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白沙明代建筑群及壁画

白沙明代建筑群及壁画

时间:2022-12-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白沙位于丽江县城北8公里处玉龙雪山脚下。古建筑群由民居建筑群和宗教建筑群组成。白沙老街东北尽头,林木蓊荫,青山横翠,错落有一处著名的古建筑,即大宝积宫与琉璃殿。左右及后面均作墙壁,皆四间。后殿大宝积宫,建筑外观线条与琉璃殿略同。与琉璃殿形成不同建筑风格。

白沙位于丽江县城北8公里处玉龙雪山脚下。是纳西族进入丽江盆地后的最早定居点,是丽江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宋元以前丽江政治军事和文化的中心。古建筑群由民居建筑群和宗教建筑群组成。民居建筑群俗称“崩石芝”,纳西语意为“白沙街”,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方形广场,三条主要街道以广场为中心成丁字形交汇,民居及铺面沿街设立,一股清泉从北面引入广场,然后向南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色。宗教建筑主要有琉璃殿、大宝积宫、大定阁、文昌宫、金刚殿等。

白沙老街东北尽头,林木蓊荫,青山横翠,错落有一处著名的古建筑,即大宝积宫与琉璃殿。这一古建筑,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21424),分布在一西东向主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前院、藏经楼、回廊、琉璃殿、大宝积宫,为三进院落。

琉璃殿平面呈正方形,重檐歇山顶。四脊飞牽,殿身正面一间,背面与山面以中柱界分为两间,四周置走廊,走廊正面为三间。左右及后面均作墙壁,皆四间。殿下层檐柱施作于走廊上,金柱高十米。按二十四个节令,柱网施作二十四柱,上檐置十二根擎檐柱。下檐斗拱三彩单翘,.外出一跳,上檐七彩三翘,第一跳作三幅云,外承拽枋,另外在坐斗两角,各出斜拱,上置斜三幅云,托于外拽枋下a第二跳仅施三幅云一件,托外拽枋。第三跳直接承于挑檐枋下,没有使用厢拱。给人以浑厚、简练、豪放的感受。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于1938年亲

至丽江考察,发现丽江建筑较之昆明大理保存古法较多,且手法极富变化,他对琉璃殿曾赞誉道:在我国众多的古建筑中,除北京明十三陵屏门有以三幅云代瓜拱外,仅见于丽江。而以斜三幅云承托外拽枋,没有早于琉璃殿者。

后殿大宝积宫,建筑外观线条与琉璃殿略同。平面亦呈方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擔歇山造。下檐斗拱五彩重翘,上檐为七彩三翘,但仅正面斗拱与琉璃殿相似,其余三面施作繁密,于坐斗两端置斜拱,重叠交错,施作成网目状的如意斗拱。可以看出建筑年代稍晚。殿前上檐高悬“大宝积宫”四个大字,后附土官木旺造款识,可见大致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2)与琉璃殿形成不同建筑风格。

这里有载于王伯敏《中国绘画史》的二十八铺明代壁画,计 73平方米,1984年为抢救濒临险境的壁画,完成了古建筑落架维修和壁画“整铺揭取维修还原”工程,以丰富的内涵,特有的风姿神采,吸引了中外学者及瞻观人众。

明万历(1572)建,清乾隆八年(1743)重修。《丽江府志稿》载:“阁四面缭以铜罘,瓷以文石,修极精巧\ “铜罘”即铜网,用以防止鸟雀筑巢排泄污垢。后毁于清咸同年间兵火,修复中原貌多失。阁坐东朝西,为精致幽雅的单檐歇山四合院。正殿阔深皆三间,两厢阔四间进深一间,四周置回廊。正殿宽博突兀,两厢稍小,主次分明。

内有壁画I9铺,其中两铺早毁,一铺残缺严重,现存较完整的I6铺,总计69. %平方米。大多系清代重新绘制,内容为佛教题材,可辨认者有释迦、观音、大势至、明王、罗汉、护法及浮图、飞天等。与明代壁画形成强烈对比。造型精美,色彩艳丽。画风纤细,线条严谨,追求装饰效果,虽有受“曼陀罗”画绵密风格影响,但仍可看出地方手法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它是滇藏贸易“茶马古道”间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沉淀,是我国民族文化瑰宝。

大门原悬丽江土司木增亲笔所书“大定”两字匾额,后毁。金刚殿毗邻大定阁,传说它与琉璃殿、大宝积宫等按五行金、木、水、火、土之说经营建筑。殿为北南向四合院落。始建于明代万历年(1572)。正殿平面呈长方形,重檐四脊钻尖顶,八角层甍,顶饰宝瓶。前有月台、左右为厢房。大门施作单檐歇山式,四脊飞椽。令人称叹的是两根汉白玉方柱支撑梁架,手法奇异。俨然有玉柱擎天之感。

在丽江境内幸存的古建筑中,它的雕刻艺术精湛绝伦,其他鲜有能与匹俦者。梁柱、槛额、格扇、天花、藻井皆用浮雕、透雕等手法,镂雕龙凤、天马、鳌鱼、大象、狻猊等造型精美,

神态各异。殿前青山逶迤,绿水潺湲;村落排叠,林木繁茂。北面一派毫无遮拦的茫茫苍苍田畴平川尽头,屏峙有积玉堆琼、神清目爽的玉龙山。四时可以品味:春之迷离艳冶,夏之蓊郁苍翠,秋之锦华明净,冬之朴素晶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