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质量管理体系要有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要有标准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质量管理体系要有标准中国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仍存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不高、员工素质教育亟待提升、采标能力相对落后、工业产品质量过程控制环节不完善四大问题。质量管理体系就是我们以往过多学习日本的地方,现在我们需要反思这种局面,要制定出自己的标准。

1.质量管理体系要有标准

中国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仍存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不高、员工素质教育亟待提升、采标能力相对落后、工业产品质量过程控制环节不完善四大问题。

——中国质量协会会长 陈邦柱

质量管理体系,寻常百姓或许不大了解,但是为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是ISO9000认证,即使是我们平时经常吃的方便面、用的洗衣粉也是有一定标准的。

日本作为亚洲最成功的经济大国,国内有较为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我国也在不断学习它的成功经验。但是随着日本本国经济弊端的不断显现,以及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日本的制造业的质量一直处于下滑之势,这种态势也影响到了我国。

在日本经济陷入衰退之前,从企业经营状况来看,就已经显示出种种衰退迹象。

日本企业具有良好有序的管理方式,而且十分重视民族精神,他们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在国际上开创了一条独有的日本式管理模式。这种日本式的管理体制和模式,曾经在历史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日益显现出缺点。

质量管理体系就是我们以往过多学习日本的地方,现在我们需要反思这种局面,要制定出自己的标准。先从我们自身面临的问题来着手分析。

我国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从根本上看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在日本和美国,质量管理体系是比较常态化的,这种管理体系所激发出来的创造力量是十分巨大的。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质量管理体系多数是按照日本的模式进行的,随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开始逐渐调整其策略,而我国的一些企业仍然沿用这种体制,于是就导致了很多问题。

质量管理体系内在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一个体制的建立往往是通过对企业经营状况的深刻分析,而后结合大多数人的意见建立起来的,但是这种体系需要有内在的活力,没有活力的企业,即使员工技术再高,也无法形成合力,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在我国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常常只有ISO9000系列。这一体系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流程体系、权责分工体系和操作的具体细则。

至于体系之外的配套措施就少之又少,这些共同造成了我们的制造业缺乏创新力和活力,导致了质量管理体系较为散乱的现实。

质量管理体系和流程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流程对于一个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项操作,必须是几个部分之间的有效协调分工,这样才能高效运转起来。一项流程的细腻程度也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某一个流程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影响其他的步骤。因此对于每一项流程,我们需要对其中每个环节都要进行加强管理,从而严格把好质量关。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更新和完善的环节又是另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哪一种体制,都不可能是完全健全的,它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不断加强,通过自身的更新机制和前进的动力催促,这样就可以达到一种合理的平衡。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才可能得到长期的维持。

从很大程度上来讲,质量管理体系需要通过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展开,所谓“实践出真知”。当一项管理体系在实际的运转过程中并且在市场上通过检验时,它的可靠与否就会很明显地显露出来。日本企业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好,而我国的很多企业一般都会造成体制和实际的脱节。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前面提到,一些企业通过了质量认证,它们的质量管理和流程配合得相对好些,但是一些没有经过认证的就会遇到很多麻烦。譬如,很多企业的采购流程和质量管理流程施行的是不同的标准,协调的结果会很差。

通过了质量认证的企业也不是说就没有问题,它们的问题有时是很奇特的。有些企业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终于通过了质量认证,但是这种认证只是形式上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它们则没有完全按照这个体系来进行,大多数成了摆设,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释放,很多企业在创业之初就秉持了良好的信誉,真诚的服务和优良的创新升级传统,这样才使得我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需要再接再厉,在良好开始的引领下,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让我们的企业不断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和服务,使中国制造成为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代名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