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蔡村古建筑群

蔡村古建筑群

时间:2022-0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蔡村被列为广西历史文化名村。蔡村古书院蔡村古大门年代   清代地点   宾阳县莲塘客家围屋群莲塘客家围屋群主要集中在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和白花村,是广西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客家围屋群。福建土楼也属客家围屋,其土坯的圆形建筑造型独具特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蔡村古建筑群_桂筑华章:广西历史建筑遗存

蔡村位于宾阳县古辣镇虞李蔡村。古村大约形成于明朝中期,蔡氏的先祖从山东省青州府到广西戍边,后蔡姓家族又不断迁徙至此地定居,因居民都姓蔡,故起名为“蔡村”。蔡村古建筑群以蔡氏家族古民居为主,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现存建筑分为老屋和新屋两部分共3处,由蔡氏书院、向明门、经元门、蔡氏古宅群等建筑组成。老屋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重修,新屋部分建于清末民国初。3处建筑群均为三进式青砖瓦房,占地75亩(约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189间,建筑极具岭南特色。主体建筑都设有正厅、二厅、三厅。各厅之间有首廊相连,中间设天井,形成“四水归堂”的建筑格局,体现出“四方聚财”的民间建筑理念。厅堂前后左右设厢房,廊道由大青石条、石板和青砖铺砌。各建筑内铺设完善的排水暗沟系统。2010年,蔡村被列为广西历史文化名村。

蔡村古书院

蔡村古大门

年代   清代

地点   宾阳县

莲塘客家围屋群

莲塘客家围屋群主要集中在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和白花村,是广西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客家围屋群。仁冲村和白花村形成于清代中期,由广东梅县客家人江氏迁入此地。现保存有大大小小的客家民居35座,分为围龙屋、府第式和锁头屋形式,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二厢一围。围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各屋宇、厅堂、房井布局错落有致,井井有条,上下相通,屋檐、挡风板、回廊、梁柱雕龙画凤。建筑材料一般为青砖墙、青砖地面,盖小青瓦。天井较小巧,可摆放盆景。其排水系统良好,不易积水。围龙屋前置禾坪和半月形池塘。在围屋的外围夯筑高墙,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2010年,仁冲村被列为广西历史文化名村。

莲塘江家客家围屋

年代   清代

地点   贺州市

客家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秦代,因避战乱,中原地区的人们大规模南迁至江南、岭南一带居住。后来到了西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宋、明末清初时期又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南迁。为区别于当地的土著居民,将这些外迁来的人称为客家人。客家人祖源既属中原地区,也有南方其他原百越地区的血统,经过长期的相互融合,客家人已成为南方汉族的重要支流。现在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粤、闽、赣、桂、湘、琼诸省区及港、澳、台地区,并逐渐散居在国外。

为了防御的需要,客家人居住的房子多以营垒式住宅的形式出现,又称客家围屋(也称围龙屋),是中华客家文化中富有特色的民居建筑。其建造形式主要有砖瓦结构和特殊土坯结构。福建土楼也属客家围屋,其土坯的圆形建筑造型独具特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广西客家围屋大致分为围龙屋、府第式和锁头屋形式,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进行其他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