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时间:2022-11-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资本在运动过程中,要依次通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先后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家要进行生产,首先要用手中的货币到生产要素市场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正是由于货币资本所购买的物质内容的特殊性,使得这个购买阶段成为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与其他经济学的理论区别在于,其他经济学认为,工资是工人一天劳动量的交换价值。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产业资本在运动过程中,要依次通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先后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1.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购买阶段

资本家手中拥有一定的货币并作为资本来使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之一。产业资本家要进行生产,首先要用手中的货币到生产要素市场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这个阶段,资本家作为买者出现于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他的货币转化为商品,或者说,完成“货币—商品”这个生产要素购买行为。

这个购买阶段可以用下式表示:

其中,G代表货币,W表示商品,Pm代表生产资料,A代表劳动力。

在资本家实施购买行为前,资本的价值形式是货币,我们把货币形态的资本称之为货币资本G,它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合称为生产要素),为创造剩余价值作好物质准备。

G—W这个流通过程自然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也就是说G的价值量与W的价值量应该相等。从这个角度看,G—W这个流通阶段好像是一般的商品流通阶段g—w,其中g为普通货币,w为一般商品。但这两个购买行为具有本质的区别,这是因为作为资本的货币G所购买的物质内容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的基本要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且一定要包含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资本家才可能获得剩余价值,其实质是为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做准备。然而普通货币g所购买的是满足自己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可以是生产资料也可以是生活资料,但一定不包含劳动力。正是由于货币资本所购买的物质内容的特殊性,使得这个购买阶段成为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

在实施购买行为时,必须以资本有机构成[1]为依据。一方面要依据资本技术构成购买与劳动技能相适应的劳动资料,尽量使劳动力和劳动对象能有效结合。如所聘请的工人不会用电脑、不懂现代化生产工具,购买再先进的自动化机床和生产工具也只能是个摆设,对于生产剩余价值不能充分发挥任何作用,而且带来资本的浪费。另一方面要依据资本价值构成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数量上保持恰当的比例,在等价交换的条件下若生产资料太少不能吸收劳动工人的必要劳动则要亏损,若恰好能吸收必要劳动则盈亏持平,若生产资料太多超出了所有剩余劳动的数量则有闲置的生产资料,所以必须购买恰好能吸收劳动工人全部剩余劳动的生产资料为最优。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没有充分的生产资料,买者所支配的超额劳动就不能得到利用;他对于这种超额的支配权就没有用处。如果现有生产资料多于可供支配的劳动,生产资料就不能被劳动充分利用,不能转化为产品。”[2]

G—A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一个具有特征性质的行为,因为它是以货币形式预付的价值得以实际转化为资本,转化为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的重要条件,即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支付的是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并非工人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工资只是一个伪装的形式。在工资的形式上,劳动力一日的价格,表现为这个劳动力在一日中付出的劳动的价格,以致这个劳动力在6小时劳动内生产的价值,表现为这个劳动力12小时的工作或劳动的价值。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与其他经济学的理论区别在于,其他经济学认为,工资是工人一天劳动量的交换价值。这些经济学之间的区别则在于,认为这个交换价值低于相应的劳动量所物化的价值的原因,是工人受到欺诈和压迫,或是工人自身的贫穷或工人自身的没文化或没水平,或是工人的自愿。但马克思的理论则认为,劳动量根本不具有交换价值,在工资的形式中实际交换的是劳动力在一日之内的使用权。这种交换不同于我们付钱给理发师,让他给我们理发的交换,也不同于我们包下出租车一天,让出租车司机专门为我们开车,因为我们支付给出租车司机的并不是他一天的工资加汽车的折旧与油料的消耗,而是他一天的经营收入。如果该司机受雇于出租车公司,这一收入中除了他一天的工资加汽车的折旧与油料的消耗外,还包含归公司所有的剩余价值;如果司机是个体户,即汽车是他自己的,也就不存在工资这个概念了。因此工资并不是工人一天劳动量的交换价值,即使这一交换是不等价的。G—Pm所以必要,只是为了实现在G—A中购买劳动量。

购买阶段一经完成,买者就不仅支配着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合称为生产要素)。更重要的是他还支配着一种劳动力的使用权,或者说,支配着一个比补偿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劳动量更大的劳动量;同时还支配着使这个劳动量实现或物化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因此,他支配的各种因素所能生产的商品的总价值量,比生产要素价值总量大,或者说,是一个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量。

因此,资本购买过程是资本价值由货币形式到生产形式的转化过程,或者简单地说,是由货币资本G到生产资本P的转化。可见,在这里首先考察的循环公式中,货币表现为资本价值的第一个承担者,而货币资本也就表现为资本预付的形式。

经过购买阶段,资本价值在数量上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由货币形式的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即由货币资本G转化为生产资本P。

2.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生产阶段

由于货币资本G转化为生产资本P,资本价值取得了一种实物形式,这种形式的资本价值不能继续流通,而必须进入消费,即进入生产消费。劳动力的使用,只能在劳动过程中实现。资本家不能再把工人当做商品出售,因为工人不是资本家的奴隶,并且资本家买到的仅仅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他的劳动力的使用。另外,资本家只能这样来使用劳动力,就是通过劳动力把生产资料作为商品形成要素来使用。因此,第一阶段的结果是进入第二阶段,即资本的生产阶段。

在第二阶段,劳动工人开始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里面再创造出劳动力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里面生产剩余价值。用公式表示如下:

在公式中,W代表商品,L表示流通过程中断,P表示物质资料生产过程,W′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即资本商品。

在生产过程资本以生产要素的形式而存在,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也称之为生产资本P,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生产资本的不同的组成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剩余价值时具有不同的作用,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若不考虑损耗,其价值通过劳动工人的具体劳动只能等价的转移到新的商品当中,也就是不变资本。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则是价值增值的惟一源泉,也就是可变资本。生产资料在它为资本家所有时,即使在生产过程之外,仍然是资本家的资本,劳动力却只有在生产过程之内,才是单个资本的存在形式。生产资料本身,只有在劳动力作为生产资本的人的形式存在,并能够和生产资料相结合时,才成为生产资本的物的形式或生产资本。如果说,劳动力只有在它的卖者即雇佣工人手中才是商品,那么相反,它只有在它的买者手中,即暂时握有它的使用权的资本家手中,才成为资本。因此,正如人类劳动力并非天然是资本一样,生产资料也并非天然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条件下,生产资料才取得这种独特的社会性质,正如只有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条件下,贵金属才获得货币的独特的社会性质,货币才获得货币资本的独特的社会性质一样。

生产资本在执行职能时,消耗它自己的组成部分,使它们转化为一个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量。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使新产品价值总量超过生产资本价值总量,也就是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新商品W′。所以,马克思说:“劳动力的剩余劳动使产品的价值超过产品形成要素的价值而形成的余额,也是资本的果实。劳动力的剩余劳动,是资本的无偿劳动,因而它为资本家形成剩余价值,一个无需他花费任何等价物的价值。因此,产品不只是商品,而且是孕育着剩余价值的商品。”[3]所生产出的新商品价值总量等于实际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与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之和。

生产阶段既然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所以,生产阶段在资本循环中是决定性阶段,决定了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最大值。

经过生产阶段,资本不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即由生产资本P转化为商品资本W′,采取生产资本的职能,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在价值量上发生了增值。

3.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销售阶段

产业资本家重新回到市场上,以售卖者的身份把生产出来的已经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售卖出去,换回货币。这时,资本又重新回到了最初的货币形式。但这个货币与开始预付的货币在数量上发生了变化,除了原先预付的货币以外,又带来了一个新的增加额,即剩余价值m。这样,商品资本又转化为增值了的货币资本。这一过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W′—G′

式中G′表示实现增值的货币资本。

从形式上看,W′—W′—G′是一般商品流通过程,把商品转化为货币。但从实质上看,它也是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销售阶段本身决定的。资本家销售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包含着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是作为已经增值的资本价值的存在形式。因此,处于销售阶段的商品,不仅是一般商品,而且是商品资本。销售阶段不仅是商品价值形式变化的一般商品的销售过程,而且是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从而是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

只要现在已经增值的资本保留商品资本的形式,停滞在市场上,生产过程就会停止。这个商品资本既不会作为产品形成要素即生产资本起作用,也不会作为价值形成要素即货币资本起作用。由于卖的速度不同,同一个资本价值就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作为产品形成要素和价值形成要素起作用,再生产的规模也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扩大或者缩小。流通过程推动了新的潜能产生,它们影响资本的作用程度,影响资本的扩张和收缩,而和资本的价值量无关。流通过程因没有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所以不增加新的价值,但它影响资本的作用程度,即影响资本的增值程度,因而资本宁愿从提高的作用程度所带来的剩余价值中割让一部分给流通过程以便能够提高其总的增值水平。因此,尽管个人、中介机构和商业机构因参与了流通过程而分了一杯羹,但并不意味着所谓的“社会劳动”创造价值。如果新商品只卖掉一部分,有可能只补偿预付资本价值,而不能实现剩余价值;如果卖掉的太少,有可能不仅不能实现剩余价值,甚至不能补偿预付资本价值,最终还会导致破产。所以说,销售阶段非常重要,关系到资本循环能否正常进行和资本家的命运。

经过销售过程,资本的价值量不发生变化,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采取商品资本的职能,使商品转化为货币,实现包含在商品当中的剩余价值。

4.产业资本总循环

产业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阶段,相应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式,实现价值增值,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分别执行不同的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要素,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促进雇佣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包括着剩余价值的新商品;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出售商品,实现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用公式表示如下:

资本的循环,一方面只有不停顿地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才能正常进行。如果资本在第一阶段G—W停顿下来,货币资本就会凝结为贮藏货币;如果资本在生产阶段停顿下来,要么生产资料就会闲置不起作用,要么劳动力就会处于失业状态;如果资本在最后阶段W′—G′停顿下来,卖不出去而堆积起来的商品就会把流通阻塞。另一方面,资本在其运动的每一阶段上,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只有完成每一阶段上的相应职能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转化为新的形式。在循环过程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中,产业资本都被限定在一定的形式上: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所以说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并不是独立的资本,自身不能增值,而是产业资本循环在特定阶段所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是依次采取这三种形式的。产业资本只有在完成一种和它的当前形式相适应的职能之后,才取得可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和采取相应职能形式。在这个运动中,预付的价值不仅被保存下来,而且实现了增值。最后,在销售阶段,它回到总过程开始时它原有的形式货币。因此,这个总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

在产业循环的这三个阶段中,购买和销售两个阶段属于流通过程,生产阶段属于生产过程,所以产业资本循环是三阶段的统一,也是两过程的统一。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生产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价值和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流通过程只使资本的价值形态发生变化,并不引起价值增值。但是,资本循环运动也不能离开流通过程,否则资本家既无法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也无法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表5-1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阶段和三职能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