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

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

时间:2022-02-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金融市场是指在一国范围内进行,发生在本国居民之间的资金融通。国际金融市场上有各个不同国家的交易主体出于不同目的进行各种金融工具的交易,因此市场极为活跃。因此,真正的国际金融市场并未产生。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一、国际金融市场概念和特点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

“金融”是资金的融通,市场是供求双方交易的场所,由于多边的资金借贷关系而形成的资金供求市场就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国内金融市场是指在一国范围内进行,发生在本国居民之间的资金融通。当资金融通范围从国内扩大到国家之间,成为国际性的资金借贷时,即属于国际金融市场的范畴。因此,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资金融通或金融产品的买卖在国际间进行的场所,也就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或者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国际性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

按照内涵的不同,可以分为狭义的国际金融市场和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狭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国际间资金借贷活动的市场,也就是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进行各种国际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因此不仅包括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金市场,还包括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以及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等各种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本章要研究的是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特点

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跨越了国界,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或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因此具有自身的特点。

(1)市场交易的标的十分丰富,可以是多种货币或金融资产。国际金融市场上交易的标的是指外汇和以外汇表示的、由各个金融机构根据特定的交易原理与机制创造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交易工具,例如欧洲票据、可转让定期存单和国际债券等等。不同的国际金融市场包含的金融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并且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2)市场极为活跃,富于创造性,拥有现代化的服务方式。国际金融市场上有各个不同国家的交易主体出于不同目的进行各种金融工具的交易,因此市场极为活跃。并且随着市场的需要,不断出现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此外,国际金融市场是在国内金融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吸收了国内金融市场的成熟经验并且有着更高的起点,因此它可以提供更加现代化的服务方式。

(3)市场管理相对宽松,较少官方干预和约束。国际金融市场是跨越了国界的市场,各国对涉及非居民的金融交易一般管理比较宽松。特别是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更是使交易活动同时摆脱了货币发行国和市场所在地国家法规的限制,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下发展。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

国际金融市场是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并发展起来的。从最早的国际清算中心,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出现,直至今天的欧洲货币市场,这个过程持续了几百年。

1.国际金融市场的萌芽

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重商主义曾经是主导的经济思想,其主要经济政策就是发展对外贸易。随着资本主义各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国际汇兑和清算业务也随之增长。16世纪末,荷兰阿姆斯特丹为了适应国际清偿的需要产生了国际清算中心,这种新的机制曾经推动了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的国际经济交易仅仅是贸易往来,还不存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资本在国际间的移动极其有限,而且当时资本积累也还不太多。因此,真正的国际金融市场并未产生。

2.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

17世纪末,随着美洲大陆的发现,资本主义全球市场体系逐步形成。在这个过程中,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为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对资金的需求,为迅速发展的对外贸易提供国际汇兑和国际清算服务,英格兰银行于1694年正式成立。伦敦在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同时,也成为国际汇兑、国际结算和国际信贷中心,这标志着现代国际金融市场开始形成。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建立后,随着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英国以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经济市场也相继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如瑞士的苏黎世、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德国的法兰克福和美国的纽约等。

3.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伦敦作为世界最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时间长达二百多年。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逐步衰落。美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以压倒性优势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美元因此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纽约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此外,得益于“永久中立国”的地位,瑞士法郎成为西欧国家中唯一保持自由兑换的货币,这一优势加速了苏黎世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这一时期形成了纽约、苏黎世和伦敦三大国际金融市场“三足鼎立”的形势。

20世纪60年代,西欧经济迅速崛起,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其国际收支出现持续的巨额贸易逆差,美元大量外流。流出的美元主要集中在伦敦,成为“欧洲美元”,伦敦也因此成为最大的欧洲美元市场。同时,随着西欧国家货币自由兑换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恢复,境外货币的种类不断增加,出现了欧洲英镑、欧洲德国马克、欧洲法国法郎等。于是,欧洲美元市场演变成欧洲货币市场,欧洲货币市场逐步演变成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

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相继建立并向国际化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已具备了相当规模,并逐步成长为新兴的国际金融中心,如新加坡、巴林、科威特和中国香港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凭借经济腾飞以及日元国际化和日本金融自由化,东京一度成为继伦敦、纽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

(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趋势

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是金融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主要表现之一。所谓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是指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国内和国外金融市场在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及科技进步的促进下联系日益密切、影响逐步加深,逐步形成统一的金融市场的一种过程和趋势。

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各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跨国经营而形成的各国金融市场的相互关联。这种相互关联体现在金融市场交易的地理障碍的消除,国际金融市场中出现了较完备的资金清算系统。第二,由于各国金融市场之间关联链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各国金融市场之间金融交易量的增长。第三,基于以上两个方面,各国金融市场的利率决定机制相互影响,导致相同金融工具在不同金融市场的价格趋于一致。

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影响:加快了金融信息传递,提高了金融市场效率;扩大了金融资产的选择性,满足了各种金融需求;扩大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提高了资本配置效率;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并使各国国际收支得以调节。与此同时,国际金融一体化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削弱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降低了各国金融政策的效力;导致金融资产价格过度波动,增大了风险;增加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分类

(一)按照交易对象所在区域和交易币种的不同,国际金融市场可分为在岸国际金融市场和离岸(Off-shore)国际金融市场

(1)在岸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资金融通及相关金融业务的场所,经营的货币是市场所在国货币,受市场所在国政府政策与法令的管辖。在岸国际金融市场是国内金融市场的延伸,也称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

(2)离岸国际金融市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新兴国际金融市场,它是非居民之间进行资金融通及相关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经营的货币是非市场所在国货币,业务活动不受任何国家政府政策与法令的管辖。所有的离岸市场结合起来,构成了欧洲货币市场(图7-1为金融市场分类示意图)。

图7-1 金融市场分类图

(二)按照交易品种不同,国际金融市场可分为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黄金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和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

(1)国际货币市场是指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的期限在1年内的融资活动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或短期金融市场。主要交易对象是商业票据、国库券、银行承兑票据和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准货币。因其流动性好、变现能力强,偿还期短,风险小,和货币有差不多的性质,所以将这些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称为货币市场。

(2)国际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市场。主要是中长期信贷市场以及股票、债券和中长期票据的发行和交易市场。该市场的作用主要是为各国政府、机构和企业提供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为已经发行的证券提供具有充分流动性的交易市场。

(3)国际黄金市场是指专业从事黄金买卖的市场。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76年已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的过程,但由于黄金同货币的传统联系以及人们的传统观念,黄金市场还是被广泛地看作是金融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伦敦、苏黎世、纽约和中国香港的黄金市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黄金市场。

(4)国际外汇市场是指以外汇银行为中心,由各类外汇供给者和需求者以及中间机构组成的,专门从事外汇买卖、外汇资金调拨和外汇资金结算等活动的场所或网络。

(5)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场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出现了金融创新的浪潮。这些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技术创新、金融机构创新和金融市场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金融工具创新。金融衍生品市场上主要有四大类基本业务: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并且这些基本业务还可以相互结合,形成更为复杂的新的衍生工具业务。

四、欧洲货币市场

(一)基本概念

欧洲货币市场是新兴的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各种境外货币借贷和境外证券发行与交易的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它是非居民之间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的资金融通及相关业务活动的市场。

从经营对象来看,欧洲货币(Euro Currencies)是指在货币发行国境外流通的货币。欧洲货币并不是欧洲国家的货币,也不是指一种专门的欧洲货币,而是泛指所有在货币发行国之外使用的境外货币。如,欧洲美元指的是在美国境外作为借贷对象的美元。由于“欧洲货币”存放和借贷业务开始于欧洲,所以习惯称为欧洲货币,在欧洲货币市场中交易的主要是欧洲美元。

从地域上看,欧洲货币市场并不限于欧洲各金融中心,而是泛指世界各地的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中心可以划分为五个地理区域:西欧区,包括伦敦、苏黎世和巴黎等;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区,包括开曼群岛和巴哈马等;中东区,包括巴林岛等;亚洲区,包括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东京等;美国,包括许多批准成立国际银行便利的州。

从业务经营范围来看,欧洲货币市场并不限于短期货币市场业务,而是包括短期资金借贷、中长期信贷业务和欧洲证券市场。

(二)形成和发展

欧洲货币市场起源于欧洲美元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在“马歇尔计划”的安排下对西欧国家提供大量的援助和贷款,同时支付驻欧美军的大量开支,这样使得大量的美元流入西欧。这些美元存在伦敦的银行,形成了最早的欧洲美元。此外,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避免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导致美国政府冻结它们存放于美国的资产,因此纷纷将其转移至欧洲国家的银行,这也形成了最初的欧洲美元。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西欧一些国家恢复了货币的自由兑换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增加了境外货币的种类,为欧洲货币从单一的欧洲美元发展到欧洲英镑、欧洲西德马克和欧洲法国法郎等多种欧洲货币铺平了道路。除此之外,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欧洲货币市场的规模也得到了扩大,欧洲货币市场日益活跃起来。

20世纪60年代欧洲货币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一时期,由于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产生并且逐渐扩大,使得美元大量外流,增加了国外美元的供给,为扩大欧洲美元交易创造了条件。同时,西欧一些国家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出现,逐步放松或取消了外汇管制,拥有大量美元储备的国家和私人将其美元资金投资于欧洲货币市场。此外,60年代后期美国为了限制资本外流,改善国际收支,采取了包括征收利息平衡税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引起了美国商业银行和客户的不满,他们纷纷将大量美元转移到欧洲货币市场。美国的商业银行也纷纷在西欧设立分支机构,在国外吸收存款。这就使得政府和企业不得不转向欧洲货币市场筹集资金,从而促进了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战后资本主义生产的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西欧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石油美元的循环进一步推动了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使欧洲货币市场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

(三)经营特点

欧洲货币市场打破了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的界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金融市场。由于它经营的是境外货币,因此具有许多与国内金融市场和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不同的经营特点。

1.经营自由,不受任何法规管制

传统国际金融市场要受市场所在国金融法规的管辖和约束。欧洲金融市场既不受货币发行国的限制,也不受市场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和税制的限制,是完全自由的金融市场,交易币种和交易品种繁多。当然这也使得欧洲货币市场的风险日益加剧。

2.资金规模大,是一个批发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一个大型的银行间市场。他们通过电话、电报和互联网等形式进行交易,资金调度灵活,市场资金周转较快,手续简便。绝大多数单笔交易金额都超过100万美元,数亿美元的交易也很普通。

3.利率结构独特,利差较小

欧洲货币市场的利率取决于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因此利率经常变动。因为交易量很大且不需要交纳存款准备金,也不受利率限制以及其他任何政府的干预,欧洲银行的经营成本较低。所以,欧洲货币市场的存款利率相对较高,放款利率相对较低,利差较小。这种独特的利率结构使得欧洲货币市场比其他金融市场更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欧洲货币市场类型

根据欧洲货币市场的业务活动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一体型、分离型和簿记型。一体型市场指的是境内金融市场和境外金融市场的业务融为一体,离岸资金和在岸资金以及国内资金可以随时相互转换,伦敦和香港属于这种类型。分离型市场指的是境内业务和境外业务分离,居民的存贷业务和非居民的存贷业务区别办理。该类型的市场有助于防止离岸金融交易对本国货币政策的冲击,典型的代表是美国纽约设立的国际银行账户、新加坡设立的亚洲货币账户和日本东京设立的海外特别账户等。簿记型市场不经营具体的金融业务,只从事借贷投资业务的转账或注册等事务,因此称为“记账中心”,其目的是帮助交易者逃避税收和金融管制。目前主要的簿记型中心有开曼、巴哈马和英属维京群岛等中美洲加勒比海离岸市场以及中东的一些离岸市场。

五、国际金融中心

(一)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

国际金融中心是指国际上资金融通、集散和交易的中心城市。通常来说,国际金融中心多半会表现出这么几个共同特征:资本流通方便自由,具有相当规模的证券及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市场,金融服务业高度密集,自身通常是所在国或地区的工商业中心,而且对周边区域乃至全世界具有相当的经济辐射影响力等。

一个地区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是国际金融市场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推动离岸金融市场的巨大动力,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就是典型的例证。如果一个国家政治局势动荡、经济状况长期恶化,那就不可能在这个国家建立起国际金融中心,即使建立起来也不能正常运转。黎巴嫩内战使贝鲁特丧失了中东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2.高度发达、完善的国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是在国内金融业务发展的基础上和国际金融业务活动不断增长的条件下产生的。因此,一个国家只有金融体系健全、金融机构成熟发达、金融法规完善透明、金融工具种类多样和信用制度发达完善,并且能方便和快捷地进行资金的筹集和运用,才能形成一个正常运转和安全高效的国际金融中心。

3.灵活、宽松和自由的外汇金融制度,有利于市场发育的财政税收措施

国际金融市场一方面要能够吸收外国资金的自由流入,另一方面更需允许资金自由流出,因此如果没有一个自由外汇市场的存在,是不可能形成国际金融市场的。这样就要求一国要做到外汇管制比较宽松,外汇调拨和兑换比较自由方便,对存款准备金、利率和税率的要求相对灵活。

4.优越的地理条件、便利的交通设施、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等

优越的地理位置首先意味着良好的时区,使本国际金融中心可以与主要金融中心实时进行各种金融交易。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意味着在地理上与具有强大经济活力的国家或地区保持适当的距离。便利的交通设施和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使人才、物资和信息可以实现快速的流动。

5.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各国际金融中心都拥有大批金融专业人才,他们既具备现代国际金融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拥有这些人才,能够为国际金融市场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各种服务。

(二)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1.伦敦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资本主义革命胜利的国家。到17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对外贸易和海上运输已居世界第一位。英镑是国际清算中最主要的货币,与此相适应,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业务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的海外投资额高达40亿英镑,占西方投资额的一半以上,全球40%以上的国际贸易结算通过英镑来完成,英镑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货币。英国以绝对优势取得了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地位,伦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两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经济实力衰退,英镑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被美元所取代,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它仍是仅次于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最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是最大的外汇市场,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和黄金价格决定等方面,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伦敦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有一般国际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还有其独特优势。

(1)历史悠久,信誉高。伦敦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其历史长达几百年之久。

(2)金融机构集中。在面积仅5平方公里的“金融城”集中了包括英格兰银行、清算银行(巴克莱银行、国民威斯敏斯特银行、密德兰银行、劳埃德银行、库茨公司、威廉斯—格林银行) 、大商人银行、海外银行、贴现公司、承兑商行、证券交易所等英国主要的金融机构。有500家外国银行在这里开设了分支行或代表处,以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为核心的世界保险市场也在“金融城”。

(3)通讯设备发达先进,有一套科学管理方法和金融管理人才。由于历史传统和经验的积累,其金融工作人员以丰富的经验、熟练的业务技术和办事效率闻名世界。

(4)鼓励外国银行参与竞争,在金融立法上给非居民以种种特权。当地的法律在1958年以后不再对国际业务进行限制,1979年以后取消了全部外汇管制,这不但巩固了伦敦金融市场的地位,还进一步促进了伦敦金融市场的发展。

(5)伦敦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英语是国际金融交易用语,都有利于保持其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随着各国金融中心的发展,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传统地位不断受到挑战。面对这种形势,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利用发达的市场,进行多样化的经营改革,在竞争中求发展。一是大力发展银行业务的全能化、专业化和电子化,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形势。二是增强本国银行金融实力,提高竞争能力,其途径是合并或收购其他银行的金融资产。例如,1982年,英国米兰银行以125亿美元购买美国的克鲁克尔国民银行。三是开辟市场。1982年4月伦敦黄金期货市场开始营业。1982年9月,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也开始办理期货交易,经营美元、日元、英镑、西德马克和瑞士法郎等期货合约。这些措施使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和经营活动多样化趋势不断加强。

2.纽约

纽约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而确立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纽约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美国凭借其在战争时期膨胀起来的强大经济和金融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使美元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国际清算货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中大部分是美元资产,存放在美国。一些外国官方机构持有的部分黄金也存放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作为贯彻执行美国货币政策及外汇政策的主要机构,其在金融市场的活动对国际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世界各地的美元买卖,包括欧洲美元和亚洲美元市场的交易,都必须在美国,特别是在纽约的商业银行账户上办理收付、清算和划拨,因此纽约成为世界美元交易的清算中心。此外,美国外汇管制较松,资金调动比较自由。

20世纪80年代以前,纽约属于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主要经营在岸金融业务。1981年12月纽约国际银行设施(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ies,IBF)正式开业后,纽约国际金融市场又增加了国际离岸金融业务。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机构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商业银行、外国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组成。外国银行在美国设立的分支机构90%以上设在纽约,它们和纽约国内银行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国际金融力量。这些都为纽约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它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地位。

3.苏黎世

苏黎世不仅是瑞士最大的城市和经济、金融及商业中心,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黄金市场之一。由于瑞士永久中立国的地位,其政治、经济稳定,瑞士法郎常年保持稳定,政府允许资本输入自由,保证保护私人资产。所有这些有利条件,促使苏黎世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这里集中了大量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享有盛名的苏黎世交易所建于1976年,其成交额在欧洲交易所中居于前列,最高峰时有70%的证券交易在此进行。瑞士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具有全自动交易和清算系统的交易所,其先进的设备、高素质的人员为投资者提供了优良的服务。苏黎世的黄金市场更是闻名遐迩,20世纪60年代曾跃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黄金市场。

4.中国香港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国际金融中心。20世纪70年代以前,香港只是一个转口贸易口岸和出口导向型的轻工业生产城市。7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香港逐步成为一个以加工工业为基础,以对外贸易为主导,以多种经济为特点的国际贸易与金融中心。金融业与工业、贸易、房地产成为香港经济的四大支柱,金融业占香港生产总值的1/5左右。香港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和下列措施有很大关系: 1973年香港解除了外汇管制,1974年开放黄金市场,1978年放宽外国银行在港设立分行的限制,1980年3月建立了黄金期货市场,1982年设立了金融期货市场。正是这些措施和香港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促使香港金融市场进一步国际化,使它迅速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和东京、新加坡一起,成为亚洲三大金融中心。

5.东京

东京作为新兴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在日本经济、金融实力和日元国际地位增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目前,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02年贸易顺差达3 912.8亿美元。日本的金融实力随着经济实力增强而增强,2002年日本拥有4 000亿美元以上的外汇储备和1 400万亿日元的个人金融资产,居世界第一位。在这样的经济、金融背景下形成的国际金融市场就有其深厚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国际贸易收支出现巨额的顺差,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1985年,在美国的要求下,日本逐步采取利率自由化,经营业务领域自由化,金融市场和产品自由化,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和日元国际化等多项改革措施。1986年,东京离岸国际金融市场正式开业。东京离岸金融中心发展迅速,同时原有的各类金融市场也不断拓展,东京很快发展成为世界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6.新加坡

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政府大力发展金融业,力图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间适逢美国为缓和国际收支逆差,准备在亚洲设立离岸金融市场。新加坡政府抓住时机,及时取消外币利息税,大力鼓励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新加坡金融市场。1968年10月,美国美洲银行新加坡分行经新加坡政府同意,开始发行亚洲货币单位,经营亚洲美元业务,吸收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的美元存款。随后,花旗银行、华侨银行和渣打银行等先后得到了经营亚洲美元业务的许可。亚洲美元和亚洲美元市场从此就形成和发展起来了。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就是在亚洲美元市场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新加坡政府在1970年以来采取的各种措施,促进了亚洲美元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到90年代初,新加坡是亚洲美元市场的中心,是欧洲美元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除此之外,法兰克福、巴黎、布鲁塞尔、悉尼、多伦多和芝加哥等也是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专栏7-1  上海“冲刺”国际金融中心

在2006年5月29日举行的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上海市市长韩正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上海立志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而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建设金融中心。韩正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始终把金融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金融中心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不断增强。今后上海将进一步巩固国内金融中心地位,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中心之一。

上海“冲刺”国际金融中心的整体框架将由“三大中心”组成,包括金融产品创新中心、金融市场交易中心和国内外金融机构集聚中心。

目前上海已经成为全国资金、资本市场中心,已初步形成一个由证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产权市场等构成的比较健全的全国性市场体系。但是,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还比较小,金融企业的聚集度还有待提高。

上海要在继续巩固国内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础上,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中心之一,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更加积极主动配合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推动金融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更加积极主动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集聚金融人才,防范金融风险。特别是要紧紧抓住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契机,集中优势资源,加强政策聚焦,加快推进金融中心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