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省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策略

浙江省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策略

时间:2022-11-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浙江的资本市场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大体相符,总体态势相对较好,尤其“十五”期间发展较快。全省的股份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公开发行股票,累计筹资583亿元。根据浙江省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全省股份有限公司的实收资本中,51.1%来自于个人。浙江省获准的发债金额是各省(市、区)中最多的。浙江是全国期货业大省,期货中介机构数量、经营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浙江省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策略(6)

一、浙江省的资本市场概况

资本市场通常是指中长期资金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产权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等。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浙江的资本市场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大体相符,总体态势相对较好,尤其“十五”期间发展较快。现将资本市场各组成部分的基本情况分述如下:

(一)股票市场

1.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2005年末,浙江省共有股份有限公司766家,其中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有87家,在证券公司股份代办转让系统(以下简称代办转让系统)挂牌交易的有2家,已通过辅导验收和正处在辅导期的股份有限公司99家;此外,在中国香港、新加坡上市的公司有19家,另有数十家股份公司正在积极筹划去境外上市。目前,浙江省的上市公司数量仅次于广东、上海和江苏(7),居全国第四位。全省的境内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杭州(28家)、宁波(19家)和绍兴(17家)等三市;2005年末,这三市在沪深上市的公司共有64家,占全省境内上市公司总数的3/4左右。到2005年底为止。全省的股份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公开发行股票,累计筹资583亿元。

表1 2005年末浙江省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分布

续表

img49

资料来源:中国证监会浙江证监局。

浙江省的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下列特点:一是与我省的经济形式结构相一致,民营资本占主导地位。根据浙江省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全省股份有限公司的实收资本中,51.1%来自于个人。2005年末,全省有55家民营企业在沪深证交所A股市场上市,约占全国民营上市公司总数的25%左右,数量为全国第一。二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规模较小,但成长性较好。据统计,2005年末,嘉兴、温州、台州等地221家股份公司的股本总额为113.04亿股,平均每家股本总额为5115万股。同期,浙江省在沪深上市的公司的户均资产总额为16.8亿元,低于沪深上市公司的户均资产总额平均值;全省上市公司的户均股本为2.77亿股,只相当于全国平均值(5.18亿股)的53.5%。另一方面,浙江省的股份公司成长性较好,具有“专、特、精、优”等特点,其中部分企业已成长为“小巨人”,如万向钱潮、浙江阳光、农夫山泉等。三是股市市值占GDP的比重还明显偏低。国际上,股市市值平均占GDP的93%左右,其中发达国家为130%左右。2005年末,全国为18%,而我省仅为6%。这表明直接融资数量还严重不足。

表2 浙江省股份有限公司实收资本来源

img50

资料来源:中国证监会浙江证监局。

2.中介机构。2006年8月末止,浙江省共有法人证券公司6家,法人不在浙江的证券公司多数都在浙江设立了营业机构;全省共有证券营业部194个,另外还有证券投资咨询机构9家,证券服务部84家。2006年1月至8月,证券交易量达到10588.98亿元,占全国交易量的10.25%。

(二)企业债券市场

我国目前的债券市场包括国债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和金融债券市场。这里主要讨论企业债券市场。目前我国发行的企业债券有中长期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两种,前者由国家发改委管理,后者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

企业中长期债券目前尚未“放开”,仍然由国务院特批。2004年起允许地方企业申报,由省(市、区)组织好需要发债的项目,然后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到2006年上半年止,浙江省累计获准发行100亿元,其中2005年50亿元,2006年初(第一批)40亿元。获得批准的主要是交通、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政府项目,如2006年初浙江省获准的40亿元债券中,嘉兴高速25亿元,浙江能源15亿元。今后,政府项目会有所减少,符合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民营企业项目也会得到支持,比如浙江省已经上报待批的2006年第二批81亿元债券中,就有民营企业项目。2006年,全国计划发行企业中长期债券1000亿元,其中中央企业500亿元,地方企业500亿元,各占一半。浙江省获准的发债金额是各省(市、区)中最多的。各省获准发行的企业中长期债券主要向省内公众及企业销售,若要去他省销售,需经他省发改委批准同意。

企业短期融资券是期限不超过一年的债券,于2005年5月开放,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管理。需要发债的企业向具有主承销商资格(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查批准的商业银行及证券公司)的金融机构提出申请,发债金额上限为企业净资产的40%;主承销商对申请发债的企业进行评估、分析,得到肯定后,再由第三方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然后由主承销商向中国人民银行申报,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发债企业与中国人民银行不发生直接关系;中国人民银行仅审查申报材料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符合了,便予以核准。企业短期融资券在银行同业间货币市场上发行,不向社会公众销售。其最大优势在于利率,目前为3%—4%,比银行贷款低得多。但发行短期融资券要求发债企业的财务制度非常规范,并且要按季度披露相关信息。因此,虽然没有规定发债企业的规模下限,但是它仅适合于大企业,不适合中小企业。2005年5月至2006年2月,浙江省的发债金额为53.5亿元,有4家企业即省交通投资集团、万向集团、横店集团和杭州城建集团参与发债。2006年1月至11月,浙江省的发债金额为48.4亿元(核准58.4亿元,其中杭州城建集团有10亿元债券推迟发行),仍然是上述的4家企业。

(三)产权市场

产权市场属于相对辅助性的资本市场,并且具有天然的地域性。一般而言,它主要是为有限责任公司、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提供产权交易平台。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产权市场承接了许多国有资产转让业务,有力地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2005年末,全省共有产权交易机构33家,其中省级1家,市(地)级10家,县级22家。目前全省各市(地)中,除舟山市外,都有了产权交易机构,少数经济发达的县级市也有了产权交易机构。全省产权交易成交额,2004年为50.32亿元,2005年达到60亿元。

(四)期货市场

浙江是全国期货业大省,期货中介机构数量、经营规模均居全国前列。全国期货业监管和创新的措施基本上都在浙江先行试点。浙江首推并试点的期货保证金独立存管体系,为目前在全国率先应用的保证金安全存管体系奠定了基础。2006年8月末止,全省共有期货经营机构52家,其中期货公司13家,期货营业部39家,是全国机构最多的省份之一。有6家期货公司排在全国前20名,2家公司排在全国前4名,代理交易量2.67万亿元,占全国代理交易量的19.75%,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位。

(五)中长期信贷市场

银行类机构的“中长期贷款”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贷款,其中主要是“基本建设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同时还有“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和“其他中长期贷款”。由于中长期贷款具有资本贷款性质,因而中长期信贷市场通常也被看做是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2005年末,浙江省金融机构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为6430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7.55%,占全国金融机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的7.25%。2005年,浙江省该项贷款的新增额为685亿元。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量考察,目前,中长期信贷市场仍然是浙江省资本市场中分量最重的一部分。

二、目前浙江省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本市场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并发展成长的。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来的概念。所谓“多层次”,大体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横向”区分,也就是从大类金融产品上区分。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产权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中长期信贷市场等。二是“纵向”区分。资本市场的各个组成部分为适应不同的客户需求,又可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市场。比如,多层次股票市场、多层次债券市场、多层次产权市场、多层次金融衍生品市场等。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包括浙江省的资本市场),从“横向”层面看,除了金融衍生品市场外,其余各类市场基本上都有,应当说基本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从“纵向”层面看,则可以发现,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将在后文中进行评述。

由于全国各区域中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各区域中的资本市场在全国统一的“大框架”内,还应当有适当的地方特色。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经济活力较强,市场化程度较高。因此,浙江省的资本市场也必须与上述经济状况相适应。从这一角度考察,当前浙江省的资本市场发育是相当滞后的。这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一)股票市场发育极不完善

1.规模严重偏小。如前所述,全省上市公司的市值仅占GDP的6%,仅及全国平均值的1/3,世界平均值的1/15。

2.股份有限公司中,股票能够交易的公司比重太低。2005年,浙江省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只有1/9的公司的股票能够公开交易。本来,如果股票市场完善,是金字塔式的多层次市场,那么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公众公司”,所有公司的股票都将能找到可供其公开交易的相应场所。但是,由于我国的现行股市只具有“金字塔”顶端的沪深主板和二板市场,缺乏广大的中下层基础性、区域性市场,以致出现上述情况。

3.股份有限公司数量偏少,占全部企业的比重甚低。2005年末,浙江省仅有股份有限公司766家,而浙江省的企业总数十分庞大,仅乡镇企业就有112万余家。股份有限公司的数量之所以偏少,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公开发行”的门槛高,股份公司要实现股票“公开交易”的门槛也很高,严重影响了企业“股份化”改造的积极性。

4.现行股票市场体制中的“行政化”缺陷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本来,作为“市场经济之王”的股票市场是以自由企业、自由市场为基础的。股份有限公司是“政企分开”的,金字塔式的多层次二级市场是在自由开放的一级市场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而我国现行股票市场体制的“行政性”却相当强。一级市场是受行政控制的,企业只有在证监会批准上市后才允许公开发行;二级市场只有全国性的沪、深两家证券交易所,而没有基础性、区域性的交易场所;上市公司中的大多数是政企未分开的国有控股公司。在这样的体制下,首先,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数量和总规模难以迅速拓展。其次,造成股票市场的功能不全,以致风险投资因缺乏必要的退出渠道而难以有效发展,中小企业的资产证券化也将难以有效推进。显然,这对技术创新和优化资源配置是相当不利的,尤其是对于浙江这样的民营中小企业众多、成长型企业众多的省份的经济发展更为不利。再次,也十分不利于股票市场自身的健康发展。比如,大量的行政审批势必诱发寻租、滋生腐败;上市公司由于缺乏顺畅的进退渠道,因而竞争不足,难以优胜劣汰、始终保持良好的总体素质;同时,还会迫使政府因为害怕影响社会稳定而为退市的劣质公司“买单”。

(二)企业债券市场发育严重滞后

本来,债券作为企业的重要融资工具,是企业优先于股票考虑选择的直接融资工具。但目前我国由于处在自1993年6月末开始的“加强宏观调控”中,为整顿金融秩序、抑制金融风险,企业债券市场曾被暂时关闭,目前还处于恢复后的初始时期,许多工作尚未进入“轨道”,因而相对于经济发展需要,其发育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

1.总规模很小。如2005年,浙江的企业债券发行额为103.5亿元,仅占当年信贷增量的4.8%,其中,中长期债券发行50亿元,占中长期信贷增量的7.3%,短期融资发行额53.5亿元,占短期贷款增量的3.6%。不论用什么标准衡量,都小到不成比例的地步。

2.发行面极窄。目前,企业中长期债券还处于由国务院特批的状态,连名义上的“市场化”都没有。因此,只有特大型企业才有机会获准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虽然已经“市场化”,任何企业都可以申请发行,但实际上由于受有关各种程序规定的约束,只有特大型企业发债才是“划算”的。因此,2005年,两者共计,全省只有六家企业发债,不但广大中小企业毫无机会,而且即使是大型企业,绝大多数也只能望洋兴叹。

3.品种单一。目前,企业债券品种十分单一,仅有中长期债券和短期融资券,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急需多样化。比如,应当尽快推出信用债券、抵押债券、多边信托债券、可转换债券等。

(三)产权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

1.产权市场尚“无法可依”。目前,对于产权市场,国家尚无统一的法律规范,作为依据的只有有关国有资产转让的暂行办法及省内的地方性、部门性规章,这对产权市场的健康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2.一些地方对产权市场的认识不到位,定位不清晰。省内一些地方只看到产权交易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当期效应,看不到产权市场在资源整合及优化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以致部分县市在当地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后,把原有的产权交易机构改为政府招投标中心,主要职能变成配合政府采购、土地拍卖、工程招标、经营权租赁等。

3.交易机构小而散,亟待整合规范。单从数量上看,浙江的产权交易机构不算少,区域分布也比较合理;但是单体实力弱,整体联系差,难以形成合力、发挥市场规模效应。同时又是多头管理,各地的产权交易机构的挂靠单位五花八门,有发改局、体改办、国资局、科技局、招投标办、打私办等。总之,亟待整合规范,以利形成合力。

(四)中长期信贷市场还应当进一步增强活力

在证券市场尚未充分发育之时,中长期信贷市场仍将是资本市场的“大头”。从而,应当不断顺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推出新的贷款品种及贷款方式,增强这一市场的活力。比如,省内一些成长型的特佳小企业,新建项目的规模往往大到与自有资本金不相称的地步,因而贷款困难。如果省内出现一些能接受以项目作为反担保的担保机构(专职或兼职的都行),那么,贷款便能顺利发放。又如,农户的开发性农业中长期贷款,也需要进一步放宽、发展等。

三、建设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原则、目标和措施要点

(一)在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资本市场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因而在建设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时,不能脱离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既不要“滞后”,也不能“超前”。

注意,这里讲的是“国民经济”,而不是“区域经济”。虽则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区域资本市场是通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但“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并不完全“同步”,尤其是在体制“转轨”未完成、经济运行中的“行政主导”还相当强烈的时候,两者的“不一致”会更多一些。强调“国民经济”,就是意味着在建设区域资本市场时,要有较强的全局观念,要防止在区域中形成吸纳资源的“黑洞”,继而给全局带来不利的影响。

还要注意“健康发展”。这意味着,一则,建设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是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促进经济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能通过过度吸纳资源而促成经济一时的高速扩张。二则,既要注意防范资本市场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又不能“过度反应”,而应当从对经济健康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综合考量。

2.尊重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资本市场是发达市场经济的产物。目前我国尚处于体制“转轨”时期,因而资本市场的发育难免打上深刻的政府推动印记。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特别要注意尊重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防止因行政干预过多而导致市场“扭曲”。尤其应当尊重“自由企业、自由市场”原则,并努力使得资本市场的各类主体都真正成为“政企分开”、预算硬约束的完备市场主体。

3.弘扬浙江精神,努力奋进、敢为人先

建设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是一场“硬仗”,其中最大的难点有二:一是“游说中央”。目前,资本市场建设的“决策”全部集中在中央。从而浙江要真正建成卓有成效的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必须努力游说中央“放宽政策”,让浙江先行试点。这是十分艰巨的任务,没有坚韧的毅力并付出巨大的努力是办不到的。二是“自我约束”。在省内可以自行决策(包括中央同意让浙江试点)的领域,有关政府能否愿意按照市场经济一般原则放弃“控制”而仅仅扮演监护人角色,这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面对这两大难点,显然,省内有关部门唯有弘扬浙江精神,努力奋进、敢为人先,像省内的民营企业那样,“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才有可能获得完满结局。

(二)实现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目标的措施

浙江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与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机构健全、市场主体完备、体系合理、创新活跃、服务便捷、市场发达、交易自由、辐射能力强劲的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从现在开始的十五年中,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五年打基础,十年建框架,十五年基本建成。”也就是,从现在到2010年,打好基础,包括取得必要的“政策条件”,或者中央“开放”,或者同意浙江先行试点;到2015年,形成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本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符合总体目标要求的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措施要点如下:

1.按“自由企业、自由市场”原则造就基础性、区域性股票市场

建设多层次股票市场,着力点要放在造就基础性、区域性股票市场上。因为目前这一块是空白,只有补上了,才能形成多层次股票市场。

第一,放开一级市场,股票发行实行登记制,并使发行者承担发行风险。任何自然人和预算硬约束的法人,都可以依法申请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并向社会募股。证监部门仅做程序性审核,符合法律规定者允许登记、发行(有关条件由中介机构负责审核,并承担法律责任)。发行须由证券公司代理,若在规定期限内“冻结”的资金数量不敷募股金额,即为发行失败,“冻结”的资金全部退还给投资者。

第二,设立公告牌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成功后,股票便可以在代理发行的证券公司挂牌转让,这就是公告牌市场。在公告牌市场挂牌届满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后,如业绩优良,可由代理发行的券商推荐去当地的柜台交易市场交易。

第三,设立柜台交易市场。按经济中心城市组建柜台交易市场,实行会员制,会员为城市中的券商。在柜台交易市场交易届满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公司,如业绩优良,可由柜台交易市场向主板、二板市场推荐,由沪深证券交易所按标准择优“录取”。同样,在主板、二板市场上市的公司,若业绩欠佳,则要退回柜台交易市场,业绩再欠佳,则退至公告牌市场。

需要郑重指出,以上三点措施乃是造就基础性、区域性股票市场的必要措施,是造就金字塔式多层次股票市场的核心,也是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关键问题。这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必须“突破”。否则,“建设”难以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而一旦“突破”,就“满盘皆活”了。即便从全国角度看,这也是必须“突破”的。否则,股市便走不出“资金市”、“政策市”、“投机市”的怪圈,上市公司的质量也无法优化,证券公司也会缺乏稳定、广阔的驰骋天地,进而股市也就无法真正地成熟。因此,最近五年内,必须努力向中央争取政策,或者允许浙江试点,或者“全国开放”。如果浙江获准试点,则应在条件较好的城市(如宁波、绍兴)先试点,然后再全面铺开。

第四,大力推进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指企业以未来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为支持,发行证券进行融资,并使资产合理流动。一个公司,只要有合适的项目和稳定的现金流,就具备了发行相关产品的条件。目前,资产证券化已成为欧美金融市场的主流之一。2005年9月末,美国资产证券化规模已达7.9万亿美元,占美国债务市场的31%。资产证券化也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工具。德国自2000年以来,已经给五万户中小企业提供了170亿欧元的证券化贷款;同时期,西班牙也给中小企业提供了160亿欧元的证券化贷款。在我国,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有强大的需求和迫切性。尤其浙江,中小企业既多、成长性又好,资产证券化的前景十分广阔。只要基础性、区域性股票市场“上马”,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就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这将会大大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第五,顺应基础性、区域性股票市场的发展,积极发展各类中介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尤其应当注意为浙江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造就一批规模大、素质高的法人;并在社会大环境中造就一批高素质、有影响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

第六,支持与推动更多的公司去沪深和境外上市。

2.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第一,要努力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与发行面,使企业债券真正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尤其要尽快使财务状况符合发债要求的中型以上企业都能利用债券市场融资。

第二,努力用好短期融资券。要努力研究利用短期融资券的“市场化”规定,使浙江企业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比如,能否运用“松散型”企业集团形式,使一些中小企业或者集合起来,或者在特大型企业的庇护下发债等。

第三,努力扩大中长期债券发行,要充分利用债券市场正在逐步完善的时机,争取更多的发债项目和额度。

第四,积极向中央争取在浙江进行进一步开放债券市场及发行各种新品种债券的试点。

3.规范与完善产权市场

第一,要进一步明确产权市场的定位,使产权交易机构面向各类非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服务,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作用。

第二,对全省的产权交易机构进行合理的整合,形成整体功能强劲的全省性产权交易体系。

第三,积极探索产权交易机构的“民营化”道路,使之最终成为“政企分开”的独立市场主体。

4.其他

第一,努力促进期货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二,不断改进中长期信贷市场,增强市场活力,使之能不断创新中长期信贷产品,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第三,加强与完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随着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育,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也将增加,因此一定要注意防范。监管部门应当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不能再像金信信托事件那样,直到“窟窿”很大了才被发现。要研究与解决好省、市政府与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及信息共享问题,这是有效防范风险的关键。

第四,根据国家政策许可,适时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注释】

(1)本文系2006年浙江省政协会议民建团体提案。刊于《浙江金融》2006年第3期。合作者:娄梦雯、毕建江。

(2)按“老口径”计算,若按“新口径”计算,还要高得多。

(3)刊于《浙江经济》2006年第9期。

(4)刊于2006年11月10日《预测与分析》。

(5)2006年冬文稿。

(6)刊于2006年12月29日《预测与分析》。

(7)截至2006年12月21日,广东192家,上海185家,江苏101家,浙江95家,北京94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