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连翘的临床应用

连翘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4-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连翘的药用功能,人们最为熟悉恐怕就是维C银翘片了,其实连翘的功效还不止于此,古代医书《尔雅》《神农本草经》等都有对连翘功效的描述,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是将连翘誉为“疮家圣药”。由此可见,连翘是为理肝气的要药。取连翘30g,加水用文火煎至150ml,分3次食前服,小儿酌减。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性紫癜1例,过敏性紫癜2例。连翘对本病所起的作用,可能与其中含有多量芸香苷,具有保持毛细血管正常抵抗

一、功用主治和药用功能

对于连翘的药用功能,人们最为熟悉恐怕就是维C银翘片了,其实连翘的功效还不止于此,古代医书《尔雅》《神农本草经》等都有对连翘功效的描述,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是将连翘誉为“疮家圣药”。

1.清热解毒

连翘味苦,性微寒,归心、小肠经。苦能泻火,寒能清热,轻清上浮,善清心火而散上焦之热,常用于外感风热,温邪发热,烦热神昏等。

2.消肿解散

连翘苦寒,善清心火,又能宣肠气血,以散血结之聚,故有消肿散结之功,而治疮疡肿毒、瘰疬结核之症。历代对本品有“疮家圣药”之称。《本草正义》:“治瘘疬、痈肿疮疡、瘿瘤结热,亦以散其结滞也。”

3.清热利尿

连翘苦寒,可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另外还具利尿之功。故可用于治热结尿闭、小便淋痛之症。《本草正义》:“心与小肠为表里,故清心之品,皆通小肠,又能泄膀胱,利小水,导下焦之湿热。”

4.百虫病

多因食生肉或未熟猪牛肉所致。症见腹痛、腹胀、泄泻或泻出白色节片等。连翘为苦寒之品,具去白虫之功能,故可用于白虫病。《名医别录》:“去白虫。”

5.闭经

用于心火亢盛,胞脉阴闭所致经闭。胞脉属心络于胞中,劳心过度,心血不足,心火上行,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胞脉阻闭而致经闭。表现为年逾18岁尚未初潮者,或月经来潮后又停经超过3个月以上者。连翘苦寒,善清心火,能导下焦之热,又能泄化络脉之热,故应用后可使心火去,经血通。《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通月经。”

6.疹子

多由风热郁肺,内闭营分,从血络外出所致。表现皮肤上发出红色小点,形如粟米,扶之碍手,疹色鲜红或紫,伴发热烦躁、咳嗽胸闷、口渴。连翘苦以泻火,寒能清热,清轻上浮,透散表里,以清心及散上焦之热为能。《医学衷中参西录》:“连翘……性能托毒外出,又为发表疹瘾要药。”

7.鉴别应用

银花与连翘均有清热解毒作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而解毒,对外感风热,温病热毒火毒症,二药常相需为用。然二药不同之处为:银花偏散表热,甘而不伤胃,炒炙又能凉血以治热毒血痢症;连翘清心火力强,又可散血中气聚,以治瘰疬结核,并善通淋。

二、与其他配伍药用

1.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连翘苦寒,主入心经,既能清心火,解疮毒,又能消散痈肿结聚,故有“疮家圣药”之称。用治痈肿疮毒,常与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解毒消肿之品同用,若疮痈红肿未溃,常与穿山甲、皂角刺配伍,如加减消毒饮(《外科真铨》);若疮疡脓出、红肿溃烂,常与牡丹皮、天花粉同用,如连翘解毒汤(《疡医大全》);用治痰火郁结,瘰疬痰核,常与夏枯草、浙贝母、玄参、牡蛎等同用,共奏清肝散结,化痰消肿之效。

2.风热外感,温病初起

连翘苦能清泄,寒能清热,入心、肺二经,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常与金银花、薄荷、牛蒡子等同用,治疗风热外感或温病初起,头痛发热、口渴咽痛,如银翘散(《温病条辨》)。若用连翘心与麦冬、莲子心等配伍,尚可用治温热病热入心包,高热神昏,如清宫汤(《温病条辨》);本品又有透热转气之功,与水牛角、生地、金银花等同用,还可治疗热入营血之舌绛神昏,烦热斑疹,如清营汤(《温病条辨》)。

连翘可以发汗,治外感风热,用50g就能出汗,而且其发汗力道比较柔和、绵长。据记载,连翘曾治愈一位刚得风热的少年,用连翘50g煎汤服用,彻液微汗,第二天早晨病就好了。连翘善理肝气,既能舒肝气之郁,又能平肝气之盛。连翘曾治愈一位老妇人,年过七旬,手连着手臂肿疼多年不好,其脉弦而有力,于是在清热消肿的药中,每剂加连翘20g,十天后肿消疼愈,她的家人说老妇人从前很容易愤怒,自从服了此药后不但病好了,而且愤怒全无,这药真是灵妙啊!由此可见,连翘是为理肝气的要药。依据连翘形体而言,连翘形圆而尖,形状似心,所以连翘善清心热。心与小肠相表里,又能清小肠热,同淋而利小便。为其气薄体轻,具有透表作用;内有房,房中有粒状小心,捻碎闻起来辛香有油,所以借此芳香之力可以解郁热;因为它含油质,所以发汗时较其他的药柔和绵长。

3.热淋涩痛

连翘苦寒通降,兼有清心利尿之功,多与车前子、白茅根、竹叶、木通等药配伍,治疗湿热壅滞所致之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如圣散(《杂病源流犀烛》)。

4.配赤小豆

赤小豆清热利水,散血消肿,连翘泻心经客热,去上焦诸热,并有解毒散结之效,二药合用,既解心经之火,又利湿热而解毒,可用以治疗湿热内蕴之黄疸、湿热下注之淋症以及妇科盆腔炎急性发作和产后高热。

5.配牛蒡子

连翘清热解毒,善散温邪,能清散上焦心肺热邪,又能清散血郁火壅结;牛蒡子散风除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因具有滑利之性,故能通导大便。二药合用,治疮疡肿毒,并能促进痛结的部分消散。对咽喉肿痛者也有效。《药品化义》:“用牛蒡子善疗疮疡,解痘毒尤不可缺。”

6.配金银花

连翘轻清而浮,善走上焦以泻心火,破血结,散气聚,消痈肿;金银花质体轻扬,气味芳香,既能清气分之热,又能解血分之毒。二药合用,并走于上,轻清升浮宣散,清气凉血、清热解毒的力量增强。可用于外感风热、风热痒疹、疮痈肿毒、风热头痛、咽喉肿痛。

7.配蔓荆子

连翘轻清而浮,既能散肺热,又能清心火;蔓荆子气升而散,轻浮上行,既能凉散风热,又可清肝明目,通窍止痛。二药合用,其功益彰,专清上焦风热,以解表清热,解毒止痛。可用于风火头痛、暴发火眼、外感风热等。

8.配栀子

《本草求真》云:“连翘味苦微寒,质轻而浮,书虽载泻六经郁火,然其轻清气浮,实为泻心要剂。心火为主,心清则诸脏与之皆清矣。”栀子苦寒泻降,既能泻火泄热,又有凉血解毒之功,统治三焦诸经之郁火。二药合用,既可清心除烦,又能凉血解毒,尤宜于温病热入心包之症,还可用于口舌生疮、尿赤短涩、疮疡肿毒。

9.配贝母

连翘性味苦凉,清热泻火,消肿散结;贝母清热化痰,开郁下气。二药合用,具有清热毒、化痰浊、开郁滞、散结肿之效。可用于痰热郁肺之咳喘、痰水郁结之瘰疬瘿瘤。

10.配柴胡

《本草述钩元》:“胆经郁热口苦,同柴胡用,殊效。”

三、常用药方

1.治疗急性肾炎

取连翘30g,加水用文火煎至150ml,分3次食前服,小儿酌减。视病情需要连服5~10天,忌辣物及盐。8例患者治疗前均有水肿,血压在140~200/96~110mmHg之间,尿检有蛋白、颗粒管型及红、白细胞等。治疗后6例水肿全部消退,2例显著好转;血压显著下降;尿检6例转阴,2例好转。

2.治疗紫癜病

取连翘30g,加水用文火煎至150ml,分3次食前服,忌辣物。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性紫癜1例,过敏性紫癜2例。经2~7日治疗,皮肤紫癜全部消退。连翘对本病所起的作用,可能与其中含有多量芸香苷,具有保持毛细血管正常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有关;此外,连翘似乎尚有脱敏作用。

3.治疗肺脓肿

将连翘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连翘1g。采用气管滴入法合并肌内注射。气管滴入一般用6~10ml,每日1次;症状好转后隔日1次;趋向萎缩或闭合后则每周2次。治疗25例,治愈14例,好转10例,死亡1例;据18例统计,平均治疗12日退热,气管滴注平均26.8次,最多者50次。

4.治疗视网膜出血

取连翘30~35g,文火水煎,分3次食前服,2例视网膜黄斑区出血,服药20~27日后均显著吸收,视力有所增强。

仲景方中所用的连轺,即连翘的根,也就是《本经》中的连翘根。它的药性与连翘相近,其发表之力不及连翘,而其利水之力则胜于连翘,故仲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用之,以治瘀热在里,身将发黄,取其能导引湿热下行的功力。

据报道,连翘除常用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急性皮肤化脓性感染外,还可用于其他多种疾病,如:以连翘配合黄芩、延胡索、冰片、紫草等药混合研末,撒吹于溃疡面,治疗小儿口腔溃疡126例,总有效率为88%;用连翘为主配伍黄芩、大青叶,制成注射液,肌注,治疗银屑病60例,总有效率80%,且未见不良反应中药临床新用2001∶324);用连翘水煎于饭前口服,每日3次,治疗视网膜动静脉血栓阻塞283例,其中216例为黄斑区出血,用药后明显提高视力,改善偏盲症状,有效率为93%。此外,连翘尚可用治颈淋巴结核、急性传染性肝炎以及呕吐、便秘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