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观察身边的事物写作文

观察身边的事物写作文

时间:2022-05-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章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要能够通过作文把客观世界的某一点真实面貌本质地反映出来,就必须有洞察世界的眼睛,培养和提高个体的观察力。(三)观察力的培养1.抓住细腻小至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大至哈勃望远镜中的宏观宇宙,都要求观察者自身必须具备细致入微、明察秋毫的观察态度和心理素质。这是蒲宁有一双灵敏的双眼,善于识别和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和细节,也是这些名家们自觉地训练自己观察力的一个表现。

一、观察力

(一)观察力的含义

观察能力是指人通过全部感官感知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并觉察事物特征的能力。它不仅限于以视知觉接受信息,还包含其他感觉器官对外来刺激的反应能力,是一种全身心的体察。

作家的观察力的特质是:善于捕捉和发现为一般人所易于忽视的事物的涵蕴和所不易觉察的细节;具有在相异中发现相同、在相同中发现相异的敏感性;用带有鲜明个性和感情色彩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侧重透视人物的心灵和观察自我;能突破现成观念和现成图景的束缚等。

(二)观察力在写作中的作用

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是写作主体摄取客观事物获取感性材料的第一扇窗口。它对写作主体认识生活、积累生活以至表现生活都起重要作用,是作文成功的起跑线。鲁迅说过:“此后如要写作,第一须观察。”在作文的能力结构中,有了观察力,就有了作文的心理准备,就有了写作的前提和条件,反之,就失去了写作能力的基础。文章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要能够通过作文把客观世界的某一点真实面貌本质地反映出来,就必须有洞察世界的眼睛,培养和提高个体的观察力。没观察或不会观察,眼前的一切将会是模糊的一片,散乱的一堆,甚至会熟视无睹。从佛罗基奥指导达·芬奇画蛋、福楼拜教导莫泊桑观察街市来往车马有什么细微差别的故事中,我们不难体会观察力对他们艺术造诣的深刻影响。

如果我们观察的眼光,能透过纷繁芜杂、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注视它的发展趋势,洞察它的未来,那么,就能敏锐地捕捉到刚刚萌发的幼芽,写出富有新意、别具一格的文章。试想,白居易如果没有经过对荔枝外壳的颜色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仔细观察,恐怕就写不出《荔枝图序》;朱自清如果没有月下观看荷塘美景,很可能也写不出《荷塘月色》这脍炙人口的佳作。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1]正因为达尔文有很强的观察力,所以他能根据昆虫陷到一种特别植物的叶子里而被消化掉的现象,研究和写出了《论食虫植物》这本书,为生物学作出了贡献。鲁迅先生在谈及阿Q形象的塑造时,曾经说过,阿Q戴的是毡帽,倘若换成了瓜皮帽,便不成阿Q了。一个人戴上一顶什么帽子,似乎不足道,然而,细细究去,却直接牵涉人物的身份、地位、气质、性格。阿Q是个流氓无产者,在未庄,他属于“短衣帮”。当时,绍兴一带的劳动者,均是戴毡帽的;而头戴瓜皮小帽的,一般属于市井无赖之徒或破落户人家的子弟,或穿长衫的游手好闲者,和阿Q并不属于同一阶级。换了顶帽子,便判若两人。表现事务本质的特征,竟然如此严谨,作品中的神来之笔,主要赖于作者观察事物的功力。一个作者应当有略高于别人一筹的本领,就是善于准确地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以此提炼作品的美感。

(三)观察力的培养

1.抓住细腻

小至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大至哈勃望远镜中的宏观宇宙,都要求观察者自身必须具备细致入微、明察秋毫的观察态度和心理素质。细腻准确的观察能获得对事物最直观的认识,把握住事物的特点,使笔下之物独具特色。观察的细微深入,常常能使我们获得事物的“突出之点”,即与他物的“不同之点”,而发现了事物的特点,便具备了写作的基础。例如,据说高尔基曾同俄国作家安德烈耶夫和蒲宁一起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一家饭馆里比观察力。共同对一个人观察3分钟,然后说出观察印象。高尔基说:他是一个脸色苍白的人,身穿灰色西服,长着细长发红的手。安德烈耶夫观察不仔细,胡诌一通。蒲宁说:此人的西服领带上有个小圆点,臂上长一个小痔,小指甲不正常,从印象来看,此人来路不正,可能是骗子。他们向饭馆主人一打听,竟不出蒲宁所料。这是蒲宁有一双灵敏的双眼,善于识别和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和细节,也是这些名家们自觉地训练自己观察力的一个表现。

2.找出差异

在观察中运用比较的方法最容易体现出事物的特点,也最易区分事物的高低优劣。因为单一地观察某一对象,固然可以达到细微准确的境界,但其与众不同之处却还需要用一个“参照物”来进行比较。所以,在观察时要善于正确选择“参照物”,方可保证和提高观察质量,才能从比较中分辨“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例如,福楼拜要求莫泊桑仔细观察一个杂货商、一个看门人和一匹马,并说:“请你给我描绘一下这个杂货商和这个看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整个的身体外貌,要用画家那样的手腕传达出他们全部的精神本质,使我不至于把他们和任何别的杂货商人、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它前后五十来匹是不一样的。”

3.多角度观察

对事物进行不同角度观察,也是发现事物特点和发现题材的途径之一。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犹如一座山,有峰有壑,有石有泉,有树有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观察,或者只从正面观察,所得的印象不免单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视角转换之后,一些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就很容易被我们发现新意。因此,要观察事物,探究事物的本质,就不能只限于某一个面。多角度观察,方能独辟蹊径,进而使文章写出新意。

4.全面观察

无论观察何种事物,都是在思维指导下的观察,提倡的是全面观察,即用眼去看形体、色彩,用耳去听声音,用鼻去嗅气味,用舌去尝味道,用手去摸感觉。观察人,可以观察他的言谈举止,体味他的气质品性;观察物,可以观察它的形色姿态,感悟它的神韵特质;观察景,可以观察它的春花秋月,欣赏它的夏雨冬雪。观察事物,不仅要细致准确地观察某一点、某一局部,而且更要尽可能地拓展视野,看到事物的全貌;不仅要观察了解事物的当下“一瞬”,而且要了解它的过去以及运动发展的全过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假如观察片面或有局限性,可供选择的材料少,写文章便会捉襟见肘;而观察全面,拥有的材料就会丰富翔实,对文章观点的确立和材料的取舍更有选择余地,更有可能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全面观察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对万事万物都有观察的兴趣:观察上至天文,春秋季节的更替,气候阴晴的变化;下至地理,沧海桑田的变迁,涓涓细流的汇聚;再到飞鸟鱼虾的生活习性,骡马走兽的龙腾雄姿;从宏观世界的天体运行,到微观世界的核子裂变;从浑朴天琢的大自然,到万花筒般的大千世界,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断汲取时代的活水,如此才能为写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

5.与思考有机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察是认识的基础,它不仅是单纯的感官心理活动,也应有理性思维加入。它既获取,又超越直观印象。这时的观察,已经包含了对感官捕捉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的思考。观察与思考结合,不仅能促使观察力的提高,同时也能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熟悉的生活里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探索出可供写作的题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