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种植业面临的问题

种植业面临的问题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严重发生,对种植业生产的影响呈加重趋势。其次是种植业生产的兼业化趋势明显。由此导致的问题是,这部分农民往往经营比较粗放,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都得不到有效提高。全国平均每个农户经营土地规模仅为8亩,这种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严重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尽管我国种植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总体上看,还处于传统种植业向现代种植业转变阶段,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1.资源约束日益趋紧。资源紧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与此同时,耕地和水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种植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耕地的主要矛盾是总量不足和质量下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39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呈逐年减少趋势。现有耕地2/3为中低产田,存在养分失衡、肥效下降、退化严重等问题。水资源的主要矛盾是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和利用率不高。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20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常年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淮河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近2/3,拥有水资源量却不足全国的1/5。另外,由于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农业灌溉水每立方米平均生产粮食1千克,每亩每毫米降水生产粮食0.5千克,仅为发达国家水平的一半。

2.农业灾害威胁加剧。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严重发生,对种植业生产的影响呈加重趋势。气象灾害方面,常年农作物受灾面积7亿多亩,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3,成灾率50%左右,因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损失粮食500亿千克左右,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元。据农业部统计,2004年我国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305亿千克,2005年达到345亿千克,2006年增加到447亿千克,2007年月份就达到445亿千克,同比增加81.5亿千克,因灾损失粮食呈逐年加重趋势。病虫害方面,常年病虫害发生面积超过50亿亩(次),如不进行有效防治,产量损失可达40%以上。尽管近年来加大了病虫害防治力度,但每年因病虫害损失粮食仍达250亿千克以上。随着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快,灾害发生形势将更加严峻,加之我国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的风险和不稳定性将进一步增加,给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3.劳动力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民文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约占90%,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近年来,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许多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离开农村,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妇女和中老年,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呈下降趋势,制约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其次是种植业生产的兼业化趋势明显。随着进城务工的农民不断增加,出现了部分务工农民同时兼营农业的现象。由此导致的问题是,这部分农民往往经营比较粗放,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都得不到有效提高。

4.科技进步亟待加快。在资源日趋紧张、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提高种植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仅为52%,比发达国家低近26个百分点。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不足,产前、产后、产中等技术集成配套不够。其次是转化应用能力不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加之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影响了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5.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是我国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全国平均每个农户经营土地规模仅为8亩,这种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严重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提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提高种植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推进组织制度创新。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农户与市场的连接机制还不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的能力还比较弱,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发育还不健全。目前,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例分别仅为35%和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