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晁错的思想

晁错的思想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晁错少年时从张恢学习申不害和商鞅的法家学说和统治方术,因通晓文献典故,而由州郡文学升任太常掌故,是朝廷掌管宗庙仪礼、典章制度的一般官吏。汉文帝时,晁错奉命从故秦博士伏生学习《尚书》。景帝即位,充任内史,迁御史大夫,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法令多所更定,使民务于农桑。吴王濞恐削地无已,因以此发谋,欲举事。晁错为政敌袁盎等人暗算,衣朝服斩于东市。“晁错为国远虑,祸反近身。”据此,对晁错的思想作分析评述。

第六章 晁错的思想

晁错,颍川(今河南禹县)人。生于公元前200年,卒于公元前154年。西汉大臣,从政于文、景时期,是汉景帝的主要谋划人物。

晁错少年时从张恢学习申不害和商鞅的法家学说和统治方术,因通晓文献典故,而由州郡文学升任太常掌故,是朝廷掌管宗庙仪礼、典章制度的一般官吏。

汉文帝时,晁错奉命从故秦博士伏生学习《尚书》。后为太子(即景帝)家令,深得宠信,号为“智囊”。景帝即位,充任内史,迁御史大夫,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法令多所更定,使民务于农桑。主张募兵充实边寨,屯垦戍边,农战结合,积极防御匈奴入侵,提倡变法易故,兴利除害。晁错鉴于诸王势力膨胀,尤其是吴王刘濞日益骄横,诈称病不朝,却“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1]的形势,积极建议景帝削藩,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以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景帝采纳。对此,司马迁叙述道:

汉廷臣方议削吴。吴王濞恐削地无已,因以此发谋,欲举事。念诸侯无足与计谋者,闻胶西王勇,好气,喜兵,诸齐皆惮畏,于是乃使中大夫应高img23胶西王。无文书,口报曰:“吴王不肖,有宿夕之忧,不敢自外,使喻其img24心。”王曰:“何以教之?”高曰:“今者主上兴于奸,饰于邪臣,好小善,听谗贼,擅变更律令,侵夺诸侯之地,征求滋多,诛罚良善,日以益甚。里语有之,‘舐糠及米’。吴与胶西,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恐不得安肆矣。吴王身有内病,不能朝请二十余年,尝患见疑,无以自白,今胁肩累足,犹惧不见释。窃闻大王以爵事有适,所闻诸侯削地,罪不至此,此恐不得削地而已。”王曰:“然,有之,子将奈何?”高曰:“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今吴王自以为与大王同忧,愿因时循理,弃躯以除患害于天下,亿亦可乎?……御史大夫晁错,熒惑天子,侵夺诸侯,蔽忠塞贤,朝廷疾怨,诸侯皆有倍畔之意,人事极矣。彗星出,蝗虫数起,此万世一时,而愁劳圣人之所以起也。故吴王欲内以晁错为讨,外随大王后车,彷徉天下,所乡者降,所指者下,天下莫敢不服。大王诚幸而许之一言,则吴王率楚王略函谷关,守img25阳敖仓之粟,距汉兵。治次舍,须大王。大王有幸而临之,则天下可并,两主分割,不亦可乎?”王曰:“善。”高归报吴王,吴王犹恐其不与,乃身自为使,使于胶西,面结之。[2]

经过应高的游说,吴王与胶西王终于结成反叛联盟。不久,吴、楚等七国“因削藩”而“振恐,多怨晁错”,而打着“存亡继绝,振弱伐暴,以安刘氏”的旗号,以“清君侧”为名,而发动叛乱。晁错为政敌袁盎等人暗算,衣朝服斩于东市。“晁错为国远虑,祸反近身。”[3]这是其历史悲剧。

晁错著文31篇,今存《言皇太子宜知术数》、《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复言募民徙塞下》、《论贵粟疏》、《贤良对策》、《记景帝削藩书》、《奏勿收田租》等。据此,对晁错的思想作分析评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