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提高水稻的抗逆性

提高水稻的抗逆性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春旱对感光型杂交水稻生产影响不大,但是对其制种却极其不利。因此,提高水稻新品种的耐旱性十分必要。旱稻中的粳型所占比例高达80.4%。在华南、华中双季稻区,这种现象几乎每年均会区域性出现。就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而言,提高新组合的耐盐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水稻生产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造成减产和失收。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的耐涝性培育目标,应将重点放在苗期至成株期,特别是抽穗扬花期的耐涝性鉴定筛选培育。

水稻新品种和新组合均需要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即具有抵御非生物因子造成的威胁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表明该品种(组合)的适应性越广。在全球生态环境不断出现异常的今天,提高水稻抗逆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在水稻生产上人们普遍关注的抗逆性主要有耐旱性、耐冷性、耐盐性、耐碱性、耐涝性、耐热性等。

1. 提高耐旱性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中遇到旱灾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两年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南各省旱灾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干旱时间长,部分地区甚至三四个月不下雨;部分农田的玉米、小麦、水稻因缺水干枯死苗。春旱无水播种导致推迟插秧,秋旱影响抽穗灌浆造成减产是水稻常见的旱灾表现。虽然春旱对感光型杂交水稻生产影响不大,但是对其制种却极其不利。因此,提高水稻新品种的耐旱性十分必要。提高水稻新品种耐旱性的育种技术路线与提高水稻抗病虫性相同,同样是先筛选挖掘新的耐旱种质基因,再通过杂交、回交、测交或DNA导入、转基因等成熟的技术手段进行品种改良、新品种培育,进而获得强耐旱的新品种保证其在遇到旱灾时依然稳产高产。

在栽培稻和野生稻种质资源中拥有许多强耐旱的种质基因。我国旱稻品种占地方品种的6.62%,集中在云南、广西、贵州及海南这4个少数民族较多的省(自治区)。旱稻中的粳型所占比例高达80.4%。云南是我国旱稻最多的省份(1 332份),广西居第二位(462份)。在广西栽培稻农家品种中拥有462个旱稻品种。经调查发现在来宾市、玉林市、崇左市、南宁市的许多原生地存在有极其耐旱的野生稻种质资源,这些种质对提高水稻新品种、新组合的耐旱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通过对它们的合理利用将可以很好地解决水稻苗期、成株期遇强旱减产的问题。

2. 提高耐冷性

倒春寒与寒露风是我国水稻生产过程中频发的自然灾害。在华南、华中双季稻区,这种现象几乎每年均会区域性出现。因此,提高水稻新品种的耐冷性十分必要。提高水稻新品种的耐冷性,依然要从鉴定筛选抗源开始。找到了强耐冷的抗源,就有了改良、提高新品种耐冷性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广西和广东的国家野生稻圃的科研人员对新收集的野生稻种质资源进行了耐冷性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新的强耐冷抗源。陈成斌发现广西普通野生稻中有2.53%的参试材料达到苗期耐冷1级水平,有7.14%的参试材料达到开花期耐冷1级水平。他在野外考察跟踪调查时发现,有些野生稻种质在华南地区1~2月三九寒天的中午还能开花授粉结实,具有很强的耐冷性,是水稻耐冷性育种最好的物质基础。利用这些种质能够加强晚造品种抵御寒露风的能力。

3. 提高耐盐性

由于我国沿海滩涂和盐碱地面积较大,因此非常需要具有高抗盐碱的作物品种。就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而言,提高新组合的耐盐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华南稻区有许多沿海滩涂地,在我国水田较少的情况下,培育出强耐盐性的新品种有利于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稻谷粮食总产量,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国的栽培稻和野生稻种质资源中均有强耐盐的种质基因,在栽培稻种质资源中有耐含盐量1.5%以上的耐盐品种,在野生稻种质资源中有耐含盐量2.0%以上的耐盐种质。这些种质基因是提高水稻新品种耐盐性的物质基础。水稻耐盐性育种可以采用与其他抗性育种相似的技术路线、方案以及创新的技术方法。只是在育种亲本、供受体的选择上必须选用具有强耐盐性的品种,要对杂交后代或转基因后代单株进行耐盐性鉴定评价,筛选出既有高产、超高产特性又有强耐盐性的单株,发展成为新品种。再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展示试验、地方级与国家级区域试验,申报国家新品种保护权,获得地方及国家新品种推广应用的合法地位。

4. 提高耐碱性

耐碱性与耐盐性虽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是鉴定方法和育种技术基本相同。培育的耐碱品种主要应用于盐碱地种植。

5. 提高耐涝性

我国华南地区在夏季经常出现大雨、暴雨天气,造成洪水泛滥。水稻生产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造成减产和失收。目前我国还有不少的低洼水田,雨季常常处在深水状态,只能栽培低产的深水稻品种,不利于国家粮食总产量的提高。因此,在育种过程中需要提高新品种的耐涝性。选育出的新品种要在水淹稻区进行多点多次重复试验,筛选出适应性广的强耐涝新品种。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的耐涝性培育目标,应将重点放在苗期至成株期,特别是抽穗扬花期的耐涝性鉴定筛选培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