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达的河运和海运

发达的河运和海运

时间:2022-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发达的河运和海运元代时,中国社会经济的重心已转移到了气候和地理条件都占有优势的南方。元代的南北运输主要有河运、海运和水陆兼运三种形式。河运和海运便利了江南地区粮食的北运,解决了北方的粮食问题,也对当时南北物资的交流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京杭大运河元代的京杭大运河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5大水系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水运网,成为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主动脉。

发达的河运和海运

元代时,中国社会经济的重心已转移到了气候和地理条件都占有优势的南方。而元大都“去江南极远”,因此在粮食、生活用品等多个方面都是仰仗于江南。这就要解决南方物产接济北方的运输问题。元代的南北运输主要有河运、海运和水陆兼运三种形式。

通惠河漕运图卷(局部)

通惠河又称大都运粮河、大通河,开凿于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这是由郭守敬规划开通的由大都(今北京)至通州的运河。这样,南粮北运的船只可以直达大都城内。

早在元代初年,由于战争对粮食的大量需求,元代统治者就开始考虑南粮北调的问题了。元政府征调的粮食,主要是产于江南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因此他们对于江浙地区粮食的北运极为重视。从元朝初年开始,元政府就持续地实施多项工程,着力恢复和开发连接京杭的水路交通大动脉——京杭大运河,先后开通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等河段,使京杭大运河重新发挥大动脉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南粮北调问题,也繁荣了沿大运河一带的经济。除了开通大运河之外,元代也非常重视海运的发展。

海运在元代使用也是比较早的,但是到后来才开始被重视起来,主要是为了克服河运的困难、弥补河运的不足。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朝政府命海盗出身的罗璧、朱清等监造海船,招募漕丁漕夫,正式开辟海道运输。由于用人得当,所招漕夫多熟悉海上运输,因此海运发展很快。海运的运输量也在逐年增加,逐渐超过了河运,到天历二年(1329),每年的海运量已经达到了352万石。

漕运是元大都的经济命脉,所以统治者非常重视,先后设置了南北漕运使司、都漕运司以及海运万户府、海道运粮镇抚司、都海运万户府等机构,专门督管漕运问题。

河运和海运便利了江南地区粮食的北运,解决了北方的粮食问题,也对当时南北物资的交流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到元代后期,随着南方地区农民起义的爆发,作为粮食供应地的江浙地区生产遭到破坏,漕运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减,直至断绝。漕运的断绝也就意味着元朝统治生命线的枯竭,元代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了。

京杭大运河

元代的京杭大运河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5大水系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水运网,成为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主动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