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成年后的加尔文立志成为一名宗教改革家,他的激进思想很自然地与保守的法国天主教势力所不容,被迫离开巴黎。1536年,加尔文接受瑞士宗教改革领袖法雷尔的邀请,前往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实验,成为当地政教合一的实际领导人。加尔文的主要神学著作《基督教原理》是其在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也代表了加尔文新教思想的成熟。2年后,改革派重新掌权,再次把加尔文请回日内瓦并主持宗教改革和市政工作。

在16世纪出现的众多新教流派中,加尔文教的发展历程可谓充满坎坷,它是在罗马、西班牙、法国的天主教势力和英国、德国的新教势力双重压制下艰难成长起来的。如果说路德教在德国得到诸侯贵族们的支持,安立甘教在英国获得国王的支持,那么,加尔文教则是在广大民众的拥护下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更加纯粹的新教,并且是唯一在当时产生较大国际影响力的新教,赢得了欧洲许多国家包括大洋彼岸的美利坚众多民众的信仰。

约翰·加尔文(1509-1564年)出生于法国北部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青年时期曾在巴黎大学和奥尔良大学学习拉丁文、法律和文学,是巴黎人文主义团体中的重要人物。成年后的加尔文立志成为一名宗教改革家,他的激进思想很自然地与保守的法国天主教势力所不容,被迫离开巴黎。1536年,加尔文接受瑞士宗教改革领袖法雷尔的邀请,前往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实验,成为当地政教合一的实际领导人。

加尔文的主要神学著作《基督教原理》是其在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也代表了加尔文新教思想的成熟。尽管如此,加尔文政教合一的神权政府的尝试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其过分严苛的要求遭到当地人的广泛抵制,1538年7月,以下层市民为主的自由派把加尔文和法雷尔驱逐出境。2年后,改革派重新掌权,再次把加尔文请回日内瓦并主持宗教改革和市政工作。经此波折,加尔文的改革措施趋于理性和合理,主要措施有:①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长老制。②简化宗教仪式,七项圣事中仅保留圣礼和圣餐。③改组市议会,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政府。④提倡节俭,反对奢侈,禁止赌博、酗酒、卖淫等行为。⑤鼓励经商致富,准许放贷取利,认为正当的经济行为是增加上帝荣耀的途径。在加尔文及其同伴的努力下,日内瓦甚至瑞士逐渐成为新教的坚强堡垒,加尔文也成为政教合一的领袖人物。

加尔文教认为,福音来自《圣经》而并非来自教会,《圣经》是按照上帝的旨意写出来的,其权威至高无上,人要想得救,只能靠自己的信仰。加尔文不像路德那样把信仰与善功完全二元对立,他认为信仰是灵魂得救的内在根源,善功是灵魂得救的外在保证。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自创世以来,就把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灵魂得救,后者注定死后沉沦。“选民”的内心深处必然充满了对上帝的虔诚信仰,他在道德行为、宗教实践、日常生活等方面也必然表现出友爱、淳朴、勤奋节俭的美德,即善功。如果说路德把上帝局限于人的信仰,加尔文则让上帝直接体现在普通的实践活动——世俗生活和职业劳动中,从而使日常的经济活动得到了神圣感,这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一方面,商品生产者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面前,担心自己的产品无法销售出去,或者找不到工作无法生存。在市场面前,他们感到恐惧和不安。市场就像上帝,让人害怕。另一方面,成功者产生了优越感,觉得自己肯定是上帝的选民。与手工业作坊时代固定的生产量、固定的价格、固定的劳动时间相比,新的资本主义经济环境给资产阶级带来的既有恐惧感又有优越感,由此可见,加尔文教派适应了时代的诉求。

加尔文教的新教主张必然遭到各派宗教力量的激烈反对,它在不断的斗争中终于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新教教派。在尼德兰,加尔文教与当地人民融为一体,在反对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解放斗争中扮演了支柱性的作用,并且在后来成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共和国中一直发挥了核心作用。在不列颠,加尔文教是苏格兰宗教改革的旗帜,在英格兰直接引发了振聋发聩的清教徒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法兰西,加尔文教是胡格诺派的主体,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美利坚,独立战争的发轫很大程度上是在信奉加尔文教的新教徒中孕育的,17世纪初以来,大批在欧陆遭到迫害的新教徒远渡重洋,来到北美,清教徒的品德始终是美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