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万圣节(月日)

西方万圣节(月日)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方万圣节万圣节:10月31日,万圣节的英文是:All Saints's Day。圣,本义是对社会贤达、博学多闻的人的尊称,而在西方的万圣节中除了认为是纪念所有的圣人外,还有一种认为万圣夜是最闹鬼的一夜,所以又成为对众鬼怪的敬称。现代西方人对万圣节仍然情有独钟,到时举办万圣舞会或化装舞会,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7月15日鬼节习俗可能源于佛教的影响。烧包的时间一般在7月11日至15日的这几天之内。
西方万圣节(月日)_现代节日解读

西方万圣节

万圣节:10月31日,万圣节的英文是:All Saints's Day。

圣,本义是对社会贤达、博学多闻的人的尊称,而在西方的万圣节中除了认为是纪念所有的圣人外,还有一种认为万圣夜是最闹鬼的一夜,所以又成为对众鬼怪的敬称。

2000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而西方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在公元前没有使用阳历(亦称“格里历”)之前,他们认为10月31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11月1日是新年伊始,又是严酷的冬天开始的一天。那时他们的民俗认为,死人的亡魂会在10月31日夜回到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也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他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扮成妖魔鬼怪把死魂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后来基督教纪元后,代替了凯尔特和罗马的宗教活动,但是早期的习俗还是保留下来了。现代西方人对万圣节仍然情有独钟,到时举办万圣舞会或化装舞会,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孩子们当然玩得不亦乐乎!

中国中元节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农历7月15日中元节也叫鬼节(有些地方叫七月半、烧包节,有的时间为农历6月的最后一天)。在这个节日里,恰恰表现了中国人对待逝者慎终追远的与西方人不同的思想、道德观念。

7月15日鬼节习俗可能源于佛教的影响。佛典《盂兰盆经》中记载了一个“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祖。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要在七月十五日,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莲照佛祖的指点去做后,母亲脱离了饿鬼道。

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家弟子行慈践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备办百味五果,敬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盂兰盆经》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思想与我国道教的道德、伦理和儒家的孝顺父母的思想大致相同,受到历代君主的赞扬和重视。久而久之,七月十五日也发展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追先悼祖的传统节日。

鬼节的烧包化纸习俗,是人们认为世间分为阳(人)间和阴间,人死后要到阴间去。人们设想阴间也同阳间一样,同样需要用货币进行交换。所谓烧包化纸相当于人间用邮寄或直接交付的方式,把货币传递给自己已逝的亲人。包相当于信封,纸相当于货币。所以烧包化纸时,包封上要写明烧包者的姓名,如“孝男×××,孝女×××”,包皮中间要写“故显考(妣)×××大人魂下受用”,包皮下方要写“天运某年、某月、某日焚化”等字样,背面要写上“封”字。烧化前,要先于神龛下摆上肉、鱼、果等供品,点燃香烛,放鞭炮祭奠,傍晚时在野外将包束堆成一堆焚烧。烧包的时间一般在7月11日至15日的这几天之内。我们用这种方式,在这一特定的节日,祭奠先人,怀念先人,以体现后辈人的孝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