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朋党论(欧阳修)

朋党论(欧阳修)

时间:2022-0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2〕。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唐之晚年〔9〕,渐起朋党之论。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等人实行了一些改革措施,被保守派攻击,诬陷他们任用朋党,为了驳斥保守派的说法,欧阳修向仁宗呈上了这篇《朋党论》。它包含三个方面内容: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朋党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人君要善于辨别。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2〕。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3〕,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4〕,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5〕。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6〕并立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7〕,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8〕。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唐之晚年〔9〕,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10〕,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11〕,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注释】

〔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朋党:原指为私利而勾结。幸:希望。

〔3〕党引:结为私党,互相援引。

〔4〕共工:旧传共工、驩兜、三苗和鲧为尧时的四凶。

〔5〕八元、八恺:据《左传》,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称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称八元。元、恺皆和善之意,事迹不详。

〔6〕皋:皋陶,掌管刑法。夔:掌管音乐。稷:掌管农事。契:掌管教育。

〔7〕用:因此。

〔8〕目为党人:东汉桓帝、灵帝时,两次兴起党狱,株连正人君子多达四千余。此言汉献帝时,误。

〔9〕唐之晚年:指唐穆宗、宣宗年间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

〔10〕唐昭宗:在位十五年,904年被朱温杀害。次年,朱温又杀朝官三十余人,投之黄河,但当时仍用唐昭宗的年号。

〔11〕诮:责备。

美文共赏

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等人实行了一些改革措施,被保守派攻击,诬陷他们任用朋党,为了驳斥保守派的说法,欧阳修向仁宗呈上了这篇《朋党论》。

文章开头作者就理直气壮地就提出“君子无党,小人有党”的观点,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它包含三个方面内容: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朋党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人君要善于辨别。

作者首先从道理上论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区别;继而引用了六件史实,以事实证明了朋党的“自古有之”;最后通过对前引史实的进一步分析,论证了治国安邦必须“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的道理。文章写得不枝不蔓,中心突出,驳斥有力,理直气壮;援引古事,正反对比,排比、反复句式的运用,使文章既有气势又委婉。这篇著名的政论文,在革新派与保守派的斗争中是很有战斗意义的。

本篇名句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大凡君子和君子因志同道合而结为朋党,小人和小人因私利相同而结为朋党。这是自然之理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