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客家宗族外的和谐

客家宗族外的和谐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客家宗族外的和谐就儒家学说而言,其核心思想是“仁”,所谓“二人为仁”,强调人与人的关系要“克己”、“爱人”,处世上推崇“仁、义、礼、智、信”。广西是一个本土人与客家人,各民族和谐相处,创造出多元文化并存的地方。客家人奉行“和为贵”,即使与当地人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争斗,客家人也能够不计前嫌,争取双方尽快和解。[17]客家人在守护汉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尊重当地他族文化,甚至认同和吸纳外族文化。
客家宗族外的和谐_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二)客家宗族外的和谐

儒家学说而言,其核心思想是“仁”,所谓“二人为仁”,强调人与人的关系要“克己”、“爱人”,处世上推崇“仁、义、礼、智、信”。客家民系是由南迁汉人与当地土著融合而成,这种融合是在生产生活和日常交往中自然而然的兼容和同化,而不是暴力的征服与被征服。作为一支迁徙的民系,客家人要想在多民系或多民族居住的地方,以少数、弱势立足其中并得到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入乡随俗,与当地土著人和平共处,从而创设一个较为和谐的发展环境。对和谐共处的追求应当是完成这种融合的重要的理念背景,这种追求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克己”、“爱人”、睦邻。因此,客家人在与土著居民相处、交流、融合时,秉承尊重彼此、相互忍让、平等相待、共同发展的理念,坚持与土著居民和睦相处,最终赢得了尊重和信任,赢得了立足之地,构建一个和谐的族际关系。客家社会流行语“远亲不如近邻”,“行为失措,尚可挽正;人际失和,百事无成”。确切地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以客家人为主体的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天生天养和为贵,各自相安享太平”,“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人,尽是姐妹之群”[15]的口号,表现出客家人希望与土著居民相互敬重,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广西是一个本土人与客家人,各民族和谐相处,创造出多元文化并存的地方。客家人重名节、薄功利,重孝悌、薄强权,重文教、薄无知,重信义、薄小人,在多民族大家庭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和谐润滑剂作用。客家人通过友善、和蔼、宽容、讲义气、讲诚信等,赢得了少数民族的亲近与信任。有首《传家宝训》的客家山歌唱道:

开店公平和气,主顾富客常临。

兄弟和睦相处,外人不敢欺凌。

夫妻更要和顺,吵闹家室不宁。

亲朋不可怠慢,姐妹切莫断情。

贫富需要来往,免被别人看轻。

奴婢多宜恩待,必有护主之心。

切莫小气刻薄,忍耐三思而行。

和睦村坊为贵,不可伤害村邻。

莫听恶人甜言,良朋忠告记心。

瞒心拐骗莫做,斗称总要公平。[16]

事实正是如此。广西三江富禄镇成立有客家人的互助会,互助会不仅帮助客家人,别的民族成员有困难,他们也鼎力相助。如在镇上以理发为生的夏家老人去世,家里困难,大家去帮忙。残疾人王富昌去世,家产全无,大家也去帮忙。互助会的组织一直延续至今。建国后,大批的富禄客家人迁到三江县城(现已有180户),他们又在县城组织客家人互助会,继续发扬互相帮助的优良传统。哪家有难,一个电话,随叫随到。客家人真诚、谦和、宽容、有礼貌,善于将“小家”融入“大家”。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在客家聚族而居的村庄,都要在众家厅堂里摆上几台八仙桌,各家将米酒、糖果、饼干端出,满满一桌,在相互酬酢中共祝新春。这种类似团拜的风俗颇有几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意味。客家人以一片热心善待客人,不论是本村邻居,还是外村人,只要进了家门,一律当做自己的客人,送上一杯热茶或开水,“兜”上凳子请客人坐,然后进入聊叙或正题畅谈。村中的人平时见面便嘘寒问暖,当有什么困难时,共同排忧解难,如有病痛,或三长两短,做到休戚与共,第一时间去探望、慰问、抚恤,以求共同渡过难关。平时踏粄、舂糍粑、做豆腐等,大凡每做一件事,不论大小,有什么好吃的邻里都能分到一份尝尝。客家人奉行“和为贵”,即使与当地人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争斗,客家人也能够不计前嫌,争取双方尽快和解。如广西贵县的“土”、“客”在经历咸丰年间大规模的“土来械斗”之后,马上订立了《来土既合定章》,追溯“械斗频年,既田地之多荒,并行人之绝迹”的可怕恶果,决定“以前互相仇杀,并抢掠牛马及焚毁房屋各件,两造概行解释,罔念前仇。”[17]

客家人在守护汉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尊重当地他族文化,甚至认同和吸纳外族文化。表现在他们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乐于与当地人平等交流,善于向当地人学习,争取思想文化平等互动。《威武郡廖氏家史》九条族规中要求族人做到“邻里相依,异姓相助,团结友爱。”就是要无条件尊重他人,消除不同民族成员之间陌生感,身体力行“四海之内皆兄弟”[18]的古训。客家人不仅尊重他族信仰,有遇庙烧香见神就拜的传统,完全是发自内心地接受他族信仰,贺州八步区都江盘古庙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盘古是瑶族同胞的始祖大王,贺州市八步区的都江盘古庙的墙壁上刻着盘古大王神像,以及迎神转座建醮捐资的人名,这其中除了有瑶人,还有客家人、壮人,本地人、湖南人等。更有意思的是盘古庙的建筑是客家特色的一排三间,中厅全部是敞开的传统房屋形式,而且正面内墙上画着一条黄色长龙,庙内神像中,除供奉盘古大王神像外,还有客家供奉的观音、八仙等23位神像,足见各民族文化的共融。同时客家入乡随俗,不仅尊重他族习俗,而且参与其中,如现今广西客家各地都有“二次葬”的习俗,但北方的汉族是没有这个习俗的,可见“二次葬”是汉族客家先民在迁入广西的过程中受他族影响而形成的。客家人与其他少数民族产生文化兼容共生的现象,在风俗习惯上互相影响、交流与吸纳,逐渐达到民族属性的转化与认同。这种习惯用和蔼、仁爱的金子般的心善待他人,积极营造友好相处的氛围,构建和谐的族际关系,有力推动了广西社会各民族的和谐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