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借鉴历史上的善恶观念

借鉴历史上的善恶观念

时间:2022-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借鉴历史上的善恶观念善恶观念虽然打上了历史的、阶级的烙印,善恶标准也不是永恒不变的,那么,是不是就没有一种善值得我们继承、提倡,没有一种恶值得我们批判、摒弃呢?不是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历史上的善恶观也不例外。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剥削阶级的一些善恶观念必然反映出同劳动人民相一致的地方。

借鉴历史上的善恶观念

善恶观念虽然打上了历史的、阶级的烙印,善恶标准也不是永恒不变的,那么,是不是就没有一种善值得我们继承、提倡,没有一种恶值得我们批判、摒弃呢?不是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历史上的善恶观也不例外。除了那些具有全民性的善恶观外,就是剥削阶级所倡导的善,所摒弃的恶中也有不少内容值得我们肯定。为什么呢?

首先,历史上剥削阶级都有一个由上升到没落的过程,在它们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后的一段时间里,它们是生气勃勃的,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符合整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劳动人民的矛盾也没有后来那么尖锐,因而剥削阶级在上升时期形成的善恶观念带有较多的民主性和革命性的内容。

其次,剥削阶级内部也是划分为几个阶层的,其中有些阶层出于种种原因,他们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有所了解甚至同情,对某些权贵的横征暴敛、穷奢极欲也敢于鞭挞,因而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反映劳动人民的某些利益。

再有,历史上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往往交织在一起,当异族入侵时,被侵略民族中剥削阶级利益也会受到触犯和威胁,这时被侵略民族内部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就让位于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抗击外辱,救亡图存,成了被侵略民族内部各阶级、各阶层人士的共同愿望。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剥削阶级的一些善恶观念必然反映出同劳动人民相一致的地方。

那么,在剥削阶级的善恶观念中,有哪些内容是我们可以批判地继承的呢?如奴隶社会道德规范中的勇敢、节制、公正等;封建社会的“忠”、“孝”,我们摒弃“忠”中忠君、愚忠的成分,肯定它的忠于国家,尽心尽职,全心全意地做事;“孝”中肯定它的敬老、尊老、养老的内容。还有“仁、义、礼、智、信”这“五常”,虽然其初衷是为了配合“君臣、父子、夫妇”这“三纲”,作为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道德标准。但长期以来,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它成为我们民族道德修养的一个部分,成为维系民族和睦的一种规范。其中包含的助人为乐,扶危济困,尊老爱幼,见义勇为,互敬互让,勤俭节约,谦虚好学,诚实守信等健康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剥削阶级的一些思想家或仁人志士提出的某些道德理论、道德思想、道德格言以及他们自身的行为品质、节操,如孔子的“仁爱”思想;孟子的“舍生而取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德格言;以及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求真气节;三国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献身精神等,我们都应当好好整理和总结。

作为历史创造者的劳动人民,从事着人类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而且都是作为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处于阶级社会的最底层,因而,他们从自己所处的经济关系和斗争实践中引申出来的善恶观念很多是和我们今天的道德标准相一致的。如仇视并勇于反抗等级特权压迫和剥削的“不自由、毋宁死”、“杀尽不平方太平”的革命精神;劳动人民要求“等贵贱、均贫富”的平等精神;要求民族平等,反抗民族压迫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对敌斗争中友爱团结,互帮互助,“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道义精神;崇尚勤劳俭朴,憎恶不劳而获、骄奢淫逸的优良品质等等,都是今天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资产阶级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守时守信等道德规范。在反对神学和封建专制统治过程中,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它所提倡的个性解放,倡导自由、平等,推行节俭、守时守信等一系列新的道德观念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虽然这种“自由、平等”实质只是买卖双方的自由,在金钱面前的人人平等,“信用就是金钱”、“时间就是金钱”,无不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有其局限性和虚伪性的一面,并且是为资本的积累,为获取利润服务的。但我们在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意义上使其成为我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今天,尤其有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