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日本民族暴力意识的讨论

关于日本民族暴力意识的讨论

时间:2024-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过去一直是暴力影视作品高产国度,而且其影片的暴力恐怖程度远远超过美国,可以名列世界第一。虽然暴力美学概念不是日本人发明的,但日本民族的确有视残暴为美的传统,武士道的切腹便是如此。

暴力与文化,似乎是牵扯不到一起的两个概念。20世纪末开始在美国出现暴力美学的概念,在屏幕上以美化的艺术手法展示暴力行为,以减轻血腥残忍带给人们在观赏时的心理厌恶。21世纪以来,暴力美学迅速在全世界风行,其中尤以日本跟风最快。事实上,暴力美学其作用并非仅仅只是减轻暴力场面的负作用,真正的目的还是让人们欣赏暴力。“拳头加枕头”,一直都是好莱坞的典型选材。

日本过去一直是暴力影视作品高产国度,而且其影片的暴力恐怖程度远远超过美国,可以名列世界第一。《午夜凶铃》等影片恐怖到让人呕吐,然而越传越远,他国人多不能卒睹,却没听说日本人逃出影院的事。这里已经不仅仅是影视创作者把暴力恐怖电影推向极致的问题,还有如在本书上一章所说的观众欣赏水平和兴趣取向的问题。暴力,本是人性中一直不愿正视的兽性,犹如猴子不愿正视自己的红屁股。小儿听故事,“越恐怖越怕越想听”,却在稚语中表现出动物的本能。

有兽性的本能并不可怕,但是将兽性加以美化,并刻意传承与发扬,这才是可怕的。虽然暴力美学概念不是日本人发明的,但日本民族的确有视残暴为美的传统,武士道的切腹便是如此。早在13世纪前的《平家物语》[1]中就有欣赏英雄切腹壮举的传唱。切腹,逐渐由个人的极致行为发展为一种武士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并且无论是别人命令还是被逼无奈,都是维护武士名誉的一种身份象征。新渡户稻造专门写作《武士道》一书将所谓的“切腹之美”介绍给西方。同样,织田信长火烧比睿山2万僧尼后,又在延历寺将一众僧尼关进木房纵火焚烧,听其惨叫,权威史书上也只是淡淡地写上一句“火烧旧势力的据点”[2],是褒是贬,不用解释。浮士绘中,关于民间各种恶鬼的绘画,无不极尽恐怖之能事,但在神社中这些恶鬼们都配享有祭祀。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自戕、自焚、自虐自闭的故事形象常常都是英雄或同情的对象。

更为重要的是,在分析了日本存在的泛家族规则和泛家族文化后,特别是专题分析了天皇制——忠诚文化、神道教文化、武士道文化和极致文化后,再加上对日本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有一点越来越清晰,即上述文化都导致日本社会及民间存在着广泛而深厚的暴力意识,并且不是少数人表现出来的偏爱,而是整个日本民族不愿正视却真实拥有的一种文化性基础意识,影响着其民族文化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