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郭文斌:寻找曾经纯洁的精神世界

郭文斌:寻找曾经纯洁的精神世界

时间:2022-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寻找安详39.郭文斌:寻找安详我愿意把郭文斌称呼为孩子,一个寻找安详、寻找文化的根,寻找精神家园,寻找自我的纯粹的孩子。可见,郭文斌对“娘”的共鸣,对“孩子”身份的强烈认同。郭文斌作品的精神核心是“安详”,他在个人简介中说:“近年来针对现代人的焦虑,提出了安详生活的理念。”小说也好,散文也好,他的主要创作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在纷繁芜杂的当下寻找曾经纯洁的精神世界。

寻找安详

39.郭文斌:寻找安详

我愿意把郭文斌称呼为孩子,一个寻找安详、寻找文化的根,寻找精神家园,寻找自我的纯粹的孩子。彭学明的《娘》因为太长,一般杂志忍痛割爱,郭文斌却如获至宝,他抽掉已经排版的文章,一次性从他主编的《黄河文学》杂志上隆重发表出来。可见,郭文斌对“娘”的共鸣,对“孩子”身份的强烈认同。

“孩子”这个词本身就含有辩证。从心灵来讲,不存在孩子和成人之分。或许在人家孩子的眼中看成人的世界显得很幼稚,很孩子气呢。(124)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的视域是最高的,最单纯所以它也最纯粹,可以避开所有世俗的杂质一语道破天机。郭文斌说到他的小说《农历》时如是说:“《农历》是一个纯粹的世界,一个纯粹得有点另类的世界,每当我的脑海中出现五月和六月这两个小精灵的时候,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套语言就跟了上来。面对这两个绝尘的小天使,两个不流于世俗又在世俗生活中成长的这么两个小天使,说实在的,在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点的时候,没有语感的时候,是不愿意去写的。”(125)

他给自己的个人简介是:祖籍甘肃,1966年生于宁夏西吉县。先后就读于固原师范、宁夏教育学院中文系、鲁迅文学院。著有畅销书《寻找安详》《〈弟子规〉到底说什么》、小说集《瑜伽》、散文集《守岁》、诗集《我被我的眼睛带坏》等十余部,出版有《郭文斌论》。短篇《吉祥如意》先后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鲁迅文学奖”;短篇《冬至》获“北京文学奖”;散文《永远的堡子》获“冰心散文奖”。毫无疑问,他的小说成就是卓越的,短篇小说获得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农历》在茅盾文学奖的最终评选中名列第七,最终遗憾落选。但是,更多时候,郭文斌给我的印象还是散文家。不仅因为他的散文写作自成一派,颇具大家风范,更因为他的小说写作也有他的散文风格,读他的小说就像读散文。

郭文斌作品的精神核心是“安详”,他在个人简介中说:“近年来针对现代人的焦虑,提出了安详生活的理念。”这也是我把他看作孩子的原因。小说也好,散文也好,他的主要创作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在纷繁芜杂的当下寻找曾经纯洁的精神世界。他的创作的主要载体是时间,也就是农历和所有节日。

因为忙碌,今年的大年是在没有丝毫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到来的,就像一列飞奔的列车,突然遇到了路障,不得不刹车。腊月三十下午,处理完单位上的事回到家中,妻在洗衣服。我说,总该准备一下吧?(126)

这是郭文斌《守岁》里的文字,高压力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味淡了很多,他似乎也忘了大年的到来,等他想到的时候,已经是大年了,要做些什么准备?说来说去他的妻子想到了洗衣服,他则是擦玻璃。后来,他才记得还需要一副红红的对联,于是,他出门买对联,出了门看到有人在街角烧纸“请祖先”。这场面我也见过。在城市里,体面敞亮的地方是不好烧纸的,一来,有城管看着,一不小心就会惹来麻烦;二来,这确实也是破坏了公共环境,别人看你的眼光也会是怪怪的,所以,在城里烧纸一般都选择少有人出没的旮旯里,“那地方是平时倒垃圾的地方,怎么能够‘请祖先’呢。停下来打量,发现他们是那么地底气不足,紧张、瑟缩、局促,小偷似的”。(127)见那景象,郭文斌的思绪又飞回了故乡,他清晰记得旧时候“请祖先”的情形:“时辰到了,一家或一族的男众向着自家的祖坟走去,远远看去,一串串葡萄似的挂满山坡。阳光温暖,炮声悠扬,在宽阔绵软的黄土地和黄土地一样宽阔绵软的时间里,单是那种不疾不徐的散淡的行走,就是一种享受……”(128)

这是光阴的故事,也是文化的故事,舞台变了,味道也变了。

几千年文明,钟表可能有停的时候,时间却一直在走,农历就是时间的尺子,也是文化的尺子。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节日庆典、人情礼节、婚丧嫁娶、出行、动土、耕种等都在农历的轮盘里,儒家和道家也生根于这个轮盘,它们相互融合,构成了完整的中国文化。公历的出现不过是近百年的事情,缘何现代的城市几乎丢掉了农历的传统?不要说我们也过端午,也过中秋,也过清明,放几天假那不是过节,吃个粽子、月饼和鸡蛋更不是过节。如今我们的节日几乎只剩下一个空壳,甚至连最重要的春节也是这样,丢掉了一份精神的安详,节日徒有其表,没有内涵,缺了味道,甚至所有的日子都丢掉了原本的精神,少了一份属于传统的淡薄和温情,只剩下疲于奔命和麻木不仁。农历在城市几乎已经无影无踪,尽管还剩下一点什么,却是苟延残喘;农历在遥远的乡村依然还在,还能找到往昔的安详,然而在农民工大潮中也已岌岌可危。传统文化式微并非农历的问题,强制放弃公历几年,属于农历的精神就能回来?农历只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归根结底这是人的问题,人丢掉了心中的那片安详净土

安详是文化精神,安详更是生活的态度,郭文斌的博客头像就笑得安详。

通过农历在时间中找寻和传播文化的精神,郭文斌多年间在北大、清华、中大、深大等高校和多省市演讲,为的就是找回那份属于文化和人的安详。他也用这份源于传统的安详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他的儿子就是“农历的孩子”。他的最新博文是“大山行孝记”,(129)洋洋洒洒近万字,还搭配了很多照片,展现了大山同学从小到大对所有亲人的孝敬和关爱,也写出了大山同学品学兼优,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山同学“高考过后,做小贩,体验生活,一个馒头,一个西红柿,骄阳下,街上行人稀少,他也不改其乐”,(130)照片中,大山同学坐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上,车里放着西红柿,骄阳下,他的脸黝黑,啃着馒头他却笑得很甜。看完所有的文字和所有的照片,我才觉得大山同学最优秀的品质就是淡薄安详,淡薄所以明志,安详所以纯粹而高尚,勤俭而节约,幸福而温暖,乐观而积极。

或者真正懂得了安详,我们才能收获美丽的人生。

郭文斌的博客背景置顶是晨曦明暗交错的光影,黑色的大地,亮黄的天际,几颗星子,几片树影,一栋安静的小屋矗立在地平线上。我喜欢这个背景,除了安详,还是安详。212482(131)的点击量并不高,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抵达他的博客空间,体味一份难得的安详,收获一份属于人心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