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电影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电影业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它说明了中国电影产业仍处在粗放化阶段,尚未达到精细化和现代化。中国电影的社会观感不甚理想,观众动辄声称只看外国电影、不看中国电影,提高电影生产工艺的专业化分工水准是一个颇为重要的解题之举。[49]中国电影产业也应该积极“参与全球化产业链分工”并从中获益,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新机遇和新空间。

一个基本的概念是,目前好莱坞电影生产工艺约有一百四十余个工种,而中国只有四十余个工种。工艺工种数量差距如此之大,显然也会使电影品质差距如此之大。它说明了中国电影产业仍处在粗放化阶段,尚未达到精细化和现代化。

众所周知,好莱坞电影产业的生产制度是以分工精细的生产流程作为基础的。在电影生产企业,一部影片的生产工艺需要经过多个“流水”程序,包括有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录音、道具、服装等部门,而每个部门又有更加精细的划分,例如编剧部门有“提出意图”、“结构主要情节”、“添加次要情节”、“写对话”、“加噱头”等各个专门部分,均由相关专家主持工作;导演部门有“主要导演”、专门负责各种类型场面的“助理导演”部分;演员部门有专门负责发掘演员的专家,演员又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他部门也都分工精细,并聘用各种专家各司其职。“这种‘流水’程序与其他企业的产品生产流水线一样,都是高度发达的大机器生产时代的产物。电影虽然是一种娱乐性的精神产品,但好莱坞从市场需要出发将其物质化、工业化了。这种精细分工的结果,一方面是在影片制作的每一个细部,如布景设计、场面表现、人物对话等,会因为有相当精通的专家的把持,而做得非常优秀而精致;另一方面,当每一个细部的专家都想表达自己的创作个性的时候,众多的个性会由于相互冲撞和无法对全局进行把握,而最终被淹没在众声喧哗之中,成为生产程序化、标准化的附属物。”[46]虽然存在如此悖论关系,但是,对于目前的中国电影产业而言,精细化和现代化的专业分工仍然是提高产品以及产业品质的重要“关节”,“众多的个性会由于相互冲撞和无法对全局进行把握”是一个在精细化和现代化过程中需要逐步解决的“微妙”问题。值得借鉴的是,韩国电影之所以形成“韩流滚滚”,恐怕也与当初韩国政府派遣数百青年电影人赴好莱坞跟工种实习有关,等他们回国进行电影生产实践以后,韩国电影的品质发生跨越式和质变式的提升。中国电影的社会观感不甚理想,观众动辄声称只看外国电影、不看中国电影,提高电影生产工艺的专业化分工水准是一个颇为重要的解题之举。

这是专业化分工的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是产业分工合作方面,目前不少国内电影企业仍然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它们既缺乏高端化和抗风险的核心竞争力,也没有形成电影产业链分工精细而又严密的上下游合作关系,产业分工尚未达到科学高效的专业化。从创意策划到宣发营销甚至后电影产品开发,全由自己一家影业公司承担,它的产业等级是处于初级阶段的。好莱坞的产业分工,使以为影片取名为主营业务的公司都能够生存,因为影片取名也是一门“独门绝技”,它至少包括若干必备的“欲望”、“信息”元素,使观众一看片名对影片的类型、主题和风格一目了然,甚至会产生购票的消费“欲望”。这些公司以此为业,在业务上已经“出神入化”,有着鲜明而艰深的核心竞争力,远非其他公司可以“取代”,并与相关公司构成上下游的产业链关系。

当然,近些年来,无论是生产工艺还是产业分工,许多影业机构已有不同程度的推进以及发展,专业公司“分包”各个产业环节,例如宣传营销以前很少有专业公司主营,随着电影市场化发展及其宣传营销的重要性,此类专业公司逐渐产生并壮大起来,也形成了自身的宣传营销模式以及品牌,许多大型影业公司也就将宣传营销业务“发包”给它们运作,而它们获得的行业认可与经济效益又将带动更多的同类企业进入市场。电影产业内部的精细化分工,使许多原来不曾获得充分重视甚至根本不存在的产业环节以及新兴行业在电影产业链中不断“破土而出”,其中有些已获较好的发展状态。例如市场调查和项目测评机构,前几年此类专业公司尚不多见,艺恩咨询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电影产业数据提供和分析机构,但是,2013年以来,由于票房“黑马”导致的“观众观”以及大数据分析的流行,使市场调查和项目测评机构这类专业公司逐渐发展起来,一些项目运作前期测评和初剪片观众测评等产品开发,已经获得许多制片商和发行商的青睐。电影评论人朱玉卿如此称道:“其实只要静下心来观察就会发现,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到今天,产业链浑身都是宝。精细化分工带来的产业链拓展和版权收益拓展才刚刚开始,在这个时候,谁能准确捕捉到市场释放的新信号,谁就把握住了发展的先机。这个过程中,盲目跟风和投机心理都不是聪明的做法,市场最需要的是敏锐的双眼和机智的判断。”[47]

这些现代电影生产的专业化,一方面拓展了中国电影产业链的精密度和长度,另一方面又必将有效地提升中国电影产业的专业化水准,成为电影产业和市场新一轮升级的重要助推力,而目前正处于电影产业专业化的关键时期。“我国电影产业正在经历着与好莱坞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类似的转型期,总体特征是重构电影工业的体制,从那种一体化、大规模的制片厂制度,转向一种分散的、灵活的、基于独立和专业化的产业制度。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采用了‘分工协作’的运行模式,制片、发行、营销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公司完成,而不像过去一家公司从头管到脚。为应对更高的专业要求,更多的行业组织和调研机构应运而生,作为产业的‘润滑剂’协调机制、完善机能。”[48]

第三个方面是中国电影产业应该深化国际电影产业分工。中国投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学东认为,“亚洲经济参与全球化产业链分工,人口众多带来巨大消费市场、中产阶级增长速度加快,以及劳动力成本仍然相对便宜,所以,从中长期看好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和它在全球经济复苏中所扮演的角色。”[49]中国电影产业也应该积极“参与全球化产业链分工”并从中获益,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新机遇和新空间。以笔者所在的上海戏剧学院为例,2014年好莱坞派拉蒙影业公司首席运营官就曾经四次来访,洽谈合作项目以及方式,因此,中国电影产业参与国际电影链产业分工条件已经逐渐成熟。目前,以合拍片为代表的国际联合制作模式已经日渐发展起来,出口模式贸易式和投资式并存,电影的国际出口版图在持续扩大,通过直接投资与收购兼并的方式,中国影业结构在海外市场建立自己的发展“根据地”。如此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合作伙伴互补短长以及共享市场,是电影产业升级的重要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