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窦氏主政外戚专权

窦氏主政外戚专权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东汉自从汉章帝起,即开始了外戚专权的历史。汉章帝的皇后窦氏,是通过谗毁大小二梁贵人和马太后起家的。窦宪听说,汉章帝的妹妹沁水公主有一片很大的田园,水美土肥。现在有人上书告窦宪强买公主的田产,如果此事属实的话,那么窦宪所干的那些专权不法的事情也就不会是假的了。但是汉章帝从此对窦宪深恶痛绝,下诏明示三司不得将窦宪重用。

东汉自从汉章帝起,即开始了外戚专权的历史。汉章帝的皇后窦氏,是通过谗毁大小二梁贵人和马太后起家的。她还通过汉章帝的手,将原来马太后家在朝中为官的弟兄人等一齐免官削职,将自己的兄弟窦宪、窦笃、窦景等人都任命了朝中要职。哥哥窦宪被封为虎贲中郎将,弟弟窦笃官授黄门侍郎。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廷上下那些趋炎附势的大小官员们都来依附窦氏弟兄,还有一些势利小人们便帮着窦氏弟兄为非作歹:夺人田产、霸人妻女,做尽了坏事。人们因畏惧窦家的权势,对窦氏家族的帮凶们的恶劣行径都是敢怒而不敢言。窦宪见人人畏惧自己,更是放心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甚至欺负到了皇家的头上。

窦宪听说,汉章帝的妹妹沁水公主有一片很大的田园,水美土肥。曾经有一个风水先生看过,说那里地气旺盛,如果能将坟茔葬在那里的话,将来后代会出帝王。窦宪对这片田园垂涎三尺,先是托人向沁水公主说情,想请沁水公主将这片田园让给自己。公主说:“这是先帝给我的地产,谁也不能把我的田园拿去。”窦宪知道了公主的态度后,火冒三丈,把公主臭骂了一通,又派人带着一伙强徒到公主府上,连哄带吓,强迫公主把这片田园卖给了自己。沁水公主因窦宪是皇后的哥哥,又不愿给自己的哥哥带来麻烦,便将这件事忍了下去。

窦宪强买公主田园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有些对窦宪不满的人便将这件事情在外面到处宣扬,朝中还有不怕死的人为此向汉章帝上了一道表章,同时还将窦宪在朝中为非作歹的事情一股脑儿地告诉了章帝。汉章帝对窦宪的恩宠完全是因为对窦皇后的宠爱而产生的,对窦宪在朝廷中的所作所为也有耳闻,但不知道是否确实。现在有人上书告窦宪强买公主的田产,如果此事属实的话,那么窦宪所干的那些专权不法的事情也就不会是假的了。章帝将这事放在心中,时时注意找机会向窦宪示警。

时值仲秋,汉章帝决定到皇城外面去走走,传令窦宪与自己同行。

汉章帝和窦宪出了城,要车队径直向沁水公主的田园方向开去。窦宪见状,心里早已捏着一把汗,生怕皇上会提出什么问题来,可是偏偏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章帝招呼窦宪和自己同车并行,这在外人看来,真是莫大的荣宠,可是窦宪的汗水却从脊背上开始往下涔涔地流。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跟着前去。章帝见到窦宪这份表情,心里已经有数,但还不点破,仍然和窦宪谈笑自若。不一会儿,到了沁水公主的田园,只见田园里水草丰盛,桑林葱郁,草飞鸟鸣,真是一片好田园!

章帝传令,叫人请沁水公主来说话,说是要在沁水公主的田园里盖一栋别墅,问问沁水公主舍不舍得。窦宪知道这时候再也不能装蒜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不止,并表示要立即将公主的田园归还。汉章帝一言不发,对驾车人挥挥手,车队径自回宫去了。

回到皇宫,汉章帝传令叫窦宪速速上殿面君。窦宪惴惴不安地来到皇宫,在章帝面前头也不敢抬。章帝愤怒得声音都变了调:“窦宪!你给我听着,你竟敢强夺公主的田园,你知罪么?贵为公主,你都敢将她的田园夺为己有,你还有什么不敢干的!平民百姓还能有什么地位?秦朝赵高指鹿为马,你这样下去,只怕会比赵高还要专横!窦宪,我告诉你,国家如果不要你,就像丢掉一只腐烂的死鼠一样,你当你是什么不可缺少的重臣么?”

章帝一面骂,一面就要传旨。只要皇帝这时候旨意一下,窦宪不是杀头也是丢官,只吓得窦宪匍匐在地,磕头如捣蒜,头上的血都要流出来了。正在这万分危急之时,幸好窦皇后来到,和哥哥一同跪在地上求情,章帝这才暂时平息了怒火,让窦宪退回去,听候发落。窦宪得此大赦,没命地逃了回去。

窦宪逃回之后,幸得皇后从中周旋,这才没有加罪。但是汉章帝从此对窦宪深恶痛绝,下诏明示三司不得将窦宪重用。所以在章帝在位时,窦宪的最高职位也就是虎贲中郎将。

公元88年春天,汉章帝突然生病,病势凶猛,且越治越重。窦皇后这时也顾不得悲痛,她想的是皇帝死后自己及自己一家的未来将会怎样。便悄悄地将哥哥窦宪和弟弟窦笃召进宫中,以保卫皇宫为名,将皇宫的侍卫之权交给了自己的兄弟们。章帝很快便撒手归天,窦宪、窦笃利用军权在手的便利,抢先将10岁的太子刘肇立为新皇帝,这就是东汉历史上的汉和帝,又尊窦皇后为皇太后。和帝年幼,由皇太后临朝执政,皇太后主内,朝廷的军政事务都交给窦宪和窦笃来处理。窦宪本想总理朝中一切事务,但考虑到自己资历不够,便将已经退休了的前太尉邓彪重新召回朝中,任太子太傅,拜关内侯,录尚书事,主持朝中事务。邓彪已是八十开外的老人,名义上是朝中领袖,实际上是个傀儡。窦宪任侍中,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窦景为中常侍,窦氏弟兄有什么事,就让邓彪代奏,邓彪也不能不奏,因此朝中的大小事宜,仍是窦氏弟兄主持。

都乡侯刘畅是汉光武帝刘秀的侄孙,借着为汉章帝吊丧的机会在京城洛阳住了下来。刘畅贪图富贵,心想,现在朝中掌权的是皇太后窦氏,只要能得到太后的欢心,便会飞黄腾达。于是备了一份厚礼,托人转交给皇太后。太后听转交礼物的人把刘畅吹得天花乱坠,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一时动了好奇心,便传出旨意叫刘畅到宫中相见。刘畅见了皇太后,对太后极尽奉承谄媚之能事,太后被捧得忘乎所以,对刘畅很有好感,交谈了好久,才让他出去。之后,又一连几次传旨叫刘畅到宫中闲聊。刘畅见太后对自己这样宠爱,当然是高兴得手舞足蹈,而且逢人就讲太后如何如何的圣明能干。刘畅这么吹捧太后的意思无非是让别人不敢小看他,可这却给他带来了大祸。窦宪弟兄见刘畅如此得意,也不知道太后给了他什么好处,只是觉得如果让这小子得势的话,肯定要在朝中和自己弟兄争权,不如早早除掉了事。

这一天,刘畅很晚才从太后的宫中出来,驾着车喜气洋洋地回自己的住处。到了家门口,刘畅下车举步向门内迈去,突然从门洞的阴影里冲出两个大汉,都用黑布蒙着脸,也不对刘畅说话,举刀就捅。刘畅还没来得及反应,早已尸横在地,富贵没得到,却先到鬼门关去了。

第二天,都乡侯刘畅在自己家门前被杀的消息在城中不胫而走。刘畅的随从官将这件事向太后做了报告,窦太后闻报大怒:“在京城之中,竟然有歹徒行刺,而且刺杀的还是皇家的后裔,这怎么得了!”窦太后传旨:着侍中窦宪速速将刘畅被杀案调查清楚,向朝廷报告。

窦宪心中暗笑:杀刘畅的人就是我,叫我去查什么案子。我给你来个明查暗不查,叫刘畅被杀案石沉海底!窦宪查了几天后,向窦太后报告说:“刘畅被杀,是其弟刘刚所为。刘畅、刘刚兄弟素来不和,其弟刘刚因妒忌哥哥的才华,这才派人杀了刘畅。”这是一通完全不能自圆其说的谎话,刘刚此时正住在自己的封地青州,怎么会到京城来杀自己的哥哥呢?窦宪本指望窦太后糊里糊涂地将刘刚杀了,案子结了也就算了。可是谁知窦太后正在气头上,立即传旨要尚书韩棱会同青州刺史一同去青州严办此案。

韩棱接到任务,不免摇头苦笑,心想:刘畅在京城被杀,却要到青州去调查,真是南辕北辙!可是太后的旨意是不能不遵的,但如果真跑到青州去查,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韩棱向太后禀告:“刘畅因奔丧而来京城,依臣之见,主犯不在青州而在京城。如是其弟刘刚的话,他应该在青州对其哥哥下手,或者在刘畅往京城奔丧的路上下手,何必等刘畅到京城之后多少天才下手杀人?”太后听了韩梭的话,觉得有道理。正要改传旨意,在一边的窦宪大声反驳:“我已查明,凶手以刘畅之弟刘刚可疑之处最多,太后亦以此为是。你怎可自作聪明,竟将太后之旨当作耳旁风?你分明是偷懒,不愿吃苦,我请太后对这样的吏员下诏切责!”窦太后又觉得窦宪所说有理,便回过头来责怪韩棱:“我让你去查办刘畅被杀案,你不去用心办事,却在此和我讨论什么枝节问题,不许再多说,立即去办!”

韩棱受了太后一顿驳责之后,回到府中,仔细地想来想去:刘畅系皇家宗室至亲,来京城奔丧,途中有护卫,京城中也有专门的卫队,等闲之人无法靠近刘畅在京城的住处。必定是京城中有一定权力的人差遣的刺客才能到达宗亲的住处,所以应该在京城握有重权的人中打开思路。韩棱还推测:刘畅自来到京城之后,与太后交往较多,特别是最近以来太后对刘畅很欣赏,这样会引起某些人的忌妒。而能与皇家争宠的在京城中没有旁的家族,以窦氏家族的可能性为大。

按汉朝旧例,像查办皇族杀人案一类的事情,三公府(指太尉、司徒、司空)不予介人。但太尉掾何敞认为像此类大案如没有三公府的介入,恐怕无法查下去。便向太尉宋由进言道:“敢于刺杀皇族宗亲的人,一定有很大的势力。我朝旧例,三公府对盗贼一类的事情不予介入,这等于是纵奸犯法。太尉您不便介入,我何敞愿意为此尽力,此案不难稽查!”大尉宋由见何敞说得很有道理,便同意何敞介入调查刘畅被杀案。宋由又将太尉府的介入转告了司徒、司空府,司徒、司空府觉得太尉府都介入了,自己不介入便显得对皇家的事情不忠,也同时派出干员协力侦察。

尚书韩棱正在担心自己孤掌难鸣时,忽然有三公府的人员介人,当然如虎添翼,查办刘畅被杀的案子进行得非常顺利。没多久,便将刺客抓获,经过审问,刺客承认自己是窦宪所派,案情到此水落石出

三公府将刘畅被杀案的调查情况如实上报,窦太后闻报大怒,立即传旨将窦宪软禁在后宫中,剥夺其行动自由,等待定罪。

窦宪被关在后宫里,又是担心又是害怕,不知道太后要怎么处罚自己。可巧天无绝人之路,南北匈奴内乱,北匈奴当年闹饥荒,南匈奴想乘机荡平北匈奴,但又怕自己的力量不足,上书汉朝,请汉朝派兵入匈奴,共同消灭北匈奴。在西域中,北匈奴一直是力量最强的一支,也一直是汉家的心腹之患。有这么个机会,当朝的窦太后很是动心,决定乘机发兵,但是一时还没选定大将。窦宪知道了这一消息,觉得是一个将功赎罪的好机会,便请求窦太后让自己远征北匈奴,以功赎罪。窦太后将窦宪关进后宫时,也是一时动怒,事后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才是。现在窦宪主动要求去出征北匈奴,正是免掉对窦宪处罚的好机会,她欣然同意,封窦宪为车骑将军,领命出征北匈奴。

窦宪在准备动身之前,想起自己在朝中颇受大臣们忌妒的事情,最近刺杀刘畅案也是惊险异常,未免有点惊心。生怕自己在远征匈奴时,家里的子弟不识好歹和朝中的王公大臣们斗起来,那时自己不在家,窦家的人可能会吃亏。他想在朝中找一个比较可靠的人照顾家人,想来想去,觉得尚书郅寿为人有胆识,在朝中的元老重臣中较有威信,如果郅寿肯帮忙的话,自己就可以放心地外出了。窦宪写了一封辞意诚恳的信,让自己的门生送到郅寿府上去,信中未免有一些不宜公开说的话。哪知道这个郅寿早就对窦宪不满意了,平时只是碍于面子和窦家的人虚与敷衍而已。当窦宪让门生送来这封书信时,郅寿看到信中有这样的字句:“凡我家子弟过去或今后有诸多不当之处,与各公卿大臣们有龃龉之处,均需尚书从中多多斡旋,我本人即我家子弟等均感照顾之恩。”这个送信的门生跟随窦宪身后作威作福惯了,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让窦家三分。窦宪亲自给郅寿写信,还专门派自己送来,真是给足了面子,料想郅寿不会拒绝的,因此,门生对郅寿的态度也非常傲慢。郅寿问:“窦将军送这封信来的意思是——”门生答:“无非要尚书您对窦家多多照顾。”郅寿说:“窦家权倾朝野,又有太后在朝中做主,难道还会有谁敢和他家作对?窦家还有什么可怕的?”门生答:“窦大将军专权多年,其中难免有一些人会忌妒窦家,窦家门生子弟众多,也难免会有一些作奸犯科之人。窦大将军在朝中时,自然用不着您来多问这些事,而大将军不在时,就要仰仗您多多关照了。”门生一边说着一边脸现得意之色,也没注意到郅寿的脸色越变越难看,郅寿把面前的木案一拍:“来人,给我将这个不法之徒拿下!”弄得这个门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到他醒悟过来时已经迟了,他刚才说的一番话都成了郅寿捉拿他的证据。

郅寿将窦宪的门生拿下之后,写了一份长长的奏章,将窦宪这个门生所说的话如实地写在奏章上,还把窦宪说成是王莽一类的人物,如果不早早制裁,将来必定会给国家带来大乱。窦宪也在朝堂之上,见郅寿如此不识好歹,恨得牙根痒痒的。对郅寿奏章中所记的门生说的话全部不予承认,郅寿却不买他的账,就在朝堂之上与窦宪大声地争论。窦宪辩不过郅寿,就反过来说郅寿私买公田,贪赃枉法,应该严办。窦太后在朝堂上见郅寿高声争论,本来就不高兴,也不管窦宪说的话是真是假,就将郅寿打进大牢,命三公府调查郅寿贪赃枉法的事。主办案子的人受了窦宪的威胁,糊里糊涂地把窦宪诬陷郅寿的话都定成郅寿的罪状,回报说一切是实。窦太后立即传旨将郅寿杀头,大臣们谁也不敢为郅寿辩解,郅寿的死罪也就成了定法。唯独太尉掾何敞不服,给太后上了一封奏章,极力为郅寿鸣冤,窦太后这才免了郅寿的死罪,改判徒刑。 郅寿不甘受辱,在家中服毒自杀。窦宪则又一次除掉了一个敢与自己作对的人。

窦宪与耿秉率领大军北出朔方,在鸡鹿塞与度辽将军邓鸿相会,又与南单于大军会合,共计一万多人。他们在稽落山大败北匈奴,收降八十多个部落,获牲口一百多万头。窦宪自以为这次远征当是汉朝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率大军登上燕然山,令中护军班固作了一篇铭词,刻在山石上,以记录这次北征的大功。这就是汉朝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北征匈奴的战役。

窦宪出征匈奴大获全胜,回朝之后,窦太后再次给窦氏弟兄加封:封窦宪为冠军侯,窦笃为部侯,窦景为汝阳侯,窦瑰为夏阳侯。又封窦宪为大将军,按汉朝旧例,大将军位次在三公之下,而那些窦氏的追随者却说窦宪功劳超出常人,应当位次在三公之上,与太傅平等。窦太后见大家这样抬举自己弟兄,当然乐得同意,便下诏认定窦宪的大将军位次在三公之上。

公元90年,窦宪再次出征匈奴。这次,汉军深入匈奴腹地五千多里,行程达到从未有过的境地。这次战役射杀北匈奴单于,俘获单于的母亲,北匈奴被彻底扫平。窦宪立此大功之后,权势达到了顶峰,朝中几乎所有的大小官员多出自窦氏的提携,凡不出自窦门的多受排挤,朝野上下,无不看窦氏的眼色行事。

窦氏在东汉朝的权力达到了峰巅,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皇帝年轻,母后用政,外戚掌权。直到汉和帝渐渐长成之后,才借助于内侍(宦官)的计谋将窦氏兄弟除却。从汉和帝起,汉朝开始了外戚、宦官争权的历史,这是汉朝积弱积贫以致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