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校师德现状调查前的准备

高校师德现状调查前的准备

时间:2022-12-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课题组于2005年6~7月在四川省部分一般高校作了抽样调查,对高校师德及师德建设的现状有了一个较为即时和准确的了解。本次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1 172份,收回有效卷1 100份,回收率为93.86%。

一、高校师德现状调查前的准备

(一)熟悉我国关于师德的法律规范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其德才学识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育学生,影响社会。所以,师德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也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实践。在我国,师德必然要反映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而社会主义道德的实施过程又必须有法规的保证。我国1994年1月1日,1995年9月1日先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1999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这三部法在教师的义务中明确规定教师必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性质、权利和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并对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作了完整的表述和明确的规定。高校教师也不例外。

应该说,三部法律规范关于师德的规定,是古今中外教育实践的高度概括,因为,综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会发现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的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中,有一部分内容竟表现出了令人惊奇的一致性。概括起来,其基本内容包括热爱祖国,献身教育;热爱学校,关心集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热爱学生,甘为人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严谨治学,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勤以敬业等等。这种一致性所表达的,正是古今中外教师所应具备的共同的职业道德,也正是对我国《教师法》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很好注解。这种一致性也无可辩驳地表明,即使今天的社会正在进行重要的变革,这些共同的职业道德仍然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同样也是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

(二)关于问卷调查的设计

基于上述,我们在考虑教师调查问卷的设计时,主要围绕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师德建设、职业形象等五个方面开展,提出了33个问题。课题组于2005年6~7月在四川省部分一般高校作了抽样调查,对高校师德及师德建设的现状有了一个较为即时和准确的了解。

同时,基于对当前高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长,导致高校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引进了大量的年轻教师的这一现状,还专门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就个人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观单列了7个问题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1 172份,收回有效卷1 100份,回收率为93.86%。受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教师)

从调查教师的情况看,男女教师所占比例差别不大,基本持平;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教师比例仅占24.5%,占75.5%的教师工作年限均在10年以下,这与近几年高校大量引进青年教师,补充师资力量的事实是一致的;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仅占25.6%,毫无疑问,这一比例太小了,与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际需要及不适应。当然,这一比例与工作在10年以上教师所占的比例是大致差不多的,正是当前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晋升)的实际(即晋升高级职称一定是建立在一定的工作年限基础上的);从学历上讲,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占25.6%,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比例占50.9%,尽管这种学历构成不同学校存在较大差距,但总体上都普遍偏低,需大力提高。

学生是现代教育业中的主体,是师德最直接、最深切的感受者。加强师德建设

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师德理念,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想法,鼓励他们为师德建设提意见和建议,以利于从学生的角度来发现存在的问题,思考师德建设的着力点。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份学生调查问卷,共4个问题,在大学一、二、三、四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了调研,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支持和热情参与,共发出学生问卷1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83份,回收率为98.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