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国远虑削藩王的晁错

为国远虑削藩王的晁错

时间:2022-05-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国远虑削藩王的晁错3.为国远虑削藩王的晁错晁错,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汉族,颍川人。面对这种情况,御史大夫晁错从国家的前途、利益考虑,认为只有加强中央集权,彻底削除藩王势力,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永绝后患。经过三个月的力战,终于平定叛乱,削除各藩王势力,恢复了汉王朝的稳定。晁错为国远虑削藩,毁家身死,不仅巩固了汉王朝的统治,也使百姓得到了安定和休养生息的机会,在历史上留下了为改革献身的英名。

为国远虑削藩王的晁错

3.为国远虑削藩王的晁错

晁错,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汉族,颍川人。汉文帝时,晁错因文才出众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贤文学。在教导太子中受理深刻,辩才非凡,被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尊为“智囊”。因七国之乱被腰斩于西安东市。

汉高祖刘邦夺取天下以后,裂土封赏同姓王,使得汉朝自关以东,藩封错列。各藩王领地大的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小的也管辖四五十城。而中央政府只剩下“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连京师内史,凡十五郡”了。这十五郡之中又插有一些列侯和公主的食邑。因此,藩王势力大有强过中央政权之势。

到了汉景帝即位时,各藩王自恃地广势强,目无法纪,骄横无礼,与汉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锐,已经完全成为与汉王朝相抗衡的力量了。

对于当时的这种情况,朝中的有识之士都感到十分不安。丞相曾提出多封诸侯,分散藩王实力的办法,但是,由于功臣集团和同姓王的反对和抵制未能实施得了。

面对这种情况,御史大夫晁错从国家的前途、利益考虑,认为只有加强中央集权,彻底削除藩王势力,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永绝后患。于是,晁错首先建议景帝:“查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也就是说,让景帝抓住藩王的一点过错,就削掉他们的一部分封地,使藩王的实力一点一点地逐步减小。然后,晁错又向景帝提出了《削藩策》三十章,明确地指出各藩王早晚都会反叛朝廷。现在进行削藩,他们会反叛,不削藩也会反叛。削藩,他们可能会反得早一点,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也就小点;不削藩,他们反叛可能会晚一点,那时他们势力更大,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也就更大了。

晁错的建议直接触犯了各藩王的利益,因此,遭到各藩王和宫中贵戚们的激烈反对和攻击。

晁错的父亲听到消息,急忙从家乡赶来劝晁错说:“各藩王皆皇家子孙,他们都是一家人。你提出削藩,疏人骨肉,树敌招怨。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呢?”

晁错明确地回答他的父亲说:“现在各藩王实力强大,朝廷不能控制。为了朝廷的尊崇、国家的稳定、百姓的安宁,我不能不这么做!”

他的父亲见无法说服他,不由得叹息道:“刘氏的天下平安了,可是我们晁氏一家却危险了。”于是就喝毒药自杀了。

父亲的反对和自杀,并没有动摇晁错削藩的决心。他建议景帝首先削除了楚王戊、胶西王卬、赵王遂的部分封地。景帝三年(前154年),晁错又建议景帝削吴。吴王刘濞听说自己将被削夺,便先发制人,联合胶西、楚、赵、济南、苗川、胶东六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兴兵叛乱,进军京师。发动了“七国之乱”。

这时,晁错建议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师。可是景帝却听信谗言,误以为晁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无臣子礼,大逆不道”,将其全家一起杀死,“以谢七国”。

晁错死后,七国并不退兵,景帝这才真正了解了晁错的一片忠心。于是下定决心削除藩王,派大将周亚夫率领大军前去征剿。经过三个月的力战,终于平定叛乱,削除各藩王势力,恢复了汉王朝的稳定。

晁错为国远虑削藩,毁家身死,不仅巩固了汉王朝的统治,也使百姓得到了安定和休养生息的机会,在历史上留下了为改革献身的英名。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做个性格耿直、忠心不二的人。要敢于追求真理,不畏强权,舍小家以大局为重,要有为国家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