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话的特点是什么

宁波话的特点是什么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章 活色生香——宁波的口头语言民俗口头语言民俗是民间依靠口头语言进行传播和继承的民俗事象,它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笑话、谚语、谜语、歇后语、歌谣等,其内容涉及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宁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宁波人对不同品性的人赋予不同的称谓,除了戏谑诙谐的因素之外,自然也寄托了好恶、褒贬之情。
活色生香_宁波的口头语言民俗_宁波民俗与宁波人

第六章 活色生香——宁波的口头语言民俗

口头语言民俗是民间依靠口头语言进行传播和继承的民俗事象,它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笑话、谚语、谜语、歇后语、歌谣等,其内容涉及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这些口头语言民俗的传播往往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在田间地头或床边灶头,或饭场、打谷场上,由年长或见多识广的人讲,孩子、年轻人或其他热心者听。一代一代地传承,使得口头语言形成民俗的形式,展现出地方性特点。

一个地方的方言是考察地方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从方言当中可以挖掘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民风民俗、人情世态、经验教训、道德情操、精神风貌等。方言作为语言的地方变体,在维系乡土情感、凝聚一方人心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宁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样,宁波方言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方言,蕴涵着许多古汉语成分。如宁波方言里至今称“菜肴”为“下饭”,有这么一句俗语:“下饭呒告饭吃饱。”在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卷八中有这么一句话:“凡饮食珍味,时新下饭,奇细蔬菜,品件不缺。”《西游记》第七十五回:“快送你唐僧来,与我做顿下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宁波话里还保存有许多古词古义。

海内外“宁波帮”为什么乐意帮宁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宁波帮”人士的根在宁波,尽管他们长期在外创业,但始终“乡音未改”,对家乡特别是对宁波话情有独钟。

宁波方言属于吴方言太湖片明州小片。宁波方言既有吴语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语音方面宁波话向来以“石骨铁硬”著称,有一句俗语叫“宁可听苏州人吵相骂,勿可与宁波人讲闲话”,意思是说,虽然同属吴语,苏州话“糯”,即使吵架也好听;宁波话“硬”,即使聊天也像吵架。“石骨铁硬”正是宁波话语音方面的特点。这是因为,宁波话完好地保留了古代的入声字,而且许多复韵母字变成了单韵母字,再加上说话的语气、语调,使得宁波话体现了“硬”的特质。

宁波人从小到大、一年四季都吃海鲜,连宁波方言也散发出鱼香气息,不仅听起来鲜活生动,而且品起来回味无穷。宁波方言很善于用人们熟悉的鱼、虾、蟹类的形状、习性、特征作比喻语,惟妙惟肖,意趣盎然。如宁波方言里将头部长得特别大的人形容为“大头黄鱼”,将三天两头生病的人叫作“生病黄鱼”,感情淡漠的人被称为“冷气黄鱼”;如果一个人笑得合不拢嘴,人们笑话他“嘴巴像虾窜一样”;将混淆视听、推卸责任的人称为“泥鳅打浑”,乘乱拣便宜的行为是“浑水摸鱼”,存心捣乱但没有多大能量为“泥鳅翻不起大浪”;一个人若闲得没有事情可做,别人就形容他为“晒鲞”;如果合作伙伴中途退出为“褪脚毛蟹”,做事情孤注一掷为“放死蟹脚钳”;劳而无功或体弱多病为“沙蟹命,吃吃壮,爬爬瘦”;人小话多为“人像蛳螺,闲话介多”,人多嘴杂乱哄哄为“炒蛳螺”,等等,不一而足。

宁波方言在表达上非常生动有趣,充满生命力。例如,在对人的称呼上就非常多姿多彩,如:烂好人(老好人)、样有份(什么事儿都沾边或都要插一手的人)、老油条(处事经验多而油滑的人,屡教不改的人)、黄豆汤(傲慢自大的人)、万三句(好说大话的人,原意是一万句话中只有三句是真的)、直头牛(一意孤行、不知转弯变通的人)、书独头(书呆子)、轻骨头(轻浮不自重的人,多指女性)、财百万(富翁)、强讨饭(强行索讨的乞丐,强行索取的人)、漆糊涂(对漆匠的贬称,因为漆匠用工用料都是糊里糊涂的)、好好先生(老好人,做人圆滑、不得罪人的人)、顺屁和尚(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死藤南瓜(遇事没有明确态度、没有主见的人)、桥头老三(农村中善于侃大山的人)、灶跟无赖(只会在家里耍赖,一到外面就老实无用的小孩)、擂倒牌子(自暴自弃的人)、小鸟码子(花钱不大方的人,小气鬼)、铁丝尅箩(吝啬人)、脱底蛇箩(吃光用光、没有财产的人)、馋痨丫么(馋鬼)等等,芸芸众生,品相不一。宁波人对不同品性的人赋予不同的称谓,除了戏谑诙谐的因素之外,自然也寄托了好恶、褒贬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