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戚擅权与宦官专政

外戚擅权与宦官专政

时间:2022-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外戚擅权与宦官专政两汉之时,每当册立皇后或是太后临朝之际,其姻戚受赏封爵,有的被委以重任;而皇帝驾崩或者是新君即位时,外戚多参与辅政,执掌大权。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数番轮流执政,残酷争夺,危害无穷。当权的宦官,大兴土木,聚敛钱财,诬害忠良,无恶不作,使桓帝以来的政局更为黑暗。东汉时期,皇权的旁落直接导致了外戚擅权与宦官专政,而这又是酿成东汉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外戚擅权与宦官专政

两汉之时,每当册立皇后或是太后临朝之际,其姻戚受赏封爵,有的被委以重任;而皇帝驾崩或者是新君即位时,外戚多参与辅政,执掌大权。但两汉时代的外戚辅政,也有不尽相同的地方:西汉外戚秉政,多涉及权力如何交接的问题;东汉则是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为权力而展开争夺与厮杀。东汉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也为了更为有效处理日渐繁重的国家事务,极力抬高尚书台的地位。权力的高度集中,导致在政治衰乱时代,少数人得以挟持皇帝,专擅朝政。自和帝起,皇帝多年幼即位,外戚集团借易于接近皇帝之机,利用皇帝的软弱可欺,掌握朝中大权。宦官则利用皇帝逐渐成年,亟欲摆脱外戚而亲政的心理,合谋铲除外戚势力,取而代之。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数番轮流执政,残酷争夺,危害无穷。

外戚秉政

东汉的外戚秉政,始于和帝时期的窦氏,中经安帝时期的邓氏、阎氏,到桓帝时期的梁氏而至于顶峰。顺帝死后,梁太后抱着2岁的儿子登基,是为冲帝。冲帝在位不及1年便死去。为了继续掌握朝政大权,梁太后与梁冀密谋,从皇族中选定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为傀儡,是为质帝。质帝初立,不满梁冀骄横,称他为“跋扈将军”,竟然被梁冀毒杀。接着,太后和梁冀又选立15岁的刘志即位,是为桓帝。梁冀为大将军平尚书事,把握朝政近20年,恣意妄为,违法乱纪。当时百官升迁,都要到梁冀门下谢恩,接受他的种种要求,然后才到尚书机关报到。正直不阿的官员,往往被梁冀陷害乃至杀戮。四方进献奇珍异宝,都要将等次最优良的送到梁冀宅中。他还大兴土木,营造第舍,广开园囿,采土筑山,修建林苑,如同皇家园林一般。据说其园囿范围接近千里。有人误杀园中一兔,转相告言,竟然有十余人因此被处死。他还占夺良田、奴婢。在梁冀专权期间,梁氏家族成员也多居高官,声势显赫。梁氏一门中,有7人被封侯,3人为皇后,6人为贵人,2人为大将军,其余担任卿、将、尹、校者57人。梁冀权倾内外,百官侧目,莫敢违命。

宦官历史

宦官是由阉人发展而来的。阉人不是中国的首创。美国记者约翰逊·根宝曾介绍某些非洲黑人部落有一种古老的习俗,即割去别的男性的生殖器赠给心爱的女子,以作为热烈和忠贞不渝的爱情信物。日本学者寺尾善雄在《宦官物语》一书中说到古埃及、希腊、罗马、土耳其、朝鲜都有阉人,而且其活跃程度不亚于当时的中国。就是在今天的印度也还有数量达百万之巨的阉人。但是阉人获得双重身份而成为宦官,即一方面是最高封建统治者个人及家族的奴隶,另一方面又有政府官员式的职务,并且成为一支有自己组织的社会政治力量而延续数千年,却只有中国才有。

彩色玻璃瓶
我国早在西周时就自创了与西方古代玻璃组成迥异的铅玻璃。自汉代起,又不断有质量较高的外国玻璃输入,西方的玻璃技艺也传入中国。

宦官是指经过阉割,失去正常性能力后进入皇宫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男性官员。宦官来源不一,有自宫的,也有被强行阉割的。史书上对宦官称谓很多,如“阉宦”、“中官”,“太监”、“貂 ”,尊之称为“公公”,贬之称为“宦孽”等。中国的宦官制度产生可以追溯到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在父系氏族时期,部落首长和奴隶主死后,要将财产、权力传承给自己的后代,他必须保证自己后代血统的纯正,阉割身边的男性家奴就是一个重要手段。这种宗法观念对后来的历史影响深远,历代帝王使用宦官,最基本的考虑也是如此。《周礼》中对带有各种职衔的宦官的人数、职掌已有明确记载。这时宦官只是家臣的一部分,人数不多,主要担负看守宫门、传达命令、侍奉起居等杂役,地位低贱。到了封建社会,帝王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加强对官员的控制,在正常国家政治体制之外寻找可供利用的力量。侍奉君侧的宦官没有正式的官职,属于皇帝个人财产,可以随意处置,所以他们容易得到君王的宠信,能对君王施加某些影响,甚至参与政治。正因为这样,宦官制度与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密切的联系。

鎏金铜麒麟
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似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古人以为麒麟是祥瑞 的象征。

东汉宦官专权

东汉初建,光武帝就令宦官担任皇宫中原先由士人担任的官职,以便能够直接控制,随心指使。因数量有限,且控制有力,宦官并没有造成什么危害。自明帝时情况发生变化,先是宦官的数量增加,后又频频参与政治权力争夺,成为皇帝极力拉拢的对象和得力助手。宦官集团虽然与外戚集团有短暂的共同秉政的情形,但更多的是二者势不两立,有我无你的厮杀。

在扫除外戚窦氏的斗争中,宦官郑众出谋出力,永元十四年(102),和帝封其为侯,参与朝政。这是宦官封侯参政,成为贵族的开始。安帝、桓帝都曾借助宦官势力铲除外戚邓氏、梁氏,对宦官言听计从,信用异常。建宁元年(168),宦官曹节等抢先动手,利用以往对禁军的控制,诛杀外戚窦武势力,收捕其宗亲、宾客、姻属等,并将其门生故吏免官禁锢。自此之后,宦官把持持朝政,横行天下。汉灵帝甚至公开说:“张常侍(张让)是我公,赵常侍(赵忠)是我母。”一时之间,“宦官得志,无所惮畏”。他们借机兴起第二次党锢之祸。当权的宦官,大兴土木,聚敛钱财,诬害忠良,无恶不作,使桓帝以来的政局更为黑暗。而他们管理家事的奴仆也收纳贿赂,为虎作伥;在地方上的亲戚往往贪残暴敛,加害百姓。

袁绍诛杀宦官

中平六年(189),灵帝去世,何太后临朝,太后兄大将军何进秉政。他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灭宦官集团,但是太后不答应,所以迟迟没有动手。最后何进采纳袁绍的建议,私自召西北地区的重要军事将领董卓带兵进京,作为武力依靠,以胁迫太后诛灭宦官集团。但是何进寡谋少断,迟疑未决。宦官势力战战兢兢,决定殊死一博。张让等十余人在何进入宫之际,斩杀何进。司隶校尉袁绍率兵进宫,收捕宦官,无论老少统统被处死,甚至是那些没有胡须的人,也被当作宦官杀死,总计2000余人。宦官张让等数十人挟持少帝出逃至黄河岸边,被追兵赶上,张让等投河而死。宦官势力从此被清除。

东汉时期,皇权的旁落直接导致了外戚擅权与宦官专政,而这又是酿成东汉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黄巾起义,冲垮了东汉的统治,东汉政府有名无实;而宦官势力的嚣张,又加剧了东汉王朝的衰亡。袁绍尽杀宦官,但已无力回天,汉王朝的统治很快终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