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质量管理应该有什么样的“量标”

质量管理应该有什么样的“量标”

时间:2022-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质量管理应该有什么样的“量标”案例1-3 质量管理应该有什么样的“量标”学期结束前,某校刘校长和杨教导一起研究下学期的教学质量管理问题。

质量管理应该有什么样的“量标”

案例1-3 质量管理应该有什么样的“量标”

学期结束前,某校刘校长和杨教导一起研究下学期的教学质量管理问题。杨教导说:“刘校长,我对教学质量管理有一个新的想法。”刘校长说:“好啊!我很想听听你的看法。”杨教导答:“为了使教学质量管理科学化,必须建立一个能客观衡量质量的‘量标’,这个‘量标’应包括工作数量和工作成效这两个方面。工作数量的量标是指根据编定人员、教学计划、学科特点,初中、高中所确定的教师标准工作量,并把课外活动和跨教材上课都编成工作量加以计算,这样可以合理地安排每个教师的工作量,避免劳逸不均的现象。工作成效的量标,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数量统计分析。例如,统计各学科在各班级中的均分,优生率和不及格率,以及学生总分数和各分数段的情况,各班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平均差,成绩升降幅度等,分析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师的工作能力作统计分析,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这样,在工作数量较合理的前提下,就可以较客观地衡量各人工作的优劣。”杨教导认为,“建立工作质量‘量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在学校管理中习惯用‘大体上’、‘基本上’之类的字眼,忽视了对事实进行数量的统计和分析,或者凭印象,用几条优点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这样做,往往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没有一个科学的‘量标’,就很难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科学的质量管理。”刘校长听后恬然一笑,说:“杨老师,你把质量管理搞得太复杂了。现在教师每周上课一般都在12节左右,大家也没有意见。至于衡量教师的工作,情况也还是比较了解的。学校教育和工厂生产不同,工人的对象是物,产品好坏取决于工人的技术高低,故工作可以制订出明确的质量指标;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变异性较大。教学质量高低不仅要看教师的工作,还要看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况且教师的劳动特点是个体劳动,劳动成果却是集体的,不可以简单地用一些数字和几条指标来管理教学。我们应根据学校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质量管理……”

听了刘校长的一席话,杨教导接着说:“确实我们应该根据学校工作的特点进行质量管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要建立各项工作的具体质量标准。现代管理科学要求我们既要重视定性分析,也要重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否则尽管我们主观上在力求对每个教师的工作作出客观的评价,但想当然和感情用事,往往是不可避免的,这类情况我们学校是常有的。如历史组的陈老师,我们听过他的历史课,一直认为他的质量是组内最好的,但上学期期末考试几个数据表明他不如陶老师,这说明我们过去对这两位老师的评价还不太客观。建立质量‘量标’工作虽然复杂,难度较大,但我以为不妨深入研究,作一点尝试。”

刘校长虽然不太同意这些意见,但他认为杨教导敢于大胆探索,直抒己见的精神是可贵的,因此他说:“如何进行质量管理,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但现在我们的认识还不一致,是否作为一个专题,提到校务委员会上讨论,请你考虑具体一点,拿出具体方案,让大家研究如何?”杨教导点头表示赞同。

选自:孙灿成主编.学校管理学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思考问题

1.你认为刘校长和杨教导对量化管理认识的主要分歧在哪里?

2.刘校长最后采取的做法恰当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