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稻土的矿物类型

水稻土的矿物类型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土地资源漓江流域各种类型土地面积总共有126699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5114公顷,占流域总面积的10.66%。按现有耕地面积计算,全流域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067公顷,低于桂林市人均耕地0.071公顷的平均水平,土地资源数量较小。漓江流域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类型多种多样。棕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宜旱地作物和林业生产。表土有机质含有量较高,石灰性反应强烈,pH值7.9。
土地资源_桂林漓江志

第一节 土地资源

漓江流域各种类型土地面积总共有126699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5114公顷,占流域总面积的10.66%。按现有耕地面积计算,全流域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067公顷,低于桂林市人均耕地0.071公顷的平均水平,土地资源数量较小。

漓江流域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类型多种多样。从地貌条件看,既有山地,也有丘陵、平地;从资源类型看,除了耕地外,林地类型齐全丰富,园地、草地、河滩、水域均可开发,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各自的适宜性广开生产门路,发展多种经营,发挥土地的潜力,增加经济效益。

漓江流域山多地少,且多石山。2001年流域内有农业人口199.98万人,农民人均耕地仅有0.071公顷,人多地少的矛盾比较突出。加上山区农村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重用轻养,水土流失严重,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下降,耕地生产力也处于下降趋势。流域内农民多以柴薪为生活能源,由于薪炭林供不应求,阔叶林越砍越少,越砍越稀,“砍杂种杉,砍杂种竹,砍杂种果”,经济(竹、果)林上升,导致森林资源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生态林大为减少,造成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地区可能导致出现石漠化。当务之急是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的扶持下,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工作,逐步调整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

土壤类型及分布

漓江流域位于湘桂走廊西南端,南岭山系的西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中、低山地形,有喀斯特山地、丘陵、台地。其土壤以红壤为主,pH值4.5~6.5。河流冲积母质为砂壤土和水稻土,土层深厚,耕作性良好,是水稻和蔬菜高产区。棕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宜旱地作物和林业生产。依其成土的母质可分为冲积土、红壤、石灰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草甸土、水稻土等8个土类,21个亚类,64个土属。

img31

流域土壤

冲积土 有河流冲积土、洪积土两个亚类,有酸性潮沙土、耕型酸性潮沙土、耕型酸性潮泥土、耕型石砾土、耕型砾质土5个土属,6个土种,主要分布在江河两岸的平原地区。

红 壤 有红壤、黄红壤、红壤性土3个亚类,有第四纪红土壤、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砂页岩红壤、耕层砂页岩红壤、耕型砂岩红壤、页岩红壤、砂页岩黄红壤、页岩黄红壤、耕层砂页岩黄红壤、砾石红壤性土、耕型砾石壤性土等13个土属及18个土种,分布在漓江流域的低丘地带,一般在海拔500米以下。

石灰土 有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3个亚类,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耕型棕色石灰土、淋溶红色石灰土、耕层淋溶红色石灰土5个土属,10个土种,一般分布在海拔150~500米的山地。

紫色土 有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2个亚类,砂古岩酸性紫色土、耕型砂页岩酸性紫色土等4个土属,4个土种,流域内海拔150~1000米之间均有分布。

黄 壤 有黄壤、灰黄壤2个亚类,砂页岩黄壤、花岗岩黄壤、砂岩黄壤、页板岩黄壤4个土属;一般分布在海拔700~1300米的低、中山上。

黄棕壤 有山地黄棕壤、山地草黄生棕壤2个亚类,花岗岩黄棕壤、页(板)岩黄棕壤、砂页岩黄棕壤3个土属,分布于海拔1300~1800米之间的中山上。

草甸土 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孤山山顶或山间洼地,面积较小。

水稻土 水稻土主要分布在丘陵、平原区,有7个亚类,30个土属,99个土种。

淹育性水稻土亚类:分为红土母质、沙页岩母质、河流冲积母质、花岗质母质、棕色石灰土母质、紫色岩母质、硅质灰岩母质、硅质页岩母质、洪积母质、紫色岩母质、红色石灰土母质等11个淹育性土属,32个土种,多分布在水利条件较差的丘陵。

潴育性水稻土亚类:分为红土母质、沙页岩母质、河流冲积母质、洪积母质、花岗岩母质、棕色石灰土母质、紫色岩母质、硅质页岩母质等8个土属,34个土种,多分布在平原、广谷、缓丘的地方。

潜育性水稻土亚类:分为潜底田、冷浸田、冷底田3个土属,6个土种,分布在河流两岸及一些地下水位高或地表长期渍水的低洼山田、丘陵坑田。

沼泽性水稻土亚类:有烂湴田、碳质黑泥田、埋藏黑泥田3个土属,8个土种,多分布在丘坡间低谷洼地或石灰岩区小盆地。

盐渍(石灰)性水稻土亚类:仅有碳酸盐渍性水稻土1个土属,16个土种。

矿毒性水稻土:分废水田、非金属矿毒田、金属矿毒田3个土属,3个土种,多分布在近工矿区,因工矿废水污染而成。

侧渗型水稻土亚类:因地下水由一方侧渗漂洗,使土体中的铁锰等物质随水流失而产生灰白色漂洗层。零星分布在较高的坡地上。

土壤特征

冲积土 酸性潮沙土: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发育而成。土壤表土层有机质、全氮含量中等。速效磷、钾缺乏,pH值6.5左右,酸性至中性。

耕型酸性潮沙土:由酸性潮沙土垦殖而成。土体深厚,质地疏松,土壤平均有机质1.43%,酸性。由于土质疏松,质地偏沙,保水保肥力弱,供肥力强,作物易脱肥。

耕型酸性潮泥土: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发育而成,土壤土体深厚,质地疏松,结构良好,PH值6.2,酸性。保水保肥力强,宜耕性好,发苗快而齐,肥劲足而稳,主要宜种甘蔗

耕型石砾土:壤沙、石、泥相混,缺乏层理性。石砾含量在30%以上,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速效磷、钾中等,酸碱度为弱酸至酸性。根据砾石含量多少,分为石砾土、多砾土2个土种。

石砾土:土壤缺乏里层,耕层厚薄不一(11~24厘米),含量较低,平均14.8厘米,耕层含石砾30%~50%。沙壤质,无结构,松散,呈微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较低,pH值6.3,耕层之下即母质层。因含砾石多,漏水漏肥,供肥和抗旱力差。

多石砾土:由洪积物发育而成。耕层平均厚度在13.5厘米左右,一般无结构,构散,呈微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一般,pH值6.5。宜种青麻。

耕型砾质土:由洪积母质发育而成。土壤缺乏层理性,耕层含石砾在30%以内,耕层为14厘米,平均有机质含量较低,土质较松,呈微酸性反应,宜种性差。

石灰土 灰岩风化发育而成。土体多含钙质,有不同程度的石灰性反应,呈中性或微碱性。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常呈黑色或棕色,质地疏松,结构良好。

黑色石灰土:由石灰岩风化的残积物和植物枯枝落叶相混发育而成。表土有机质含有量较高,石灰性反应强烈,pH值7.9。

棕色石灰土:由石灰岩残积或山坡积物发育而成。全氮、磷、钾含量一般,PH值7.0。

含砂棕色石灰土:有机质含量较高,全氮、磷、钾含量一般,PH值7.0。

棕泥土:有机质为2.11%,全氮为0.14%,速效磷5.8ppm,速效钾95ppm,PH值7.4,保水保肥力强。

含砂棕泥土:有机质为2.43%,全氮为0.16%,速效磷7ppm,速效钾106ppm,PH值7.4,土壤宜耕期长,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好。

砾质棕泥土:有机质为2.1%,全氮为0.16%,速效磷4.5ppm,速效钾106ppm,pH值7.05,土壤结构差,砾石含量低,耕作不便,保水保肥力弱,供肥力不强。

铁质棕泥土:有机质2.32%,全氮0.14%,速效磷6.5ppm,速效钾98ppm,pH值7.09,土壤宜耕期中等,保水保肥力强,宜种性广,但供肥力弱。

淋溶红色石灰土: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含量较高,速效钾中等,pH值表土层为7.3,中性;底土层为7.8,碱性,但速效磷含量缺乏。

耕型红色石灰土:由红色石灰土垦殖而成。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但磷、钾较缺乏,土壤中性。由于土层深厚,质地粘重,结构差,供肥力弱,熟化度低。

红 壤 第四纪红土红壤:由第四纪红土发育而成,表土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心土和土底层养分较低,速效磷钾含量缺乏,弱酸。

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由第四纪红土壤垦耕而成。速效磷、钾不足,质地适中,疏松,弱酸,pH值6.2。

砂页岩红壤:由砂页岩母质风化发育而成。表土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心土和底土层养分低,土体可分为薄、中、厚三种。薄层土熟化度低,植被常自生自灭;中层土能长期生长灌丛林,有枯枝落叶层;厚层土深厚,有一定肥力。

耕层砂页岩红壤:由砂岩红壤垦殖而成。酸性,pH值4.8左右。

耕型砂岩红壤:土壤有机质缺乏,速效磷、钾含量一般,质地轻,通透性好,养分分解快,保水保肥力差,抗旱力差,pH值6.6。

页岩红壤:土质粘重,耕作性差,通透性差,有效磷缺乏,PH值6.3。

耕型砂页岩红壤:土质粘重,通透性差,PH值6.3。

砂页岩黄红壤:主要由砂页岩山坡、残积物发育而成。表土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高达9%以上,pH值5。酸性。

耕型砂页岩黄红壤:由砂页岩黄红壤垦殖而成。有机质一般,速效磷、钾中等。

硅质页岩红壤:有机质含量较低,pH值5~5.5。由表土层至心土层、底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逐渐降低,全钾含量有所升高。

耕型硅质页岩红壤:由硅质页岩红壤垦殖而成,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2.5%左右,全氮含量0.22%左右,速效磷7.7~12.5ppm,速效钾87~174ppm之间。PH值5.3~5.7,酸性。

砂页岩黄红壤:主要由砂页岩坡、残积物发育而成。表层土壤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最高的达9%以上,pH值5,酸性。

耕型砂页岩黄红壤:由砂页岩黄红壤垦殖而成。有机质含量一般,速效磷、钾含量中等。

砾石红壤性土:由古洪积物发育而成。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12%,pH值5.5,属酸性。

耕型砾石红壤性土:由古洪积物母质发育而成。耕层土壤有机质较低,pH值5.3,酸性。

紫色土 砂页岩酸性紫色土:分薄、中、厚三个酸紫泥土。薄层酸紫泥土含有一定碎屑,40厘米以下为半风化母质层,土壤肥力不高,PH值在6以下;中层酸性紫泥土,有机质为5.624%,PH值在6以下;中层酸性紫泥土,有机质为5.624%,全氮0.25%,全磷2.109%,PH值4;厚层酸紫泥土,有机质为2.69%,全氮为0.21%,全磷为0.025%,全钾为1.78%,PH值4。由于土壤所处的地势陡,土层厚薄不一,质地适中,结构良好。

耕型砂页岩酸性紫色土:由紫色砂页岩母质发育而成。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很缺乏,适耕期较长,宜种性一般,土层深厚,结构良好,pH值4.8。

黄 壤 主要由砂页岩风化发育而成。表层土有机质含量较高,全磷含量为0.45%,全钾含量为2.1%,ph值5.5~6.5之间,土壤结构不良。

黄棕壤 主要由砂页岩、花岗岩发育而成,有机质含量较高,呈酸性,pH值4.0~4.5,质地松软,以轻壤、中壤为主。

水稻土 淹育型水稻土:土体紧实,耕作较浅,心土层与母质颜色相似。

红土母质淹育水稻土:由第四纪红土发育而成,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pH值7.4。耕层浅薄,一般12~15厘米。质地粘重,易发赤枯病。

砂页岩母质淹育水稻土:由砂页岩残积物或坡积物发育经水耕而成,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2.3%~8.4%,pH值7.7。耕层浅薄,一般11~17厘米。质地较粘重,易受灾。

河流冲积母质淹育水稻土:由河流冲积母质经水耕发育而成,耕层浅薄,一般9~15厘米。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3%~2.6%。pH值4.6~6.5,微酸性。质地沙壤至粘壤,耕作容易,供肥能力强,但保水保肥能力较低。

洪积母质淹育水稻土:成土母质为近代或古代洪积物,耕层一般为10~16厘米。耕层土壤有机含量0.8%~3.6%,pH值为4.6~6.5,微酸性。质地沙壤至粘壤,耕作容易,供肥能力强,但保水保肥能力较低。

洪积母质淹育水稻土:成土母质为近代或古代洪积物,耕层一般为10~16厘米。耕层士壤有机质含量0.8%~3.6%。保水保肥力较差,熟化度低。

紫色岩母质淹育水稻土:由紫色土的坡积物经水耕熟化而成,耕层厚12~14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2.5%左右,速效钾较缺乏,土壤偏酸,pH值4.7。质地较粘,因含有母岩风化碎片,易漏水漏肥。

红色石灰土母质淹育水稻土:由红色石灰土初期水耕而成。耕层厚14厘米,有机质含量较丰富,速效磷、钾缺乏。质地粘重,耕作较难。

硅质岩母质淹育水稻土:由硅质页岩残积物或坡积物水耕发育而成,耕层12~18厘米,各土种间养分差异较大,呈微性至碱性反应。保水保肥性能不一,供肥一般。

潴育型水稻土亚类:具有潴育层,耕作层下以棱柱状或棱块状结构为主,其表面有灰色胶膜的特点,

红土母质潴育水稻土:由第四纪红土母质经长期水耕熟化而成。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低,速效磷、钾较缺,土壤熟化程度高。

砂页岩母质潴育水稻土:由砂页岩坡积物和残积物发育而成。有机质含量一般,速效磷含量中等偏低,速效钾较缺,土体结构良好,供肥性好,pH值5.2~6.5。

河流冲积母质潴育水稻土:由近代河流冲积母质水耕而成。各土种间速效磷含量差异较大,质地适中,结构良好,供肥性好,pH值5.2~6.5。

棕色石灰土母质潴育水稻土:由棕色石灰土母质的基础上,经长期种植水稻发育而成。有机质含量较高,耕层厚薄不一,培肥熟化度较高,质地较粘,供肥性能好,pH值7~7.5,中性。

洪积母质潴育水稻土:主要由近代洪积物发育的土壤,经长期水耕发育而成。耕层厚12~17厘米,有机质含量一般,速效磷含量中等至丰富,速效钾大多缺乏,pH值5.2~6.6。供肥性能较好。

紫色岩母质潴育水稻土:由紫色岩母质经长期耕种水稻发育而成,耕层厚度变化大,为10~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紫泥田和紫沙泥田速效钾含量较高,紫泥肉田较低,pH值4.6~6.1,弱酸至中性。质地适中,松软易耕、爽水保肥,供肥性好。

硅质页岩母质潴育水稻土:由硅质页岩母质发育而成。耕层11~18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速效磷含量差异大,灰砂泥田含量较高,灰泥田较低,速效钾缺乏,pH值5.3~7.7。熟化度较好,保水保肥,含石子多,耕作较难。

潜育型水稻土亚类:具有青灰色的潜育层,含亚铁还原物质,一般结构不明显。潜底田是在排水不畅或者长期泡冬的条件下形成的。耕层深达26厘米。犁底层较软,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上,速效磷、钾缺乏,土壤酸碱度差异较大,酸性、中性、弱碱性均有,有机质分解慢,潜在肥力高,有效养分缺乏。冷浸田多由洪积物或石灰岩坡积物发育而成。耕层厚21~35厘米,潜育层一般出现在60厘米以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一般在3.5%以上,pH值5.4~7.9。因土温低,有机肥料分解缓慢。

沼泽型水稻土:由石灰岩坡积物或洪积物发育而成。烂湴田由于排水不便,长期渍水造成,耕层厚17~40厘米,犁底层发育较差或无犁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7.0~8.2。耕作困难,禾苗常烂根,是主要低产稻田。埋藏黑泥田其母质为洪积物,原处地低洼渍水处为沼泽泥田,后经填土改造耕种而成。埋藏黑泥层深度在30厘米以内,一般有明显的耕层和犁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犁底层下面有一层黑泥层,对水稻有危害。

盐渍性水稻土:碳酸盐渍水稻土,由于长期引用含碳酸盐的溶洞水或大量施用石灰而成。耕层12~21厘米,多层壤质,在耕层以下,有的形成钙质淀积量在0.26%~3.5%左右,全氮含量0.13%~0.26%左右。速效磷、速效钾比较缺乏。PH值7.7以上,石灰反应强烈。土壤板结粘重,肥料利用率低。

矿毒性水稻土:是由于厂矿排放有毒物的南污染稻田而造成的稻田土壤。铅锌矿毒田耕层厚16~19厘米,粒状结构,底土层为冲积母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pH值6.9。由于引用矿毒水灌溉,其表土出现一层灰白色的矿毒物质,历年翻耕,有毒物质下渗到底土层,改良已较困难。硫磺矿毒田分布于临桂会仙乡的马面、新立硫磺矿区附近。因矿区污水浸入,土体呈黄灰色,土中含多种有毒元素,对农作物有一定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