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客家的宗法制度

客家的宗法制度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客家的宗法制度一千多年前客家人因战乱或迫于生计等原因,举家从中原迁徙又流徙他地。客家人能够在多次的迁徙中保持语言、生活习俗的独立性,归根到底在于宗法制度对客家宗族起了团结凝聚与保障的作用。以生物学为基础的血缘关系是一种天然秩序,在社会控制不及或脆弱的地方,血缘关系便外化为一种社会秩序,在中国古代便形成宗法制度,进而演变为家庭秩序。
客家的宗法制度_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第一节 客家的宗法制度

一千多年前客家人因战乱或迫于生计等原因,举家从中原迁徙又流徙他地。由于特殊的流迁经历,各种外来力量的袭扰常常威胁他们的生存,同宗同祖的认同可以增强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力量是异地的立足之本。这就使得他们的血缘意识和宗族观念特别强烈,敬祖穆宗,祖先崇拜尤为盛行。他们聚族而居、共楼而住,以血缘为纽带组成大家庭,同族人彼此相互照顾,和睦相处,不分你我。围屋不仅是一个大家庭,而且还是一个小社会。为了防御盗匪,防御外族欺凌,围屋基本上都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强劲的应急体系。在遇到盗匪或外族欺凌,楼内有足够的柴、米、水、煤,完全的自给自足,不出门照样可以生存,楼内几百号人在围屋内构成一个小社会,齐心协力,共对外患。可以说围屋是客家聚落模式的典型表现,是客家人家族理想与世俗生活的完美结合,建筑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家族的生存秩序。其实,还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起作用,这就是客家人在特定的时空作用下形成的一整套制度。在一千多年的迁徙历史和社会转型变化中,客家先民与迁徙地、定居地的人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吸取了各地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在语言、民俗、风情、精神风尚等都有显著特点的客家文化。客家人能够在多次的迁徙中保持语言、生活习俗的独立性,归根到底在于宗法制度对客家宗族起了团结凝聚与保障的作用。孔永松、李小平先生认为在社会调控无法将自己的逻辑秩序实施于社会时,自然发生的共同体,唯一能成为社会秩序依据的就是血缘关系。以生物学为基础的血缘关系是一种天然秩序,在社会控制不及或脆弱的地方,血缘关系便外化为一种社会秩序,在中国古代便形成宗法制度,进而演变为家庭秩序。[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