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提供机制保障

提供机制保障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应建立覆盖各类青少年群体的工作机制,出台覆盖各个行业、领域青少年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使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覆盖到每位青少年。把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纳入大中小学教育评价机制之中,作为考核各地、各相关单位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指标,确保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落到实处。
提供机制保障_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四)提供机制保障

机制是现代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枟辞海枠对机制的定义是:“①用机器制造的,如:机制纸。②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如:生理机制。③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如:竞争机制;市场机制。”(21)“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构成要素在遵循一定机理的基础上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关系及其内在运行过程和方式。”(22)要保证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取得实效,需要建立全员覆盖机制、全程培育机制和全方位评估机制。

1.建立全员覆盖机制

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成果,最终体现在每位青少年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接受、传承和弘扬上。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建立全员覆盖机制,就是要体现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普遍性,实现对当代青少年的全覆盖,把民族精神内化到每位青少年心灵深处。2004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布了枟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枠,对中小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提供了政策与机制保障。但必须看到,仅仅对中小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作出制度安排还不够,还需要关注大学生、进城务工青年、留守儿童等不同类型的青少年群体。大学生是推动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不仅影响到大学生自身,而且影响到整个国民的价值取向,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进城务工青年群体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的青年群体,这类青年群体数量大,他们长期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却不能完全融入城市,他们的就业、居住、子女就学和权益保护等方面都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据统计,全国14周岁流动儿童规模达到1 834万人,其中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数量达到1 403万人。(23)留守儿童是与外出务工青年伴生的一个青少年群体,这一群体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其成长发展需要更多的社会关爱。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的调研报告显示,14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4 000多万人,并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24)留守儿童的民族精神培育需要特别关注,要关注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养成,着重培养留守儿童对家人、对社会、对国家的积极健康的情感。为此,应建立覆盖各类青少年群体的工作机制,出台覆盖各个行业、领域青少年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使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覆盖到每位青少年。

2.建立全程培育机制

所谓全程培育机制,就是要通过建立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全程培育体系和学校、家庭、社会有机配合的教育网络,对青少年民族精神品格的形成施加系统的影响,把民族精神培育融入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全过程。目前,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在学校较为系统,但小学、中学、大学的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方式等需要有效对接,学校、家庭、社会之间需要有机衔接。为此,需要建立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全程培育机制,即针对当代青少年的不同成长阶段进行整体规划,在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领导、规划、操作、监督、激励、传播、预警、调节等全过程建立起培育机制,设计和建立当代青少年从家庭、到学校、进入社会的全过程教育机制,使当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在社会,能够时时处处得到民族精神的培育、熏陶和浸润。

3.建立全方位评估机制

评估是指衡量人物或事物价值的活动。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评估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活动的发展变化、教育效果以及与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活动相关的各种条件因素的价值判断过程。建立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全方位评估机制,就是要分别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施教单位和机构的角度,对当代青少年个体和群体的民族精神状况,以及施教单位和机构开展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具体措施。第一,建立个体评估机制。把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作为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当代青少年接受民族精神培育的情况作为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当代青少年思想品德评定体系。第二,建立群体评估机制。各级宣传、教育、共青团等部门,应就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的总体情况和培育状况进行年度评估,出台年度评估报告,切实掌握当代青少年群体民族精神培育的现实状况,以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第三,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把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纳入大中小学教育评价机制之中,作为考核各地、各相关单位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指标,确保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落到实处。需要强调的是,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其机制方面的内容不可能尽举,重在树立机制保障的意识,为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6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3)田丰.文化进步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4)约翰·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冯建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28.

(5)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19.

(6)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3.

(7)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00.

(8)约翰·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冯建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3.

(9)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许良英,等,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82.

(10)李宏伟.现代技术的陷阱:人文价值的冲突与整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7.

(11)解金山.社会信息化与信息化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3.

(1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2.

(1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18-19.

(14)胡锦涛.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2-08.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1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5.

(17)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674.

(18)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128.

(19)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9.

(20)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5-106.

(2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827.

(22)陈淑丽,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及相关概念辨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2).

(23)刘声.学生流动到哪里就将教育经费带到哪里[N].中国青年报,2009-03-04.

(24)葛如江.关注农村4 000万农村留守儿童[N].工人日报,2009-11-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