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欧阳修的两种态度

欧阳修的两种态度

时间:2022-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欧阳修积极支持范仲淹的改革,结果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诬陷,范仲淹和欧阳修均被贬为地方官。欧阳修感到,必须改变这种社会财富用之者众,生之者寡的局面。欧阳修任颖州太守时,有一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欧阳修对此十分痛心,认为这是鱼肉百姓,广耗国财。欧阳修的意见属后者,他认为这三名边将在戍边期间毫无建树,反而侵吞军费大肆浪费,必须严惩,否则无法警戒后人。

恪尽职守

欧阳修 恪尽职守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宋祁合修了《新唐书》,撰写了《新五代史》。除了在文学和史学方面的成就,他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廉吏之一。他为人正直,志高行洁,勤于职守,奉公爱民。为官四十年,清廉一世,名垂青史,令人敬仰。

欧阳修是北宋江西庐陵人,出身贫寒,幼年丧父,母亲郑氏靠给别人做针线活维持家中生活。欧阳修天资聪颖,可是家里没钱供他入学读书,他只好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由于他勤奋刻苦,好学不倦,24岁时便考中了进士,被宋仁宗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西京留守推官。

庆历三年(1043年),当时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针对时弊提出了改革朝政的十条治国方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欧阳修积极支持范仲淹的改革,结果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诬陷,范仲淹和欧阳修均被贬为地方官。

欧阳修在朝中刚直不阿,坚持正义,常常遭到奸佞的诬陷和暗算,但他并不因此而屈服,依然一身正气,不考虑个人的安危和得失。宋英宗曾经劝他说:“以后不要过于刚正了,那样会招来很多莫须有的怨谤。”欧阳修果断地回答道:“都想把恩惠归于自己,谁来承担怨恨?只要是正义的事情,对国家对人民有利,我万死不辞。”

欧阳修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他克己奉公,为民着想,做出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北宋政权的官僚机构十分庞大,军费开支也逐年增加,每年还要向北方崛起的少数民族输纳贡物,这一切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生活负担。欧阳修感到,必须改变这种社会财富用之者众,生之者寡的局面。他上书宋仁宗,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三大弊政,即诱民之弊,兼并之弊,力役之弊,主张大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广植农桑,增加人口,使农业生产得到扩大发展,从而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

欧阳修任颖州太守时,有一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欧阳修马上上奏朝廷,免去了在当地征调万名农夫的徭役。然后组织修筑了白龙沟水利工程,引来西湖水灌溉农田,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他还集资修建了三座大桥,改善了颍州的交通条件。

至和元年(1054年),全国普遍干旱,民不聊生,国家财政极度困难,宋仁宗仍然大兴土木,修建庙宇和享乐场所。欧阳修对此十分痛心,认为这是鱼肉百姓,广耗国财。当时宋仁宗已经下诏重修庆基殿和奉先殿,欧阳修毅然上书,请求只进行简单的修缮,对没有动工的工程一律停止动工,节约国家的钱财,减轻百姓的负担。

欧阳修疾恶如仇,对那些搜刮民脂民膏,损公肥私的贪官污吏,总是严惩不贷。庆历二年(1042年),发生了一起边将贪污大案,葛宗古等三名边将贪污巨额军费为自己营造豪华住宅,并大肆挥霍。当时朝中在对此案的处理上出现两种态度,一是认为边将身负重任,应从宽发落;一是主张同中央官吏一样看待,严加惩处。欧阳修的意见属后者,他认为这三名边将在戍边期间毫无建树,反而侵吞军费大肆浪费,必须严惩,否则无法警戒后人。

同一年,还发生了另一起事件,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不久便向朝廷进献现钱十万,以求加官进职。欧阳修听说后,马上上书宋仁宗,他说;“吕绍宁刚到淮南便弄出十万现钱进献,如果他用的是官库的钱,必然会使各州县财政紧张,如果是搜刮百姓的钱,当地百姓的生活一定会陷入困苦之中。”他请求皇帝不要接收这笔钱,派人去查明钱的来历。宋仁宗派人到淮南一查,原来这些钱是从人民身上搜刮来的,吕绍宁被治罪下狱。

欧阳修一生清廉,不敛财物,他在晚年为自己所写的小传中说:家无别蓄,仅藏书一万卷,集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备酒一壶,再加上自己一个老人置于五物之间,因此自称为“六一居士”。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他那坦荡的胸怀和廉洁的品行。

▶妙语点睛

欧阳修积极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在滁州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

▶警世良言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晋·傅玄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战国《孟子·腾文公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