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哈勃的工作

哈勃的工作

时间:2022-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哈勃确认了这颗造父变星光变曲线的特征形状和31天多的光变周期。哈勃困扰于自己的结果与范马宁的不相容,对于是否公开发表他的结果犹豫不决。最后,在沙普利等人的坚持下,哈勃答应在他缺席的情况下,在1925年元旦美国天文学会的会议上宣读一篇概述他的重要发现的文章。哈勃与沙普利使用了同样的“尺子”。尽管对沙普利而言大银河系原本是第一位的,旋涡星云的地位是第二位的,也立即承认了哈勃的发现所预示的结论。
哈勃的工作_天文学史一部人

事情的转机又是落在造父变星身上。1923年哈勃(Edwin Hubble,1889-1953)在威尔逊天文台用当时最大的100英寸反射望远镜(胡克望远镜)通过照相观测将仙女座大星云的外围分解成单个恒星,从中搜索新星。他在第一张底片上就找到了一颗“新星”,然后他在威尔逊山天文台的照片档案中去搜索这颗“新星”,发现从1909年开始超过60张底片上都有这颗星,亮度有时暗于19等,有时亮到18等。显然这不是一颗新星,而是一颗变星。底片的数量足够让他绘制出这颗变星的光变模式。结果显示这很可能是一颗造父变星。

为了确认这一点,哈勃在1924年2月头一个星期里拍摄了一系列底片,证实了这颗变星的光度确实像所有的造父变星一样从最暗迅速变亮。最后哈勃确认了这颗造父变星光变曲线的特征形状和31天多的光变周期。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越长,它的光度就越大。而这颗星最亮时看起来只有18等。它是这样亮,而看起来又是这样暗,它的距离,也即星云的距离,足有一百万光年。即使按照沙普利对银河系大小的估计,这个星云也远远位于银河系之外。

图10.8 哈勃手绘的仙女座大星云造父变星光变曲线
上左:哈勃翻找过的威尔逊山底片档案中的部分变星光度资料
上右:典型的造父变星光变曲线形状:快速升高,缓慢下降,周期是31.415天

哈勃又在仙女座大星云中证认出更多的造父变星。还在三角座M33和人马座NGC6822中发现一些造父变星。他利用勒维特、沙普利等人所确定的周光关系,定出这三个星云的造父视差,证明它们远在银河系之外。

由于此前与哈勃同在威尔逊山天文台的范马宁(Adriaan van Maanen,1884-1946)通过比较前后的底片,宣称观测到了旋涡星云的自转。如果星云在短时间里有能觉察到的自转,那么必定是小而且近。如果它们距离遥远,有巨大的直径,那么星云的外围部分将以难以置信的高速度旋转。

哈勃困扰于自己的结果与范马宁的不相容,对于是否公开发表他的结果犹豫不决。最后,在沙普利等人的坚持下,哈勃答应在他缺席的情况下,在1925年元旦美国天文学会的会议上宣读一篇概述他的重要发现的文章。

哈勃与沙普利使用了同样的“尺子”。尽管对沙普利而言大银河系原本是第一位的,旋涡星云的地位是第二位的,也立即承认了哈勃的发现所预示的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