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理解,基本接受了苏联1951年至1952年关于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的专门特点的讨论结论;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又具有自己的专门特点;教育必须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才能发挥作用,教育不直接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本质问题的争论,每一步都既反映着时代的要求,也促使人们思考和认识的深化。可以预见,伴随着教育本质认识的逐步全面深入,我国的教育会更加理性、和谐。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

岳 龙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理解,基本接受了苏联1951年至1952年关于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的专门特点的讨论结论;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又具有自己的专门特点;教育必须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才能发挥作用,教育不直接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

1978年,于光远在《学术研究》第三期上发表《重视培养人的研究》一文,提出教育虽然包含着上层建筑的东西,但不能说教育就是上层建筑,二者不能画等号,这预示着关于教育本质之争的开始。1980年,他又从马克思两种劳动理论出发,直言教育就是生产力,由此论战正式拉开帷幕。

随着讨论的深入,教育本质的“社会实践说”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它认为“教育是由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所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并由此而衍化出了“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社会劳动能力的生产实践活动”,“教育是人类加速自身建构与改造的社会实践”,“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等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育的实践特性,但仍未摆脱从外部关系考察教育本质的框架。

争论的激烈带来了思考的深入,人们逐渐将目光开始投向了教育与人的关系来讨论教育的本质,于是出现了教育本质的“社会化说”与“个性化说”,“培养人说”与“传递说”。“社会化说”认为教育是使人社会化的过程,而“个性化说”则认为引导、促进儿童的个性化是教育本质的规定;“培养人说”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传递说”则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知识的传授或人类选择能力的传递,从而将教育本质的研究大大推进了一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不仅带给整个社会异常深刻、广泛的变革,也给教育本质问题的探讨烙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教育产业说”与“教育非产业说”的激烈论辩应运而生。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可避免地要带着时代的影子。教育本质问题的争论,每一步都既反映着时代的要求,也促使人们思考和认识的深化。可以预见,伴随着教育本质认识的逐步全面深入,我国的教育会更加理性、和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