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饲料作物生产与养牛的种养结合模式

饲料作物生产与养牛的种养结合模式

时间:2024-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饲料作物生产与养牛结合,均能以草代料、以粗补精,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饲料作物主导品种,主要根据肉牛的采食特点、生产方式和种植模式确定。饲料作物可制作青贮饲料,在肉牛育肥中要合理利用。在生产上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购买和销售牛,统一组织饲料作物生产,统一防疫,统一修建标准牛舍,统一传授养牛技术和饲草料利用技术。饲料作物生产要根据奶牛养殖规模、结构以及利用方式等来统筹规划。

牛是草食动物,无论是肉牛还是奶牛,都可以以饲草料为主要日粮。饲料作物生产与养牛结合,均能以草代料、以粗补精,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一、“饲料作物生产—肉牛养殖”的种养结合模式

1.饲料作物生产模式与品种选择

饲料作物主导品种,主要根据肉牛的采食特点、生产方式和种植模式确定。专用饲草料地可种植黑麦草、紫花苜蓿三叶草等多年生饲料作物;与农作物轮作、间作或套种生产时,主要选择一年生品种,如饲用黑麦、冬牧70黑麦、墨西哥玉米、高丹草、苏丹草、饲用甜高粱等高产优质饲料作物。

2.肉牛品种的选择

根据肉牛生产目标确定肉牛养殖品种,如果要养殖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易于饲养管理等优点的肉牛,一般选择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莱、皮埃蒙特等外来引进牛种与地方肉牛品种的二代杂交或三代杂交品种。如果养殖能生产出雪花状牛肉的肉牛,一般选择以黑安格斯日本和牛为终端父本的三元杂交牛。

3.饲料作物种植

专用饲草料生产地块要有抗旱排涝设施,做到旱能浇、涝能排,保证饲料作物高产。粮食作物与饲料作物轮作的地块,一般在前茬农作物收获后播种饲料作物,在下茬农作物播种前收完饲料作物。饲料作物可以单播,也可混播,播种方式有撒播、条播、穴播,按照单播、混播选择不同的用种量。饲料作物一般5~10天出苗,半个月苗基本出齐,如果不齐应及时补苗。幼苗或刈割后,应视杂草侵害情况进行中耕除草。播种时,要施足底肥,苗期也可施少量化肥,每刈割一次,要追肥一次。干旱时节应适当灌溉,低洼易涝地区或雨水多的季节要注意排水。多次刈割的饲料作物,在植株长到40厘米以上时,根据品种特性适时刈割。一次性收割的饲料作物一般在盛花期或抽穗期刈割,适时刈割可获得高产优质的饲草料。

4.肉牛育肥

肉牛育肥饲喂要根据生长育肥阶段和体重大小,选择合适的精粗饲料比和营养水平。育肥前期即育肥开始前30天内,精粗饲料比一般以3∶7为宜,精料粗蛋白质含量为12%;育肥中期即育肥的中间70天,精粗饲料比以6∶4为宜,精料粗蛋白质含量为11%;育肥后期即育肥最后10~20天,精粗饲料比以7∶3为宜,精料粗蛋白质含量为10%。一般在最后10天,精料日采食量应达到4~5千克/头,粗饲料让牛自由采食。

饲料作物可制作青贮饲料,在肉牛育肥中要合理利用。青贮饲料是育肥牛的优质饲料,饲喂青贮料,可以降低精饲料的使用量,且在较低精料水平下,能获得肉牛较高的日增重。在制作青贮饲料时添加2%的尿素,能获得很好的育肥效果。

5.饲料作物生产与肉牛养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饲料作物生产与肉牛养殖结合是重要的肉牛生态饲养模式,但要获得好的养殖效果,需要种养技术支撑、资金投入支持,以保证肉牛养殖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为促进饲料作物生产与肉牛养殖结合,实现肉牛养殖的产业化,可以以村为单位组织饲料作物种植,生产优质饲草料,开展肉牛养殖;也可以推进“合作社或协会+农户饲养肉牛”的模式,每户饲养肉牛或母牛4~5头,通过合作社或协会集中统筹,解决饲养资金不足和技术跟不上的问题,也解决了肉牛养殖后销售不畅的问题。在生产上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购买和销售牛,统一组织饲料作物生产,统一防疫,统一修建标准牛舍,统一传授养牛技术和饲草料利用技术。

二、“饲料作物生产—奶牛养殖”的种养结合模式

青绿饲料是奶牛饲养中重要的饲料和日粮组成部分,在奶牛饲养中不可或缺,青绿饲料含有奶牛所需的丰富而完全的营养物质。适期刈割的青绿饲料,不仅粗纤维含量低,而且粗纤维的消化率高,如欧洲菊苣在盛花期粗纤维含量为14.5%,其消化率高达61%。青绿饲料柔嫩多汁,适口性好,能增加奶牛的食欲,不仅容易消化,而且有助消化,奶牛特别喜食。饲喂青绿饲料可以提高产奶量,奶牛饲喂青绿饲料与单纯饲喂干草相比,牛奶产量提高20%~30%。饲喂青绿饲料可以促进奶牛健康生长,青绿饲料除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防止营养缺乏病的发生外,还可以促进奶牛代谢,防止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从而保持奶牛健康。饲喂青绿饲料不仅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而且可以改进奶的风味,提高乳蛋白的含量。饲喂青绿饲料可以缓解奶牛的热应激,奶牛一般比较耐寒,但不耐热,饲喂青绿饲料可以使奶牛产奶高峰维持更长时间。

1.饲料作物品种选择

奶牛饲养可选择的饲料作物品种主要有多年生饲料作物,如欧洲菊苣、苜蓿、黑麦草等,这些多年生饲料作物的优点是一次种植可利用多年,减少了每年栽培种植的麻烦和每次种植的人力物力投入,但存在种植当年产量不高、当年提供的青绿饲料数量少等问题;一年生饲料作物,如墨西哥玉米、高丹草、法国苦菜、饲用甜菜和饲用胡萝卜等,这些一年生饲料作物的优点是当年种植当年就可获得较高的鲜草产量,而且种植方式可以多样化,同时更容易实现与其他作物搭配种植,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和利用率,不足之处是需年年种植。青饲玉米、青贮玉米以及饲用红薯等粮饲兼用作物也可以为奶牛提供青绿饲料,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种植。

2.饲料作物生产模式

在有奶牛专用饲料地的地方,可以种植多年生饲料作物为奶牛提供青绿饲料,也可以采取一年生饲料作物轮作的方式为奶牛提供青绿饲料,春季可种植墨西哥玉米、高丹草、法国苦菜、饲用甜菜和饲用胡萝卜等,青绿饲料可一直供应到秋末,秋末结束后再种植越年生冬牧70黑麦、饲用黑麦等,早春为奶牛提供青绿饲料。

在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的地方,为保证奶牛青绿饲料的供应,可以采取饲料作物与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轮作的方式,如待玉米秋收后种植冬牧70黑麦、饲用黑麦等牧草;也可以在秋播小麦等粮食作物地块上,于春末夏初种植墨西哥玉米、高丹草、法国苦菜等进行轮作。

在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的地块上,除轮作外,可以开展饲料作物与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间作,如在玉米地里可以间作法国苦菜、饲用甜菜和饲用胡萝卜等,在小麦田里间作高丹草、墨西哥玉米等。

树木林地间可以间作或套种多年生牧草,如欧洲菊苣、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等,在树冠较小、遮阴不大的树间可以种植苜蓿、墨西哥玉米、法国苦菜等饲料作物。

3.饲料作物生产与利用

饲料作物生产要根据奶牛养殖规模、结构以及利用方式等来统筹规划。平均计算,每头成年奶牛每天的青绿饲料需要量为50~60千克,全年共需20吨,相当于种植1.5亩墨西哥玉米或法国苦菜的全年产草量、第二年欧洲菊苣一亩地全年的产量,可以参照这一需要来制订奶牛青绿饲料种植和供应计划。在制订计划时,还要考虑可利用的青贮饲料数量、粗饲料的数量等因素,保证充足供应但又不过多浪费,以提高种植的产出和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