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安人民的反抗斗争

保安人民的反抗斗争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安人迁到大河家后,又积极参加了西北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保安族人民也积极参加了这一起义斗争。这些为反抗清朝民族压迫而流血的同胞,将永远铭记在保安族人民的心中。正因如此,马仲英从青海起事后,保安人和其他穆斯林纷纷响应,使马仲英队伍形成为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参加的穆斯林联合体。
保安人民的反抗斗争_中国保安族

第二节 保安人民的反抗斗争

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保安族人民在艰难的历程中,同统治者进行了无数次可歌可泣的斗争,参与了西北地区历次反抗统治阶级的起义。

保安族人民早在同仁居住的时候,就同当地各族人民一起同清王朝的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特别是乾隆四十六年到四十九年(1781~1784年)由循化苏四十三领导的起义爆发后,部分保安族人民也遥相呼应,参加了斗争。这一举动,使同仁地区的统治者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感到保安人居住在这一地区,对其统治极为不利,于是采用“以夷治夷”的方法,利用宗教信仰的不同,多次挑起民族不和,最终使保安人付出沉重的代价后离开了同仁地区。

保安人迁到大河家后,又积极参加了西北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在同治元年到十三年(1862~1874年)的回民起义中,保安人民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保安人民同回、东乡、撒拉等民族一道在河州太子寺南面的新路坡,以“黑虎掏心”的战术,打败了骄横一时的清军,清军提督博先宗、徐文秀和总兵郑守南、李其祥均被击毙,四十营的清兵溃不成军,狼狈逃跑。但在取胜之后,领导这次起义的马占鳌却向左宗棠缴械投降,从而使这场起义以失败而告终。马占鳌从此深得朝廷宠爱,取得了马氏家族对河州地区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封建统治权。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农历三月,在循化发生了河湟反清大起义。这次起义是由循化教派之间的矛盾引起,清统治者首先捕杀了老教头人10余人,后来他们又不分新老教凡是穆斯林都统统剿办,迫使所有穆斯林放弃教派之争而联合起来反抗清军。各族穆斯林联合起来在循化截杀清军,在积石关击溃前来围剿的凉州练军王正坤部,起义声势如滚滚黄河,排山倒海,震惊了清政府及西北地区。保安族人民也积极参加了这一起义斗争。1896年,镇压这次起义的清统治者的代表马安良,将参加这次循化起义的马申望、韩哈子等27名保安人以通撒拉“造反”之罪杀死于河州。这些为反抗清朝民族压迫而流血的同胞,将永远铭记在保安族人民的心中。

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反帝斗争中,守卫在北京的“甘军”中有几十名保安族兵士,他们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英勇地打击外国侵略者,在正阳门的战役中,攻取了“八国联军”的正阳门据点,献出了自己的热血。

1928年发生的河州事变,是一次大规模的回、撒拉、东乡、保安等各民族联合的武装起义,是反抗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壮举。许多年来,这场由马仲英(也称“尕司令”)领导的起义始终得不到公正的评价,不是说“回汉仇杀”,就是说“军阀争夺地盘的混战”。其实,河州事变的目的是反抗当时的统治者,它不但是回族现代史上光辉的一页,也是保安、撒拉、东乡等族现代史上闪光的篇章,因为这些民族都投入了这场起义。

1927年,国民党右派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使北伐战争和大革命失败。从此,旧军阀刘郁芬又挂起了“国民军”的新招牌,在甘肃省各地拉夫抓兵、派粮派款,大肆向人民掠夺。刘郁芬派自己的亲信赵席聘(十七师师长)为河州镇守使。赵席聘在河州一方面加紧派粮派款,抓兵拉夫;另一方面纵容部下士兵,在回民饭馆吃猪肉,殴打回民群众,甚至强迫回民吃猪肉。他们的这一切罪恶行径,很快激起河州各族穆斯林的极大愤慨。当时,虽然穆斯林内部的教派之争正在激化,但出于民族压迫而很快联合起来。在民族尊严受到凌辱的时候,他们在“天下穆斯林一家人”的口号下,形成了牢不可破、坚如磐石的力量。到1928年初,河州地区的回、东乡、保安、撒拉等穆斯林群众从要求减免租税开始,逐步对统治者采取了反抗的行动。赵席聘自恃有刘郁芬作后盾,一意孤行,电告刘郁芬说:“回民三十年一小反,六十年一大反,违抗捐税,图谋造反。”刘郁芬接电报后大为震怒,说:“好!我这次叫他们三百年、六百年都反不起来。”刘郁芬怀着民族屠杀的凶狠心情,一面电令赵席聘对违抗不交捐税者都以军法论处;一面将前来省府请愿的穆斯林代表枪杀。刘郁芬、赵席聘的血腥镇压,犹如火上浇油,更激起河州穆斯林的愤怒。

在刘郁芬、赵席聘任意屠杀河州穆斯林的时候,任职于宁海军的(代)营长的回族青年马仲英,于1928年3月初离开青海直奔河州。最初,他只有七个人、七支枪,他们经过循化捣毁了县衙,夺下了警察的几支枪,到临夏县的乌龙沟又搞了国民军在循化的一部分军装。这支起义部队很快聚集起一万余人。马仲英明确提出的主张是“不杀回,不杀汉,单杀国民军的办事员”。3月下旬,马仲英的起义队伍首次围住了河州城,与守军展开了浴血搏斗。

对马仲英的起义,青海的回民统治者先观望后镇压,马仲英便同他们断绝了关系,并将原来和马步芳同辈排名的“马步英”改为马仲英,其弟改名为马仲杰。当时马仲英提出:“国民军到了我们甘肃以后,要粮要款,还要抓兵,逼得我们无法生活。现在我们只有决心把国民军赶出去,才能过幸福的日子。”他还规定了“不准抢劫回汉百姓的财物;不准杀人,如有杀一回民百姓者,本人抵命;杀一汉民百姓者,两人抵命”的严明纪律。马仲英对执行这些规定是十分严格的,如一回民部下叫马舍力夫,抢了汉民的财物,查获后立即枪毙。马仲英部队到临夏时,有个士兵的马肚带断了,他到店铺拿了一点土布,恰好被执法队看见就地枪毙。马仲英经常和士兵同吃住,因此国民党有些报刊宣传马仲英“勾结共党,破坏西北国防”。可见马仲英起事的结果,直接威胁着反动统治者对西北的控制。信仰伊斯兰教的保安族,从始至终地参加了马仲英领导的起义。因为刘郁芬、赵席聘的屠杀政策,不光激怒了河州的回民群众,也同样激起河州地区保安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的反抗情绪。当时信仰伊斯兰教者统统被称为回回,或东乡回、保安回,所以赵席聘也不管回族、保安族、东乡族,凡是穆斯林都统统列为屠杀对象。他们的屠杀政策,成了各族穆斯林联合反抗的催化剂。正因如此,马仲英从青海起事后,保安人和其他穆斯林纷纷响应,使马仲英队伍形成为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参加的穆斯林联合体。

保安族居住的积石山地区,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是个灾难区。统治西北40年的马步芳以及马占鳌家族世居于此,他们并不因为自己是穆斯林而对其他穆斯林有所宽大,对汉、回、保安、东乡等族一样的对待,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违者一律杀头。保安人民在马步芳的统治下,受压迫最深,受剥削最重,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举行和参与了同国民党统治者的斗争。

1930年,“八大家”地主企图把流经高李村前的刘集河堵塞,禁止高李村等村保安人灌溉。这一霸道行动,惹怒了高李村的保安人,他们联合了邻村的回族、撒拉族人民,拿起了刀枪与“八大家”地主势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痛打了前来堵水的地主狗腿子,夺回了灌溉权利,获得了斗争的胜利。1947年保安人民又与“八大家”地主为灌溉问题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斗争。“八大家”地主派400多人到甘河滩村破坏水渠,践踏庄稼,企图挑起武斗,但全村男女老幼手持刀枪,齐心对抗,在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保安人民面前,地主走狗仓皇逃命,这次斗争保住了水渠,取得了又一次胜利。

“保安三庄”之一的大墩村,紧靠着巍峨的积石山,山脚下是天然的白杨树、桦树、松树林带,“八大家”地主早已垂涎这一片林地。1934年,“八大家”把许多牲畜赶到这片林地,践踏破坏树林,大墩村的保安族群众立即组织起来,痛打了狗腿子,并把“八大家”的7头牛拉到村子的一片树林里宰了。这下可气坏了“八大家”地主,以100元的贿赂买动了县衙门,县府就把林地所有权判给了“八大家”。大敦村的保安族群众不服这一判决,全村老少步行80公里,前往河州县府请愿,表示县府不撤回原判决不罢休,最后终于夺回了林地所有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