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摩洛哥和巴尔干半岛各国的危机

摩洛哥和巴尔干半岛各国的危机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05 年 3 月,威廉二世乘坐一艘德国军舰在丹吉尔登陆,并且突如其来地公开发表一篇赞同摩洛哥独立的演说。1911 年,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爆发了。他号召摩洛哥独立,但并未能削弱法英协约关系。巴尔干半岛诸国的危机同时,一系列危机的爆发使巴尔干半岛各国受到了震动。巴尔干半岛诸国,1878 年与 1914 年自 1699 年以来,奥地利和俄国逐渐将奥斯曼帝国排挤出欧洲。

考验“协约”德国既然已觉察到法俄同盟的包围,当然要关切地注视英国靠近法俄阵营的趋向。当三国协约公开地缔结以后,德国政府便决定去考验它,看看它究竟有多大的力量,或者说看看英国在支持法国方面究竟会达到何等程度。法国人如今在取得英国的支持以后,在摩洛哥接管了更多的治安保卫权、租界和贷款。1905 年 3 月,威廉二世乘坐一艘德国军舰在丹吉尔登陆,并且突如其来地公开发表一篇赞同摩洛哥独立的演说。在无论何地的外交家看来,这种经过周密筹划的行动就是一个信号:德国正试图分裂法英间新达成的谅解关系。德国人要求在阿尔赫西拉斯举行一次国际会议。但是在 1906 年举行的这次国际会议,却支持法国人对摩洛哥的要求,只有奥地利投票支持德国。

英德工业竞争,1898 年与 1913 年

此图表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那些年里世界贸易的大幅增长,它也表明这一事实:那些年里德国的出口比英国的出口增长得更快。在那十五年里,两国合起来的出口量成倍增加,不亚于三倍。增长与价格的小幅上扬有关,但它主要还是归因于贸易量的实际增长。1913 年,德国的总出口差不多等同于英国的,但德国输往美国和俄国的出口大大超过了英国的。请注意,德国人甚至在英属印度增加出口,在英属印度,英国自由贸易政策允许竞争性商品自由进出。在商船方面,尽管德国人使吨位翻了番,但英国人继续遥遥领先。

这样,德国政府制造一次事件,但又受到挫败。英国人由于对德国的外交手法感到恼火,便在所有一切问题上都更坚决地支持法国。如今,法英两国的陆军和海军军官着手讨论共同的作战计划。对德国的怀疑也使英国在第二年倾向与俄国和解。德国破坏三国协约的企图,使协约国日益团结起来。1911 年,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爆发了。当时,德国炮舰“豹”号抵达阿加迪尔港,为的是“保护德国的利益”。这是一种拦路抢劫的行动,它立即引起事件进一步的发展。因为在采取这一行动步骤以后,德国人提出,如果他们能得到法属刚果,就不会在摩洛哥进一步捣乱。由于德国在非洲获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让步,这次危机才算过去了,但它却加重了英国对德国的敌意。

德皇威廉二世试图通过暗中破坏法英协约关系来增强德国的国际地位。图片显示威廉二世到访丹吉尔的情形。1905 年他对摩洛哥的访问,例证了他个性化外交的自负武断作风。他号召摩洛哥独立,但并未能削弱法英协约关系。(Getty Images)

巴尔干半岛诸国的危机同时,一系列危机的爆发使巴尔干半岛各国受到了震动。奥斯曼帝国这样一个濒临解体的国家,仍然统治着从君士坦丁堡往西直达亚得里亚海的一带领土(见第 572 页的地图),包含了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和马其顿人。在半岛的中部和西部,也即土耳其地区北部,是一个较小的独立的塞尔维亚内陆王国。它与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毗邻,后者虽然法律上属于土耳其,但从 1878 年以来已被奥地利所“占领与支配”。在奥匈帝国内部,与波斯尼亚北部和西部近邻的是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

民族与宗教分裂塞尔维亚人、波斯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基本上全部都是说的同一种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其主要的差别在于,塞尔维亚人和波斯尼亚人是用东方的或者说是西里尔字母书写;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则是用西方的或者罗马字母书写。此差异反映出宗教上深刻的分歧。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长期以来就是罗马天主教徒,因而与西欧有着密切联系;塞尔维亚人及许多的波斯尼亚人则是东正教徒,故而与俄国更为亲近;还有大量的斯拉夫人,特别是在波斯尼亚,他们是伊斯兰教徒(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皈依的)。伴随着强调语言的斯拉夫复兴运动,这些民族中的很多人逐渐感到,他们实际上是同一个民族,因此,他们都取名为南方斯拉夫人或南斯拉夫人。上面我们曾经看到,在 1867 年奥匈帝国成立时,哈布斯堡帝国的斯拉夫人如何屈从于德国的奥地利人和马扎尔人。到 1900 年,在帝国内部那些最激进的斯拉夫民族主义者都认定:奥匈帝国从未赋予他们以平等的地位;所有的南方斯拉夫人应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具体地说,这意味着,奥匈帝国居民中的一种成分,即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民族主义者,他们都希望摆脱帝国的统治并且越过边界与塞尔维亚联合在一起。塞尔维亚变成了南方斯拉夫人的宣传中心。

巴尔干半岛诸国,1878 年与 1914 年

自 1699 年以来,奥地利和俄国逐渐将奥斯曼帝国排挤出欧洲。通过承认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为独立君主国,承认北方保加利亚为奥斯曼帝国内的自治公国,1878 年的柏林会议试图将局面稳定下来。这些新兴国家,希腊,以及仍保留在奥斯曼帝国内的非土耳其民族,它们的雄心与不满在 1912—1913 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中达到高潮。阿尔巴尼亚在那时成为了独立国家,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则连成了一片。同时,来自奥地利和俄国的压力继续存在着。1908 年奥地利兼并波斯尼亚。波斯尼亚的南部斯拉夫人,如塞尔维亚人,对奥地利的兼并是十分仇视的。

以上这种企图在 1908 年由于两个事件而激化起来:第一,青年土耳其党人,他们长期进行反对阿卜杜尔·哈米德的宣传一直受到注意,如今正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他们强迫苏丹恢复 1876 年的自由国会政体。他们主张采取从保加利亚和波斯尼亚选出代表参加新的奥斯曼帝国国会的步骤来阻止帝国瓦解势头。第二,俄国在远东的对外政策由于对日战争而遭受破产以后,它便积极地转向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舞台。正如过去一贯所渴望的那样,俄国总想控制君士坦丁堡。奥地利则想完全兼并波斯尼亚,进而使泛斯拉夫思想遭受挫折。

第一次巴尔干危机1908 年,俄奥两国外交大臣伊兹沃利斯基和埃伦塔尔在达成了一项秘密协定:他们将发起召集一次国际会议,会上,俄国将赞同奥地利兼并波斯尼亚,而奥地利将支持开放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给俄国军舰通行。奥地利根本没有等到召集国际会议,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兼并波斯尼亚。这就激怒了塞尔维亚人,他们原本认定波斯尼亚是属于自己的。就在这一年,保加利亚人和克里特岛人与奥斯曼帝国最终断交,保加利亚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克里特岛则与希腊联合在一起。伊兹沃利斯基决不可能实现他控制君士坦丁堡的目的了。他的三国协约同伙,英法两国拒绝支持他;拟议中的国际会议并未开成。在俄国国内,公众舆论并不知道伊兹沃利斯基的秘密交易;人们所知道的事实是,俄国的斯拉夫小兄弟塞尔维亚人,被奥地利人以兼并波斯尼亚的方式狠狠地踩了一脚。

第一次巴尔干危机很快就过去了。俄国人因对日战争与 1905 年的国内革命而受到削弱以后,被迫承认奥地利兼并的既成事实。看来,奥地利在巴尔干的影响增长了。这样,南方斯拉夫民族主义遭到挫折,同时也变得更为激烈了。

两次巴尔干战争1911 年,意大利向土耳其宣战,而且在很短时间内便占领了的黎波里与多德卡尼斯群岛。随着奥斯曼帝国陷入困境以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与希腊联合在一起进行了反土战争。它们都期望吞并巴尔干的某些领土,并认为自己有此权利。不久,土耳其遭受失败。然而,保加利亚索取马其顿地区的土地却超过了塞尔维亚的让步。由此,紧接着 1912 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后,1913 年又发生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阿尔巴尼亚位于亚得里亚海沿岸多山地区,其居民主要是伊斯兰教徒,是引起各国倾轧不和的对象。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曾占领它的部分领土,希腊人也索取了一部分。它还在几次场合中含糊不清地答应意大利的部分领土要求。俄国支持塞尔维亚的要求。奥地利则决心去切断塞尔维亚人兼并阿尔巴尼亚领土后会获得的去海上的通路。各大国曾达成一项协定,幻想通过建立一个独立的阿尔巴尼亚王国以保持和平。由此,奥地利就更加坚定地奉行阻止塞尔维亚获得出海通路的政策,这就引起塞尔维亚和俄国的强烈抗议。但是俄国再次让步了。塞尔维亚的扩张主义再次遭到挫败,同时也越加怒火中烧。

第三次巴尔干危机是致命的一次危机。所以如此,是因为此前已经发生过两次危机,曾使奥地利恼火,使塞尔维亚绝望,同时使俄国感到羞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