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培养儿童的读题能力

如何培养儿童的读题能力

时间:2022-04-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儿童独自解答数学应用题时,一定要先阅读题目,这需要儿童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清楚地理解所读文字和概念的内容,正确地断句。例如,面对这样的一道应用题:“小华把汽水瓶中满瓶的水倒入圆柱体的容器中,水深15厘米,容器的半径是10厘米,这个瓶的容积是多少?”

儿童独自解答数学应用题时,一定要先阅读题目,这需要儿童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清楚地理解所读文字和概念的内容,正确地断句。阅读能力落后的儿童,在诵读或默读应用题时,常会有颠倒字句、迷失题意的现象。他们连字都认不全,更谈不上什么理解了。譬如,一些孩子常把“除以”看成“除”,把“增加到”视为“增加”。此外,视觉广度落后的孩子,一瞬间看许多字的能力不够,所以会产生漏字现象,进而影响到对应用题文字的正确理解。

回答应用题需准确的理解力。数学不似一般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学生可以根据理解的程度进行讨论,语文中的讨论多含主观的意思,可是数学的理解却要求100%的准确。具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时常搞不清楚文字叙述的真正含义。例如,面对这样的一道应用题:“小华把汽水瓶中满瓶的水倒入圆柱体的容器中,水深15厘米,容器的半径是10厘米,这个瓶的容积是多少?” 这样的叙述经常会使有阅读困难的儿童不知所措,家长或教师也许得用另一段叙述来表达瓶与圆柱体容器的关系:“小华把汽水瓶中满瓶的汽水,倒入刻有刻度的圆柱体玻璃缸里,汽水升高到水深15厘米的刻度,玻璃缸的圆形底面半径是10厘米,问原先汽水瓶内究竟装了多少容积的汽水?”以上例子说明,由于阅读障碍患儿无法捕捉语句中省略的语词,所以无从理解文字叙述的真正含义,进而导致了语意阻塞。要精确理解题意,不仅需要一般的阅读理解力,儿童还必须具备对数学专有名词及符号的理解力。譬如几何学中的勾、股、弦,代数学中的多项式,表示计算过程的加、减、乘、除,及有助于理解题意的名词比较、之后、几分之几、每一个、大于,等等,只有彻底了解这些数学名词的语意后,才能正确而迅速地解答应用题。计算能力强并不保证一定会解答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原因就在于应用题中的文字就像语文中的单字,只看懂个别的生字,却不晓得连贯的上下文的语意,结果就仍是不懂。

在精确理解题意之后,就需要列式计算,此时若孩子知觉—动作功能发展不成熟,就会把数字抄颠倒,如把24写成42(视—动统合功能落后所致)或加减法忘记进位借位(视觉记忆功能不足所致)等。

由此可见,当孩子自己独立解应用题时,需种种功能的协调配合,倘若阅读能力不足或词汇理解出了偏差,便会导致“一招走错,满盘皆输”。

一些家长说,如果有父母读题或讲解,孩子就可以理解题意,而自己读就不会了,这是为什么?家长读题与独立解题大不相同。首先,父母的解说是听觉语言式的,这就帮了孩子一个很大的忙,因为视觉语言一旦转换成听觉语音信息,就容易理解了。如前所述,儿童的听语词汇总是比视觉语言词汇多一些,更易被理解。家长都有如下的经验,让我们自己阅读一个故事远比让我们听一个故事来得困难,听觉语言直逼思维,免去了令人厌烦的把文字转换为语音的阅读环节,因而让人觉得亲切易懂。

何况,父母的分析推理,进一步帮孩子准确理解了题意,尤其是一些关键术语,如“除”如何不同于“除以”、“ 增加”与“增加到”,究竟有何不同。除此之外,父母还会胸有成竹地引导孩子发现已知与未知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所有这些讲解自然是孩子求之不得的事情。

并且,在父母“虎视眈眈”“明察秋毫”的双眼下,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得本来自己做时很可能出现的“抄错数字,对位不整”等怪现象也不复存在了。显然父母的参与,弥补了孩子的某些能力不足,从而使得本不会做的题目也变得迎刃而解。

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家长不能总是给孩子读题。因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更重要的。尤其是上中学后,数学题会更难,家长总有辅导不了孩子的一天。家长应当着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开始给孩子一些字数少一些、文字简单一些的应用题,重点教孩子一两个数学概念,然后再给孩子复杂些的应用题。如果孩子感到十分困难,根本不爱读,说明我们给的材料过难了。这时就应降低难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对数学应用题的兴趣。有时,家长不必一味按学校的要求,强行要孩子解答课本上的应用题,而应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设计一些切合他们特点的应用题。这些题目要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衡量孩子的学习效果,有时不是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比,而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只要比自己过去进步了,就说明是真正的进步了,哪怕这一进步比起其他孩子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