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校于2007年8月开始的“新学堂”教改实验课题中,“成长新课堂”即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学校教育的一切都是为了育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育人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被称为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带。这里着重介绍“成长新课堂的十二个理念”。成长新课堂核心在“成长”,这种成长是有效的、具体的、看得见的、感受得到的而不是“飘散的”、模糊的。

课程导引着教学方式的选择,推动着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我校于2007年8月开始的“新学堂”教改实验课题中,“成长新课堂”即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学校教育的一切都是为了育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育人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被称为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带。然而多少年来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教学方式的固化、僵化、“物”化,无法适应不断变化和快速发展的时代对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因而广受抨击,我在前文中已有分析。关键是怎么改?还得先从改变思维方式,更新观念入手。观念的枷锁不彻底砸碎,改革是迈不开脚步的。因为教学观念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课堂往往是肤浅的、迷惘的,灵魂缺失的方法往往只有漂亮的躯壳或僵硬的程序。这里着重介绍“成长新课堂的十二个理念”(关于成长新课堂研究的全过程以后另有专著论述)。

1.因人而立的课堂。

(1)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上课不是教教材而是育人,学生在教师的心中,课堂就有了精、气、神。

(2)育人是各科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培养“人”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的、个性化的健康成长。育人的课堂,必须有合乎人性的形式。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

(3)成长新课堂核心在“成长”,这种成长是有效的、具体的、看得见的、感受得到的而不是“飘散的”、模糊的。关键在一个“新”字,探索新时代下新的思维方式,探索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这也是现代学校对社会时代诉求必须的回应。

2.激扬生命的课堂。

(1)构建师生相融互动、共生共荣的课堂生态环境。

(2)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先天的遗传密码,要尊重学生先天的遗传素质,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依靠“生命动力”促进学生成长,这是每一堂课都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3)参见本书“动起来,让每个生命更精彩”一节中的阐释。

3.爱与善良的课堂。

(1)课堂教学中充满爱与善良,这是教师上课的底线,又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善良是精神世界的太阳”,教师扬善,解放儿童心中的天使,在孩子们心灵中播下向善向上的种子。

(2)充满爱的情感和善良的心地的教学是人性化的教学。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尊严。整个课堂教学只有在人性为特征的基础上建成的系统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3)课堂管理公平、民主,关注个体差异,没有盲点,没有被边缘化的学生。

4.思考与创造的课堂。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创新性实践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2)课堂是思考之堂,是多种观点碰撞与展示的舞台,要重视多角度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教学中要有真实的疑问或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要鼓励学生既善于学习、借鉴与欣赏,又要敢于质疑与批判,边理解别人的思想边产生自己的思想。

(4)在课堂评价中既重视正确答案,同样重视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观点,让学生在比较中自我完善,要特别珍视儿童的无意识思维、情感思维、自由联想、新颖的思路、独立的见解与创造的火花。

5.注重过程的课堂。

(1)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思维、自主探究学习、发展实践能力的角度说,过程即课堂教学的目标。

(2)课堂教学是儿童主动学习,展示自学自悟成果,体验与实践的过程,犹如师生的一段旅程,时时处处都有独特优美的风景。

(3)忽视过程而讲定义,告知结论,则相当于取消了学生探索与思考的过程,扼杀了学生未出生的思想,封闭了多种可能性。

6.背景与联系的课堂。

(1)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学科知识、人物、事件等放置到一个尽可能大的背景中去认识,如历史背景、现实背景、国际背景、多元文化背景、跨学科背景、儿童生活背景等,这犹如给学生打开了教室之窗和思维之窗,让学生视野广阔、思路开阔,使他们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和复杂性。

(2)如同大千世界充满着广泛而复杂的联系一样,课堂教学同样处在复杂的联系中,如:学科间的联系、人与人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人与社会的联系,课程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系等。教学注重联系性,才有利于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多元的、丰富而复杂的认知网络,这些网络就是解决问题的机制,就是创新的机制。

(3)背景与联系有利于培育学生开放的、全面的、合理的、深刻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方法适当的课堂。

(1)让知识以适当的方式进入学生头脑。现代课堂教学要体现正确的知识观。我们反对知识本位,并不是削弱基础知识教学,而是强调知识的活化、网络化和背景化,强调知识进入儿童头脑的科学方式,强调整体性、联系性、复杂性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是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整体切割成碎片,喂给学生,导致整体功能消解。

(2)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知道如何自学,知道在哪里去寻找知识,知道综合运用知识比知识更重要。

(3)教与学是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既要用教学理论处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和结构,即教学过程教学法化;又要用相应的学习理论指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教法与学法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如,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发现式、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知识由学生自己建构,似乎教师该讲的不能讲了,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的不能告诉了,这是混淆了两种理论而进入的误区。

(4)知识类型不同,教法、学法也不同。比如,对于工具性知识、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等,就应针对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5)“转化”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标志。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能促进学生积极转化的方法。比如:将课本上的词、句转化为自主、自由的表达,将阅读所得转化为独立写作的能力,将课堂上对文本的多角度解读转化为自己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8.理性与幽默的课堂。

(1)在课堂教学的现场,掌控教学作出决策付诸行动的,永远都是教师一人。教师具有理性,才有理性的课堂;教师具有幽默感,才有有趣、有味道,有轻松愉快的课堂。

(2)理性使用教材。世界上没有一本完全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材,因而教材的使用考验着每一个教师的智慧。对教材的使用有三种境界:其一,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材料;其二,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根据培养学科素养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删、合、改;其三,在对教材有透彻把握、独特思考、多种解读的基础上,既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又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超越教材,将视线扩大到教材之外的广阔领域,这是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学,是理想的第三种境界。

(3)对国内外、校内外各种教育理论、学术观点和教学经验要作符合教育规律的价值判断,理性选择。盲目跟风则可能对学生的成长造成阻碍。

(4)理性管理课堂,如“爱中有纪律”的教育,自由来自自我行为的规范的教育,对文本进行多角度解读中的适当的价值观、是非观的引导,公共空间的礼仪和行为规范等。

(5)以幽默的方式活跃气氛、调节情绪、放松心情、控制节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幽默应是富有儿童情趣的、高雅的,有意蕴的而不是低俗的。

(6)理性的评价。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对话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正面激励为主,忌简单否定、粗暴批评、非黑即白的两分法和随意贴标签。

9.大数据时代的课堂。

(1)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正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必将对课堂教学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2)充分运用“学习资料包”、“电子书包”的个性化学习功能弥补大班教学的缺陷,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3)整合数字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校内外学习,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系统化平台。提高学生运用互联网自学的能力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4)创建并不断丰富人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逐步开设本校的网络教室、网络课程。让学生运用互联网工具,“主动参与,塑造未来”。

10.氛围融洽的课堂。

(1)良好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情绪积极愉悦、心态健康平和、思想专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良好融洽的课堂氛围源于信任、友爱、彼此尊重、包容、和谐的师生关系。

(3)兴趣盎然的氛围源于教风的风趣、幽默、灵动与智慧。

(4)激情与活力的氛围源于教师的感染和移步换景的教学艺术。

(5)思辨与论争的氛围源于教师的激疑和学生的质疑,源于真实的问题和真实的对话。

(6)压抑、沉闷甚至恐惧的氛围则来自教师的呆板、控制与粗暴。

11.有效率的课堂。

(1)课堂教学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如何在有限的时空中做最有价值的事,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执教老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不追求完美、抓住关键时点。比如:理解的焦点、感悟的过程、复杂的情感体验、充满多种可能性的话题,有效的合作学习、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等,抓住关键时点,教学既有质量又有效率。

(3)坚决剔除价值含量低,甚至无效的教学环节。如:不需动脑的简单问答、重复性练习、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式的探究、起点总是归零的教学等。

12.设计精致的课堂。

(1)缺乏创意与设计的课堂难免平庸。教师应该是一个高水准的创意设计者。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和巧妙剪裁;对先进经验的借鉴;对多种教学资源的统筹无不依赖教师精致的设计。

(2)课堂设计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落实在教学环节中,像春风化雨般滋养着孩子们,不说教、不虚化。

(3)课堂设计要善于调动多种手段,使教学具有情绪感染力、视觉冲击力和较强的吸引力,以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逐步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特色、创意独特的精品课程系列。

我当过多年的数学老师和数学教研员,任校长后常听课,参加教研活动。我喜欢站上讲台与孩子们一起学习那种奇妙愉悦的感觉。下面,我想以我当校长后上的一节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及我们学校老师们上课的实例,说说我对新课标视野下课堂教学的解读。

课堂因思想而精彩

教学片段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看教科书、查找资料的方式收集与百分数相关的知识,并带入课堂。板书:分数。作简短的分数知识训练)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与分数密切相关的一个新的数——百分数。(在“分数”前板书:百)请大家齐读一遍。

(生齐读,师播放课件PPT。)

师: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同学们想研究哪些问题?

(生纷纷提出问题,师梳理归纳并板书)

师:看到“百分数”这个课题,我们想研究的问题有: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法、写法,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异同,百分数是谁发现的,我们为什么学百分数,百分数怎么用,百分数是怎么来的,等等。

(调查学生对百分数相关知识的了解及自学情况)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这些问题。先调查一下,关于这些问题,你们有些是不是已经懂了?

生1:我知道百分数怎么读。

师:知道百分数怎么读的请举手。这么多人都知道啊!请问这位同学,你是怎么知道百分数怎么读的呢?

生1:我是预习的时候知道百分数怎么读的。

师:她的方式就是通过自己预习知道,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自学”。(板书:自学)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

生2:我知道百分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生3:我知道百分数怎么写。

生4:我知道了百分数的意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师:她已经知道百分数的意义了,不错!那我想问一下,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我也是自学的。

师:我们的同学通过自学知道了与“百分数”有关的一些知识,真能干!你们在平常的数学学习中,除了自学以外,还用到哪些学习方法?

生1:在听课的时候学习。

师:(板书:听讲)还有没有别的方式?

生2:自己在家预习。

师:预习也是自学。

生3:和同学讨论。

师:和同学讨论,合作。(板书:合作)同学们提得不错!我们获取数学知识的方式主要有“自学、听讲、合作”等,当然还有其他方式。

师:剩下的问题同学们想采取哪些方式来学习呢?用手势告诉我。先对这三种方式编号:一是自学,如果你同意就用手势表示一;听老师讲就是二,合作就是三;如果你觉得还有其他方式请用四。现在开始!(边说边用手势示意)

师:很多人选择了第一种方式,但也有不少人选择了第三种方式,也有几个同学选择了第二种方式。请放下!那大家知不知道老师想采用哪种方式?

(生摇头)

师:这节课的知识——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我希望同学们自学,自学以后我们再讨论,好不好?先提几个要求:第一,请大家翻开书104至105页;第二,请大家围绕刚才提出的想研究的问题来自学;第三,时间5分钟。开始!自学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和我商量。

我认为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是一堂课活的灵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是把数学教育的重心放在数学上还是放在教育上,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把数学教育的重心放在教育上是不是偏离学科,缺少“数学味”呢?我认为不是。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一种教育行为,都是指向人,指向促进人的成长的。因此人应该站在课堂中央。否则,学科教学将游离在育人这个教育的根本目的之外,而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变成了知识与技能的附加或标签。同时,小学数学更多的是一种小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一种间接经验的习得,认识主体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决定着效率与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抽象冰冷”的数字与“温暖的人性”的关系,是一种境界。

上面的教学片段,折射出以下一些教学理念:

尊重学生、平等真实地站在学生中间,认真听取学生在已有的分数知识的基础上,最想研究有关百分数的哪些问题,教师相机梳理归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成为自己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站在学生立场,将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起点,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设计教学思路。一开课就把学生推到主人的位置上,后面的自主学习,顺理成章。

学生全身心投入自学是最有效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形成学习的自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又通过自学、交流、合作,自己一个个地将问题解决。老师的追问是指导学生自己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和选择,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课堂因参与而高效

教学片段

(5分钟自学,同桌交流略)

生3:我知道了百分数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师:这也就揭示了百分数的——

生:(齐)写法。

师:知道了百分数写法的请举手!(大多数小手都举起来了)那你们自己在作业本上写一个,写好了同桌交流看。(师巡视,将生4的作业本投影展示)你们觉得这个百分数写得好不好?

生:(齐)不好!

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问生4)你自己呢,希望同学们点评吗?

生4:要。

师:你希望哪位同学来点评?(生4指生5)他想请你来点评一下!

生5:我觉得他的百分号的两个圈圈离太近了。

师:(转向生4)你自己觉得呢?

生4:我觉得,如果离百分号太远了,就会跟前面的数字13连在一起,就看成130了。

师:看来离得太近也不好,太远也不行。哪位同学再来点评一下?

生6:那两个点应该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

师:是点还是小圆圈?请同学们再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师:那么,我们再写一下,写好的请举手!(投影生7的作业本)同学们看看这个同学这次写得怎样?

生:(齐)好!

师:掌声鼓励!看来百分数的写法我们明白了。哪位同学说说,你还明白了什么?

(生交流:明白了百分数与分数写法的不同;百分数的分母永远都是一百;百分号代替了分数线和分母;百分数的产生是为了统计和比较;百分数怎么读……)

生8:我还知道了,百分数的后面不可以带单位,而分数的后面可以带单位。

师:她已经猜测到百分数的意义了。(问生8)那是不是所有的分数都要带单位呢?

师8:不是。

师:明白了百分数的意义的请举手!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百分数的意义,读一遍。

生:(齐读)“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师:我们刚才在讨论的时候,还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生9:百分数里面可以出现小数,而分数里面不能出现小数。

师:他发现百分数里面可以出现小数,而分数里面不能出现小数。这句话对不对?

生:(齐)不对!

师:那么分数里面可不可以出现小数?请举例说明。

生10:(三分之零点二)。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11:百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有些可以互质,有些还没有互质,但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要互质。

师:他说分数的结果要约分,但是百分数的结果是不要约分的。赞同这个观点的请举手!(有部分学生举手,不少学生恍然大悟后举手)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自学和交流,明确了百分数的意义,知道了百分数的读写、作用和来源。(师边说边将板书的已经讨论出结果的问题后的“?”变成“√”。)

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更高效,是教学理论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持续探索的课题。我个人的体会是教师充分运用自身的知识积累、人生经验、专业修养和人格魅力营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生全神贯注于学习、思考与实践,课堂教学才有效,所有的学生倾全力参与,课堂教学才高效。如果学生对你的课毫无兴趣,心思在课外,座位上只是一个“稻草人”,效率何来?上面的教例中,我试图通过全班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学、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各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以分享、肯定、引导性评价将课堂变成一个强磁场,把全班学生都吸引到学习中来。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共同学习,相互学习,体验学习与思考的乐趣,分享学习成果,态度上相互激励,方法上互相帮助。在参与互动中获得充分的自信与成就感,老师和同学始终是每个孩子最信赖的强有力的支持者和帮助者。

学生的参与度决定课堂教学的价值与效率。课堂教学实践中有几点要特别注意:

①要通过有趣的内容、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性的评价、艺术化的手段等让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真实有效;②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不能总让少数几个学生主导或操控;③要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自由发言的机会,鼓励有创造性的思路或观点;④尽量减少课堂教学中的盲点。缺少教师关注,缺失对课堂教学的真正参与而被教师忽略的,逐渐被边缘化的学生,即是课堂上的盲点。教师应尽最大努力给每个孩子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学困生要多一分宽容、多一分耐心,让教室里撒满爱的阳光。

课堂因思维而更有价值

教学片段

(讨论分数和百分数的异同)

师:分数与百分数的异同,刚才有同学提到了,我想根据这个问题,通过下面的练习题来讨论。

(播放PPT)

“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说说为什么?

(1)一堆苹果重吨,卖出了它的

(2)一匹布长米;

(3)成都市猛追湾双语学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人数的

师:你可以在三道题中选做一题。同桌先讨论一下,讨论完的请站起来!

生1:我认为第一小题的,第二小题的不能写成百分数。

师:能不能说说为什么?

生1:因为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

师:百分数后面为什么不能带单位?(生1说不出为什么)谁知道为什么吗?

生2:如果百分数后面带单位,它就不算是例外的,就不算是百分数。

师:能不能再将这个问题想想?实际上,这个问题是这节课比较难的一个问题。

生3:我觉得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如果它带了单位就不能这样表示了。

师:她是抓住百分数的概念来解答这个问题。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涉及几个数?

生:(齐)两个。

师:它表示的是这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

生:(齐)倍数关系。

师:要保证这两个数成倍数关系,它后面能不能带单位?

生:(齐)不能。

师:(点击PPT上的分数,闪动指示,并将可以表示的两个变成百分数)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现在明白了吗?

生:(齐)明白了。

(讨论百分数在生活中的用处)

师:在生活中见到过百分数吗?见到过的请举手!

生1:我在一条裤子的商标上见到百分数,它上面标有这条裤子含97.6%的棉和2.4%的腈纶。

师:说说什么意思?

生1:就是这条裤子含有97.6%的棉。

生2:就是把这条裤子的面料分成100份,棉占97.6份。

生3:我是从报纸上找到的:“成都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是100%达标”。

师:我们成都好不好?

生:(齐)好!

生4:我是从报纸上剪的:“1~10月份成都房地产新开工的项目388个,增长69%”。

生5:手巾纸上,通常都有这样一句话,“100%纯天然木浆”,这里就用到了百分数。

……

(拓展提问,开阔思维)

师:学到这里,关于百分数,你们还有问题没有?

生:(齐)没有。

师:没问题就是有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没有什么问题?(一生举手)果然有问题了,很好!

生1:分母是100的分数是百分数,我想问一下,有没有千分数和万分数。

师:他想到了千分数和万分数。(向生1)你自己查到了没有?

生1:没有。

师:有没有哪个同学查到了?

生2:有一次,我在数学字典上看到有千分数和万分数。

师:她看到过千分数、万分数,很好!其实,有千分数,也有万分数,同学们下去以后再查查资料。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生3:我想知道百分数怎样算?

生4:我想知道,百分数可不可以表示比100%更多的,也就是分子比分母的100更大的数?

师:她问分子可不可以大于100?认为可以的举手!你看到过?(举手的齐说“看到过”)

生5:比如说500%。

师:还有没有问题?

生6:分数和百分数是怎样互化的。

生7:百分号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他问百分数为什么要这样写?哪个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8:我觉得百分号的两个圈圈就表示100的两个0,那个斜杠就可把它看成1。

师:同学们还有很多问题,有些是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遇到的,比如百分数怎样和别的数运算、分数和百分数是怎样互化的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己先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把重心放在教育上,是否意味着削弱学科知识教学?不是。反对知识本位是否意味着不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是。基于育人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进入头脑的方式,道德的人性化的方式,对话合作探索的方式,自主学习的方式等。强调知识的活化、背景化、教学法化、艺术化,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复杂性,强调寻找知识的方法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而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大家常挂在嘴边的词——思维——学生的独立思考。比如,人性化的教学方式主张尊重学生,而对人的最大尊重就是尊重他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又如,教学的艺术性其本质就是将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健康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具体的教学方法中,形成更强大的吸影力、教育力和影响力。再如,教学语言不以讲授谈话为主,而主要采用与学生对话的方式,对话则要求学生经独立思考,然后自主自由的表达。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计算和应用公式。一切数学概念都是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一种思维形式。这是数学的实质。因而才有“思维体操”之说。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思维方式,借助数学理解世界,解释世间的种种现象。

上述教例中,体现出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对比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条理性、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选择性、思维的联系性、思维的发散性等多维度的思维训练。教师的作用,或在焦点处点拨开阔学生的思路和促进思考的深入,如:“能不能说说为什么?”“在生活中见到过百分数吗?”或设计一系列的思维冲突让学生质疑、辨析、验证,去进行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如“还有什么发现?……赞同这个观点的请举手!”在阶段小结时,我还专门留下几个问题,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在课后自己去研究,这是思维的延伸。

思维让知识增值,思维让数学课更有价值。

课堂因文化而厚重

教学片段

师:我们来感受一组百分数。

(出示PPT)

“请你结合例子中的百分数谈谈你的体会和感受:(1)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2)一个儿童体内所含水分占体重的80%。(3)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被污染,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4)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新生儿中男孩是女孩的112%。(5)据统计,1901—2004年期间,各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共计645人,其中美国占了42.2%,我国为0%。”

师:我们从这5条信息中选择一条来谈谈。我来采访一下,你准备谈哪条信息?

生1:第一条,我从中感受到,我们长大了一定要计划生育。

师:(微笑)对,要控制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

生2:我选择第三条,从这个数据中,我的体会是:我们应该呼吁加强环保,不要破坏大自然。

师:他讲得好不好?

生:(齐)好!

生3:第5条,我感受到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争光。

师:我国获诺贝尔奖的人数为0,她由此想到要好好学习。

生4:从第四条我感觉到,我国将有12%的男孩子可能不能结婚。

………

(出示PPT:用百分数破解成语)

(师生互动得出答案)

百发百中——100%;百里挑一——1%;十拿九稳——90%;一知半解——50%;海底捞月——0%。

师:好了,送大家一句话,一起读一下: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爱迪生)

文化是一个内涵博大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教育联系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样内涵丰富。

现代课程观强调整体、综合、联系、多元、开放、和谐等观念是基于现代社会对人的需求提出来的。多元文化的整合,学科间的渗透,甚至学科的合并,统整与综合是课堂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

因此,我常将学科教学放到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中,如历史背景,多学科背景、民族文化背景、世界文化背景等。教例中的“感受一组百分数”和结尾处的“用百分数破解成语”的游戏即属此类。

或许有人会问:“让孩子们感受我国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被污染,这相当于全球经济总量的14%以上。”这类大问题,行吗?

我想说的是,别忘了今天的学生有着人类亿万年进化的各种基因,带着先天的遗传密码,拥有电脑加人脑的智慧。他们对一些“大”问题,自有他们独特的视角与观念。如果给小学中高年级小朋友一台电脑必要的资料和一些时间,然后让他们说说“钓鱼岛”,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有精彩的儿童化解读。

数学教学中的文化“植入”是一种浸润,是一种融合,是学生认识问题,发展思维的背景,是推开教室的门窗,是智慧之树成长的土壤。同时它自始至终没有脱离“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这个教学主题。

文化,因其巨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和教育力,让课堂教学丰富而厚重。

我再列举附小几位语文老师常态课的教学片段。这些教学片段朴实无华,却又别有韵味,体现了“成长新课堂”的一些特色。

课堂因对话而生成

教学片段

(四年级作文评改课(常态课)的片段。内容是写桥的。老师将一位女生写人行天桥的作文投入到屏幕上,与全班同学一起评改)

(评改桥的名称、位置、整体结构等段落略)

师:我们一起小声读一读这一段文字:人行天桥桥面上铺着防滑的大理石砖。左右两侧装有漆成白色的铁护栏,护栏中间装饰着玻璃挡板。不知是谁在档板上乱七八糟地贴着一些小广告和八卦新闻。

大家想想,这段话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

生1:桥面铺什么材料、左右两侧护栏的颜色、挡板都写到了,说明作者看得非常细致。

师:动笔前仔细观察,才能把天桥的细部具体地写出来。评得不错。请同学们继续讨论。

生2:作者先写桥面,接着写桥面两侧的护栏,再写护栏上的挡板,叙述得很有条理。

师:把作文材料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既方便自己写,又方便别人读,写得好,也评得好。还有意见吗?

生3:我也走过那座天桥,记得桥面铺的不是防滑大理石,是仿大理石瓷砖。应该改一改。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3:我家有亲戚卖建材,我常去他的铺子里玩,学会认了。

师:原来你是专家呀!看来,老师下次换地板得请你帮忙了。

(同学们笑起来)

师:还有同学路过那座天桥吗?

(同学们纷纷摇头)

师:(问小作者)他(指生3)说得对吗?

生4:(作者)我不知道。还得去问问别人,如果确定他说对了我就改。

师:有主见,不盲从,这种学习态度值得肯定,这个问题今天就放一放。

(老师在“大理石”下面画一个问号)

同学们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这次作文主要写桥,挡板上的小广告、八卦新闻用不着写。

生6:(紧接着发言)对。应该把“不知是谁在挡板上乱七八糟地贴着一些小广告和八卦新闻”一句删掉。

师:你知道什么叫“八卦新闻”吗?

生6:电视上常说“明星八卦”,我问过爸爸什么叫明星八卦,他说就是那些瞎编的夸大的不够真实的消息,或者没多大意义的无聊新闻。

师:不懂就问,这种学习态度好。说说这句话为什么要删?

生6:刚刚修好不久的一座漂亮的人行天桥,被那些内容不健康的小广告、八卦新闻弄成大花脸,影响市容。写它干什么。

师:刚才两位同学提出了新问题。一个认为挡板上的小广告和八卦新闻跟写桥关系不大,这是从作文材料的选择和取舍的角度说的。他们认为写出来没有意义。两人都建议把这句话删去。有不同意见吗?同意删去的请举手。

(多数同学举手)

师:看来还有不同意见,谁来说说?

生7:可以加上一句批评这种乱贴乱画的行为。

师:怎么批评?

生7:(想了想)加上一句“这种乱贴乱画的行为太不文明了!”

师:旗帜鲜明,好,还可以怎么改?

生8:一座美丽的天桥,就这样被糟蹋污染了,真让人心痛。

师:有感而发,融入自己的情感,委婉地批评,更能打动人。(对小作者我想听听作者自己的意见)

生4:(作者)我写的都是我看到的,是真实的。

师:这种态度对。作文就是要表达自己看到的,亲身经历的和心里想到的。你对在挡板上贴小广告、八卦新闻这件事是什么态度?

生4(作者)坚决反对。清洁工阿姨好不容易清洗掉,过不了多久,又被贴上,很讨厌。

师:很好。写作文要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学们的评改意见,都言之有理。我们以前讨论过,写作文要根据自己想写的主要内容和想表达的思想,对材料进行取舍,对表达主要内容和思想可有可无的材料就应该舍去。另外,对待城市公共建筑物的态度,往往能反映出那座城市居民的道德修养,在人行天桥上乱贴小广告和八卦新闻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作者稍带一句,表明自己的看法,当然可以。至于这个句子删不删、留不留、改不改,就由作者自己决定吧,文章的修改最终是作者自己的事。

(执教老师:电子科大附小四2班 郑运)

这是一段平等、真实、尊重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和话语权的对话。特点有三:

其一,平等。儿童有儿童的思想和认识问题的角度,老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努力让每个学生表达出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尤其重视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每个孩子在对话中都处于一种平等、放松的状态。

其二,尊重学生的话语权。教师不抢占话题,不随意截断学生的发言,不以成人的思维扭曲学生的思路,不把学生的话控制在预设的轨道上,学生在课堂上处于开放自由的环境中,才有独立思考或自主性表达的对话,否则就是闲谈、问答而形成不了对话。

其三,在对话中,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①提供话题;②凸现疑问或冲突点;③方法指导;④以灵活的方式参与对话,强调知识点,进行激励式评价,或将要点归纳将思想提升。如作文要重观察、真实具体;按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对材料恰当的选择、取舍;独立思考、不盲从;表达真情实感;观点要正确鲜明;文章的修改是作者自己的事。这些关于知识、技巧、方法、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都是老师在与学生平等对话中表达出来的,而不是讲授、说服和灌输。

对话在课堂教学中价值何在?思想家戴维•伯姆(加)在《论对话》中有如下描述。

在对话中,一个人所说的意思,与别人理解的意思,通常并不一致……一个人可以从别人对他的反应中,发现自己所要表达的与别人理解的不同之处。他进而就有可能在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想法。如此反复进行下去,就不断地会有新的认识与观点出现,并逐渐地得到两个人的公认。在对话当中,每个人都不试图把他所知道的观点、信息强加于人。相反,可以说是两个人共同去认识,并形成新的共识。

对话的价值就在于新思想、新观点的生成,就在于思维的活跃,就在于智慧的增长,就在于不受地位、权威等的限制,而在开放的、平等的、人性化的氛围中自由表述,真诚交流、润物无声地相互滋养与成长。

课堂因转化而成长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了课文主要内容。刚才有同学说,课文先写井底之蛙的快活,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体会青蛙在浅井中生活的“快活”。

师:同学们默读得很认真,还有不少同学边读边勾画重点词句,很好。谁来读读具体描述青蛙快活的句子。

生1:高兴时,我跃出井外,攀缘栏杆,尽情地蹦跳。疲倦了,我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窟窿里,安然休息。

师:句子找得很准,能说说哪些词句最能表现青蛙快活的感受和心情吗?

生1:尽情。

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1:青蛙高兴时可以跃出井外,可以攀栏杆,想跳就跳,累了倦了,又可以跳回井里休息,自由自在、多快活!

师:在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生1:有。下课了,我在操场上踢球、跳绳、蹦蹦跳跳,尽情地玩,很快活。

师:很好。从“尽情”这个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青蛙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还有吗?

(生1摇摇头)

师:谁有补充的吗?

生2:安然。

师:为什么?

生2:青蛙疲倦了,就躲在井壁的小洞里休息,安稳、放心、没人打扰……

(电子科大附小教师 阳颖 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册)

教学片段(二)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读小诗、找词语、学生字,认识了豆儿。谁来告诉我们豆儿长什么样。

生1:豆儿圆,豆儿肥。

师: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说对了。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别着急,先想想再说。

生1:豆儿长得又圆又肥。

师:答得好!不仅用自己的话说出豆儿长什么样,还连用了两个“又”,句子很完整。

……

师:这是一群活泼的豆儿,还是一群守纪律的豆儿,是哪句诗告诉我们的?

生2:集合排队动作快。

师:我们什么时候排队?集合排队要注意些什么?

生2:搞活动,上体育课要集合排队。

师:集合排队要——

生2:要注意安全。

师:对,集合排队要动作快,还要注意安全。

(电子科大附小教师 王晓芳 北师大版教材第一册)

教学片段(三)

师:谁来说说上节课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交流了课前学习的收获,读课文记住了黑孩子罗伯特的故事,品读了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和词句。

师:归纳得很全面。这节课我们做两件事,一是针对课文内容和阅读感受提问,通过讨论解答,希望有难住大家的问题出现;二是针对作者写作提问。上节课不少同学说文章很感人,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藏在文章中的写作秘密。

(学生对这两件事感兴趣,有学生叫好)

师:老师还有“三不”要求:一、不提假问题;二、讨论问题或发表意见不照搬课文中的话;三、不重复同学或老师刚说过的话或表达的观点。

(电子科大附小教师 刘学平 北师大版教材第十一册)

教学片段(四)

师:请同学们望望窗外,把看到的、想到的先交流,再写出来。

(学生观察几分钟)

师:窗外的风景同学们都很熟悉,刚才又看了一遍,印象一定更深。请每位同学集中描述某一种景物,要说得具体,最好能表达出由景物联想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谁先说?

生1:我看到窗外的几株银杏树,树冠很大,叶子是扇形的,碧绿的小扇子密密层层挤在一起,被风一吹,不停地晃动,看上去很美丽。

师:树叶的样子,密集的状态,风吹的动态,“很美丽”的感受都说得生动、具体。同学们有不同意见吗?

生2:树叶的颜色不是碧绿的。叶子上面是一层尘土,是灰色的。灰色的银杏叶不美。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能说说你看到这样的银杏叶后的感受吗?

生2:夏天的银杏叶本来是碧绿的,秋天的银杏叶是金黄色的,可是由于灰尘污染,银杏叶变得又灰又暗,失去了以前鲜艳的颜色,再也不美了。

师:很好。这就是眼前真实的银杏叶。请同学们接着说。

生3:我看到的是窗外的建筑工地,建筑工地后边是二环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长龙,远处是灰蒙蒙的天空。蓝天白云都被工地上的扬尘、汽车尾气遮挡了,我们生活的城市环境污染太严重了。

师:同学们为保护环境做过些什么吗?

生4:我分类放垃圾。

生5:我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小小志愿者活动,清扫过街道。

生6:我捐过压岁钱,用于学校植树。

……

学生写短文。

(电子科大附小教师 程静 课堂即兴小作文)

一堂语文课,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说,总离不开知识系统,思维系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系统三个方面,从教学根本目的说,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转化与成长。知识不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知识何用?文本体现的和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感受到、认识到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智慧再转化发展为外在的行为、个性与创造力,学生的成长又在哪里?

我认为,一个好教师应该从教学过程的诸多细节中促进并感受到学生的转化,听到学生“噌噌”的拔节声。

比如,阳颖老师教《井底之蛙》时,品“尽情”一词的细节,由体会青蛙的感受到谈自己在学校生活中的感受,虽然只有一句话,却明显地反映出学生体会到了井蛙快乐的情感,并能运用“尽情”这个词描述自己的生活。知识与情感在运用中转化了。在第二课时教学中关于“环境影响思想、空间局限眼界、对比分析等思维方式”的引导,关于小空间与大境界、小快乐与大快乐、短目光与大视野、小情调与大胸怀等有关价值观的对话,你能真实地感受到孩子们的成长。

王晓芳老师以“豆儿长什么样”为题,与孩子对话时由学课文的诗句到孩子用课文诗句答问,再到用自己的话表达,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一次转化;在指导学生学习“集合排队动作快”一句时,联系学生生活,无痕地渗透了纪律意识、安全意识的培育。

刘学平老师的“三不”要求,其意义就在于促进学生知识的转化,思维方式的转化,让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学习选择并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与判断。

程静老师的小作文练习很有创意。真实的情境、真情实感的表达、真实的讨论、环境污染与孩子们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学生观察、表达、分析思考能力,审美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关爱环境,参与环保行动)的转化与成长。

一个小细节,带来一次小转化,持续的小细节,众多的小细节促进学生大发展大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