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忆月日解放前后的天津

回忆月日解放前后的天津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 回忆1月15日解放前后的天津撰写之初,笔者采访了中国博物馆学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清代服饰收藏家何志华先生。天津市1949年1月15日解放,在解放前一两年,国民党把天津作为一个重要的防御基地,他们的口号是“固若金汤”。
回忆月日解放前后的天津_五千年历史切面:1949中国城市

一 回忆1月15日解放前后的天津

撰写之初,笔者采访了中国博物馆学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清代服饰收藏家何志华先生。何老先生那充满激情的讲述,仿佛将我带回1949,带回那段战争与解放的岁月。下面选取访谈的部分内容,展现1949年天津解放战争前后的点点滴滴。

天津市1949年1月15日解放,在解放前一两年,国民党把天津作为一个重要的防御基地,他们的口号是“固若金汤”。1947、1948年,国民党开始构建战争的防御工事,设立了几道城防。现在天津的面积很大,但是过去的天津就以墙子河(现为津河)为界,墙子河以里是天津市区,因为墙子河围着天津一圈儿,国民党利用墙子河作为他们的重要防线。在这些工事当中还有碉堡,如果仔细找,天津现在还有遗存的国民党时期盖的炮楼,如原来南开大学外复康路上有的炮楼就是国民党时期盖的防御工事。天津也有很多门儿,按照国民党的叫法,如民权门、建国门等,可见国民党在天津的防御工事还是很坚固的。

1948年年底天津市外的防御工事已经完成,街道里头也开始构筑防御工事,胡同儿里都安装了栅栏门,栅栏门就是用木头等垒起来的门。天津国民党除了正规部队,也有地方武装,像保安旅等。那时候每个胡同儿都有保甲,保甲长不是国民党的人员,是由国民党和老百姓推选的,是最基层的组织防御机构。

老百姓的生活,在战争的时候受到了很多影响。我们家那时候住在南市大舞台的戏园子旁边,像我们那个胡同还有后边所有的胡同里,都打栅栏门,每天定时开放。那个时候胡同儿里面还没有自来水,粮食也是配给的,栅栏门定时间开放,就是给大家一个活动时间,出来买买水和粮食。天津解放前的粮食已经很紧张了,因为封锁运不进来,就按照户口来配给。

那时候为了防止被抢,我父亲还在我们院儿的大门上钉上了铁丝网。我们院子里还临时做了软梯,是用绳子和小木棍儿做的。因为战争快要打响的时候地方需要征兵,住户都要参加。派出所和保甲长拿着户口本挨家挨户敲门,家里一听到有人敲门声,男的就用软梯爬到房顶上藏起来,由妇女、老太太出来应付。还有就是征劳役,去搭建城防工事。过去天津西营门地区因为有墙子河的阻挡,不利于进攻,是国民党重要的防御地点。战争要打来的时候,国民党征劳役,修建城防,我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西营门墙子河外都是坟地,有很多坟头,坟头可以作为掩体,因此国民党要把这些坟头都平了,变成开阔地。我父亲和那批劳役,有的是抓来的,也有按着户口本要来的人,就去干这个。那时候一人发一个镐、一个铁锨扛着,保甲长或者派出所的带头领着往西营门那边走,我父亲在路上假装提鞋什么的半路就跑回来了。发的大铁锨是煤铺铲煤球用的那种,五几年时我们家还保留着作为纪念呢。

1月14日战争打起来之前,半夜里保安旅也来各家各户检查,开战的时候他们还在继续抓人,按照户口本抓男丁。我们家那时候门上有铁丝网,幸好他们砸门时候都带了电棒,要不还得扎手,他们就盘问我们为什么安这个铁丝网。事实上,就是怕有人借着战争抢民宅和粮食,所以要安装上铁丝网。

等战争真正打起来,总共打了一天多。还有两家亲戚跑到我们家来避难,一户是在西营门住的,一户是在河东住的。14日晚上炮弹声最厉害,尤其是上半夜战争最激烈,就听“嘚嘚嘚,突突突”的声音,这个时候我们普通老百姓都不敢上马路,就是在家里听着不断的炮弹声、枪声。等到天亮了,就听到南门外大街上说有解放军从西营门进来了,拉着炮车,用马驮着武器往南走。解放军都带着大皮帽子,我们那个时候都不知道这是哪儿过来的部队,后来才知道是东北野战军。我这里还收藏了一张解放军部队在金刚桥的合影,金刚桥就在大胡同往北站走的那块儿。咱们天津解放是在金汤桥会师,所以我估计这张照片应该是解放几天后一个部队在金刚桥照的。

img148

何志华先生收藏的照片: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天津市后在金刚桥合影

天津解放后有那么几件事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刚解放后解放军需要号房子,号房子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征房子的意思。就是你这个院子里有没有临时的闲房子,借给解放军住一下。1月15日刚解放,当天就开始号房子,因为过来的解放军部队要找地方住。那时候只要是号出来的闲房子就都住上士兵了,(解放军)都戴着大皮帽子,打裹腿,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东北过来的军队。我们家那个院儿就号了一间房子,住进来一些解放军,具体是一个班啊,还是多少人,不太知道了。那些解放军早上起来就给所在的住家挑水。我们家家都是用小煤球炉子烧一点儿热水洗手洗脸,但是那些解放军没有炉子和煤,就都用凉水洗脸,那阵子正是三九天,可真是很冷,我们家窗户上一直都有大冰花,屋里的水缸都结了冰。当时我父亲觉得他们挺不容易的,生完炉子就把热水给他们用,结果这些士兵不要我父亲给的热水,坚持用冷水洗脸。那时候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对解放军的认识并不充分,但是通过我父亲给这些解放军送热水他们不要这件事,这就能说明解放军和国民党的士兵不一样,要是国民党兵的话他们是绝对不会这样的!这是我们当时对解放军的最初认识,很清楚地感觉到与国民党士兵的不同。

img149

解放军战士打扫院子、给群众挑水[3]

天津打仗的那几天,有两户亲戚住我们家,战争一打完,他们要回家了,住在西营门的那个很近就不用我们送了,但是还有一户在河东住,得送他们回家,我们小孩儿就跟着去玩儿。从南市走,奔罗斯福路(今和平路),走到了现在的百货大楼,就看到那儿附近还冒着烟,着着火。那时候陈长捷的警卫司令部就在附近,陈长捷就是在这里举的白旗(投降)。当时解放军为了吓唬陈长捷,就往那儿附近扔炮弹,但是重要的建筑物没有被炸,没有遭到破坏。

其实天津没怎么糟践建筑,主要的建筑物没怎么打,这要归功于地下工作者,前几年天津市还做过这方面的总结。因为他们(地下工作者)早已经打入到国民党好些个部门里去了,把国民党军事地图都拿到了,共产党里外夹攻,外有军队,里有已经打到国民党要员内部去的地下党。另外,解放军通过民主人士给国民党的一些要员、将领做工作,这些人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使天津的一些主要建筑免受攻击。

我们顺着马路走,经过东站,当时每隔几步就看到有清理战场的士兵,(他们)在地上用白粉子画圆圈,据说那地底下有炸弹,有人不停地喊“别走那儿,有地雷”之类的话。还看到有的建筑还冒着烟儿的,有的街道上有死人的。这就是天津解放后第二天我在街上看到的情景。不过应该说,天津的战场清理得很迅速,而且大街上也能看到有人开始修理电线、公共设施等,这对战后天津的快速恢复是很重要的。

按照天津的老习俗,一进腊月,无论多穷的人家都要包饺子,也得蒸一锅馒头,我记得那一年(1949年),就不像头年(1948年)气氛那么紧张,能过一个踏实年了。举例来说,我们家还把大门上的那个铁丝网拆下去了,战争时期大人们的那种复杂心情淡了很多。以我自己来说,我们这些小孩儿能够痛痛快快地玩儿了,不像过去家长都说“不许出去玩儿啊,这外头有炮”,这种气氛没有了。那一年的新年我还放了小鞭炮,战争的时候一般是买不到鞭炮的,前几年(1949年之前)也是,从这就能看出来战争过去,气氛轻松了许多,天津的商品丰富起来,市场缓过来了一些。

踏实的年,也不是说那阵儿能大张旗鼓地买菜炖肉,就是老百姓能稳稳当当地过年了。天津的老话儿: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帖吊酉。解放后,这些过年必需的东西都能买到了,我们家还炖了肉。要是解放前,时局比较紧的时候市场就不行,大部分商店关了好些日子。解放后军管会很快开始接收工商业,组织各部门的负责人做工作,熟悉政策,然后组织各种商店开门,过年的时候这些工作已经做了不少,所以老百姓才能买到那么多年货。

何志华老先生通过他绘声绘色的讲述,向我们展现了1949年天津解放前后发生在他及其家人身边的故事,特别是他所提到的解放后群众与解放军的初次接触、战场清扫工作的展开以及春节时轻松喜悦的心情等几件事,反映了当时普通百姓对解放军的认识和他们社会心理的不断变化,能够让人感受到解放后天津百姓那种实实在在的欢愉心情。

下面将主要介绍1月15日至春节这一段时间内天津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城市新闻报纸、工商业贸易、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接管工作。正是由于这些接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各行各业人员积极投入到复工复业、城市建设等工作中来,才使得天津人民过上了一个幸福欢乐的解放年,才为此后天津城市社会变迁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