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榆黄蘑栽培

榆黄蘑栽培

时间:2022-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自榆黄蘑驯化栽培成功以来,已有季节性批量栽培,以鲜菇供应市场。榆黄蘑是腐生性真菌。此外,榆黄蘑生长发育还需要一定量的矿质元素和微量的生物活性物质。榆黄蘑属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CO2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榆黄蘑可采用生料栽培,也可采用发酵料栽培。榆黄蘑常用袋料熟料栽培,其

项目十 榆黄蘑栽培

一、重要价值

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又名金顶侧耳、玉皇蘑、黄蘑、元蘑,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的一种木腐菌。因常见腐生于榆树枯枝上而得名,是我国北方杂木林中一种常见美味食用菌。

自榆黄蘑驯化栽培成功以来,已有季节性批量栽培,以鲜菇供应市场。市场上也有干品销售。目前菌种筛选有所开展,栽培方法如平菇一样有多种方式。近年来的生化研究发现,榆黄蘑的子实体含有较丰富的β葡聚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受到食品、医药部门的重视,常作为保健食品和别具风味的食品添加剂进行开发。干品近年批量出口。

现代营养分析表明,榆黄蘑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氨基酸含量尤为丰富,且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属高营养、低热量食品。长期食用,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功能,具有滋补的功效,可治虚弱萎症(肌萎)、痢疾等,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

榆黄蘑食味鲜美,脆嫩细腻,香甜可口,是美味食用菌之一,因色泽金黄、艳丽美观而受消费者青睐。

二、生物学特性

(一)榆黄蘑的形态特征

榆黄蘑菌丝体浓白色,类似平菇。子实体成覆瓦状丛生或单生(见图10-14)。菌盖基部下凹呈喇叭状或漏斗形,边缘平展或波浪状,为鲜黄色,老熟时近白色,直径2~13cm,菌肉、菌褶白色,褶长短不一,柄偏生,白色,有菌香味,可口;菌柄白色至淡黄色,基部相连,长1.5~11.5cm,粗0.4~2.0 cm。孢子印白色,孢子圆柱形,无色,光滑,(6.8~9.86)μm×(3.4~4.1)μm,遗传特性属异宗配合。

img114

图10-14 榆黄蘑形态结构

(二)生长条件

1.营养

榆黄蘑为木腐性食用菌,与平菇一样,具有较强的纤维素、木质素分解能力,栽培时需要丰富的碳源和氮源,特别是氮源丰富时,菌丝粗壮洁白、生长速度快,子实体产量高。

榆黄蘑是腐生性真菌。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有机态碳,即糖类,如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淀粉、糖等。这些物质存在于木材、稻草、麦秸、玉米芯、棉花子壳、豆秸、葵花子壳等各种农副产品中,利用天然培养料,碳素营养能得到满足。氮源主要是天然培养料中的蛋白质,菌丝中所含的蛋白酶使其分解成为氨基酸后再吸收利用。尿素、铵盐和硝酸盐等也是榆黄蘑的氮素来源,能被菌丝直接吸收。

营养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提供的碳氮比为20∶1,生殖生长阶段为40∶1。

榆、栎、槐、桐杨、柳等阔叶木屑,棉秆、玉米秸、豆秸等农副产品都能满足其对碳源的需求,同时,生产中往往加入玉米粉、麦麸、饼肥等含氮物质,以提供给榆黄蘑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氮源。此外,榆黄蘑生长发育还需要一定量的矿质元素和微量的生物活性物质。一般在培养料中添加磷肥、磷酸二氢钾等来满足榆黄蘑对矿质元素的需求,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则很少添加,因培养料和水中的含量已基本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

对于生长所需的磷、镁、硫、钙、钾、铁等和维生素,天然培养基内的含量基本可满足需要。

2.温度

榆黄蘑是一种中高温型且广温型的食用菌,菌丝生长温度为6~32℃,适宜温度为23~28℃,34℃时生长受抑制;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6~30℃,适宜温度为20~28℃;适宜空气相对湿度85%~90%;适宜pH值为5~7,pH大于7.5、小于4时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生长需光,光线弱时子实体色淡黄,室外栽培时子实体色鲜黄。代料栽培的基质含水量以60%为宜。出菇不需温差刺激。

3.湿度

菌丝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在子实体形成阶段要求为90%~95%,生长阶段以85%~90%为宜。

4.光照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更快,在强光照射下,生长速度降低40%。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即进入光敏感阶段。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需散射光,子实体生长有趋光性。一般来说,子实体正常发育需要的光照强度在200~1000lx范围之内,原基分化更低一些。一般培养室的日照散射光下,菌丝能正常扭结出菇。光照强度太大(超过2500lx),子实体原基不易形成,或形成后,菌柄粗短,菌盖不易展开。栽培时,菌丝长透培养料后,应给予散射光刺激,促进原基分化。

5.空气

榆黄蘑属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CO2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菌丝的生长,袋中CO2浓度含量逐渐上升,能刺激菌丝生长,所以菌丝生长阶段,对空气要求不甚严格。原基形成需要充足的CO2才能使菇蕾生长正常。

6.pH值

生长阶段pH值范围为4~8,最适pH值为6.5,pH值在4以下、8以上时出菇有困难,出菇时最适pH值为6.0~6.5,在pH5.8~6.2范围内菌丝生长适宜。在配制培养基时,需将pH值调高一点,达到6.2~7.0(菌丝生长过程中,代谢产生有机酸);按照通常配方配制的培养料,其自然酸碱度基本满足菌丝生产要求,无须测试调节。

三、栽培管理技术

榆黄蘑可采用生料栽培,也可采用发酵料栽培。生料栽培较发酵料栽培工艺简单,便于操作,但前提是必须使用新鲜洁净的棉子壳作培养料,且不可添加麦麸、玉米粉、饼肥粉等辅料。除此之外的料和配方必须采用发酵料栽培。其生料和发酵料的栽培工艺和要点与平菇基本相同。栽培中要注意的是榆黄蘑出菇温度较高,低于20℃时虽可形成原基,但很难分化。子实体发育阶段要保证温度在20℃以上,最好为22~26℃。

(一)栽培季节

榆黄蘑出菇最适温度为22℃,从制袋接种到出菇需50~60天,根据榆黄蘑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外界条件的需求,在一般情况下,分春、秋两季生产,春季3—4月份栽培,秋季9—10月份栽培。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特点,合理安排生产,有控温设备的可随时播种,常年生产。中原、江南地区栽培安排在春季2—3月份制袋,4—5月份出菇;秋季8—9月制袋,9—11月份出菇。

榆黄蘑出菇温度偏高,多处于夏初夏末,自然界虫源较多,榆黄蘑自身又有特殊的清香味,极易招致蚊蝇类昆虫危害。因此,栽培场地的灭虫处理和防虫网的安装特别重要,栽培过程中要加以注意。

(二)菌种制作

根据栽培季节,选用相应类型的品种,母种培养基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即可。原种、栽培种最好用谷粒菌种,也可用棉子壳培养基、木屑培养基。

(1)母种采用PDA培养基,置于恒温箱培养10~13天,能长满试管;原种栽培种可用普通木屑麸皮培养基,或棉子壳添加麦麸培养基,也可用麦粒做培养基。

(2)原种和栽培种配方如下。

①麦粒67%、木屑30%、碳酸钙3%,含水量50%~55%。

②木屑78%、麸皮20%、石膏粉1%、蔗糖1%,含水量55%。

③棉子壳78%、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含水量60%。

原种和栽培种袋制作与平菇栽培袋的相似,选择17cm×35cm×0.005cm的低压聚乙烯或高压聚丙烯塑料袋均可。拌料装袋、灭菌、接种按常规进行。一般原种、栽培种在25℃下培养30~35天可以长满瓶。

(三)栽培操作

榆黄蘑常用袋料熟料栽培,其工艺流程为:备料→制备培养料→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覆土栽培→出菇管理→采收加工。

(1)栽培场所。干净、通风的房间或蘑菇棚均可用于栽培,床架以坐北朝南排列。

(2)原料配方如下。

①棉子皮85%、麸皮12%、糖2%、石膏1%。

②碎玉米芯或豆秸80%、麸皮10%、玉米面9%、石膏1%。

③杂木屑80%、麸皮18%、石膏1%、糖1%。

④玉米芯78%、玉米粉20%、石膏粉1%、过磷酸钙1%,含水量60%~65%,pH6.0~6.5。

⑤棉子壳50%、杂木屑30%,麸皮18%、蔗糖1%、碳酸钙1%,含水量60%~65%,pH6.0~6.5。

(3)菌袋制作:榆黄蘑生长适温为20~25℃,属中温型食用菌。可在春末、秋初种植。选无霉变的棉子皮或玉米芯,在阳光下曝晒2~3天后,加适当比例的水、石膏粉及石灰粉拌匀,闷30~40min(玉米芯提前用1%的石灰水堆闷1h)。料的相对湿度为60%~65%。高压灭菌125℃保持2.5h或常压灭菌100℃保持10h,冷却到25℃。

(4)发菌管理。在无菌条件下接入菌种。接种后,在室温23~25℃、相对湿度70%以下的培养室中培养,保持室内黑暗清洁,经常通风换气,通风不宜过大,料温25~27℃时生长最好。经过30~35天培养即可满袋,搔菌后转入出菇房。

(5)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后,解开袋口或拔出袋口棉塞后,竖直排放于床架上,再维持3~7天,即可进行出菇管理。菇房温度保持在15~20℃,空气相对湿度85%~95%,拉大温差,增加光照及通风,注意通风换气并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刺激,约一周后,菌蕾就会大量出现。出菇期间在栽培场所地面、空间增加喷雾2~3次,并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榆黄蘑从显蕾到采收一般需8~15天。

img115

图10-15 优质榆黄蘑

(6)采收及管理:子实体菌盖边缘平展或呈小波浪状时,或菇盖呈漏斗状、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期,产量高,质量好(见图10-15)。采收前一天应停止喷水,适当减少菇体所含的游离水,有利于延长鲜菇的货架寿命和提高烘干后的菇体品质。采收前1天停止喷水。采收时一手摁住培养料面,另一手将子实体拧下,或用刀将子实体于菌柄基部切下即可。清理料面,同时清弃污染菌袋,调节好菇房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线,经10~15天,又可长出第二潮菇。由于第一潮菇采完后,菌袋已明显变轻,应及时补充菌袋水分或营养液,提高第二潮和第三潮菇的产量和质量。管理得当,可收3~4潮菇,一般生物学效率可达80%左右。

根据市场需求,要及时采收,采下的鲜菇用小刀切去根部,人工分成一、二级。

鲜菇鲜销同其他菇类似,适宜低温保藏以延长货架期。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盐渍:按级别在10%的盐水中煮沸杀青6~10min,捞出倒入冷水冷却3min,再在25%的盐水中腌制,菇水比为1∶1,波美比重23°Bé,经15天按级别装桶,同时再加饱和盐水,并加入由柠檬酸、偏磷酸钠、明矾按5∶4.2∶0.8组成的调酸剂,防止滋生腐败菌。

四、玉米秸栽培榆黄蘑

现在农村玉米秸资源十分丰富,将其作原料栽培榆黄蘑,一方面能解决棉子壳日渐紧缺,价高影响榆黄蘑生产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能解决农民焚烧秸秆污染环境问题,使玉米秸大幅度转化增值。但玉米秸栽培榆黄蘑,常规方法产量低,菇质差。下面介绍一种较成功的栽培方法。

1.原料处理

(1)配方:必须选用无霉变的干或鲜玉米秸,剔除雨淋变质的部分,铡成3~5cm的小段。配方为:玉米秸(折干)90kg、麦麸(或玉米面、细糠)10kg、生石灰4~6kg、过磷酸钙2kg、尿素0.7~1kg、草木灰3~5kg、多菌灵0.2kg、土50kg,喷甲醛500mL,堆闷12h杀菌。

(2)发酵:除多菌灵及土外,将其他原料混匀,按每100kg干料加水150~200kg拌匀,堆积成宽1~1.5m、高1m、长不限的堆,堆料宜松不宜实。堆上每50cm向内扎一个直径为4~5cm的孔直至料中心以便透气,用洁净的塑料薄膜盖好让其自然发酵。当料中心温度达到60℃以上时,保持12~24h,翻料。翻拌均匀后照原样堆好继续发酵。再次达到60℃以上时,保持12~24h。当玉米秸软化呈淡褐色,上面布满白色放线菌时,闻之有淡淡的菌香味,料堆体积显著缩小,即为发酵成功。这时,再次将料拌匀,同时喷洒多菌灵溶液。

(3)拌土:将处理好的土撒开晾一下,让甲醛气味挥发掉。按每100kg玉米秸加土50kg拌匀。

(4)料框:用木板做成长1m、宽0.6m、高0.5m的外框一只。外框最好做成能灵活开启的活动框。另做一只长0.6m、宽0.2m、高0.5m的木框(内框)。

2.压块播种

选洁净的场所消毒。地下铺干净薄膜,放好内、外两层框。先撒一层菌种(靠边多撒些),把拌好的料均匀地放进框内压实,厚度约10cm时撒一层菌种(靠内、外框处多撒些),再放料压实撒菌种,这样依次装满木框。最上面适量多撒些菌种,盖少量料,压实。先取下内框,然后取下外框,成为一个草箱。用塑料薄膜盖好,每块用干料17.5~20kg,用菌种4kg左右。

3.发菌管理

(1)发菌棚保持干燥通风,每天揭膜通风一次,每次3~5min,并抖掉塑料膜上的水珠。

(2)发菌期间控制培养料温度,一般控制在20~30℃,最好在25℃左右。

(3)发菌棚应定期消毒,可撒石灰,或喷洒甲醛、2%来苏儿或500倍多菌灵水溶液。同时预防虫害、鼠害。

(4)避免阳光直射菌块,培养20天左右,白色菌丝布满料块后,就到了出菇阶段。

4.出菇管理

(1)菇棚内用较肥沃的砂壤土做成宽60cm、高5~10cm、行距80cm的土埂。将两个菌块上下对齐成一块,摆放到土埂上,也可以靠在一起摆放。

(2)将菌块中间的洞用甲醛处理过的湿砂壤土填满,用1%尿素水浇透。

(3)往墙壁、空中喷水,往地面洒水,保持空气湿度85%~95%。

(4)增加光照,加强通风,保持有充足的氧气。

(5)现蕾后管理同常规管理。

近年来许多地方推广此生产技术,均表现为发菌快(10~20天即长满菌丝)、产量高(生物学效率达100%)、易管理和成本低。高产原因在于下述几个方面。

(1)由于其发菌阶段培养料接触空气面积较大,氧气充足,发菌迅速,菌龄短,菌丝一直处于旺盛生长的状态,为子实体生长积累了充足的养分。

(2)菌块中间填土并灌水后,土壤里的水分和养分能源源不断地供应给菌丝,提高了对基质的转化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