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个“月日”

三个“月日”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上的第二个“6月28日”迫使塞尔维亚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动员了70多万人,几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伤亡则达37万人。三个“6月28日”,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它们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但都集中体现了塞尔维亚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

历史的巧合:三个“6月28日”

1389年6月28日,3万土耳其大军进抵“科索沃”普里什蒂纳和拉布之间的平原地带,遭到了塞尔维亚大公拉扎尔统帅的2万塞尔维亚人和波斯尼亚人组成联军的顽强抵抗。在大军压境、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早就视死如归的拉扎尔大公对自己的部下慷慨陈词:“与其向敌人低头,苟且偷生,不如战死沙场,在敌人的剑下丧生。”此时,拉扎尔手下的一名勇士米洛什前去诈降。当土耳其的穆拉特一世傲慢地命令米洛什称臣,并得意地伸出自己的脚让后者亲吻时,米洛什突然拔出藏在腰中的尖刀,猛然向他的下腹刺去。穆拉特一世撒手归西,而米洛什也在敌人的乱剑下身亡。

后来穆拉特一世的儿子巴亚齐德接掌指挥权,他们凭借数量上和装备上的优势,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拉扎尔大公为塞尔维亚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作为民族英雄,他的英勇事迹长期为后人所传颂,“科索沃”也同时成为塞尔维亚人心目中的圣地。

这就是塞尔维亚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个“6月28日”,虽然当时的“科索沃”之战失败了,但塞尔维亚人民的民族精神——宁死不屈,流传至今。

1459年,塞尔维亚全境落入土耳其的魔掌。大批塞尔维亚人只得避难到黑山战斗。经过近4个世纪的奋斗,塞尔维亚和黑山在1878年终于又打败土耳其人,取得了独立。

1989年,正值科索沃战役五百周年之际,当时塞尔维亚共和国的总统米洛舍维奇在科索沃战役纪念碑下,曾自信地对自己的同胞宣称:“从此再也没有人能够打败你们了!”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巴尔干局势依然十分险恶,土耳其人的势力虽逐步消退,但已经控制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奥匈帝国却在步步紧逼。1908年,奥匈帝国悍然出兵占领了整个波黑,此后它更把坚持独立并积极支持南部斯拉夫民族解放斗争的塞尔维亚视为眼中钉,急欲去之而后快。和以往一样,这一次塞尔维亚人也没有退缩。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蓄意向巴尔干各国人民挑衅,派出自己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到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去检阅那里的占领军。然而当这位趾高气扬的皇储刚一到达目的地,便立即被波斯尼亚的爱国志士刺杀。于是蓄谋已久的奥匈政府立即抓住此次机会,借口塞尔维亚暗地策动了谋杀,竟然在最后通牒中蛮横地要求派军警进入塞尔维亚境内,协助“调查”和惩办“凶手”。他们的无理要求理所当然地被拒绝。

教育大臣约万诺维奇在内阁会议上振臂高呼:“目前已别无他途,只有拼死一战!”全体塞尔维亚人民奋起抗击奥匈帝国的入侵,迎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风暴。

“塞尔维亚人不要忧伤,不要为屡受欺辱而忧伤,塞尔维亚人要站起来,站起来作英勇的反抗,只有勇敢战斗才能争取自由,只有反抗才能换来和平长久……”这首充满着豪情的歌曲伴随着塞尔维亚人民度过了艰难的战争年代。

最初仅有400万人口的塞尔维亚英勇反抗庞大的奥匈帝国,在短短的4个月内使28万奥匈官兵丧失了战斗力。但是随着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参战,孤军作战的塞尔维亚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被迫在长达1000公里的战线上抗击80万敌军的进攻。经过一年多的苦战,塞尔维亚军民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只得又进行了战略大转移。

1915年的严冬,40多万塞尔维亚军人和20多万难民强忍悲痛,离开自己的家园,撤向遥远的亚得里亚海。这是一次历史上罕见的民族大迁移:士兵们肩扛枪支,背着弹药,拖着大炮,高举着象征民族之魂的塞尔维亚王国第一个国王斯特凡·普罗沃文昌尼的遗物;后面则跟着车辆、牲口和其他家产的平民,他们不愿生活在异族的铁蹄下,宁愿背井离乡,出生入死,冒着巨大的风险,到远方去寻找自由的土地。

大雪纷飞,狂风怒号,饥寒交迫的塞尔维亚军民长期挣扎在漫漫的征途上。不少人在中途倒下,悲壮地死去。到达科索沃时,塞军官兵尚存30多万人,而在12月越过阿尔巴尼亚和黑山时只剩下22万人。在穿越阿尔巴尼亚的高山峻岭过程中,约有1.5万青少年被茫茫的雪海所吞没。最后在渡过爱奥尼亚海时,由于恶劣的天气和缺乏足够的交通工具,又有不少人葬身大海。塞尔维亚青年诗人博伊奇为此曾写下一首题为《蓝色坟墓》的诗歌来哀悼自己的同胞,称这是“一曲上天从未听过的挽歌”。

历经千辛万苦,约有15万名塞尔维亚官兵在科孚岛登陆,他们抹掉痛失亲人的热泪,擦去身上的血迹,在1916年初,这些幸存的塞尔维亚官兵又组成了6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开始转战巴尔干各地,直到最终取得对同盟国的胜利。

历史上的第二个“6月28日”迫使塞尔维亚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动员了70多万人,几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伤亡则达37万人。然而也正是这一血和火的代价换来了南部斯拉夫人的第一个联合国家——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亦称第一南斯拉夫,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巴尔干半岛风云又起。1941年4月,德意法西斯联手侵占了南斯拉夫。此后在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经过近4年的浴血苦战,终于赢来了全国的解放。1945年底,君主制被废除,成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亦称第二南斯拉夫,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

新生的南斯拉夫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马其顿和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其中塞尔维亚还内含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在铁托的领导下,实现了南部斯拉夫人前所未有的大团结

然而正当南斯拉夫各族人民振奋精神,修复家园,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的时候,又一阵狂风暴雨骤然向他们袭来——

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尤其是斯大林对南斯拉夫共产党在内政和外交方面所奉行的独立自主方针深为不满,从1948年初开始,便对南斯拉夫施加种种压力,从撤走专家到经济封锁。这一切未生效后,于1948年6月28日指使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将南斯拉夫共产党开除。

又一个“6月28日”,当时有不少人预言,用不了多久,南斯拉夫就会垮台。

然而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自治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时还排除了来自西方的干扰,极大地提高了自身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个“6月28日”,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它们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但都集中体现了塞尔维亚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

1992年4月,在东欧剧变和西方大国压力的影响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宣告解体,存在已近74年的一个统一的南斯拉夫终于消失。但是塞尔维亚人民依然高举团结的旗帜,和黑山人民共同建立起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亦称第三南斯拉夫)。

今天,南联盟遭受了北约的狂轰滥炸,大批建筑物及各种设施化为灰烬,无数生灵涂炭,然而具有光荣反侵略传统的塞尔维亚人民发扬大无畏的精神,他们保卫的不仅是自身的独立和自由,也是全世界人民的独立和自由,全世界应该向他们致敬。

三个“6月28日”的精神鼓舞了塞尔维亚人民,他们已经取得最终的胜利,正像著名诗人乔比奇在二战的烽火中所预言的那样:

庆功的日子将会到来,

胜利将是我们的,

野兽将销声匿迹,

那时,牺牲的无产者,

将与自由的队伍一起前进。

原载《探索与争鸣》1999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