,毛泽东同志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指明了新中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方向。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正式实施,从而使山东省群众体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 概 述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生产劳动、征服自然和保家卫国的斗争中,创造了诸如武术、气功、龙舟、舞龙、舞狮、高跷秧歌、摔跤、骑马、射箭等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0世纪中叶,由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我国群众体育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十分恶劣,国民体质孱弱不堪,这一情形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得到根本改观。

旧中国于1924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以下简称“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的国家奥委会,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体育组织。

1949年10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其任务是“协助政府组织领导并推进国民体育运动,为增进人民身体健康及为国防与生产服务”,组织系统主要包括:全国设体育总会,各大行政区和省市(县)设体育分会,各基层单位建立体育委员会,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完整体系,保证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1952年,毛泽东同志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指明了新中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方向。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是国务院下属正部级政府机构,贺龙元帅任主任,标志着我国体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建立及其地位。随后,全省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也建立了体育运动委员会,配备了专职干部。1954年9月,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体委”),其主要任务是:管理该委所属各单位和领导地方各级体委的工作,指导、配合各有关部门在体育方面的工作,负责检查对国务院发布或批准发布的有关体育运动问题的决定的执行情况;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制定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等。

在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确定后,以引进的前苏联体育制度为基础,我国建立了行政化管理与群众体育相结合的体育管理体制,奠定了把群众体育纳入国家事业管理的基础,以认真贯彻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导方针,把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增强体质当作国家的主要任务,建成了全国性体育行政体系,把各种体育活动都纳入到体育行政机构的管理之下,形成统一的体育管理体制;体育工作运行主要靠行政手段推行,各种体育活动都列入政府计划,经上级批准,按计划进行,并进行行政考核;国家负责群众体育事业的全部经费,经费统一由国家管理,任何体育活动必须事先提出预算,经过上级部门批准,还通过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直接支持职工的体育活动。在这一时期,所有的群众体育行为都是政府行为其延伸。群众体育组织体系形成了以中央政府为塔顶,按行政区划和级别纵向连接的金字塔管理体系,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体育管理体制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体育事业经历了“大跃进”、“四清”。文化大革命工作重点由“增强人民体质”转向“为国争光”,群众体育工作的地位降低,全国体育的运行都围绕着为国争光的竞技体育,实行为竞技体育发展的体制;体育行政机构的设立,主要为竞技体育服务,行业组织的任务、性质都发生了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山东省迅速恢复并不断完善各级各类群众体育组织,有效地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发展。社区体育在城市迅速兴起,农村文化中心、文化站和青年之家等成为农村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3年4月,国家体委提出将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依赖国家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办体育的高度集中的体育管理体制,逐步转移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的体育管理体制上,即“六化六转变”的改革举措。“六化”即体育要实现生活化、普遍化、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和法制化;“六转变”即个人的体育费用从福利型向消费型转变;体育活动从一家(体委)办向大家(社会)办转变;体育组织形式从行政型向社会型转变;体育干部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体育事业从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体育工作从“人治”向“法治”转变,并专门对群众体育提出了七项改革措施。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正式实施,从而使山东省群众体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