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安人保卫祖国的斗争

保安人保卫祖国的斗争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安族人民在这次民族大联合起义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保安族人民以不同的斗争形式同国民党统治者开展着斗争。包括保安族在内的积石山各族人民,脱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获得了新生。
保安人保卫祖国的斗争_中国保安族

第三节 保安人保卫祖国的斗争

保安族人民在近百年来参加的多次革命斗争,虽然都是自发的,规模也很有限,然而这些斗争在不同程度上对动摇统治者的基础是有影响的,因而在保安族近代史上是值得谱写的篇章。有一首保安族“花儿”唱到:

尕鸡娃叫了天亮了,
黑暗的日子过了。
解放的步伐听着了,
翻身的时候到了。

这发自内心的“花儿”,唱出了保安族人民盼望解放、盼望光明日子的喜悦心情。

一、甘南起义

1934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斗争的巨大影响下,甘肃南部地区爆发10多万各族农民参加的反蒋大暴动,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等各民族人民联合起来,迅速组成了一支反蒋统一战线的起义军。这次起义的熊熊烈火涉及临夏、积石山等20多个县,虽然在国民党四面八方的围攻下失败了,但它在甘肃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一页。

保安族参加的这次甘南起义,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把斗争的矛头一致对准国民党反动派,坚持了正确的斗争方向,起义军的斗争目标是“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打倒贪污无能的国民党政府”。保安族人民在这次民族大联合起义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甘南起义被镇压下去了,但它的火种没有完全熄灭。保安族人民以不同的斗争形式同国民党统治者开展着斗争。1948年,大墩村的10多个保安青年农民,秘密地组织起来,杀官豪济穷人,使得周围的地主富豪吓破了胆,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人大部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大墩村第一批民族干部。

保安族人民通过参加一次又一次的反抗统治阶级的起义,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要自由、要平等,就得同统治者不断地斗争。同时,在解放战争不断胜利的鼓舞下,保安族人民的斗争情绪越来越高涨,先进事迹很多。如大墩村两个贫苦农民,因交不起马步芳军队的5元“烟囱款”,即被伪保长捆绑起来,大伙知道后,纷纷拥进保长的院内,质问保长:“你们家的财产万贯,为何不纳一款?你家的小伙一群,为何不出一兵?”在被激怒的保安族群众的强大压力下,保长只得放了被扣押的两个群众。1949年,大墩村的一个农民因联保主任逼他缴纳税款,他只好悲愤地跳进了黄河,大墩村的群众知道同胞含恨自杀的消息后,男女老幼拿起斧头、刀子、铁锨捣毁了联保主任的家,并痛打了这个反动爪牙。在临近解放的时候,马步芳准备同解放军对抗到底,抓紧修筑运兵公路,从大墩村抓去了120余人。有一天,两名老人因病不能出工,被抓去毒打一顿,并每人罚款8元。这件事激起保安人民极大的义愤,他们聚集在打碾场上向反动统治者提出强烈抗议,72户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盖了手印,表示团结一致同反动统治者斗争到底。

二、参加抗日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保安族人民为了抗击日军侵略,积极支持中原地区的抗日武装。时任青海陆军八十二军军长的马步芳、驻河西陆军第五军军长马步青分别从自己军队抽调精锐部队,并征调青海、甘肃等县回、汉、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的刚勇青年,组编了暂编骑一师,共9000多人,任马彪为师长,开赴抗日前线骑兵师在马彪的统领下东征,转战陕、豫、皖诸省,在豫东皖北一线与日军作战8个年头,成为中原的一支劲旅。这支部队所到之处打得日军闻风丧胆,不敢轻举妄动,稳定了当地的防务。

1945年8月抗战胜利,这支英勇的骑兵师奉命接受了徐州日寇的投降。在这场反侵略的战争中,骑兵师转战陕西、河南、安徽等省,前后派出军队23000多人,其中3000多名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健儿为国捐躯、血染疆场,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根据这一历史事件,甘肃省秦剧团创作秦腔《大河情》并搬上舞台,在北京等城市演出获得好评。该剧展现了回族、东乡族、保安族青年英勇抗战的场面,感人至深,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三、协助解放军渡黄河[1]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挺进大西北。8月4日,第一野战军彭德怀司令员发布了解放兰州、进军青海的作战命令。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将军率领由一军、二军和附六十二军组成的近10万大军,发起兰州战役的左翼进攻。部队沿渭河西进,取道天水、临洮直指临夏。当时驻守临夏地区的国民党马步芳部新编骑兵部队稍作抵抗即溃不成军,其军长韩起功仓皇逃往青海循化。国民党临夏专员马步康自知大势已去,下令解散新兵,带领手下逃走。解放军势如破竹,连克康乐、广河、和政,于8月22日解放了临夏。8月27日,王震大军附六十二军一八四师、一八五师(一八六师留驻临夏)进驻保安族聚居的大河家,积石山全境解放。包括保安族在内的积石山各族人民,脱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获得了新生

8月27日,这是一个保安族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日子,这天,王震大军的附六十二军一八四师、一八五师进驻大河家。在已向解放军投诚的大河家进步地方绅士马全钦的组织下,从肖红坪、刘集到大河家,包括保安族在内的积石山各族群众和学校师生沿途燃放鞭炮,夹道热烈欢迎;在沿途、村口和街道到处张贴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热烈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毛主席万岁!”等红绿标语;各村的保安族等各民族代表,怀着喜悦的心情,牵着角上挂着红绸的牛羊,热情慰问解放军。

人民解放军进驻大河家后,非常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特别尊重保安族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按照印发的《回民工作手册》,人民解放军进村后严格执行“四不进”(即未得到允许不进清真寺,不进未腾出的民房,不进有青年妇女的家,不随便进群众厕所)、“三不走”(即不扫净住宿过的房屋不走,不填好用过的厕所不走,不理清财务手续不走)的规定。8月正值雨季,有时连日阴雨,而进驻大河家的部队指战员却露宿在街道房檐下。保安族等各族群众无不为之感动,纷纷腾出房子,硬拉着战士们住进去,还争着送茶送饭。由于纪律严明,对群众秋毫无犯,解放军博得了群众的高度赞扬。广大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纷纷议论:“从古到今,谁见过这样好的军队!真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大军进驻大河家以后,立即进行渡河的准备工作。附近群众也积极行动起来,帮助部队筹备粮草,加工面粉,征集骡马大车,组织水手。在马全钦的组织下,大河家、尕周家两处渡口的“船头”马七十五和常乙思麻二人,发动各民族水手百余名,收集牛皮胎120多条,连夜扎成牛皮筏子22个,并发动沿岸群众,从离渡口十多里的地方,找到了被马家军砸坏冲走的一条木船,组织木工连夜修复后,逆水拖到大河家渡口,做好了渡河的准备工作。

8月28日,在古老的临津渡口,抢渡黄河的战斗开始了。雨季的黄河水势迅猛,惊涛拍岸。英勇的解放军指战员和刚刚获得解放的保安族等各族水手们,同心协力,紧密配合,人人意气奋发,个个斗志昂扬。水手们紧握桨杆,驾着满载战士的皮筏,驶入滔滔黄河,冲开惊涛骇浪,安全划向对岸。木船上,战士配合水手,把一船船军用物资送过河去;河面上,船来筏往,好一派紧张而繁忙的景象。然而,仅靠一只木船和二十几个牛皮筏子,要把六十二军指战员和武器、战马等送渡过河,时间是个严重问题。为此,军民紧密合作,不断改进渡河方式,附近会浮水的群众,也主动背着自己的山羊皮胎,纷纷支援大军渡河。他们有的爬上皮胎,泅水把战马一批一批地赶过河去;有的把军用物资装入皮胎,泅水送到对岸;有的骑在马背上或坠在马尾上,把一群群战马送渡对岸。这时的黄河水温非常低,水手们往返过河一次,就冻得浑身颤抖,但为了抢时间,赶进度,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日夜不停地来回泅渡。部队首长在岸边指挥渡河,不断地给大家送酒暖身,递烟端茶。由于军民团结奋战,经过三天三夜的紧张抢渡,六十二军一八四师、一八五师全体指战员全部渡过黄河。把战马、武器、军用物资等,也全部安全地送过黄河。

8月30日,渡河胜利结束。六十二军首长在黄河南岸风景秀丽的树林里召开了答谢告别大会,宰牛宰羊,款待水手。军首长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赞扬了大河家各族人民特别是水手们在这次渡河中给大军的支援。同时,给两个渡口的“船头”各奖锦旗一面。给每个水手奖面粉80公斤,船把式奖励面粉160公斤,并合影留念。六十二军政委鲁瑞林临走时赠给马全钦战马一匹,步枪一支,以作留念。最后当首长和随行人员过河时,保安族等各族水手们都争先恐后地送渡。当他们在河边和部队首长握手告别时,热泪盈眶,难舍难分。

六十二军从大河家渡过黄河后,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率领的一军于8月31日,在永靖莲花尕脑渡口抢渡,到9月2日,3万多人,2000多匹骡马,全部渡过黄河。9月4日,二军四师(除十一团)从循化古什群峡黄河渡口经韩家集返回,从尕脑渡口渡过了黄河。8月31日,二军五师、六师、四师十一团开始从循化古什群峡、草滩坝、伊玛目庄、察汗大寺渡口抢渡,渡过黄河。至此,王震司令员率领的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近10万大军胜利抢渡黄河,挥戈西进,挺进青海、新疆。群众自豪地说:“羊皮筏子当军舰,渡过大军十多万。”

包括保安族在内的英雄的临夏各族人民,用古老的皮筏,运送人民解放军抢渡黄河天堑,挺进青海,创造了皮筏摆渡史上的一大奇迹,也谱写了一曲军民亲如鱼水,并肩战斗,致力于民族解放的凯歌。

红日照亮积石山,保安人民得解放。1949年8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解放了临夏县(当时大河家地属临夏县)。保安族人民和积石山各族人民一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迎接了解放,迎来了幸福的新生活。

【注释】

[1]董克义:《甘肃保安族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年,第12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