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客家宗法制度的形成

客家宗法制度的形成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客家宗法制度的形成宗法制度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几千年的社会组织形式,它是以父权、族权为特征,以凝聚宗族为目的,包含了阶级对抗内容的一种宗族、家族制度。因此,客家人重视宗法制度,在迁徙定居地迅速地组织人建立祠堂、编写族谱、制定族规,规范族众,以祭祖敬宗的方式联络宗族感情,形成了一套既体现汉民族普遍性,又有客家特殊性的宗法制度。可以说客家祠堂的建立与宗法制度的建立基本是同步的。
客家宗法制度的形成_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一)客家宗法制度的形成

宗法制度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几千年的社会组织形式,它是以父权、族权为特征,以凝聚宗族为目的,包含了阶级对抗内容的一种宗族、家族制度。众所周知,我国汉族几千年来一直存在宗法制度。客家作为汉民族的民系之一,本身就存在宗法制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客家人总数约为一亿两千万人,八千万人左右居住在中国大陆,四千万客家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形成了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无客不成埠”的局面。客家人主要分布在赣南、闽西、粤东、粤北、桂东南、桂东北和桂中以及台湾和海南两省的部分地区。此外,在四川、湖南的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客家人居住,其迁徙的足迹遍及全世界。从分布的地点来看,被喻为是中国“犹太人”的客家人迁徙的地方基本上是当时地处偏远,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民族矛盾尖锐的地区。在长期迁徙中,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客家人意识到只有宗族团结、齐心协力才可以维系自身的生存和宗族的发展。因此,客家人重视宗法制度,在迁徙定居地迅速地组织人建立祠堂、编写族谱、制定族规,规范族众,以祭祖敬宗的方式联络宗族感情,形成了一套既体现汉民族普遍性,又有客家特殊性的宗法制度。宋元时期,客家民系基本形成,祠堂开始初建,客家的宗族制度也开始确立,即为创始阶段。可以说客家祠堂的建立与宗法制度的建立基本是同步的。祠堂的建立是客家宗族制度建立的标志。祠堂本身是客家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且是宗族祭祀、议事、教育的重要场所。明朝中期之后,宗族祠堂大量兴建和重新修葺,客家宗族制度从此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宗族制度作为一种流行几千年并且现在还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盛行于客家地区,而且盛行于中国的其他地区。客家建筑却无独有偶地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高度评价,客家的宗法制度有何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