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时间:2022-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广州条约》签订后,义律的征粮队便频频出动,骚扰城郊的百姓。在广州北郊五里有个叫三元里的地方,离英军最近,人民受到的祸害也最大最深。全村人民一致推举韦绍光为首领,决定抵抗侵略者。三元里的群众见敌人冲杀过来,一面佯装抵抗,一面按原定计划向牛栏岗退却。战斗一直打到下午9点,三元里人民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广州条约》签订后,义律的征粮队便频频出动,骚扰城郊的百姓。他们捉鸡、牵牛、杀人、放火,甚至挖掘坟墓,劫掠死人的陪葬物品,人民恨之入骨。

在广州北郊五里有个叫三元里的地方,离英军最近,人民受到的祸害也最大最深。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四月九日清晨,英国军队窜到三元里一带抢掠。在村子旁边,他们看到去河边汲水的少妇李可喜,就一个个扑了上去进行调戏。村里王大爷的大小子见了,气得满脸通红,一个箭步冲上去同强盗们搏斗,竟被侵略者开枪打死。

正在村中练武的李可喜的丈夫韦绍光知道了,怒不可遏,率领村民,扛着锄头和铁棒赶到现场。他们手起棒落,只几下子就打死了八个英国兵,并将他们的尸体扔进粪坑;其余的人见形势不妙,忙丢下武器逃回城中。

村民们都知道,英国人决不会善罢甘休,于是聚集在村北的北帝庙前开会。全村人民一致推举韦绍光为首领,决定抵抗侵略者。韦绍光从庙里拿来黑底三星旗,领着大家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吹螺前进,鸣金收兵;脚踏故土,头顶苍天,杀绝英夷,打死无怨!”下午,三元里附近103乡的农民、渔民、丝织工人和打石工人,还有一部分爱国士绅,在三元里西北的牛栏岗聚会,共商战斗计划。会上一致决定,以三星旗为总指挥旗,各乡自成一个作战单位,各乡推举一个领队。“一乡鸣锣,众乡皆出。”届时各乡15岁到50岁的男子一律上阵杀敌。打仗时不正面和敌人硬拼,诱敌深入,然后加以歼灭。

十日清晨,英军司令卧乌古率领2000多人,气势汹汹地向三元里方向扑来。刚到三元里地界,只听一阵锣鸣,接着便响起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漫山遍野,刀枪林立,旗帜飘扬,人潮滚滚。卧乌古命部队分三路进犯。

三元里的群众见敌人冲杀过来,一面佯装抵抗,一面按原定计划向牛栏岗退却。

img12

卧乌古心想:数万清军尚不堪一击,几千乌合之众能顶什么用呢?于是率兵追赶到了牛栏岗。这里丘陵起伏,地形复杂,道路崎岖。凭着多年的作战经验,他知道中了埋伏,急忙下令撤退。这时,屹立在山冈上的韦绍光,高擎黑底白星的战旗,用力一挥,紧接着一声冲天炮响,锣鼓齐鸣,埋伏在牛栏岗一带的几千名群众,手持大刀、长矛、铁锹、鸟枪等原始武器,一齐冲杀出来。

英国侵略者携带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来福枪和其他火器,拼命射击。英勇的武装群众巧妙地避开敌人的枪弹,抓住有利时机,灵活机动地同敌人展开了近距离的白刃战。妇女儿童也赶到战场,送饭送水,呐喊助威。

牛栏岗群众对英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农民颜长浩使着锋利的长矛,一下子刺进了英军少校军需毕霞的胸膛;另一个农民摘下了死去英军身上的枪支,“砰”的一声,打死了敌军旗手伯克莱。

中午时分,突然乌云滚动,狂风大作,滂沱大雨从天而降。敌人的火药被雨淋湿,枪炮成了哑巴,完全失去了进攻的能力。强盗们穿着长统皮靴,挣扎在泥泞的小道上,有的倒伏在一片汪洋的稻田里。三元里群众赤着脚,光着臂膀,在大雨中行走如飞。这时,英国侵略军有的钻进灌木丛里,双手抱着脑袋,屁股却露在外面;有的躲在瓜棚豆篱之下,用杂草掩住自己的身体;还有的人干脆双膝跪地,磕头求饶。往日神气十足,今天成了过街老鼠。

战斗一直打到下午9点,三元里人民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他们一共击毙击伤英军140多名,其中少校军官两人;活捉10多人,缴获大炮两门,枪支弹药无数。

义律知道英军被围的消息后,立即带领一批人马前来解围,反而陷入重围,不得脱身。他赶紧派人去给驻节广州的奕山送信。

奕山接到求援书后,惊恐万分,害怕群众的正义行动会激起更大的事端,急令广州知府余保纯和南海知县梁星源前去为英军解围。

余保纯等人赶到三元里,看到群众斗志高昂,不宜用威压手段驱散,便装出一副厚道的样子,对群众打躬作揖,低声下气替英军求饶:“现在已经讲和了,洋人不会再欺压你们,你们就高抬贵手,饶了他们这一次吧!”

群众根本不买他的账,有的人还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他卖国求荣。余保纯一筹莫展,便去威胁参加战斗的士绅。他说:“如果不解散队伍,事情闹大了,全归你们负责;英方索要的赔款,也都摊在你们身上。”

士绅们听他这么一说,便软了下来,劝说自己的亲友溜走。这样,三元里的群众才偃旗息鼓,陆陆续续散去。

尽管这样,那些龟缩在四方炮台里的英军,由于受到了三元里群众的痛击,再也不敢下乡骚扰和滋事了。不几天,他们便悄悄溜出了虎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