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郑信领导的驱缅复国斗争

郑信领导的驱缅复国斗争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缅军共有骑兵30名,步兵200名,郑信挥军从两路夹击,缅军狼狈败逃。为了便于号召暹罗军民参加抗缅复国战争,郑信宣布自立为王,采用暹罗一等城市统治者的仪仗。郑信率部到达尖竹汶时,森将船上所载物资连同32艘船一起捐赠给郑信,米、肉和咸鱼供部队食用了很长时间,船则改作战船,在驱缅复国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1767年10月,郑信率领拥有100艘战船的大军,挥师北上,正式开始了驱逐缅军的正义战争。

1766年年底,当缅军围困阿瑜陀耶城的时候,郑信奉命率领达府军队前往京都救援。翌年1月,郑信的部队参加了阿瑜陀耶守城部队组织的六路出击,但遭到失败,郑信退却在后,被关在城外,进退无据,遂率领手下的500名泰人和华人士兵,连夜冲出缅军的重围,乘船沿湄南河而下。当他们的船队来到曼谷的时候,正好赶上黎明,故把曼谷河对岸的寺庙称作黎明寺,寺旁高耸的佛塔叫作黎明寺塔。后来为纪念郑信,老百姓又称之为郑王寺和郑王塔。如今,郑王塔仍巍巍高峙于湄南河畔,塔高79米,为吉篾式建筑,泰人称作巴朗(Blang)。塔尖呈杨桃瓣形,塔底有金刚力士托塔,金碧辉煌,金光灿烂,俨然曼谷的一座地标。目前我们见到的黎明寺塔是曼谷王朝拉玛二世和拉玛三世时期修建的。

郑王塔

据泰国《御定本编年史》载,1767年1月上旬,郑信率部从阿瑜陀耶城(大城)突围出来,在他率领的500名士兵中,相当一部分是华人。当时,只有郑信一人手中有一支枪,其余的人皆以大刀棍棒为武器。在菩三浩村,他们与缅甸追兵发生激战,击溃缅军,缴获不少武器弹药。在巴真府挽康村,又与一支开赴阿瑜陀耶城增援的缅军遭遇。缅军共有骑兵30名,步兵200名,郑信挥军从两路夹击,缅军狼狈败逃。两战告捷,鼓舞了暹罗人民的斗志,许多逃散在外的泰人踊跃投军。

1767年2月,郑信的部队到达泰国东南沿海城市罗勇,以此作为驱缅复国的基地,打造船只,招募士兵,很快就发展到1万余人。在当地华侨商人的支持下,获得经济赞助,每个战士都配备了一支火药枪,还组织了战象队。为了便于号召暹罗军民参加抗缅复国战争,郑信宣布自立为王,采用暹罗一等城市统治者的仪仗。他说:“我自立为王,是想得到民众的尊敬,以便挽救国家。”郑信最初进驻罗勇的时候,原先的统治者披耶罗勇表面上对他表示欢迎,暗中却调兵遣将,企图把郑信赶出罗勇。这一阴谋被郑信所侦悉,他首先把披耶罗勇抓起来。披耶罗勇的部属1 500人向郑信的部队发起进攻,但被击溃,罗勇城遂为郑信所掌握。

郑信率部占领了罗勇后,下一个目标是尖竹汶城,因为这是一个较大的海滨城市,水陆交通方便,商贾云集。每年从广东、福建驶来的商船,最先就在这里靠岸,使这一带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转站。郑信原不想对尖竹汶使用武力,他致书披耶尖竹汶,提出联合抗缅的建议。披耶尖竹汶对郑信的建议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迫使郑信必须与披耶尖竹汶决一雌雄。双方开战前,郑信命令士兵将饭锅砸坏,并说:“今晚一定要攻下尖竹汶,到城里吃饭。否则,只好饿死。”他本人骑着战象,率先冲进城门。在冲杀中,郑信乘坐的战象受了重伤,象奴担心他的安全,策动战象准备回撤。郑信十分生气,亲自驱使战象,带头杀进尖竹汶城。

接着,郑信又用和平方式取得达叻城。这样,暹罗东南沿海地区全部为郑信所控制,成为抗缅复国的基地。

华侨商人作为一种商业资本参加光复暹罗的斗争,给郑信的军队以必不可少的财政支持。据现存的泰文资料记载,有下列几位华侨富商曾给予郑信的军队经济援助。

(1)华商莫赛

莫赛原在阿瑜陀耶城东门开商行,他看到阿瑜陀耶王朝十分衰弱,无法抵御缅军的进攻,在城被攻陷前就带着所有的财货逃到尖竹汶。郑信的部队来到尖竹汶后,莫赛献上印度花布1 500骨里,[1]广东色绢200匹,上海丝绸100匹,并定期捐赠军饷钱500昌。[2]莫赛姓郑,跟郑信同宗,后来得到銮阿派帕里的封爵。

(2)华商森

森的父亲是在阿瑜陀耶王朝末期才来到暹罗的。他从中国载了一船陶瓷俑到暹罗来卖,但无人购买,这位中国船主便把这些陶瓷俑献给暹罗国王,国王赏给他一些山货,而后又封他为通事,随贡使到北京。回来后晋爵为銮锡宋钹,以后又作为第三副使多次到北京。到了波隆摩罗阇五世(Borommaracha V,1758—1767年在位)时期,銮锡宋钹被提升为格龙爵衔,担任船务官,后又提升为管皇库的昭披耶。他有4个儿子,森是其中之一。因为听说柬埔寨发生饥馑,粮价上涨,便命森与其他三兄弟率领32艘帆船,满载米、肉和咸鱼到柬埔寨贩卖。当船队到达哒叻城的时候,传来柬埔寨发生战乱的消息,森便把船队带回尖竹汶。接着暹罗首都阿瑜陀耶城被缅军攻陷,船队只得留在尖竹汶。郑信率部到达尖竹汶时,森将船上所载物资连同32艘船一起捐赠给郑信,米、肉和咸鱼供部队食用了很长时间,船则改作战船,在驱缅复国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3)华商古

古的父亲有一支船队,来往于中泰之间做生意。阿瑜陀耶城沦陷时,船队刚好从中国回来,抵达吞武里。古因父亲去世继承了全部家产,他把船队载回的丝绸等商品捐赠给郑信,得到郑信的封赠。吞武里王朝时期,华商古专门负责为朝廷造船和到广东贸易。

(4)华商林

林是吞武里城富有的鱼商,曾给郑信的军队提供食宿、金钱和许多牲畜。后来,在曼谷王朝拉玛一世时,华商林获得了格龙坤素塔拉普拜的封爵。

正是因为郑信动员了包括华侨在内的泰国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形成了广泛的爱国阵线,才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将入侵的缅军赶出泰国。

1767年10月,郑信率领拥有100艘战船的大军,挥师北上,正式开始了驱逐缅军的正义战争。11月6日,攻破吞武里城,泰奸乃通及其党羽被俘处死。接着又继续向阿瑜陀耶城方向挺进。驻守三株菩提树村的缅军主将苏基,命副将蒙耶率水军堵截,但为时已晚,蒙耶不战自退,苏基顶不住郑信的迅猛攻势,只好献城请降。

1768年1月4日,郑信加冕为吞武里王。

(1)万公区之战

郑信光复阿瑜陀耶城的消息传到阿瓦,缅王辛标信命塔瓦城守将率兵3 000人,从西部入侵暹罗,抵达万公区。驻防该区的是郑信麾下的一支华人部队,担负着镇守暹罗西部门户的重任。缅军依仗人多,将华人部队层层包围。华人士兵以一当十,殊死拼搏。直到郑信亲率援军赶到,内外内击,才击退来犯缅军。这是吞武里王朝建立后以华人部队为主力抗击缅军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大大挫败了缅甸入侵者的气焰。

(2)宋胶洛保卫战

1770年,驻守清迈的缅军在波摩瑜源的率领下,南犯宋胶洛城。负责守卫该城的是华侨将领陈联,他的爵衔是披耶。双方在宋胶洛城下进行鏖战,陈联身先士卒,挥动双剑奋勇杀敌,杀死许多敌人,把剑都砍折了,获得了“断剑披耶”的美称。陈联领导的华人以少胜多,成功地保卫了宋胶洛城。

万公区之战和宋胶洛保卫战已作为两次光辉的战例,被载入泰国史册。此后,缅军再也不敢轻犯暹罗。

郑信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成功地驱逐缅甸占领军,建立了吞武里王朝,使暹罗重新获得了独立。但此时国家仍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各大封建主据地称雄。全国最大的几股割据势力是:(1)统治那空沙旺和彭世洛的銮侯;(2)统治难府、帕府的僧伽长老组织了僧侣武装,建立了僧权割据地;(3)统治洛坤的昭孟(城主)宣布独立,自号“穆锡卡王”。原阿瑜陀耶王朝波隆摩罗阇五世的一个庶出王子吉多罗则与披迈城主结成同盟。封建割据给人民的生活和商业贸易带来诸多不便,也不利于对外交往。因此,实现国家统一是全国人民寄予郑信的又一厚望。

郑信首先需要对付的是彭世洛的割据势力。彭世洛是泰北的一等城市,其统治范围包括素可泰、碧差汶、甘烹碧和达府的一部分。1768年雨季,郑信发动了对彭世洛的攻势。昭披耶彭世洛早有准备,派遣銮哥沙到那空沙旺城以北的滨河河口阻击郑信的军队。当时正逢河水泛滥,銮哥沙的军队占据了有利的地势,郑信带领的船队到达时,遭到袭击,首战失利,郑信的腿部受了枪伤,只好下令撤回吞武里城。昭披耶彭世洛宣布自己为暹罗国王,登基才7天,便因病去世,其弟帕膺它阿阁继位。同年年底,北方的割据者枋长老派僧侣军攻打彭世洛,围城2个月后将它攻下。百姓扶老携幼,到吞武里城投奔郑信。

以披迈城为中心的东北部割据势力是阿瑜陀耶王朝的旧王族,他们打出拥护昭王吉的旗号逐鹿暹罗。1768年雨季刚过,郑信分兵两路包抄东北重镇呵叻:一路由郑信亲自率领;另一路由通銮和其弟汶吗(即后来曼谷王朝的拉玛一世和其弟)率领。两军皆大获全胜,披迈的割据势力遂被平定。

1769年4月,郑信派昭披耶却克里(名穆)为主将,通銮、汶吗和披耶碧差武里为副将,率兵5 000人由陆路出征洛坤。由于主将与副将之间不团结,首战失利。9月,郑信亲自率水军由海路增援,因途中遇到风暴,10月6日才抵达洛坤港口。洛坤守军未及布防,仓促应战,战败弃城逃亡大年。郑信致函北大年,令其交出洛坤王。北大年方面害怕受到牵连,遂将洛坤王及其家属交出。当时有人主张将洛坤王处死,罪名是他自立为王。郑信却认为,在国家沦亡的时候自立为王,并不是什么过错,遂赦其无罪。洛坤王的一个女儿被郑信选为妃子,所以洛坤王及其家属都迁往吞武里居住。洛坤王的一个侄子被封为昭披耶洛坤,继续统治洛坤。

这样,整个暹罗就只剩下枋长老的割据势力。枋长老的和尚军,饮酒宿娼,抢劫财物,名声很臭。1768年年底,枋长老吞并了彭世洛后,又把势力向南部伸延。他派人到乌太他尼、猜纳抢劫粮食和财物。这两个地方的守军向吞武里方面求援。郑信委任刚晋为披耶爵衔的汶吗和披耶披差各率500军士从陆路出发,自己统领12 000名水军由水路开拔。水军首先攻占了彭世洛城。9天之后,汶吗的陆军也赶到,又合攻那空沙旺城。枋长老见大势已去,逃到清迈去投靠缅甸人。郑信借此机会巡视北方各府,招抚流民,整顿佛门。

1770年11月14—16日,吞武里王郑信在彭世洛城举行连续3天的庆典,庆祝暹罗复归统一。鉴于故都阿瑜陀耶城遭到缅军的严重摧残,主要建筑都被大火焚毁,一时难以重建,城中及周围的居民或被缅军掳往缅甸,或已逃匿外地,征集兵役和劳役都十分困难,加之从地理位置看,阿瑜陀耶城容易受到缅军的袭击,且距海较远,不利于发展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因此,郑信决定将首都由阿瑜陀耶城迁到吞武里城,故历史上把他建立的王朝称为吞武里王朝。

在取得了打击缅甸入侵的胜利以后,吞武里王朝便把精力转移到对外扩张上。老挝首先成为它进攻的对象。

1776年,呵叻城的昭孟(城主)与其下属满隆城的昭孟发生纷争,满隆的昭孟转而投靠老挝境内的独立小邦占巴塞。郑信闻讯,派昭披耶却克里去惩治满隆城的昭孟,将他活捉后斩首。当占巴塞国王准备援助满隆城和攻打呵叻时,郑信先发制人,命昭披耶素拉西去征讨占巴塞。结果占巴塞战败,国王昭蛾被俘,素里、汕卡和索塔等地均划归暹罗。

1778年,郑信发动了征服万象和朗勃拉邦的战争。这次战争的导火线是帕沃事件。帕沃原是万象国元老,曾支持西里本亚桑于1760年登上万象国王位。帕沃以为自己能当副王,但西里本亚桑不愿将这个位置授予非王族成员。帕沃一怒之下带领部属到农磨朗普(即现今泰国的乌隆)自立为王。万象国王派兵讨伐,帕沃向缅甸求援,结果缅甸反而支持万象,将农磨朗普攻下。帕沃流亡占巴塞。在郑信征服占巴塞时,帕沃臣服暹罗。后来暹罗军队从占巴塞撤出,万象方面以为惩罚帕沃的时机已到,便派披耶苏波进攻帕沃驻地,帕沃战死,其子陶坎突围向吞武里求救。郑信遂派昭披耶却克里统率陆军,由陆路出发;派昭被耶素拉西统率水军,取道柬埔寨,溯猖公河而上,与陆军合攻万象。琅勃拉邦王与万象王素有夙怨,带领3 000人马从北面进攻万象,为暹军助战。万象被围两个月,1778年9月开城投降。西里本亚桑逃往安南,于1781年去世。从此,万象和琅勃拉邦都成了暹罗属国。

衰弱的柬埔寨也是暹罗扩张的对象。本来,阿瑜陀耶王朝时期,暹罗曾一度控制柬埔寨,但缅甸的入侵,使暹罗失去了这种控制权。郑信决心重掌这种控制权,1769年,他写信给柬埔寨王乌迭二世(Outey II),要求柬埔寨像阿瑜陀耶王朝时期一样,向吞武里王朝进贡金银花。乌迭二世以郑信不是暹罗正统王族为由拒绝臣服。郑信即派披耶却克里兄弟去攻打暹粒,派披耶哥萨提布去攻打马德望,命令他们先占领这两个城市,然后等候中央主力部队从这里通过,再去讨伐乌迭二世。但郑信本人因忙于同南方洛坤“穆锡卡”王的战争,抽不开身。后来吞武里王虽然占领了洛坤,但因海上发生风暴,船队不能按期返回,且有谣传说郑信在洛坤去世,因此侵入柬埔寨的暹罗军队急忙撤回国内,第一次征柬战争遂告终止。

1771年,郑信再次出兵远征柬埔寨。这次兵分两路,一路由昭披耶却克里率领,取道菩萨从陆路进攻。郑信亲率水军从吞武里出发,首先向南攻取河仙,消灭了鄚天赐政权,然后直指柬埔寨首都金边。暹罗的水陆两军在金边会师,赶走了乌迭二世,扶安农二世(Ang Non II)为王。乌迭二世逃到安南,并在安南的保护下控制了柬埔寨东南部。后来,安南发生西山起义,无暇顾及柬埔寨,乌迭二世失去靠山,主动与亲暹罗的安农二世修好,承认安农二世为柬埔寨王,自己为副王,整个柬埔寨重新被暹罗控制。

1779年,柬埔寨发生内乱,此前僧王被人刺杀,副王乌迭二世去世。亲越派认为是亲暹派将他们杀害的,便发动叛乱,将柬王安农二世扔到水里淹死。安南王阮福映(Gia Long)以为有机可乘,便插手柬埔寨,企图使柬埔寨脱离暹罗而成为安南属国。1782年,吞武里王朝动员了20万军队,以昭披耶却克里为统帅,昭披耶素拉西为先锋,王子昭水管后勤,出兵柬埔寨。安南方面派阮有瑞迎战。就在这时传来了吞武里发生骚乱,郑信被囚的消息,昭披耶却克里立即与安南议和,率部赶回京都。据越南史籍《大南实录》载,两军在洛韦对垒,未及开战,暹军提出议和,阮有瑞应邀到昭披耶却克里营中会约。“酒酣,折矢为誓,有瑞因以旗、刀、剑三宝器赠之而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