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北美殖民地的抗税斗争

北美殖民地的抗税斗争

时间:2022-05-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法国媾和的条约墨迹未干,英国政府便与北美殖民地摩擦不断,纷至沓来的税赋法案让北美人民不胜其烦,由抗税运动而引发的反英情绪更是此起彼伏。七年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格伦维尔首相便要求向北美殖民地开征糖税,这项征税法令传到北美大陆后,引起了商人的不满。北美殖民地的抵抗使从英国来的运输印花税票的商船无法靠岸,各地的印花税票的代销商纷纷辞职不干了。

七年战争中,英国把法国和西班牙彻底打垮,米字旗在北美大陆高高飘扬,大英帝国盛极一时。与法国媾和的条约墨迹未干,英国政府便与北美殖民地摩擦不断,纷至沓来的税赋法案让北美人民不胜其烦,由抗税运动而引发的反英情绪更是此起彼伏。数年后,北美人民与昔日的母国断绝关系,拔刀相向,为持续近半个世纪的革命大戏拉开了帷幕。

开征糖税

英法七年战争催生了大英帝国,法兰西的海外殖民地几乎都葬送于英国之手。这场在欧洲和海外同时进行的战争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财政压力,英国海军不仅要同西班牙、法国等国作战,而且还要拿出大量的金钱资助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英国虽然最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却欠下了一屁股债,为了还清战时欠下的债务,英国政府开始拿北美殖民地开刀。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登基之后,决心重振朝纲,他擢升了一些对其唯命是从的人作为大臣,昔日呼风唤雨的辉格党人遭到清洗。在乔治三世当政的前十几年中,内阁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内外政策朝令夕改,英国似乎失去了昔日的政治智慧,在北美殖民地采取了一连串错误的政策,最终使北美与其刀兵相见。

七年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格伦维尔首相便要求向北美殖民地开征糖税,这项征税法令传到北美大陆后,引起了商人的不满。按照规定,从法国进口的糖蜜每加仑要征收3便士关税,而以前的关税是6便士。按理说,北美的商人应该感激英国政府才对,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原先虽然规定每加仑征收6便士,但是并没有真正执行下去,多数商人都可以走私,而现在虽然征收3便士,却是严格执行,违法者都要送交海事法庭审判。

《糖税法》主要引起的是纽约商人的反对,其他地区的反对声并不强烈。纽约商人组织起来向英国国王递送了陈情书,他们认为在北美领地征收税赋有违自由的原则,如果政府可以随便征税,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征收的呢?不过,糖税还属于间接税,并没有向个人征收,而且这种税赋一直存在,所以并没有引起太大的不满。

反税运动

《糖税法》通过之后,格伦维尔还想从北美再捞点儿钱,于是又颁布了《货币法》,规定北美殖民地不能发行纸币,这项法令曾经在新英格兰地区推行,现在推广到整个北美殖民地。北美地区商贸活动频繁,深受货币短缺之害,发行纸币可以促进商业发展,英国政府此举就是为了限制北美商业的发展,为英国商人创造更多的机会。此外,《驻军法案》的颁布也让北美人民大为不满,这项法案要求北美供养驻扎于此的英国军队。七年战争结束了,按照常理,英国应该从北美撤军才对,现在却要增加驻军,这明显是冲着北美人民来的。北美人开始恐惧来自英国的镇压与暴政,而火上浇油的则是《印花税法》的颁布。

印花税本是通行于英国的一种直接税,要在报纸、年历、法律文件、毕业证、扑克牌等文件上贴上税票。格伦维尔的这项法案在英国国内也遭到反对。威廉·皮特在下议院发表演说,反对这项没有法律根据的征税法案,他说:“北美人民也是王国的人民,与我们一样享有人类的各种天赋人权和英国人特有的权利,他们同我们一样受到法律的限制,同样也有权参与宪法的制定。北美人是英国人的后代,他们不是私生子。对北美人课税并不是简单的行政或者立法问题,而是下议院的一种自愿赠予。而北美人在下议院根本没有代表,如此贸然征税,就是抢夺北美人的财产。”不过,威廉·皮特的观点并没有引起英国当局的重视。

反抗《印花税法》
1765年,英国通过提高印花税金的《印花税法》,引起殖民地居民的激愤。图为北美波士顿的人民在税务官身上粘上羽毛,将茶叶塞入他嘴中。

格伦维尔认为,虽然北美人在英国下议院没有代表,但是他们都是大英帝国的臣民,因为距离遥远,北美人派驻代表并不方便,下议院的议员们代表着整个大英帝国的利益,当然也代表北美人的利益。威廉·皮特则认为,这种独断不仅会引起北美人的反抗,而且会威胁到英国的宪政。即便如此,1765年11月,《印花税法》还是生效了。

此法案一旦生效,北美大陆一片哗然,一场反印花税的运动即将爆发。早在《印花税法》尚未颁布之际,弗吉尼亚议会的议员们就开始反对这项法案,认为这是对北美人天赋权利的侵犯。29岁的年轻议员帕特尼克·亨利领导弗吉尼亚议会制定了应对的方案,但是议会中的保守派议员认为这是叛国之举。其他殖民地的报纸刊登了弗吉尼亚议会的方案,其中包括最激进的方案,宣称弗吉尼亚人不用缴纳任何外来税赋。

弗吉尼亚议会的抗税行动起了示范作用,各地的抗税行动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1765年8月,一群波士顿人将印花税票代销人模拟像挂在树上。这只是抗税运动的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税运动开始出现了暴力活动,那些印花税票代销人以及当地的官员遭到攻击,他们的办公室或者住宅被付之一炬。

1765年10月,来自九个殖民地的代表齐聚纽约共商大计,代表们认为,英国议会没有权力向殖民地征税,并且一致同意如果议会不取消印花税,北美各殖民地将联合抵制英国商品。北美殖民地的抵抗使从英国来的运输印花税票的商船无法靠岸,各地的印花税票的代销商纷纷辞职不干了。印花税难以推行下去,英国下议院在1766年开始讨论是否继续推行印花税,经过一番唇枪舌剑,下议院投票否决了印花税法,但是重申英国议会在殖民地拥有立法权。

由印花税引发的波澜慢慢平息下来,但是北美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裂痕已经产生,如果英国不再揭开这个伤疤,也许北美人会慢慢回到英国的怀抱。令人遗憾的是,尚未愈合的伤口又被撒上了一大把盐。

《汤森税法》

乔治三世任命的两个内阁很快倒台,内政外交陷入困境之中,他不得不将威廉·皮特召进来,让他重新组阁。此时的威廉·皮特痛风缠身,已经不能独力撑持内阁了。威廉·皮特一反常规将一些异己人士吸纳进内阁,这种内阁看似容纳性很强,但是内部却充满了争吵。

威廉·皮特希望对北美实行宽松的政策以缓和北美对英国的不满,可惜的是没过多久他便退居幕后,由老友格拉夫顿担任首相。此人没有皮特的政治才干,难以控制内阁。财政大臣查尔斯·汤森目中无人,根本不把格拉夫顿当回事。他主张对北美实行强硬政策,并且放出大话,他能从北美这只肥鹅身上拔下几根羽毛,却又不至于让这只鹅疼得嘎嘎叫。

在查尔斯·汤森的推动下,英国上下两院投票通过了《汤森税法》,对纸张、绳索、染料、茶叶等征税。派驻殖民地的王室官员的薪水用殖民地的税收支付。《汤森税法》让本已平静的北美又一次沸腾了。马萨诸塞州是反对《汤森税法》的急先锋,州议会的代表向其他反对《汤森税法》的州发去了通告。马萨诸塞州的总督伯纳德解散了州议会,但是这并没有将人们心中的怒火浇灭。英国下议院议员埃德蒙·伯克悲观地看到,北美人已经发现英国要武力镇压他们了,而英国也发现北美人要武装反抗了。双方都陷入骑虎难下的困境之中。

波士顿又一次成为反抗压迫的中心,海关官员抓到了一艘违法的北美商船,将其扣押。消息传到波士顿之后,人们怒火中烧,愤怒的人们袭击了海关,海关官员不得不逃到一艘英国军舰上。面对北美人的反抗,英国议会增派了两个军团的士兵前来镇压暴动,他们想制服桀骜不驯的波士顿人。然而,这种强硬的态度反而引起了北美人民更大的反感,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波士顿人暂时停止了反抗活动。

1770年3月5日,波士顿的英国殖民政府对波士顿移民的反抗活动开枪镇压,造成“波士顿屠杀”。

另一种反抗形式出现了。既然暴力反抗会遭到暴力镇压,那么北美人便开始消极抵抗,从波士顿到费城,商人与居民达成了不进口不消费的协议。这种新形式的非暴力不合作抵抗让英国当局苦不堪言。英国一半的商船与殖民地开展贸易,而英国生产的商品四分之一以上要在殖民地销售。有些商人认为这种抵制英国货的做法有违自由贸易的原则,便想偷偷与英国进行贸易,但是街头的青年可不管什么自由贸易原则,他们看到有谁销售英国货物,就把那个人拉上街头游行,在他身上插满羽毛。

《汤森税法》推行了将近两年,每年收入不过300镑,而驻扎于北美的军队每年的军费是17万英镑,除此之外,由于北美人民的抵制,英国在贸易上的损失将近70万英镑。当年汤森想在这只肥鹅上拔毛,没想到被这只肥鹅啄得皮青脸肿。经济上的损失是有形的,而无形的损失更大,北美人民曾经将英国视为自己的母国,而如今则将英国视作仇敌。

1770年,诺思勋爵接任首相,他不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继续推行并无收益的《汤森税法》,于是便将该法案做出修改,除了茶叶之外,其他商品免税。北美开始慢慢恢复平静,但是这种表面的平静下面是不断涌动的暗流。1772年,英国议会宣布由英国支付马萨诸塞州总督及其大法官的薪水。虽然表面上是减轻了马萨诸塞州的负担,但是在北美人看来,这分明是个阴谋。反对英国的运动依然在发展,只要有风吹草动,那么一场大规模的反英运动不可避免。

北美青年化装成印第安人将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倒入海里。

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3年,英国议会通过《茶税法》,允许东印度公司向北美低价销售茶叶。原来东印度公司积压了大量的茶叶,公司遇到严重的财务困难,如果一旦公司倒闭,对英国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为了挽救这个公司,英国让东印度公司在北美倾销积压的茶叶。虽然这些茶叶价格要比北美商人从荷兰进口的低得多,但是北美人并不买东印度公司的账,他们认为这是垄断北美市场的阴谋。波士顿人群起攻之,反对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港。

12月16日,一群波士顿人乔装打扮潜入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上,将价值1万英镑的茶叶悉数倒入大海中,在港口里泡了一大壶茶。这次抵抗彻底激怒了英国人,他们决心报复这种暴行。而北美人对英国的抵抗也不仅仅停留在抗税阶段。

我是美利坚

波士顿倾茶事件之后,诺思勋爵认为北美人在挑战英国的权威,而国王乔治三世则主张应该像对待敌人一样对待北美人。双方的矛盾激化,并且上升到政治原则的问题,英国当局认为如果不就此镇住北美人,那么英国在北美的权威将不复存在;而北美人则认为,如果不起而反抗,北美就会沦为英王暴政的牺牲品。

英国议会通过了《强制法案》,决定关闭波士顿港口,禁止所有北美商船出航,直到对东印度公司做出赔偿为止。同时,要求北美缉拿肇事者,并且要押往英国进行审讯。1774年,《强制法案》在北美推行,北美人开始意识到应该联合起来抵抗英国的压迫。9月,在费城举行了第一次大陆会议。除了佐治亚州,各殖民地都派来了代表。第一次集会的代表首先要彼此熟悉,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因为各个州风土人情、宗教、经济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各代表首先要协调彼此的立场。经过几个星期的争论后,代表们拟定了《权利宣言与陈情书》,希望英王能够遵守自然法则、英国宪法传统以及英国与北美签订的契约。大陆会议制订了抵抗英国的计划,如果到12月1日,英国还不取消《强制法案》的话,北美将停止与英国及其加勒比海殖民地之间的贸易。

大陆会议的《陈情书》并没有得到回应,英国国内将北美人视为叛国贼,对北美一片声讨之声。而头脑清醒的埃德蒙·伯克悲哀地看到:“一个环绕四海的商业帝国的柱石,终于撼动于财政家不挂齿的三便士,哲学家不屑意的俗物如‘茶’了。”不过他的意见最终湮没在狂热的叫嚣声之中。

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搅动北美人心弦的全国性的运动,弗吉尼亚州的代表帕特里克·亨利在报纸上写道:“我们本质上是一个国家,弗吉尼亚人、宾夕法尼亚人、新英格兰人之间的界限消失了。我不是一个弗吉尼亚人,我是一个美利坚人。”

当北美人意识到自己是美利坚人的时候,北美与英国之间的隔阂要比大西洋更深、更远。一场战争迫在眉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