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球气候变暖假说的前世今生

全球气候变暖假说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章 排放战科学虽然神圣,却经常被用来干不神圣的事。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全球气候变暖假说的预测上的。47环保组织在美国发展得一般,美国人对全球变暖的认同度比较低。

第四章 排放战

科学虽然神圣,却经常被用来干不神圣的事。不过假的经不起真的来碰。纯粹靠忽悠,早晚要露馅儿。

一、影帝戈尔

戈尔的计划听起来简单可行,于是马上开始。话说戈尔被布什暗算后就退出政坛,专门讲演,宣传环保。全世界人都夸他识大体,高风亮节。笔者看过环保专家戈尔的几次讲演,感触颇深。每次他老人家都忘不了大骂布什。而且他有个本事,那就是不管什么坏事儿,都能让他扯到布什头上去。

其实很多人看不惯戈尔这个大忽悠。美国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主席艾美·瑞德诺(Amy Ridenour)是这样评价他的讲演的:“(戈尔的)讲演充满了煽动、误导和公式化,目的是关于恶性和虚伪的欺诈和无根据的论断。”“气候变暖理论还有待商榷,戈尔却认为已成定论。如果戈尔真的坚信气候变暖理论的话,为什么克林顿和戈尔政府不迫使(民主党主导的)参议院批准抑制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45(在参议院否决政府提案后,政府完全可以再次提出,并通过幕后交易等方式来使议案通过。46

他又到处吹嘘他以前当副总统时的功劳,说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就是他提出来的。克林顿执政八年期间美国经济的繁荣也都是他的功劳。他还找人给自己戴了个“互联网之父”的高帽,这样一来,不知道发明互联网的那些科学家算什么。所以虽然他不是职业演员,但美国人觉得他演技高超,还是把他封为“影帝”了。2007年2月26日,戈尔主创并解说的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I Need to Wake Up)荣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和最佳歌曲奖。

“获奖者就是……戈尔!艾美奖、奥斯卡奖、诺贝尔奖得主,还是美国2000年大选人民选择的总统”!角落里布什在喊“嗨!”

不过他这么到处忽悠,影响的确很大。其实大家不是喜欢他,而是实在讨厌布什。理事会一方面觉得确实委屈他了,另一方面,怕他老这样闹,哪天再弄出事来,于是除了奥斯卡奖外,还安排他获了诺贝尔和平奖,虽然实在看不出他到底对世界和平有什么贡献。不过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化很严重,奥巴马一上台就获了一个,据说是因为他的有些和平构想很好。世界这么多宅男,其中很多躺在床上没事儿,都创造出不少好构想来,却一分钱的奖也拿不到。

不过戈尔不仅仅是准备提出新理论来振兴美国经济,他确实有行动方案,就是前面说的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全球气候变暖假说的预测上的。

二、全球气候变暖假说的前世今生

全球气候变暖假说认为,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燃料,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来越高,导致气候逐渐变暖。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从1990年到2100年,气温将上升1.4℃ 到5.8℃。随着气温逐年上升,将会产生一些极端的气候状况:冰川将会完全融化,导致世界各地到处暴雨成灾,干旱频发,海平面将上升9厘米到88厘米。这本来只是一种学术观点而已,但一旦被拿来做政治斗争工具,就变了味。

1988年以前,英文媒体对全球变暖的话题几乎没有兴趣。但到了1988年年底,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出来捧这个论调。她当时要彻底关闭国有煤矿,严厉镇压罢工工人,全国的工人阶级都对她切齿痛骂。她要抢占道德高点,又想发展核能,就拉了这个理论出来当枪使。当然,她也有拉拢环保组织的意思。

接着,环保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很大发展。有种观点认为,苏联垮台后,欧美的社会主义团体失去了理论支持,很多转向了环保组织,环保组织这才空前壮大起来。虽然笔者没有找到数据,不敢下结论,但确实很多环保组织都有社会主义色彩。他们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是全球变暖的根源,所以只要资本主义制度不改变,全球变暖的问题就无法解决。47

环保组织在美国发展得一般,美国人对全球变暖的认同度比较低。下表是公众对气候变暖认知的调查结果:

由这个调查结果对比表格可以看出美国人对气候变暖的认同度远低于国际水平,而且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跟国际接轨。

科学家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看法分成两派:一派就是所谓的“主流”派,其实也仅仅是在欧洲特别是在英国占主流,这一派是支持派,认为工业化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这样持续下去会造成生态灾难;另一派是反对派,其实算不了“一派”,只是不赞同所谓主流派的意见罢了。有些科学家虽然承认近几个世纪的气温确实在上升,但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还有些人是对“主流”派的数据和研究方法提出了质疑。

随着政治力量的介入,主流派的观点也开始突变。原来还说气候变暖是漫长的过程,后来又说会是一个突变过程,没几天了,很快就要发生气候灾难了。这些主流派以当时英国首相布莱尔的首席科学顾问大卫·金爵士48(Sir David King)为首。受这种思想影响,好莱坞拍了很多灾难片,比较著名的有《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这些电影都应用了一些新科技手段,给观众带来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好莱坞既赚了钱,又搞了政治宣传。

反对派也有些大腕,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和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的成员理查德·林德森(Richard Lindzen)等。反对派有的认为气候不是要变暖,而是要变冷;有的认为气候变暖也没什么不好,很正常,是气候的正常周期变化;也有认为气候变暖原因不明的。要单说两派各自的科学家数量,基本上不分上下。

但人家主流派不单纯是科学家,还有很多政治科学家、科学政治家、科学社会活动家等。他们深知普通人都是感性的,要想忽悠普通人,如果你的解释站不住脚,不妨加一些能站住脚的、无关的解释,加一些其他的细节,因为普通人很难抵抗这些无关内容的影响力。普通人对于各种解释的接受程度取决于他们对这个解释的感性认识,而不是基于逻辑上这些解释的正确性。于是他们就加了道德进去,因为这是最强大的感性因素。人类面临危险,必须共同努力来补救。如果质疑或反对,那就是石油商的走狗,就是不道德,就是反人类!主流派还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他们又拿出了一个科学家做劳模。

大约在50年前,一位年轻的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大卫·科林(Charles David Keeling)谢绝了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高薪聘请,毅然在地球上最偏远的两个地方——南极和夏威夷莫纳罗亚山火山顶,开始了追踪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活动。他几十年如一日,不怕风吹雨打和严寒酷暑。他渴了喝雪水,饿了啃压缩饼干,始终坚持挽救人类的伟大事业。经过他异常精确的反复测量,人类才有了一套可靠的数据。是他第一次拉响了大气层中气体成分变化的警报,并最终由此促成了在世界范围内追踪温室气体的行动。

查尔斯·大卫·科林于2005年逝世,享年77岁。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仍坚持在美国圣地亚哥的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里进行二氧化碳研究。以他的姓氏命名的科林曲线显示:50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确实增加了。49多么可歌可泣的事迹,简直就是一个人生楷模啊。

科林的事迹让人如此敬佩,以至于要质疑他的研究成果,甚至质疑他的研究成果能否证明是人类活动导致了气候变暖,都是极不道德的事情。事实上,即使他的观测结果百分百准确,那么50年的数据就能在气候研究中起决定作用吗?气候研究不是一般的学问,那可是动不动就要几万年以上的数据的。但这话谁敢说呢?主流派一大堆板砖等着呢。

经过主流派各种努力的推动,大部分国家都签订了《京都议定书》来限制排放数量。美中不足的是,中国强调自己是第三世界国家,人均排放量非常低,暂时不能承担义务。克林顿回国后,美国国会不出所料地否决了这项条约。克林顿政府(含副总统戈尔)表示了遗憾后也就不了了之。后来石油集团的小布什上台后,理所当然地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小布什政府的不道德是全世界人民公认的,他这项决定自然也是不道德的,反对减排自然也是不道德的。

三、气候科学背后的金融战

不要简单地以为气候变暖只是一个学术观点或者政治斗争工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有的社会现象都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要不是为了钱,难道大家吃饱了撑的,这么多人这么多年天天折腾不完?就算都有精神支持,没钱也支持不下去啊。环保组织当然可以通过宣传气候变暖来扩大影响,筹集更多的钱;相关研究机构也可以多申请经费;环保工业可以多卖产品多跟政府要补贴。这些都很平常。

须知冷战后的任何非传统战争形式最后都会落到金融方面去,气候战也不例外,于是发达国家推出了气候保险。鉴于理论上气候在局部地区会发生突变,发达国家可以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保险来避险。因为目前还没有国际市场来交易这些保险,所以就有很多国际大行来提供选择权。这些选择权看起来像是多个保险的投资组合,称为“风险证券”。但事实上,这些投资经常跟汇率的变化有关。通过影响汇率变化,这些国际大银行就很容易洗劫持有风险证券的客户。

除此之外,还有碳排放份额交易,据说2007年,交易额都到了640亿美元,而且奥巴马当选后也宣称美国将进入碳排放交易市场。这个碳排放交易是先设定好全世界一年的排放总量,然后分配配额。比如说总量是1000,张三人穷,平时吃得少,排放量小,就分配给张三100;李四吃得多,除了吃肉外又好吃豆啃萝卜,排放量比较大,就分配给李四200,以此类推。如果哪天张三经济改善,吃得多了,又增加了不少肉食和豆类,排放量就变大了。但是排放配额小,不够放的,怎么办呢?那就找李四买。李四怕得高血脂、冠心病,把肉戒了,排放量用不完,就卖些给张三。这样,李四用不了的排放量也不浪费,张三也不至于憋着。

碳排放交易听起来好像很合理,但这个配额是按1990年的排放量计算的,这对新兴工业国就很不公平。但要是公平了,发达国家怎么抢钱呢?发展中国家缺乏金融衍生品人才,而碳排放交易本身就是一种期权,当然是衍生品交易。芝加哥交易所的天气期货一直都不火,正好挂上钩。要说衍生品交易,谁能做得过犹太人呢?这也是犹太财团对此比较热衷的原因,而且他们也确实做成了一些生意。比如英国一年花600万英镑来向中国和印度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权,因为这两个国家被认为都减少了有毒气体的排放。英国付完这个钱后,还要给高盛等投行巨额交易费用。50

这些还都是小钱,股市上才是大钱。2009年3月9日,奥巴马就职不足两个月,标普指数(S&P)即推出美国碳效应指数(the U.S. Carbon Efficient Index)。该指数共包含365家美国主要的上市公司,虽然公司数目不算多,但涵盖范围要比标普500更广。不过跟以前的指数编订的方法不同,碳效应指数充分考虑了这些公司的水、林业、碳排放等元素的利用率。51

在前一个交易日,道琼斯指数创出了10年内的新低6470.11,标普指数也打出了阶段性的低点667,纳斯达克指数则是于当天创出了1265.62的低点。不过也就是从第二天(3月10日)起,美国股市展开了长达一年多的涨势。至2010年4月26日,道指涨幅高达75%,标普指数涨幅为82.87%,纳指涨幅为100.3%。这波行情确实是让大家都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大家以为这波炒作的是新能源、低排放概念的“奥巴马概念股”(Obama Stock),52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这些股票在2007年10月份全世界崩盘前,不光是“咱们一伙”犹太财团并未出货,很多银行和基金都继续持有。这本来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国内在2001—2005年大熊市的时候,很多庄家对坐庄的股票控股都达到了95%,但仍然难逃一死。犹太财团虽然有专家助阵,可以忽悠散户跟着,但这是没准儿的事。

他们一边继续推高这些股票,另一方面卖空其他股票,特别是金融、地产和大工业类股票,来对冲风险。到了2008年5月,高举新能源环保旗帜的奥巴马已经铁定要战胜希拉里,全世界人民都以为奥巴马股票的狂涨时代到了。这时候,以“咱们一伙”为首的犹太财团开始出货,他们持有的空头衍生品也同时开始慢慢平仓,转而推高科技股和医药股了。

接下来,就在奥巴马发表胜选感言的第二天,即美国时间2008年11月6日,中国时间11月7日,中国股市中的新能源和电动车概念类股票大多旱地拔葱,展开了一波类似“5.19”行情的炒作。“5.19”行情是跟风美国,炒作高科技的概念;这波则是炒作新能源、低排放的概念。

上图是绿色股票龙头第一太阳能近五年的走势图,可以看到股价在2008年5月到达最高点,之后一直盘整做头,是很标准的主力出货图形。股价在2008年9月后开始破位下行。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跟风,部分主力资金根本是一帮人,他们是在世界各大股市同时出手的。中国资本市场虽然不完全开放,但人家自有办法。

这波先是为了掩护美国奥巴马概念股出逃,在美国卖出,在中国买入,锁定风险。2009年4月,中国股市中绿色股票的涨势大多结束。犹太财团在中国翻空(当时虽然内地没有融券业务,但私下大家都有办法),而他们买入的美国股市再次全面大涨,正好再次对冲风险。碳效应指数的推出不过是为了掩护所谓绿色股票出逃罢了。

“咱们一伙”犹太财团几乎每次都是同时买进一个市场的股票而卖空另一个市场的股票对冲风险。高明的是,他们并不是简单地搞数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对冲锁定风险,而是很注意对股票的估值,每次都是卖空估值高的股票,做多估值较低的股票,而且也不拘泥于非要同一时间买进卖出。最后的结果是不论是多单还是空单,全都获暴利,同时还锁定了风险。什么叫对冲?这才叫对冲。什么叫高手?这就叫高手。当然,即使是这样的高手,也有走麦城的时候。后面我们将会仔细讲,“咱们一伙”如何被“胡蜂”财团暗算的事。

除了银行企业发财外,西方政府这次也想分一杯羹。法国希拉克政府最早提出了“碳关税”的概念。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试想,要是能够大收中国等新兴工业国的碳关税,那就既保护了本国工业,又增加了财政收入,岂不一箭双雕?要是中国这些国家不愿意被剥削,那就出大钱来买节能减排技术好了。

这么大的一桌麻将,坐起庄来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一般来说,主力坐庄通常有两种打法:一种是除了有几个专家写写股评外,主要靠主力自己(政府军)来拉抬,以前中国内地股市死的那些庄家多是这种打法;另一种是主要靠发动群众来抬轿,不但从舆论和氛围上调动群众,还要在价格走势上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力只是在关键时刻出手,好让散户觉得大涨在即。

奥巴马善于搞街头政治,很懂得发动群众。另外,他还有一个美国式的法宝,那就是制定标准。这当然需要顶级专家大声疾呼,以及学术界基本认同的氛围。

四、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猫腻

这个任务还有发动群众的工作,自然都要由气候变暖问题主流派来承担。相对于反对派来说,主流派要正规得多。反对派多是散兵游勇或能源商出钱成立的小组织,不成气候,还有负罪感。而主流派是有组织的战斗力量,除了民间环保团体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简称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是他们的大本营。

1988年,气候变化委员会由WMO(世界气象组织)和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主要职能是对世界上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最好的现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两个东家自己不进行评估?这里面大有文章。

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当然可以自己评估,但它们上面都有组织直接管着,而且权力有限,不如合伙成立一个下属机构,让上面的组织鞭长莫及。由于是合作创立的组织,很多权力可以自封,一般人是不会知道它在法律上到底有多大权力的。

这个气候变化委员会出现后,一开始还老实。1990年出的报告不过是说过去100年气温升高了0.3℃~0.6℃,21世纪气温将升高0.3℃而已。后来1992年和1995年又分别出了两个报告,内容变化不大。到了2001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报告忽然拉高了调门,宣称地表平均温度从1990年到2100年将上升1.4℃~4.8℃,海平面将会同期上升0.1米~0.9米。

这可不得了。如果这是真的,上海、纽约等沿海大城市都要被淹了,很多小岛都要沉到水下了。岛国马尔代夫在水下开了个内阁会议,以呼吁世界人民来挽救他们。不过现在来看,他们趁机给本国旅游业做广告的可能性比较大。

为什么到了2001年,气候变化委员会忽然发布海平面要上涨接近1米这样荒唐的报告呢?其实仔细想想也可以理解,人家压力大呀。本来这个碳排放主要的针对目标除了石油集团外,就是中国。

看看2001年发生的大事吧:2001年1月20日,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石油集团得意忘形,开始肆无忌惮;同年6月15日,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将“上海五国”升格为上海合作组织,面积占亚欧大陆的五分之三,人口15亿,军事力量与北约相差无几;同年7月13日,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同年9月11日,发生“9·11”事件,小布什政府趁机扩大政府和特务机构的权力,并以此为借口在10月7日发动了阿富汗战争,石油集团趁势拉高油价。

2009年9月17日马尔代夫的水下内阁会议。

这些都还不算什么,关键是12月11日,中国终于如愿以偿地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国内有人认为中国有所妥协,但应当承认,中国入世后,出口急剧增长,至2009年已经成了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出口增长的巨大潜力把欧洲压得喘不过气来,原来的规则已经不管用了,非要找个新东西来卡住中国不可。这个重担就压在了气候变化委员会身上。俗话说得好:“狗急跳墙,人急喊娘。”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如此压力下,被逼急了开始胡言乱语也是可以理解的。

2007年,气候变化委员会再次发布报告,大概自己也觉得本世纪海平面升高近1米太不靠谱儿,于是改为升高18厘米到59厘米。但气温的升幅却提高为1.1℃~6.4℃,还在第二次工作报告上提出了最遭人诟病的喜马拉雅冰川2035年消失的预测。但即便这样,气候变化委员会仍然跟戈尔共获了诺贝尔和平奖。看来能忽悠,在哪里都吃得开。

五、对中国的攻击

科学界在积极行动,政界也没闲着。2009年5月18日,美国《汽车排放标准条例草案》中正式确立电动车为零排放的清洁车辆。这算是挽救三大汽车公司,同时拉了工人兄弟一把,当然也给了犹太财团炒作的机会。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气候变化法案,即《美国洁净能源及安全法案》,除了提出对美国减排的要求和对新能源的补贴外,还建议,假如到2010年1月1日国际尚未达成碳泄漏协议,美国应对来自非碳排放限制国家的碳密集产品实施边境措施。这明显是针对中国等新兴国家来的。

这次美国采用科学政治家戈尔的计策,打击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科学家出场前,经济学家先上阵。2008年12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总裁多米尼克·施特劳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 预测中国第二年的GDP增长将会从今年的9.7%回落到5%。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与印度:突然的脆弱》的封面文章,大讲“明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至5.5%,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也下降至这个水平,这在国内外都将被视为一场灾难”。

文章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经济比刚刚经历了孟买恐怖袭击的印度经济更危险,因为“在应对经济低迷方面,印度相比中国有两大优势:印度不仅在应对经济问题方面有着大量的经验,而且印度的民主政治体系能够使其更好地解决意见的分歧”。这个论调经常可以在国内各大经济论坛上看到。就是可惜呀,到现在印度不但没超过中国,反而与中国的差距越来越远。

不过这些中国经济崩溃论的文章似乎没起什么作用。中国2009年上半年的经济恢复非常良好,股市也大涨。中国的投资者大概都被洗了脑,对西方经济学家的权威论断不屑一顾,偏偏往“火坑”里跳,还都赚钱了。听信了这些专家的外国投资者,却气得大骂这帮经济学家缺德,耽误他们赚钱。不过从2009年一季度开始,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大行却纷纷在中国股市加仓,大赚了一把,可见这些大行心里也很明白这些经济学家是什么货色。

中国的股市涨了一段时间又下去了,不过房价又飙升起来了,而且毫无下跌的迹象。以前被套的炒房者不但解套,而且获了暴利,不少解套后卖了房的炒家又重新杀入。而股市在2010年4月终于掉下去了,大批资金从股市撤出后杀入楼市。这一切都让奥巴马司令部失望之后又高兴起来了。中国股市在下半年跌了下去,但楼市又在狂涨,看起来一切都在掌控中。不着急,让房地产泡沫再大点儿,到时候爆得更脆生!下面看我在世界气候大会上怎么收拾你。

六、哥本哈根会议前的暗战

在开会前,关于减排的问题,世界上的国家基本分为三大阵营。最积极的要算欧盟,因为低碳技术最领先,所以也最激进。

其次是所谓“伞形”阵营,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还有俄罗斯算是这个阵营的。从地图上看,这些国家的分布很像一把“伞”,“伞形”阵营因此得名。这一派的中期减排目标低,且以一些发展中国家参与减排为前提条件,其实属于攀比派。

俄罗斯其实是个“打酱油”的。目前,全球气候谈判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准年”是1990年。而苏联于1991年年底解体后,俄罗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就随之一落千丈。虽然现在经济有所恢复,但离1990年的排放水平还差远了。所以其实减排没它什么事,也就是来开个会,顺便旅游一下。

最后一派就是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减排,同时也因为技术资金问题,坚决要求自己不减排。

快开会了,中国这边一直动静不大,只是找第三世界的国家串联。串联作用不大,第三世界一直都是一盘散沙,哪个不是争着巴结美国?况且美欧早就开始对他们进行分化瓦解了,而大部分前殖民地国家还是要依赖老主子的。第三世界国家很多政权说是美国傀儡有点儿难听,但事实也就是那么回事儿。

中国又跟德国等一些欧洲国家搞串联,这更是病急乱求医。德国一直都觉得这几年工业品出口跟中国多有冲突。2008年,德国更是跟中国撕破了脸。现在又去找人家,估计也没用。俄罗斯虽然跟中国关系密切,但这次可不是一个阵营的。中国自己这个阵营里也是一团糟:印度对中国很有情绪,巴西跟中国天天因为铁矿石的事摩擦。奥巴马盘算着让自己的“伞形”阵营和欧盟暗中联手,一起对付中国等新兴国家,应该可以一举拿下。

不过后来,科学界的风声有点儿不对,很多人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证据提出质疑。奥巴马有点儿不放心,就于2009年11月15日借访华来摸摸底。中国人很好客,奥巴马玩得很开心,然后宾主进行了友好会谈。

谈什么呢?首先是军事联系和高层军事交流。这个中国基本同意,但也不太热衷。不过可以先答应着,慢慢再谈细节。然后是人权问题。中国这次很不客气地给顶了回去,奥巴马也知道这个不会有什么结果,他就是拿这个说事罢了。

一般谈事情,放在最后的都是重点,最后谈的是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关于这个事情,中国态度积极:好呀!我们一直都想减排,就是技术不行,既然奥巴马总统这么爱护环境,那就无偿转让技术给我们如何?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很穷,希望总统除了援助技术外,最好还能援助些资金。结果就是谈来谈去没结果。

不过奥巴马头一回来中国,总不能空着手回去,最后就签了个备忘录,其内容是美国帮助中国建立检测温室气体的机构。53中国人舍得给些小恩小惠,在奥巴马访华前,上海迪斯尼项目获批,这算是给他的一个大礼。

由于没有其他成果,美国媒体很失望,异议人士更失望。不过奥巴马觉得还是有收获的。据他观察,中国好像对气候变暖这个事很紧张,可见这次是抓住中国要害了,那就继续按计划进行。

七、穿帮

不过到了2009年11月初,奥巴马访华前,科学界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开始陆续有人质疑喜马拉雅冰川到2035年消失的观点。有很多人列举了大量证据,证明喜马拉雅冰川并没有异常变化。BBC等媒体披露原来预测冰川消失的时间是2350年。54好家伙,一下子就给减了300多年!喜马拉雅冰川事关亚洲十几亿人喝水的大问题,就敢这么乱忽悠。

那么气候变化委员会的数据到底是哪里来的呢?据说是一个德里大学的教授哈斯尼(Syed Iqbal Hasnain)的研究小组长期在冰天雪地观察的结果。但当《自然》杂志的记者去采访这位“顶级”科学家时,他居然说这个数据是他猜的(speculative)。55敢情这位大教授当初这么说,就是为了“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事也敢拿来开玩笑。

不过气候变化委员会还在硬撑,虽然他们也承认数据错了,但拒绝道歉。气候变化委员会的主席更是坚决不辞职。那是,辞职了,哪有现在这么多钱拿?哪有这么多公款可消费?

不辞职不要紧,接着再下点儿猛药。11月17日,国外黑客入侵了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的计算机服务器。随后,该中心主任菲尔·琼斯教授等气象学家上千封电子邮件和3000多份有关气候变化的文件在一个气象科学家网站上公布。

这些邮件和文件显示,琼斯大教授等一帮主流派科学家隐匿数据,扭曲科研流程,伪造研究模型,以支持其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结论。另外,他们还对质疑他们的人进行人身攻击。56很多人到现在才知道,原来国际权威机构IPCC主要是依靠这个英国二流学校的研究数据,而这些研究数据还是经过扭曲、伪造和删改的。

接着,陆续披露的事情就越来越搞笑了。拉津德·帕乔里(Rajendra Pachauri)作为气候变化委员会的主席,被称为“全球领导思想家”。全世界大部分人民都以为他必定是世界顶级的气象学家,就像大部分武侠小说中的少林寺方丈都是武林第一高手一样。后来大家发现帕乔里原本是一个铁路工程师,在美国拿了个工程管理学位,然后就周游世界到处游说人们少吃肉来拯救气候。

就这么一个人,居然靠忽悠成了国际组织的主席和气象权威专家。在大家的质疑声中,他平时世界领袖和大思想家外加科学家的风度一下子都没了,那些对气候变化委员会报告的正当指责被他说成是“巫术伪科学”(voodoo science)。57

后来又陆续披露他上班的路程才1英里,他不按自己宣扬的那样走路或者骑自行车,甚至连电动自行车也不骑,却非要坐大排量的豪华轿车不可;而且他下班后又坐着豪华座驾去半英里外的高档餐厅吃饭去;家里的汽车还有5辆之多。生活在印度这样的穷国,他穿的西服居然每件平均价值1000英镑(约合人民币一万三千多块钱)。58

更让媒体津津乐道的是,作为国际顶级气象研究组织的负责人和工程管理学博士,他的大作终于出版了。这本书的名字叫《回归阿尔莫拉》(Return To Almora),里面充斥着露骨的性描写,被认为根本就是一部黄色小说。

“书中的男主角名叫纳斯,与帕乔里本人的背景极其相似——年龄也是六十多岁,环保主义者,曾研究工程学。”书中在详细描写男主角丰富多彩的性经历之余,还要强调环保的重要性以及喜马拉雅冰川的命运堪忧,看起来很像是在写帕乔里本人。59至于书中男主角傲人的性经历是不是帕乔里本人的人生经验,那就不得而知了。

更妙的是,该书由印度富豪信实工业公司董事长穆克什·安巴尼赞助发行。“信实工业公司是该国最大的石油私营公司。信实工业公司据称与帕乔里主持的印度能源与资源研究所(TERI)关系密切,并获得由该研究所颁发的多个奖项。安巴尼本人也是该所能源安全中心的筹备委员会成员。此外,新书发布会现场的食品和饮料也是由英国石油公司的印度分公司赞助。该公司也是印度能源与资源研究所的一个大赞助商。”60

这个印度能源与资源研究所据说“是一个非盈利研究所,致力于全球发展研究,并对印度政府提供发展建议,向环保杰出个人或团体颁奖”。听起来不是风格高也是高风格。不过,该机构除了在环境和气候问题上颇有成就外,“还为大企业,如可口可乐、印度本土水电公司等提供咨询业务。但该研究所的收入并不对外公开”。“另有环保人士指出,印度能源与资源研究所还曾说服政府为建筑商开绿灯,在有着濒危树种的森林里修项目。这个项目不仅造成植被破坏,甚至可能污染亚穆纳河这一印度的水资源生命线。”61

上图是气候变化委员会主席拉津德·帕乔里,看上去确实跟少林祖师达摩有几分神似,很有寂寞高手的风采。

敢情人家帕乔里就是靠这个发起来的,怪不得死也不辞职。不但不辞职,他还强烈谴责一些政治家和典型的气候怀疑论者,声称这些坏人对无私忘我、致力于全球变暖研究的科学家进行的是“一种新形式的迫害”。他要坚决捍卫科学和真理,与石油商等特殊利益集团战斗到底。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人信他了。他身败名裂了不要紧,关键是坏了奥巴马的大事。

八、短兵相接

虽然到处冒烟,但奥巴马还是认为气候变暖是中国的软肋,而接下来的情况似乎印证了他的看法。中国于2009年11月25日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40%~45%。美国也宣布,到2020年温室气体将会比2005年减排17%。看起来中国已经准备投降了。但美国人没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习惯,他们喜欢把人往死里打,于是攻击照常进行。

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如期召开。但是天公不作美,这几天气候异常寒冷,到处都堆着厚厚的积雪,美国东北部多个城市居然发生了雪灾。人们嘲笑着天气变暖的说法。大家发现会场外的示威群众居然多是反对天气变暖说法的,而以前大部分人可是为了支持天气变暖的观点而上街的。主流派们好像半夜忽然被冻醒后,发现一切都变了。

不过,美英法等国还是试图推翻《京都议定书》,让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这显然有点儿强人所难。其实美国也知道他们做不到,但这样就可以收碳税了。美国还提出为了防止中国减排掺水分,应该由国际机构派人(也就是美国派人)监督。

不过会议的进程完全出乎奥巴马的意料。事实证明,中国根本无意妥协,而且中国之前看起来希望不大的串联居然非常成功,巴西等新兴工业国几乎没事就跑到温总理的房间开会。令美国大跌眼镜的是,印度居然也经常跟着去开会。非洲的那些国家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集体退场。要是没有人在后面支持,哪个非洲国家敢这样?

以《明镜》为代表的德国主流媒体也在不断爆料,揭露气候变化委员会造假。默克尔真是靠不住,居然还是被中国人拉过去了。没想到所谓三大阵营,居然一开始就被中国轻轻松松地搞得乱七八糟。

奥巴马有点儿慌了,想找温家宝谈谈,但温家宝不跟他谈。是啊,跟他能谈出个什么结果来?奥巴马坚决要求谈,中国方面说这会儿没空。奥巴马的手下报告说温家宝正在跟巴西、印度和南非开小会。奥巴马也是在街面上混过的,二话不说,直冲会场,结果被他一头闯了进去。

于是四国协调变成五国商讨,最后居然达成了共识。当然,这个共识也就是一堆空话。奥巴马这才见识了中国太极拳的厉害——不管你多么凶狠的招式,人家一招云手就给拨拉到一边儿去了。

这中间的事——邮件被窃了,气候变化委员会被揭露了,看起来跟中国都没关系。邮件是被俄罗斯黑客盗窃的,英文媒体跳出来揭露气候变化委员会造假是因为收了石油集团的好处,德国媒体是觉得减排不划算,会限制他们赖以为生的制造业。

不过对犹太财团来说,碳关税无所谓,就算能收成,也不给他们。而且这事本来就有点不靠谱儿。即使是在欧洲,也有很多国家承受不了碳关税,比如爱尔兰就公开反对。

发达国家固然能生产较少高耗能产品,但这些国家的老百姓还是要消费这些产品的。加征了碳关税后,老百姓的负担会变重。如果改为本国生产,又会造成污染和新的碳排放。

而且像中国这样的大块头,他就是不认这壶酒钱,美国也没多少手段。硬收碳关税会引起贸易战的,美国现在经济困难,到底能不能赢还难说。中国人从上个世纪就明白,美国其实无法大规模制裁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初,几乎全世界都制裁中国,最后中国不但毫发未损,还每年经济增长百分之十几。之后,克林顿、小布什,哪个不是喊着要制裁,最后都不了了之?现在的中国已远非当初可比,美国那时候都拿中国没办法,现在又能如何?

再说,减排技术在欧洲最发达。就算收成了碳关税,也是欧洲人占大便宜。犹太财团真正关心的是碳交易市场。2009年8月,高盛的投资报告就声称由于2009年6月26日通过的《维克曼·马奇能源和气候法案》(Waxman-Markey climate bill),“碳交易市场孕育着主要的机会”。不过他们也知道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不是一下子就能搞成的,所以报告中也说要达到该法案要求的联邦可更新电力水平【federal Renewable Electricity Standard (RES)】需要到2020年。62而舆论的风向变了后,犹太财团发现不对劲儿,就赶紧采取了相应的行动。犹太人这点好,喜欢顺势而为,不死撑,这也是做股票的根本原则之一。

九、绿色股票的搏杀

科学战也罢,外交战也罢,最终都要落到金融战上,落到真金白银上。任何的信息变化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波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激烈战斗自然也就反映在金融市场上。

通过下图,我们可以看到,纳斯达克的新能源概念股早在2009年6月就开始盘整了。“咱们一伙”接连出台研发报告,拉抬股价,一方面大讲绿色就是黄金(green is gold),一方面趁机出货。

不过为了自己公司的商誉,他们也经常搞些“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这样模棱两可的把戏。早在2007年6月22日,高盛还在联合国下属组织“全球契约”(Global compact)的峰会上大讲在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起领导作用的公司在股市上也起领导作用。63但潜台词是说,要是哪天政府不支持这些公司了,那市场连个“对不起”都不说就能直接抛弃这些公司。2009年8月,高盛的报告又说新能源大发展要等到2020年后,后来局势的演变证明了高盛们多么有先见之明。

不幸的是,这次“胡蜂”财团蓄谋已久,哥本哈根会议前后爆的那些料跟他们都有关系。“胡蜂”财团抢先翻空,一下子把“咱们一伙”装进了口袋。好在犹太财团毕竟实力雄厚,手段高明,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打垮的。双方打了个势均力敌,所以纳斯达克清洁绿色能源指数从2009年6月起就一直不上不下,横盘整理。新能源战争由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经济战,最终演变成了“胡蜂”财团跟“咱们一伙”犹太财团的货币战争。

哥本哈根会议成了闹剧后,舆论风向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美国国会也铁定不会在近两年通过任何限制碳排放的法案了。本来奥巴马政府去年的预算案中,预估拍卖碳排放许可将在10年期间创造6.46亿美元收入。其中五分之一的收入将用于清洁能源研究的经费,五分之四用于一项提供工薪阶层人士所得税减免的经费。可惜计划不如变化快啊,现在几乎一分钱也收不到了。为了给自己找台阶下,奥巴马政府的新预算案中,列出了一个名为“气候政策杂费”的项目。 但2011至2020年没有一分一毫的预估收入。

图片来源:纳斯达克官网www.nasdaq.com

石油集团这个高兴啊,反攻终于开始了! 这次就趁你病,要你命。

石油集团在国会的代表共和党马上于2010年2月抛出参议院少数派报告《舆论曝光:关于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单位的争议》(Consensus Exposed: The CRU Controversy),全文共83页,历数东英吉利大学搞气候研究的科学家们的种种不法行为,并指出IPCC支持的舆论,以及关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的结论是被“严重误导的”。该报告还认定,IPCC应用的数据和模型都是错误的,因而得出的结论也是荒谬的。

由于犹太人多年练就的风险嗅觉,犹太财团在绿色股票上的持仓早已得到控制。而且,犹太财团当初买减排概念股票的时候,同时还在生物科技和医药板块以及高科技板块大量建仓。现在“胡蜂”财团想借哥本哈根大会失败的机会砸盘 [1]做空,怕没那么容易。

以上三图来源:纳斯达克网站www.nasdaq.com

通过上面三个走势图,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指数都是在2009年11月前后,即开始有人质疑气候变化委员会的数据和结论的时候,往下调整了一下,然后就一路狂拉。纽约医疗保健指数在2010年1月打出近期高点,而纽约科技100指数和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则一直涨到2010 年4月底。犹太财团采取拉生物制药和科技板块带动大盘上涨,同时减持绿色股票的手法,最终化险为夷。

这就是组合投资的好处,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只要大盘一直在涨,“胡蜂”财团就不敢放手砸盘。等股市涨了一段时间,绿色股票持仓风险得到了控制后,犹太财团控制的媒体也不再硬撑。《华尔街日报》于2010年2月23日刊登《气候变化和科学公开》(Climate Change and Open Science),称政府亲手挑选科学家撰写气候变化委员会的报告,用来支持政客们制定新的开支计划和规则。64你批我也批,让你拳拳打空。

十、电动车概念股的灭顶之灾

石油集团哪能就此善罢甘休?他们找了个最好的搭档——环保团体来一起游说国会,反对减排,反对“零排放”电动车。这时候,又有人翻出美国国家科研委员会(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于2009年10月19日向国会提交的一份报告《能源的隐藏成本》(Hidden costs of Energy)。当时奥巴马政府觉得这份报告“政治方面不正确”,将其打入了冷宫,现在又被石油集团当宝贝翻了出来。

该报告还从健康、环境、安全和生产及消费能源的基本外部成本和收益方面对各种能源生产消费进行了分析。该报告从生命周期(life cycle,即从生产到废弃的使用寿命周期)的角度对各种能源生产消费和运输方式进行了评估。

该报告认为:相比其他能源,风电的副作用较小,对环境的影响也主要是会导致鸟类特别是蝙蝠的大批死亡。而这些危害很难确定。太阳能发电的运行和发电污染很小,但上游制造时会造成很大污染。该报告推崇生物燃料,但也指出大量使用生物燃料会导致粮食价格上升。

关于赚钱可能性最大的电动车,该报告认为由于技术原因,特别是电池制造技术的发展速度,到2035年混合动力车才有可能在公路运输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在2030年前,经济适用的纯电动车很难面世。

另外,虽然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在运输过程中排放少,污染小,但电池制造污染很大,发电厂为了供应电池充电也会增加排放,充电时还会损耗不少电力。总的来说,按生命周期来计算,混合动力车的排放超过小排量汽油车。因为在制造过程中,混合动力汽车的能耗即使到2035年也要超过汽油车13%~23%,而纯电动车则超过汽油车20%的能耗和排放,因为电池的制造污染和能耗都非常大,这还没算电池报废后处理的污染和能耗。让戈尔们无话可说的是,《能源的隐藏成本》这份报告还是建立在气候变暖假说的基础上的。

犹太财团觉得这是三大汽车公司的问题,跟自己没多大关系,政治虽然重要,但赚钱还是第一位的。因此他们不但撒手不管,还趁机炒作此事,借机在股市上洗盘[2]。奥巴马干瞪眼也没办法。随着犹太财团袖手旁观,环保团体倒戈,新能源阵营终于兵败如山倒。

到了2010年4月1日,奥巴马政府公布了美国汽车排放标准,不再将电动车算为“零排放”车辆。《金融邮报》(Financial Post)幸灾乐祸地以“条例干掉零排放”(Regulations kill zero-emission)为题目进行报道。65为了安抚汽车厂家,美国政府规定从2012年到2016年每个汽车厂家可以将其制造的前20万辆电动车算成零排放车辆销售,但之后就别想了。

“咱们一伙”手里的绿色股票未能完全卖掉,心有不甘,但大势毕竟变了。不但电动车在美国已经很难炒起来了,整个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风向顿时为之一变。从2010年2月份开始,通用汽车、福特等汽车股就掉头向下了。2010年4月1日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向上强力突破了长达5个多月的盘整,电动车概念的公司不论汽车制造商还是电池制造商都齐刷刷地跳水。

珍妮·蒙哥马利·斯考特(Janney Montgomery Scott)公司抢在3月31日发表了题为《忽悠什么呢?电动车在各方面表现都不咋的》(What's All the Hype About? Electric Vehicles Underperform on Almost All Fronts)的研发报告,作者是该公司的著名分析师约翰·罗伊(John Roy)。这个公司是何方神圣呢?别的不说,它乃是2009年大出风头的锂电池制造商A123、恩尔1(Ener1)还有美国替代能源解决方案的提供商FSYS(Fuel Systems Solutions)的庄家,算是“胡蜂”财团一方比较有活力的公司。

罗伊跟数落情敌似的列举了他以前的心肝宝贝电动车的多项不足:不如无铅汽油车清洁,太贵,安全问题难解决,温度太高太低电池都受不了,只能跑短途等等。最后他得出结论:电动车各项指标都不灵,起码近10年没戏,要推广也是欧洲先推广,其他地方,特别是美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根本没门。66

他还认为汽车厂家也就那样了,不会受太大影响,因为毕竟还捞了点儿好处;而电池商,特别是中小电池商受到的打击最大。所以他毅然把自己公司原来坐庄的A123(世界锂电池排名14)给降了级。敢情他认为只有世界前10名的公司才算大。这个A123可是拥有磷酸铁锂电池核心技术的三家公司之一。67在我们中国股市的动力电池股中都还没有这么牛的公司。但这也没用,它还是被庄家无情地抛弃了。

十一、没完没了

排放战看起来以“胡蜂”财团的大获全胜告终。奥巴马的队伍在国会全面溃败。道学先生戈尔除了被骂为骗子,还被三名既老又丑的女按摩师控告非礼。在此之前,戈尔夫人对他好色有外遇的指控都被媒体说成是“一直作祟的猜疑心”。现在大家却都来打落水狗。美国《国家询问报》声称戈尔早有外遇,还搞同性恋,跟好莱坞当红小生李奥纳多·狄卡普里奥都有一腿。

这帮媒体比较毒,直奔下三路要害而去。不要以为用桃色新闻抹黑很简单,这其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美国,政治人物有绯闻不一定就完蛋,关键是这个女主角什么样。如果女主角是美艳惊人的娱乐明星或者社会名流,那就不但不是丑闻,反而成为一段佳话。

比如肯尼迪总统哥俩跟梦露都有许多绯闻,但美国人民不但不觉得这哥俩龌龊,反而认为他们风流倜傥。约翰·肯尼迪要不是被暗杀,几乎能连任总统;罗伯特·肯尼迪要不是被暗杀,也差点当上了总统。跟梦露的风流事反而成了他们竞选的卖点。而克林顿跟一个白宫打杂的胖实习生乱搞,实在有辱总统威仪。要是克林顿跟个名媛或者好莱坞艳星有染,那就为大家所津津乐道了。

戈尔是性变态和大色狼!五十多岁的资深女按摩师手举带有戈尔精液的内裤进行控诉。

另外,因为在美国基督教影响比较大,虽然大家都自称不歧视同性恋,但如果哪个政治人物是同性恋,那也会名誉大损。当初埃德加·胡佛把持联邦调查局,威震黑白两道,连总统都不放在眼里。但社会上纷传他是同性恋,搞得他很难堪。他情急之下抄了不少同性恋酒吧,又说这是克格勃在抹黑他。但这种事越描越黑,大家更是坚信他就是同性恋。

因此,这次媒体要整死戈尔,就炒作他搞了个又老又丑的女人,还是按摩女,而且还没搞成,另外他还是同性恋。反正是美国人民讨厌什么,他就是什么样。媒体用生平最厉害的招式,全力地打在戈尔身上。他焉能不挂?

戈尔垮台后,希拉里完全掌握了民主党中翼。她开始越来越跋扈,在外交事务上经常故意表现出强硬来衬托奥巴马的软弱。她又开始拉拢犹太财团了,不但完全接受了那个犹太女婿,还要风光大办女儿的婚礼,造出声势来。她嫁女儿的时候,遍请各国权贵,就是不叫奥巴马,简直是一点儿面子都不给了。

从2010年7月开始,就有些媒体在讲,鉴于奥巴马和副总统拜登威信下降,应该让希拉里当副总统。68按说副总统有职无权,国务卿才有实权,希拉里一贯权欲熏心,怎么会对副总统这一虚职念念不忘呢?难道她还在做当了副总统后干掉奥巴马取而代之的梦?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奥巴马的这次失利,代价是惨痛的,教训是深刻的。其实这次失利一方面固然是学术造假埋下的祸根,另一方面减排新能源核心技术在欧洲人手里,电动车技术是东亚领先。这都让很多美国利益集团不愿支持减排法案。

犹太财团一开始就没认为新能源真的能取代石油,他们的重要成员格林斯潘就曾经说过,“上述分析向我们揭示了另一个铁的事实:只要还有传统的石油可用,我们就倾向于依赖它。”69他们就是想趁机赚钱,没能坚决支持奥巴马。这一切都注定了这次减排战的失败。

不过咱们的老乡朱棣文老先生还不服输。他本来是个朴实的科学家,但自从当上美国能源部长后也开始满嘴跑火车。从2010年年初开始,一张嘴就是“中国一个月就投80亿美元到新能源上”。70笔者查遍中国出台的文件,也找不到他的这个数据是从哪儿来的。那时候,计划十年投5万亿美元的新能源规划还没出来。

他又出了个简单易行的主意:全球都刷白屋顶。据他说,这样可以反射热量和辐射,其作用“相当于世界上所有汽车停止行驶11年减少的碳排放”。结果被上海四个女初中生质疑未算入地球本身的热量。而地球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内部物质的衰变,而非外部,否则地球就应该是外热内冷的。朱大师对这个质疑选择了不回答。看来科学家不能从政,从政就会变成大忽悠。另一个热衷于忽悠气候变暖的名人,马尔代夫那位开水下内阁会议的总统纳希德在2012年2月7日被群众赶下台,可见如果不能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好处,只会忽悠是不行的,哄得了一时,哄不了一世。

减排技术最发达的欧盟自然不愿放弃这个发财的路子。欧盟仗着低碳技术优势,一方面在气候谈判中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施加减排压力,趁机高价出售“绿色技术”;另一方面不断提高进入欧盟市场产品的环保标准,制造“绿色壁垒”。2010年3月,欧盟首次发布“欧洲2020战略”的文本初稿,提出在下一个十年,要将欧盟打造成一个“绿色知识经济体”。

不过再怎么说,目前看来收“碳关税”是没希望了。于是欧盟又想利用“绿色壁垒”来“曲线救国”。比如2009年10月,欧盟就通过新法规,普遍提高了纺织品、鞋类及电器的环保标准,这也直接限制了我国部分低端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等于是变相收取碳关税。

欧盟还提出,到2012年将航空业纳入排放交易制度,进出欧盟的航空公司至少每年得掏出24亿欧元的“过路费”。这个主意并不好,因为别的国家也可以如法炮制,收欧盟国家航空公司的“过路费”。

在美国,随着英国石油公司在新墨西哥湾捅的大娄子逐渐被炒作升温,犹太财团的心思又开始活动了。从2010年7月起,纳斯达克清洁绿色能源指数又开始拉升。高盛又发布了一份名为《向着低碳经济前进》(Transition to a low carbon economy)的研发报告,历数低碳经济的好处,大声疾呼美国要承担责任,当然还忘不了攀上中国71

这个报告主要讲美国人民不能再依赖石油了,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通用汽车也出来配合,8月3日宣布将投资500万美元,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汽车制造商明亮汽车制造(Bright Automotive)合作生产一款混合动力车。唉,这个没出息劲儿的,才拿出500万美元来,能骗谁呀?在这种情况下,犹太财团想借这次漏油事件拉高出货,似乎有些难度。

对中国来说,新能源概念炒作的一个好处是石油公司不再过分炒高油价了。因为油价拉得过高,就会给新能源的发展提供空间。电动车还不成气候的最大原因不是性能问题,而是太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业都是因为成本太高而不易推广的。石油集团要扼杀新能源技术,多半会压低油价,让新能源产业无利可图。另一方面,新能源阵营又要炒作油价,于是双方在石油价格上形成了拉锯战。

上图是2009年12月至2013年3月商品研究指数CRB与纽约原油指数的周线对比图。来源:博弈大师。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本来商品研究指数和纽约原油指数的走势基本一致,这也很正常,纽约原油指数本来就是CRB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2009年10月初开始,也就是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舆论转向之前的一个月,其他的大宗商品暴涨,而原油价格却停滞不前,致使CRB指数与纽约原油指数开始大幅拉开距离。从那时到2010年12月初,CRB都明显高于纽约原油指数,且有持续攀升的趋势。而纽约原油指数则一直在94美元到65美元之间箱型整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0年12月中旬。犹太财团接着二次量化宽松导致全球通胀的大背景,再加上当年冬天的酷寒,再次将原油价格拉起,大有冲破持续了接近一年半的箱体之势。面对这样强势的基本面,石油集团也不好硬顶,但一直也不认赔。

后来犹太财团能跟石油集团好像大致谈拢,大家一起再把石油价格抬起来,但不能拉太高,就在100到110美元/桶之间震荡。这样既可以让犹太财团在新能源股票上解套后,不会让新能源技术冲击石油集团的利益。反正犹太财团也不是真心要发展新能源技术,大家都是为了赚钱。

现在还不好说最后结果会怎么样,但石油集团始终都想封杀新能源技术发展空间。而三心二意的犹太财团只是想炒作股票赚钱,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决心并不大。2011年美国页岩气开采技术取得突破,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其发布的《2011年度能源展望》报告中说,美国目前页岩气储量达827万亿立方米,较之前一次的预测高出一倍还多。也就是说美国仅靠页岩气就足以满足未来36年的天然气需求。汽车与其用昂贵的电池,还不如烧气呢,所以新能源产业近几年的发展前景都不太妙。

十二、中国市场

不论是“咱们一伙”还是“胡蜂”财团,都会恶炒股票和衍生品,但他们一般都会提出言之成理的很多根据,研究报告看起来也像那么回事。而且不管他们炒作什么,都是当做一个系统工程一条龙下来的。虽然源头上的论据不一定是对的,却可以言之成理。然而咱们国内有些炒起股票来却根本不管什么根据不根据的。

老外一炒新能源,咱们这边也跟风,直接就把新能源特别是电动车概念当成了第二次互联网概念来炒作。昨儿那茬没赶上,今儿这茬更好,听说还是黄花鱼,可不能错过了。连铅酸电池都硬说成是动力电池,也拿来恶炒。真不知道铅酸电池除了某地搞的旅游观光车和电动自行车外,还能驱动哪种车?已经证明站不住脚的题材,也还厚着脸皮游说政府进行补贴,但自己又没有核心技术,究竟是补贴给了谁?就算主要是出口,那也是污染了自己,清洁了别人。

国内生产动力电池的公司大多很小。按目前的科技潮流,锂电池特别是磷酸铁锂电池是发展方向。这一点中国股市好像领会得很透彻,居然有了“粘锂成妖”的说法。锂电池如果真的是随便一个公司都可以做的话,那早就只能卖个青菜萝卜价了。大家一哄而上,最后只能便宜了有知识产权的外国公司。而且小锂电池生产商最后也只能给人家当铺路石。

按罗伊的分法,只有世界前10名的公司才算大公司。而我们国内排名在世界前10名的锂电池制造商只有比亚迪和力神。前一段时间传言力神要借壳领先科技,但始终未获证实。就是比亚迪的所谓自主产权的铁电池也还就是磷酸铁锂电池,到时候还是要给人家交专利费的。

笔者这里不是攻击比亚迪。比亚迪是很好的公司,但绝不是“千年一遇”。王传福也是笔者敬重的人,但也绝不是“爱迪生加韦尔奇”。最简单的证据就是,比亚迪的F3DM混合动力车和E6电动车在政府的大力补贴下,到底卖出去多少辆呢?2010年5月F3DM卖了14辆,6月初卖了2辆。每辆补贴高达6万元的纯电动车E6,共交付出租车公司20辆。

这还是世界上最好的电动车之一,其他的车更可想而知。可见市场根本不认可这些时髦的电动车。工信部采用日产的电动车标准也不为众多车企所接受。

零排放概念是美国人炒起来的,现在已经证明是没有足够科学根据的。美国人自己都不认电动车是零排放,改为像欧洲那样发展小排量汽车。我们这边还硬说电动车是零排放,还在一哄而上,很危险。就算电动车这个行业以后真的会大火,这么早进入也未必是好事。事实证明,不论一个行当后来多么赚钱,最早搞的公司也多半是牺牲品。打第一口油井的不是美孚,造第一辆汽车的也不是福特,推出第一款个人电脑操作软件的也不是微软。第一个干这些事的那些公司早就成了铺路石了,谁都不记得。

既然有巴菲特带头投资中国的电动车,说明外资愿意冒这个风险。干脆让企业去吸引外资,或跟外国银行借钱发展,让老外来承担风险。如果发展成了,再往里投钱也不迟。也许有人担心老外要是赌赢了不但赚大钱,还控制了中国电动车的产业命脉。这都不用害怕,到了电动车真的大规模应用了,特别是那些企业上市的时候,可以再采取其他措施。

关于排放的问题,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节能减排和GDP增长指标一样都能对考察地方政绩进行“一票否决”。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各地纷纷采取强制性限产、限电措施。 2010年7月底开始,浙江、江苏、河北、山西等省份已相继对“两高”行业开始大范围限电甚至断电。在河北省安平县,甚至出现不仅对工业限电,连居民、医院乃至红绿灯都被停电的现象。节能减排不达标不行,GDP增长不达标也不行,那就只能全民限电。由于限电,很多企业单位都买了发电机,限电的时候就用发电机撑着。但发电机要烧柴油,不但不节能减排,还增加了污染。

节能减排是为了人民生活得更好,而不是让大家的生活质量下降。现在经济刚刚复苏,就搞这样的节能减排,不知道到底是为了社会发展,还是搞形式主义?中国还是要以发展经济为主,节能减排是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服务的,而不是相反的。本来中央政府是想一方面以打造低碳经济为名,跟西方要些技术和援助;另一方面压迫各地完成产业升级换代。结果现在这个搞法,好经也让歪嘴和尚给念坏了。

至于国际上的那些压力,不要管他。国际社会是认实力的。经济发展上去了,就有了实力。有了实力,人家就会尊重你。再说现在全球变暖的假说已经动摇了,国际压力也没那么大了,只是欧洲在忽悠低碳经济,美国人并不热衷。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市场了,欧洲就能制裁得了中国?欧洲很多国家现在还等着中国的资金去救呢!日后只要经济继续高速发展,我们就是世界第一大市场,到时候谁制裁谁还不一定呢。要非说中国数据造假,没达标,那我们也可以说欧洲数据造假,以前天气变暖就数据造假,早有前科。

【注释】

[1]股票操作术语。砸盘分为两种,一种是上升过程中,庄家要对跟风筹码做一次清洗,在某个价格大幅度抛空股票,造成下跌假象,引诱散户和跟风者卖出;另一种发生在某个股票庄家完成了坐庄目的,股价相当高的时候,庄家通过大幅度抛出股票砸盘,达到出逃的目的。

[2]洗盘:股市用语。庄家为达炒作目的,必须于途中让低价买进、意志不坚的散户抛出股票,以减轻上档压力,同时让持股者的平均价位升高,以利于施行坐庄的手段,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